《三角形的内角和》教学反思9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角形的内角和》教学反思9篇
《三角形的内角和》教学反思精选篇1
这节课作为四年级下册中三角形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学生学习三角形内角关系和其它多边形内角和的基础。

即使在以前没有这部分内容,大部分教师在课后也会告诉学生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学生容易记住。

本节课我具体抓住以下2个方面。

1为学生营造了探究的情境。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提供给学生一种自我探索自我思考自我创造自我表现和自我实现的实践机会,使学生最大限度的投入到观察思考操作探究的活动中。

教学中,我在引出课题后,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理解内角与内角和的概念。

在学生猜测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通过探究活动来验证自己的观点是否正确。

当学生有困难时,教师也参与学生的研究,适当进行点拨。

并充分进行交流反馈。

给学生创造了一个宽松和谐的探究氛围。

2充分调动各种感官动手操作,享受数学学习的快乐。

在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的过程当中,大部份同学都是用度量的方法,此时,我引导学生:180度是什么角?我们能否把三个内角转化一下呢?经过这么一提示,出现了很多种方法,有的`是把三个角剪下来拼成一个平角。

有的用两个大小相等的直角三角形拼成一个正方形,还有的是用折纸的方法,极大地调动了大脑,就连平时对数学不感兴趣的学生也置身其中。

充分让学生进行动手操作,享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三角形的内角和》教学反思精选篇2
新课标提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强调“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他们积极主动地探索,解决数学问题,发现数学规律,获得数学经验;而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全面参与和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起着对学生进行积极的评价,关注他们的学习方法学习水平和情感态度,促使学生向着预定的目标发展的作用”。

根据这一教学理念来设计这堂课。

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出示不同类型的三角形,用通过量一量算一算,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或接近180°(测量误差),再引导学生通过剪拼的方法发现:各类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可以拼成一个平角。

再利用课件演示进一步验证,由此获得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的结论。

这一系列活动潜移默化地向学生渗透了“转化”数学思想,为后继学习奠定了必要的基础。

最后让学生运用结论解决实际问题,练习的安排上,注意练习层次,共安排三个层次,逐步加深。

练习形式具有趣味性,激发了学生主动解题的积极性。

总之,在上课的过程中,给了我学习的机会,在今后教学过程中该如何预设好每一环节,如何说好每一句话,让自己的课堂效率更高。

《三角形的内角和》教学反思精选篇3
本节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探究三角形的内角和,同时还要使学生学会用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来解决有关计算问题。

课的开始,我让学生计算三角尺的3个内角的和,很自然地引出了“其它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否也是180°吗?”的猜想。

当时有同学说不是,又有同学说是的。

我告诉学生:任何一项科学研究或发明创造都要经历从猜想到验证的`过程。

那么这个猜想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证明呢?大部分同学首先想到先任意画一个三角形,再用量角器量一量的方法,我让学生去画去量了,结果有些学生量出的内角和的度数要高于180°或低于180°,我让学生讨论一下有哪些因素会影响到研究结果的准确性。

过后,我引导学生:180度是什么角?我们能否把三个内角转化一下呢?经过这么一提示学生想到把三个角剪下来拼成一个平角,还有学生想到折的方法。

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受到了启发,最后学生得出:任意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

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享受到了学习数学的乐趣。

后面通过一系列的练习活动,学生进一步明确三角形的内角和与三角形的大小无关,并体会到求直角三角形的一个锐角可以直接用90°减另一个锐角的度数来计算,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对三角形的内角和也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了。

《三角形的内角和》教学反思精选篇4
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对于大多数同学来说并不是新知识。

因为在此之前同学们已经运用过这一知识。

因此,我觉得这一堂课的重点不是让学生记住这一知识点,也不是怎样运用它去解决问题,而是让学生证明这一结论,即要让学生亲历探索过程并在探索中验证。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因此,要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主动探索。

学生的积极思维往往是由问题开始的,在解决问题中得到发展。

因此,在课一开始,我便通过拟人化的对话情境:大三角形说我的内角和比你大!小三角形很不服气的说我的内角和比你大!接着抛出一个问题:到底哪个三角形的内角和大呢?为什么?你能证明吗?引起了学生的积极思考,并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教学中,通过丰富的材料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量撕拼折拼等实验活动,让学生得到的不仅仅是三角形内角和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学到了怎样由已知知识探索未知的思维方式与方法,激发了他们主动探索知识的欲望。

