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会仍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的防治经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会仍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的防治经验
申立国;李晓娟
【摘要】国家级名老中医王会仍教授从事中医内科临床工作50余年,尤擅长于中西医结合对呼吸系统疾病的防治。
对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症的治疗,王老多根据"治未病"相关理论,秉承师训遵循"气血"学说,同时又博采众家之长,结合自己多年丰富的临床经验,提出早防早治是治疗OSAHS的关键,并根据该病特点创新性地提出了"未病先防,知因防病;痰瘀虚并治,标本兼顾"的治疗法则。
本人有幸师从王会仍教授,侍诊抄方学习多年获益甚多。
今整理其学术思想如下。
【期刊名称】《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年(卷),期】2016(028)003
【总页数】3页(P12-14)
【关键词】王会仍;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症;名医经验
【作者】申立国;李晓娟
【作者单位】[1]杭州市上城区中医院,杭州310002;[2]浙江省中医院,杭州310006【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364.4
中医虽无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病名,但相似的记载散见于中医“嗜卧”“嗜睡”等病证中,且中医学对“鼾眠”“鼻鼾”“嗜睡”“但欲寐”等的描述类似于OSAHS临床所表现的“睡眠时打鼾、白天嗜睡、乏力、睡不解乏”等症状。
国家级名老中医王会仍教授根据“治未病”相关理论,重视早防早
治是治疗OSAHS的关键,提倡“未病先防,知因防病;痰瘀虚并治,标本兼顾”。
1.1 未病先防,知因防病中医治疗疾病历来重视“辨证求因,审因论治”,这
一思想对OSAHS患者尤为重要,临床上也当从病因着手,重视“知因防病”,方能有的放矢地进行疾病的预防,维护机体健康。
1.1.1 饮食不节中医认为“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
王老指出,多数OSAHS患者因过食肥甘厚腻或饮食不节,“以酒为浆,以妄为常”导致胃强脾弱,胃虽能纳谷,但脾气虚水谷运化无力,以及纳入水谷不能转化为精微物质,反倒湿从内生,聚生为痰,成为痰浊之源。
纳食越多,痰湿越甚,脂积瘀阻,痰脂滞留于皮肤之间、腹膜之中、脏腑之内,以致体态臃肿。
痰浊日久上阻于气道,壅滞不畅阻于肺门,气息出入不利而拍击作鼾,出现鼾声如雷。
日久肺气郁闭,出现呼吸暂停。
反之,肺气不利,通调失司,则可加重痰浊交阻,痰湿阻滞,日久则经络不通,气血内阻,故而瘀血内生,气虚痰瘀互结。
所以,临床上OSAHS患者以脾虚痰盛最为多见[1]。
1.1.2 脾肾失调临床观察发现,OSAHS患者多具有上气道阻塞或上气道解剖异常的表现,如软鳄低垂、舌体肥厚、鼻甲肥大等,由于解剖学或功能性的因素,使得患者入睡后,上气道被下垂的软鳄、悬雍垂或后坠的舌根等软组织堵塞而反复出现呼吸暂停。
根据中医理论“脾在体合肌肉”“肾在体合骨”,王老推测这些现象可能与脾肾功能失常有关。
“脾主为胃行其津液者也”“肾者水脏,主津液”,脾肾功能失调,则“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失常,水湿内聚生痰,阻塞气道出现呼吸不利甚至呼吸暂停。
因此,临床上对于此类患者注意调理脾肾。
1.1.3 烟酒无度吸烟和饮酒也是该病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
中医学认为烟酒乃
热性之品,过量长期饮酒吸烟均可引起疾病。
烟草为辛温有毒之品,其性属阳,“久服则肺焦”“耗肺伤津”“熏灼脏腑”“多食伤气”“无病之人频频熏灼,津
涸液枯,暗损天年。
”现代研究发现吸烟刺激咽部炎症和水肿引起咽部狭窄,损害鼻粘膜敏感性,导致上气道阻力增加,同时引起肺血管収缩,加重肺动脉高压,使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呼吸暂停指数增加。
酒为辛热有毒之品,长期大量饮酒易燥肺耗血,损伤脾胃,内生湿热,久则伤肾,耗伤阳气,气虚则血脉凝涩,形成血瘀证。
