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在学习视域下U-STAR翻译工作坊口译教学模式实证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2017-05-31
作者简介:陶霞(1978),女,湖北武穴人,英语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翻译教学。

此文为2015-2016年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泛在学习视域下移动环境在英语口译课程教学中的实证研究”(项目编号:JB201502)的研究成果。

泛在学习视域下
U-STAR 翻译工作坊口译教学模式实证研究


(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外语外贸学院,广州510663)

要:智能移动终端、4G 网络及微信等平台的飞速发展,提供了泛在移动语言学习平台
的基础。

三年多的口译教学改革证明,课内教学融入了翻译工作坊和泛在学习理念,建立起的U-STAR 的教学模式,能螺旋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课外,将泛在学习融入到教师布置的自主学习任务中,能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效果及强化个人的碎片化学习。

该教学模式为传统口译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和新的视角,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果,并能促进教育现代化和终身学习,有积极的推广价值。

关键词:泛在学习;翻译工作坊;U-STAR 模式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3769(2018)02-107-05
一、引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宣告了大数据时代和信
息时代的到来,移动技术带来了新的技术革命,智能移动终端、4G 网络及即将普及的5G 网络、微信等平台飞速发展,给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全新的视角,教育领域也迎来了新的挑战。

在这些数据和信息技术的冲击和引领下,大学课堂里中的教师开始以创新的方式,尝试运用和借助于一些不断推陈出新的现代信息技术来开展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改革上大胆尝试,力求走出一条与时俱进、教学效果显著的道路。

对于学习方式而言,在这种信息技术环境下也发生了跨越式改变,从传统的学习方式到数字化学习到移动学习再到泛在学习(Ubiquitous learning )。

泛在学习是现在以及未来学习的一种新的方向,也是一种更加快捷、便利的学习模式。

泛在学习的概念源于1988年马克·威瑟创造的
泛在计算(Ubiquitous Computing )的概念,是指一种任何人可以在任何地点、任何时刻,使用手边任何可以取得的科技工具进行任何学习活动和获取所需任何信息的方式。

也就是说是提供任何一个学习者可以在任何地方随时来进行学习活动的3A (Anywhere,Anytime,Anydevice)学习。

泛在学习也是支持终身学习、构建学习型社会的一个重要途径,与我国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提出的“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发展思路和理念不谋而合。

因此从推进我们国家实现教育现代化和形成学习型社会,泛在学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担负着重要的使命,也是我们在这条实现道路上的“助燃剂”。

二、相关研究综述
(一)关于“泛在学习”的研究
泛在学习的概念自马克·威瑟提出Ubiquitous
107
. All Rights Reserved.
Computing (泛在计算)这个概念后,国外一些高科技发达国家,如:美国、英国和日本,率先开展了关于泛在学习的研究。

我们国家紧随其后,于2006年6月在清华大学召开了第十届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会议,拉开了开展泛在学习研究的帷幕,近年来,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大学等国家重点高校开始投身入泛在学习研究的队伍,相继召开了关于“泛在学习环境与资源”的会议,在该领域的研究中起了先导作用。

从技术层面上来看,移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性能的继续提高,4G 以及5G 网络的辐射和网络速度的提升,在线教育平台技术在移动终端的推广,微信平台技术的发展和各种新的泛在学习软件的不断出现,这些都给泛在学习的发展、实施和大力推广起了很重要的支持作用,也将会给学习者带来全新的体验和更加便捷的方式,给教育领域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新变化。

总的来说,泛在学习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特征:(1)获取信息资源的便利性。

只要有网络和移动终端等工具,学习者可以根据自身的学习需求,在任何时
间、任何地点获取学习内容。

(2)即席性及实时性。


要有网络,学习者都可以在现场搜索到他此时想了解的学习内容,实时解决学习者的问题和获取想要的信息。

(3)学习者的主动性和个性化。

只要服务器上有推送的学习内容,学习者能够主动选择自己想学习的内容,这也是种个性化学习的过程,能够及时满足学习者的学习需求。

(4)碎片化。

只要有网络和设备,学习者可以在自己有空的时间,随时随地学习自己的学习任务。

从信息资源上来讲,学习者可以从移动终端上,如微信公众号及各种学习APP 上获取碎片化的学习信息。

一句话,也就是实现了时间上和学习资源上的碎片化。

(5)连续性。

如今的云技术及移动终端如智能手机、平板等提供了大量的储存空间,学习者连续学习的学习过程和成果都能被记录和保存下来。

(6)互动性。

一些网络平台上实现了信息互动,有些是教授者和学习者之间的互动,有些是学习者之间的互动。

(7)丰富性。

当今是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信息的丰富性也通过信息技术体现在网络和移动终端等工具上。