通过多种实验进行操作验证也让学生明白了只要善于思考,善于动手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虽然,在教学中也还有一些不顺利的地方,比如一些动手能力差的学生未能及时跟进,对于方法不对的学生未能及时指导和帮助等。

但是本堂可采用这样的方式展开教学是学生喜欢的也是有成效的。

《三角形的内角和》教学反思精选篇5
三角形内角和,是在学生认识了三角形的特点和分类的基础上进一步对三角形内角之间的关系的学习和探究。

学生已经掌握了三角形的概念分类,熟悉了钝角锐角平角这些角的知识。

对于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学生是不陌生的,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知道了内角的概念,但是他们却不知道怎样才能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因此本节课我提出的研究的重点是: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在上课前我通过故事情境导入:“大三角形”将军和“小三角形”将军内角和一样大吗?引起同学们思考,激发出学生探究学习的热情。

接着学生讨论:有什么办法可以验证得出这样的结论。

学生首先提出度量角的度数的方法,之后通过测量角的度数,发现有的三角形内角和是180°,有的非常接近180°,让学生发现测量角的度数时容易产生误差,方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之后学生通过撕角
拼一拼的方法进行验证。

通过“合作探究,实验论证”生动地诠释了新教育的基本理念。

本课新知识传授很好的把握三个环节:
《三角形的内角和》教学反思精选篇6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本节课通过量折剪拼等多种活动,使学生主动探究,找到新旧知识的联系,得出研究问题的结论,有利于学生培养“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让学生独立思考,教师引导学生讨论验证方法,掌握要领。

还有什么办法可以验证得出这样的`结论?学生就发挥想象,提出度量折一折拼一拼等方法。

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通过撕拼角的方式,小组合作交流,验证猜想,得出任意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的结论。

“问题的提出往往比解答问题更重要”,其实三角形内角和是多少?大部分的学生已经知道了这一知识,所以很轻松地就可以答出。

但是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所以我特别重视问题的提出,再让学生各抒已见,畅所欲言,鼓励学生倾听他人的方法,鼓励学生发挥想象,鼓励学生动手操作,鼓励学生验证猜想,培养学生“空间观念”。

我在归纳总结环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增强了语言表达能力。

最后通过习题巩固三角形内角和知识,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强化了学生对这节课的掌握。

作为一名新教师,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要学会大胆放手,轻松自己,发展学生。

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做,那怕他想错了做错了,只有这样他们才有机会知道自己错了错在哪儿,给他们更自由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也只有这样才能唤起他们思考的欲望,也只有这样才能扬起他们创造的风帆!
《三角形的内角和》教学反思精选篇7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我认为本节的重点是通过证明三角形的内角定理让学生感悟出辅助线的做法。

证明的过程中,我通过课前准备好的三角形道具,让我的学生通过撕撕拼拼的方法,把三角形的三个内角拼成我们所熟悉的平角或者是同旁内角的关系,那么这个定理的证明过程就完全展示出来了,然后师生共
同把我们自己的做法转化成准确的数学语言加以证明,在证明的过程之中,辅助线就自然而然的运用到其中。

这时,本节的重点和难点也就自然而然地被突破,要让学生感觉辅助线不是由老师强加告之而明白证明的方法,而是由学生自己在拼图的过程中亲身感悟出来的`知识。

课后我认为本节中的成功之处有以下几点
1引入简单精炼,给了全体学生的自信心,能使所以学生的注意力迅速地集中到课堂上来;
2利用拼图的方法来找到“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方法的过程中,学生充分地配合,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挥,而且采用此种方法来引出辅助线在几何中应用,巧妙地分散了本节的重点和难点,事实也证明学生的接受程度很好;
3教师在多媒体上展示每个三角形都是用三种不同颜色的彩纸拼成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看起来会更加的清晰醒目;
课后我认为本节课中的不足之处:
1在学生拼图寻求“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证明之前的铺垫,有些过快,导致个别学生不太明白这些铺垫对于利用拼图来证明定理时有什么用途;
2还是没有改掉急躁的毛病,一些问题还是急于说出答案,没有给学生们足够的思考时间,这是其一。

其二,教师讲得过多,没有给学生充足的自主权,没有把课堂还给学生。

针对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要注意积累和进步。

《三角形的内角和》教学反思精选篇8
“合作探究,实验论证”生动地诠释了新教育的基本理念,我在本节课新知识传授时很好的把握三个环节。

一通过两个三角形因为内角和大小吵架导出新课,提出问题到底是谁的内角和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二让学生先猜想内角和的大小。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验证方法,掌握要领。