所以,戒烟限酒是OSAHS患者应采取的积极措施之一,王老强调OSAHS 患者必须戒烟限酒。
此外,临床上常见外感六淫、体虚产后、情志失调等原因均可诱发或加重本病。
1.2 痰瘀虚并治,标本兼顾王老认为,对于OSAHS患者早期多属于脾虚痰湿
内生,上阻肺气,一般病情轻浅易于治疗。
若肺气进一步壅滞,导致气滞血瘀,复加肺脾气虚,血瘀益甚,病情得以进展;日久损及肾阳、心阳,失去推动、温煦
作用,而见胸中窒闷、心悸怔忡、阳痿、夜尿频多或遗尿等;晚期可阳损及阴,阴阳俱损,甚至痰蒙神窍而昏迷。
所以要重视OSAHS的早期治疗。
对于OSAHS的早期患者王老非常重视气机调节和减肥消脂;而对于中晚期患者则强调痰瘀虚并治,标本兼顾,必要时采用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 )、手术等配合治疗。
1.2.1 气顺和谐OSAHS的发生,为痰湿内伏于肺,复加外感、饮食、情志、劳
倦等因素,以致痰阻气道,肺气痹阻所致。
情怀不遂,忧思气结,或郁怒伤肝,肝气上逆于肺,肺气郁闭而发病。
正如近代中医学家黄文东认为:“鼾而不寐乃痰热
内蕴,肺气不利,夹肝火上逆所致”,因此情志因素与OSAHS的发作关系致密。
王老指出,OSAHS患者长期处于“昼不精,夜不瞑”的紊乱状态,白天精神不振,注意力不集中,思维能力下降,工作效率低,紧张易怒,与周围人相处不融洽,易产生抑郁、焦虑、精神紧张等情绪,甚至形成精神病、神经官能症等。
为此,王老建议首先进行精神调养,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解除顾虑,提高生活质量。
临床用药方面,王老常用一些疏肝解郁、安神定志的药物如柴胡、白蒺藜、远志、合欢皮、石菖蒲、夜交藤等,往往能使之神定气顺。
1.2.2 减肥消脂肥胖被认为是OSAHS发病的的最显著危险因素[2]。
中医学认
为肥人因形厚气虚,难以周流,而多郁滞生痰,痰阻气道,诚如汪昂所说“肥人多痰而经阻,气不运也”。
这也与肥胖者OSAHS的患病率较高相符。
正如隋代巢元方在《诸病源候论》中指出“其有肥人眠作声者,但肥人气血沉厚,迫隘喉间,涩而不利亦作声”。
资料报道,肥胖者发生OSAHS的几率比正常人大3倍,70%
以上的患者常伴有肥胖和体重增加。
而减肥可以有效地减少夜间呼吸暂停次数,减少夜间睡眠中断的次数和减轻夜间低氧血症,显著改善OSAHS。
因此,有效控制体重是防治OSAHS的关键。
1.2.3 痰瘀虚并治在引起OSAHS发生的诸多因素中,痰湿内生是其重要的发
病因素[3],且痰湿体质是OSAHS的重要致病特质[4],对疾病的形成、发展及转
归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有OSAHS病在痰之说。
鉴于此,王老常将祛痰之法贯穿于OSAHS始终。
痰浊是OSAHS发病的中心环节,痰邪阻塞经络,气血运行不畅而生瘀血,瘀血又进一步使津液输布受碍,出现痰瘀互结,其病程变化在于痰、瘀、虚[5]。
因此,
王老着重祛痰、化瘀、补虚,痰瘀并治,常以温胆汤为基础方,加用益气活血之品如桃仁、红花、川芎等。
通过多年来的临床观察,此法能改善OSAHS患者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1.2.4 以补为通OSAHS病人见肥胖者以痰湿体质为多。
痰浊内生责之脾肾,
脾虚失司,水谷精微运化障碍,以致湿浊留滞,聚而为痰。
肾主水,主泌清别浊,若肾虚则水泛滥不止,水聚而成饮成痰。
正如《景岳全书》所说“五脏之病,虽俱能生痰,然无不由乎脾肾”。
所以临床用药上王老反对一味地采用“下法”,提倡“以补为通”、健脾益肾达到祛除痰邪的目的。
临证时,王老强调要分清标本,各有侧重。
发作时,以化痰开窍为主,兼以健脾益肾;病情缓和时,则以健脾益肾为主兼以化痰。
临床常选用健脾利湿补气药,如人
参、白术、茯苓、薏饮仁、山茱萸、枸把子、五味子、白苏子、砂仁、益母草、荷叶、黄芪等药物。
但王老同时指出,中医治疗应结合现代医学对本病的认识,根据患者的体质、病因、病理生理学特点,多导睡眠图监测结果以及合并症等多角度进行综合辨治[6],凡
病情较严重有明显的低氧血症者,常建议患者应用CPAP(持续气道正压通气)配合
治疗,其效果可能更好。
患者陈某,男,56岁,2013年10月20日初诊。
患者打鼾10余年史,曾由于
胸闷气短被诊为支气管哮喘,一直应用舒利迭(沙美特罗氟替卡松)500ug/250ug
治疗,自觉胸闷气短症状有一定改善,但打鼾仍无明显改善,睡眠监测(PSG)确诊为“重度OSAHS”,西医建议CPAP治疗,患者拒绝,随求助中医。