(二)关于“工作坊”的研究
工作坊,其英文单词是“作坊”,最早由美国风景
园林师、设计师劳伦斯.哈普林(Lawrence Harplin )率先引入,是各种不同立场的人们共同参与探讨及交流的一种互动方式。

其目的是让参与者在互动过程中,一起思考和分析,提出自己的观点、方案,并探讨如何推动及如何具体实施方案等,最终解决问题。

这是一个多人参与的活动,也是一个系统化的过程。

这种模式常常用于教育学和心理学领域,近年来逐渐地运用到外语教学中了。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李明教授曾经总结出了工作坊的四个特点,即:其一,人数上的特点:小群体;其二,工作坊的活动范围:某个特定领域下的项目或话题;其三,活动方式:调查、研究、讨论、比较等;其四,工作坊的目的:共同合作、相互对话沟通、共同思考、提出方案或规划,进而讨论,最终解决问题。

按参与工作坊的人来分类,可分为三大类:参与者、专业者和促成者。

工作坊的主角是参与者,专业者和促成者都是活动的配角,协助专业讨论、促成参与者之间的有效沟通及提出问题。

在外语教学领域中,尤其是翻译学科领域,高职高专院校以及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很多专家和教师们尝试了将翻译学科和工作坊模式相结合,探索出了一些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也为本教学实证研究提供了先导性的教学经验和理论基础。

三、基于泛在学习理论的U-STAR 翻译工作坊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施
(一)泛在移动学习环境的构建
由于翻译课程的实操性很强,而且接触到的和要求查阅的资料众多,以前那种随身带一本纸质版字典在身边学习的学习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在如今身处信息科技技术发展和信息大爆炸的时代,我们坐拥功能强大的云技术和强大的网络技术,QQ 及微信等等交流无障碍的互动平台,各类学科信息庞大和更新速度极快的微信公众号,覆盖率极高的校园网及无线wifi ,手机客户端和电脑终端的各类在线教育,手机客户端的各类教育APP 应用软件,同时在设备上来讲,大学师生群体中人手一部手机,还有其他移动设备(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ipad 等),这些都为实现泛在移动学习环境的构建提供了保障,可以更好的跟上时代,把学生爱玩手机的不好习惯因势利导,更好的整合了信息技术与翻译教学。

108
. All Rights Reserved.
图1
U-STAR 图
(二)U-STAR 翻译工作坊教学模式的实施本教学研究利用了我们拥有的强大的信息技术,整合了泛在学习理念、口译学科的课程特点和工作坊的模式,并部分借鉴了兄弟院校的校企合作翻译实训工作坊START 模式,历时近三年,摸索和推导出泛在学习视域下U-STAR 翻译工作坊口译教学模式,教学效果显著,并在学生参与度、引导学生有效利用资源和信息去解决问题方面起了积极作用,更好地与时代同步,使口译课程教学更好地适应现在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需要。

本研究中的U -STAR 不仅是Ubiquitous 和STAR 这个教学模式五个英文单词的首字母组合,还寓意为“你将成为一颗璀璨的星星”。

U-STAR 不仅是对这种教学模式的总结,也从口号上无时无刻在给学生一个心理激励的作用。

这里的STAR 既是S (Situation )-T (Task )-A (Action )-R (Reflection )四个单词的缩写,具体的实施细节如图1所示。

1.课内实施
(1)Situation :创设翻译工作情境。

每次上课地点在有网络和电脑的翻译实训室,每次课设定口译的主题,内容选用口译教材、网络最新与探讨主题相关的翻译案例,这些案例来自网络上的视频、音频和文字。

创设职业翻译的模拟工作氛围,让各小组在组内自行分配翻译项目责任人等角色,如:项目经理、译员、译审、编辑等不同的角色,领会职业译员的责任和职业规范。

(2)Task:布置翻译任务。

学生们在小组内借助于网络、手机上的微信公众号和app 等,用泛在学习的方式,随时随地搜集相关专业背景知识和专业词汇及相关的专业文章和翻译案例、翻译平行文本。

记录小组中不懂或讨论后仍未能解决的翻译问题。

(3)Action:小组运作翻译活动。

小组先自行借
助于本组在Task 环节搜集到的资料,每位成员得出自己的翻译文本,然后小组集中讨论,充当译审或编辑角色的同学负责记录下每位成员在翻译中的相法和运用到的翻译手法。

小组讨论过程中,遇到组内难以解决和争执不下的问题时,学生随时可以借助于网络和手机找到自己的答案,用泛在学习的方式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法。