上课开始,我通过提问三角板中每个角的度数以及每块三角板的内角的和是多少?初步让学生感知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然后质疑:这仅仅是一副三角板的内
角和,而且也是直角三角形,那是不是所有的三角形中的三个内角的都是180°呢?这个问题一提出去就激发学生的探究学习的热情。

因此接着就让学生讨论:有什么办法可以验证得出这样的结论。

学生提出度量折一折拼一拼等方法。

三动手操作验证猜想。

要求学生小组合作,动手验证。

通过小组内交流,使学生认识到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验证,可以量一量撕一撕拼一拼折一折。

在明确验证方法后,学生在小组内通过动手操作记录观察,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否为180°。

之后我组织学生在全班汇报交流,有的小组通过量一量算一算的方法,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或接近180°(测量误差);有的小组通过撕一撕拼一拼的方法发现:各类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可以拼成一个平角。

还有的小组通过折一折拼一拼的方法也发现:各类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可以拼成一个平角。

此时我利用课件进行动态演示,在演示中进一步验证,使学生在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全班交流中获得了三角形的内角和的确是180°的结论。

四练习设计,由易到难。

这节课在练习的安排上,我注意把握练习层次,由易到难,逐步加深。

在应用“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这一结论时,第一层练习是已知三角形两个内角度数,求另一个角。

第二层练习是判断题,让学生应用结论思考分析,检验语言的严密性。

第三层练习是让学生用学过的知识解决,在没有告知直角三角形的另一个角时,如何求出第三个角。

通过一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基本掌握三角形内角和的知识,并能运用知识点进行习题练习。

小组合作也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效果不错!
《三角形的内角和》教学反思精选篇9
今天讲解的《三角形内角和》一课,是在四年级上学期《角》的单元教学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角》的单元教学中就已经涉及到了三角形内角和,学生对其有了初步的了解,这学期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继续学习有关知识。

首先,在教学中我对三角形的分类进行了复习,通过让学生们对原有认知的回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进而讲解内角和内角和的定义,再复习的平角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先出示长方形和正方形,让学生算它们的内角和,接着出示一个长方形,用剪刀沿一条对角线剪开,把平行四边形分成两个三角形,再让学生
们讨论三角形的内角和又是多少?根据刚才的计算,学生很快反应过来说,是180度,因为360°÷2=180°。

通过这一设计,使学生对三角形的内角和有了初步的认识,随后我就跟着提出问题:是不是所有的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和一定是180呢?从而给学生指出了本节课探究学习的目标。

然后让学生先测量计算自己手中三角板的内角和,再一次初步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这一结论。

这时引导学生思考,这一结论是否具有普遍性,有的学生会提出结论不具有普遍性,因为三角板很特殊,不能代表所有的三角形,结论还不能成立,这样就让课堂教学到达了最关键的阶段。

我给每个小组任意分发了一个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让学生们自己动手测量计算,然后再总结结论。

虽然这一教学环节中有个别学生对量角器的使用方法有遗忘或测量有差错,对教学的时间和效率有一定的影响,但多数同学的测量计算结果是正确的,同时通过教师的纠正点拨使全体同学都掌握了正确的测量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测量时,同学们气氛活跃都争先恐后的进行测量计算,所有学生都特别积极,他们有的为了测量的误差而争论的面红耳赤,有的同学也为自己精确测量而兴高采烈,在测量过程中,学生们不仅复习了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更是验证总结出了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

在愉悦的教学过程中,使教学一气呵成,分散了教学难点,突出了教学重点,加深了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想不到我设计的一个小小的动手操作教学,竟然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本节课的教学产生了不可估计的效果,不仅点燃了他们求知的欲望,更激发了他们特有的童趣,让整个数学课堂散发着一种催人奋进的热情,使数学课活了起来,知识动了起来,学生们的脑筋更是转了起来,课堂效率也升了起来。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不仅让我感受了教学中创造的“意外”精彩,同时也引起了我深深地思考,作为四年级的学生,他们活泼好动,天真可爱,求知欲强,如果在课堂教学中让他们多多的参与一些动手操作,既培养了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活跃的课堂氛围中学习知识,利于加深学生的记忆,更好的掌握和理解所学知识。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让我有了新的发现,相同的知识,不同的教法,效果也不相同。

同时也使我认识到在学生的身上隐藏着许多“宝藏”,只要我们善于寻找和发现,这些“宝藏”将会给我们带来无限的财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