刻诊:形体肥胖,眠时打鼾,鼾声响亮,时断时续,夜寐不实,时时憋醒,嗜睡,睡不解乏,晨起口干,伴胸闷气短,面色晦暗,神疲乏力,健忘,苔腻质暗,脉弦细。
既往有有高血压史。
本病案属痰浊壅塞、气滞血瘀。
治当理气化痰、活血开窍兼顾。
处方:姜半夏10g、茯苓15g、甘草6g、陈皮9g、竹茹6g、枳实5g、石菖蒲12g、
广郁金12g、丹参15g、当归12g、广地龙9g,苍术10g、升麻10g、荷叶
10g。
7剂。
二诊:打鼾、乏力、睡眠欠佳症状减轻,嗜睡好转,再予上方加炙苏子12g、太
子参20g、黄芪30g、红景天10g、仙灵脾12g。
14剂。
三诊:打鼾、乏力、睡眠欠佳改善明显,仍予前方加减进行治疗,先后历时1年,上述症状未加重,病情一直稳定。
按语:本患者长期饮食不当,脾虚五谷失化,酒酿浊邪,痰湿内生,加之肥胖,年过半百等,导致病势迁延日久,辨体为痰湿体质,辩证属于痰浊壅塞、气滞血瘀。
北宋医家庞安常说:“天下无倒上之痰、逆流之水”,故善治痰者,不治痰而治气,气顺则一身之津液亦随气而消。
故拟理气化痰,活血化瘀之法,以温胆汤为基础方
加减应用。
本方以半夏为君,燥湿化痰,降逆和胃。
臣以竹茹开胃土之郁,清肺金之燥。
佐以枳实,苦辛微寒,破气消痰,使痰随气下,以通痞塞;陈皮辛苦而温,燥湿化痰;茯苓、石菖蒲、广郁金健脾渗湿,理气化痰,以杜生痰之源,且有宁心安神之效。
使以甘草,益脾和中,协调诸药。
煎加生姜,既可助君臣祛痰止呕,又可解半夏之毒;大枣一者与甘草、茯苓为伍,健脾补土以治湿,二者与生姜相配,调和脾胃,使中州健运。
丹参、当归、地龙疏通经络以活血化瘀,入苍术、升麻、荷叶,取刘完素清震汤之意以升清降浊。
诸药相合,共奏理气化痰、活血化瘀之效。
复诊加太子参20g、黄芪30g、红景天10g、仙灵脾12g,取王老“以补为通”之法,补
而不滞,扶正以驱邪。
纵观全方,补中益气药与行气药并用,补血药与活血药并用,动静结合,补而不滞,药性温中兼凉,刚柔相济,为健脾渗湿,理气化痰、活血化瘀之良方。
此外,王老嘱咐患者要健康饮食、合理作息、保持心情愉悦,只有这样方能有利于疾病康复。
痰湿体质是引起OSAHS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痰湿体质的形成与气血运行密切相关。
因此,王老非常重视人体气机调和,只有气血运行调畅,痰湿才得以消退,
人体才能够和谐康健。
又因“气血的本性,是喜温恶寒,寒则泣,不能流,温则消,而去之。
”因此,选方用药上以“平和”为主,忌大苦、大寒之品,如清热润肺药宜选甘寒之品,不宜用苦寒之品。
常用银花、云雾草、桑白皮、人参叶、鱼腥草、
佛耳草、老鹳草、地骨皮、芦根、天花粉、野荞麦、百合,这些药物既有清热作用,又具有平喘化痰止咳之功,用之甚宜;又如补气、行气药常选用西洋参、太子参、党参、黄芪、绞股兰、淮山药、茯苓、甘草等,使气行则痰消。
同时不宜选用或过用细辛、生姜、桂枝、蒿本等辛温发散之品以防伤阴损肺、耗气伤津,这类药物对本病的康复有害无益。
此外,王老时常告诫患者要保持心情愉快也是取调和气机之
意。
【相关文献】
[1]骆仙芳,王会仍,蔡映云.试述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辨证与治疗[J].浙江中医杂
志,2003,11:490-491.
[2]MillmanRP,RedlineS,Carlisle CC,et al.Daytime hy-pertension in obstructive sleep apnea:prevalence and contributing risk factors[J].Chest, 1991,99(4):861-866.
[3]李建生,李素云.中医药治疗SAS述评[J].辽宁中医学院学报,2003,5(1):60-62.
[4]夏瑢,陈继忠,邵国民,等.中医痰湿体质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病变机制探要[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6,8(21):465-469.
[5]邝浩丹,骆仙芳.王会仍辨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经验探析[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12(37):1 397-1 399.
[6]沈宁,邱梦茹,朱雪,等.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中医辨治思路[J].中医杂志,2015,4(56):297-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