作为专业者和促成者的教师从专业角度去解释口译中的疑难问题,引导学生。

小组讨论结束后,充当项目经理角色的学生上台汇报本组的最终最佳翻译版本、口译中遇到的问题及小组成员的独辟蹊径的见解和翻译手法。

教师针对每个翻译工作坊的汇报进行全面点评、总结和指导,形成最佳口译版本。

(4)Reflection:整理翻译成果并进行个人总结。

每个学生对比自己原来的译本
(手机录音)和参考译本,反思自己在口译中的问题和所得,期待在下一次任务中有所改善和提高。

这一环节下来的进步和提高,激发了下一个环节的进步,这样一个学期所有环节取得的进步积累起来,学生翻译创造力被激发,口译能力和表现呈螺旋式上升。

2.课外实施
由于翻译课程性质的特殊性,学生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所以,翻译工作坊不应仅用于课堂
上,必须延伸到课堂之外。

我们建立了“岭南译家人”翻译协会,班上所有学生都是会员,他们课下自主学习和翻译任务的完成,以及教师设定的模拟翻译项目的实施和完成,都是在翻译协会的架构下,通过翻译工作坊的形式来运作。

在此过程,学生也是借助学校无缝链接校园网和手机移动终端来进行泛在学习。

同时,非活动以外的时间,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当他们手机不离手的时候,碎片化利用教师推荐的微信公众号来学习口译推文。

在课外,在泛在学习的理念下,在笔者努力为学生创造翻译的“第二课堂”“岭南译家人”翻译协会架构下,将翻译工作坊延伸至课外,完成自主学习,这种有机结合,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增强了学生对翻译实践的练习强度和运用合适的口译策略和技巧的熟练度。

三、教学成效及反思
在我国的高职高专院校,较之本科院校学生,高
109
. All Rights Reserved.
职高专英语专业的学生入学英语基础差,拿笔者所在学校的英语专业生高考入学成绩来说,每年统计的高考英语平均分均在70~80分之间。

对于这样基础薄弱的学生而言,学习翻译课程,确实有“赶鸭子上架”一般的艰难,更需要教师和学生课内外付出更多的心思和精力。

同时,高职高专三年制学习,有一个月的军训等新生入学教育和半年的顶岗实习,在校课堂学习的时间不足两年半,英语专业学生课堂学习的学时数绝对满足不了口译课程的学习。

因此,必须向《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所提倡的那样,要创设一个学习型的氛围,把学习延伸到课外,应对这些不足因素。

在这个信息发达的时代,泛在学习理念顺应了时代的需求,工作坊在教学上成功的案例,都给了我们很多的启发,来改变以上的局面,提高学生学习口译的效果。

经过了三年多的探索,无论是从“培优工程”上来说还是提高学生的整体水平,都取得了出乎意料的结果。

近三年来,一届一个班,省级以上奖项
达17项,其中拿下第七届广东大学生翻译大赛英语
口译比赛高职高专第一名。

这对于三本院校的学生而言,实属不易。

另外,从2012,2013,2014三届毕业生来看,过CET4的过级率都达到80%以上,其中12级尤为突出,班上43人,只有2人未通过。

另外,在一些高考中所谓的"后进生",统计了12和13级的典型案例,如表1所示,他们过了CET4,有的甚至过了CET6。

较之教学模式改革之前,进步非常大。

随时访谈学生的方式,学生觉得在这种模式下,学习很充实,口译学习的兴趣、学习动机、合作学习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学习环境的改善、实际运用能力、甚至英语综合能力等方面有大大提高。

其实,纵观整个教学模式探索,有几点需要提炼
和反思。

第一,在先期外语教学中提倡的“
任务型教学法”和“工学结合”的理念指导下,翻译工作坊是一种模拟的工作坊,是任务型教学法和实践工学结合教育理念的重要表现形式和教学模式,强化了学生的翻译实践,适应了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的时代需求,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效果很好的一种教学模式。

第二,泛在学习的优点中,学习的随时随地性、学习资源获取的便利性、学习者的主动性以及个性化等,目前学生能接触到的学习资源跳出了学校教育的狭义资源的樊篱,接触到的学习资源也呈现多种形式,如:文本、图片、视频、音频、电子书等,网络上信息的碎片化和学生时间上的碎片化,一方面激发和保持了学生的翻译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另外一方面泛在学习和翻译工作坊的相结合,学生在完成自己的具体任务时,能便利的、及时的解决遇到的问题,学生们的自信心增强了,最终获得了完成任务的满足感和很好的工作体验。

第三,泛在学习和翻译工作坊中的结合,教师扮演的是专业者和促成者的角色,引导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手头的工具来解决问题,为学生提供的是“工具”而不是“填鸭式”的口译版本,也就是说,授人以渔,而非授人以鱼。

这对于传统的教师角色有了很大的改变,将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教师再也不是“一言堂”,但同时,也对教师的专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随时应对学生各种突发问题,这是对一个教师综合素质的挑战。

第四,学生在该教学模式体验下,综合运用了各种知识储备及信息工具来解决口译难题并最终完成口译任务,这其实正是译
员素养的体现,恰好弥补了传统翻译教学中忽视职业素养培养和职业素养体验的不足,也改善了传统翻译教学中过于注重语言和知识素养训练的弊端,从而有效地锻炼学生的职业素养意识。

四、总结与展望
泛在学习视域下U-STAR 翻译工作坊口译教
学模式是一次大胆的尝试和总结,历经三年,在实际教学中,也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这正好说明泛在学习优越性和翻译工作坊中的实用价值,两者
表1从2012,2013,2014三届毕业生通过CET 考试情况统计表
级别12级12级12级13级13级13级
英语高考分(满分150分)吴*婷93周*华102陈*湘101陈*盈86蔡* 71陈*晴93
过CET6情况
CET6:467CET6:440CET6:449CET6:426CET6:460CET6:456
级别
12级12级12级13级13级13级
英语高考分(满分150分)王*婷57吴*欣78黄*琳79蔡* 71*英73*珊
77
过CET6情况
CET4:493CET4:440CET4:449CET4:491CET4:451CET4:469110
. All Rights Reserved.
的成功结合,带来了教学上的惊喜。

总之,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日趋进步,学习型社会的倡导,泛在学习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泛在学习能营造出为学生产生不经意的学习行为的学习环境,学生也能充分利用碎片时间,突破时间、地点等限制来获取学习信息,从而提高了学习主动性和学习效率。

它代表着未来学习的新方向,为传统学习方式注入了新鲜的活力,也是支持终身学习和构建学习型社会的重要途径,在未来的教育和学习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和发展空间。

但是泛在学习和工作坊模式的研究和探索仍有待深入。

尤其是我国当前针对泛在学习中的应用和实践的研究很少,泛在学习应用模式的研究没有形成体系,研究的数量和质量都不尽人意。

另外,口译是技能性很强的课程,在理论和大量知识储备的情况下,需要大量的实践活动来掌握,为达到该目的,教师有必要探索多样化的翻译工作坊的活动。

总之,今后的研究更应着力于泛在学习的应用模式研究,深化泛在学习和翻译工作坊相结合的具体应用和实践。

编辑
郑晶
参考文献:
[1]张雪,李子运.打开终身教育希望之门的学习方式一泛在学习[J].继续教育研究,2010(2):43.
[2]田嵩.混合云下泛在移动学习环境在阿语课程教学中的设计和实现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5(1):96-102.[3]李卢一,郑燕林.泛在学习环境的概念模型[J].中国电化教育,2006(12):9-12.
[4]中国网.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2010-03-01).[2014-12-10]./policy/txt/2010-03/01/content_19492625.htm .
[5]朱连召.泛在学习国内文献研究综述[A].计算机与教育:实践、创新、未来-全国计算机辅助教育学会第十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4:83-91.
[6]李明,仲伟合.翻译工作坊教学探微[J].中国翻译,2010(4):32.
[7]王红超.校企合作翻译实训工作坊START 模式探析[J].邯郸学院学报,2013(6):106-108.
[8]刘建珠.基于工作坊教学法的《商务翻译实务》教学模式探讨[J].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2):65-69.[9]张春柏,吴波.从翻译课堂到翻译工作坊[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1(2):70-73.[10]杨孝堂.泛在学习:理论、模式与资源[J ].中国远程教育,2011(6).
On Empirical Research in U-STAR Interpreting Workshop
Teaching Mode in Ubiquitous Learning
TAO Xia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 &Trade Guangdong Lingn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Guangzhou
510663,China )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mart mobile terminals ,4G network ,WeChat platforms and so on ,the foundation of ubiquitous mobile language learning platform has been offered.The reform of interpretation teaching for more than three years proves that students'learning effect can be improved spirally by way of establishing U-star teaching model through the involvement of Interpreting Workshop and Ubiquitous Learning idea in the class.The self-study effect and personal fragmented learning will be strengthened if Ubiquitous Learning is involved in self-study tasks assigned by the teachers.Therefore ,this teaching model brings new energy and perspective into the traditional interpreting teaching ,improves teaching effect ,education modernization as well as life-long learning ,which has wide application value.
KeyWords:Ubiquitous Learning ,Interpreting Workshop ;U-STAR Teaching Mode
111
.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