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第三章 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本章练测 中图版必修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建议用时实际用时满分实际得分
60分钟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当今,地理科学已广泛运用现代地理信息技术,研究的范围、内容、方法都有了重大进展。
据此回答1~2题。
1.有关现代地理信息技术运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用GPS了解各大城市的即时天气②用GPS确认南极冰盖最高点的位置③用遥感技术估测内蒙古雪灾受灾面积④用遥感技术统计春运期间的客流量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2.若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进行小型水电站的选址,下图所示图层中还应该增加( )
①区域大气污染图层②区域规划图层③区域土壤分布图层④区域水文图层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下图为“3S”技术的相互关系示意图。
读图,回答3~4题。
3.如果①③表示反馈影像信息处理结果,②⑥表示提供影像信息的功能,④⑤表示提供定位信息功能。
关于甲、乙、丙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甲是GIS ②乙是RS ③丙是RS ④甲是GPS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4.有关“3S”技术运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RS可以获取人口增长的动态信息②RS可以获取水灾淹没区域的动态信息③GPS可以确定运钞车的位置④GIS可以获取森林火场遥感信息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5.数字地球的建立,使人们拥有了规模巨大的、能够精确描述地球的数字化的空间,是巨大的信息库。
它的作用有( )
①各国科学家共同研究全球环境和气候变化,预防灾害②提供全球性的教育界面,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术③对犯罪模式和团伙活动更易于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跟踪、侦察④便于
各国政府组织、研究单位解决人口问题和可持续发展问题
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读图,回答6~7题。
6.上图是诺基亚的一款GPS手机的GPS功能显示图,该手机的出现说明了( )
A.GPS技术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必备工具
B.随着GPS技术的普及,民用GPS技术发展很快
C.只有名牌的手机厂商才有能力开发GPS手机技术,中国目前还没有掌握此技术
D.手机G P S导航不需要通过G P S卫星,有手机信号
就行
7.手机GPS功能的出现,说明GPS逐渐走进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成为人们出行、旅游、探险的好帮手,其原因正确的是( )
A.GPS手机成为时尚
B.GPS技术可以帮助人们选择最合适的旅游路线,降低旅游成本
C.GPS技术可以扩大人们的出行范围
D.GPS技术使旅游者更具安全感
8.地理信息系统应用领域包括( )
①测绘②资源管理③环境保护④城乡规划⑤市场分析⑥电子邮件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⑥
C.②③④⑤⑥
D.①②③⑤⑥
9.下列关于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管理中应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城市是应用GIS管理较晚,但又是最活跃、最具有成效的领域
B.城市管理需要准确的空间信息,几乎所有决策都与地理信息有关
C.应用GIS技术,可对电力、电信、自来水、排污管道等城市基础设施进行有效管理
D.地理信息系统能提高对交通事故、地下管线爆裂等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效率
地理信息系统具有地图处理、数据库和空间分析三项功能。
GIS可以像传统地图一样,解决与“地点”“状况”有关的查询,而且GIS能根据趋势进行复杂的“模式分析”,还可用“虚拟模拟”进行预测分析等。
据此回答10~11题。
10.如果将GIS用来监测森林火灾,可以( )
A.用来分析、判断引起火灾的原因
B.预测森林火灾的发生地点
C.预测森林火灾所造成的后果
D.及时知道火灾地点、范围,分析火势蔓延方向,制定灭火方案
11.有的渔民已经利用GIS技术来寻找鱼群。
如果普遍引用这一技术,则( )
A.可以使捕鱼量持续增长
B.可能导致过度捕捞,使渔业资源枯竭
C.会增加渔业的生产成本
D.会促进渔业生产,加大对渔业资源的开发利用,提高渔民的生活水平
小明前去参观信息应用展中有关GIS在政府部门和民间厂商的应用情形。
据此回答12~13题。
12.GIS“叠图分析”已被公共部门普遍使用。
下列哪一项业务最适合用此法来处理?( )
A.找出位于水源保护区内的养猪户
B.界定邻近工地50 m的噪声影响范围
C.分析最佳视野的游客观景台位置
D.规划交通高峰时间避开塞车的替代道路
13.小明发现大部分地图出版商皆采用GIS作为辅助制图工具,下列是他写的有关新旧制图差异的心得,其中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当地图需要更新时,GIS只要将更新部分重绘即可,传统手工绘图则必须全部重绘
B.GIS可用不同图层来管理不同主题的大量资料,传统绘图在一张地图上仅能有少数主题
C.浏览GIS中的电子地图时,可利用放大和缩小工具改变地图的比例尺,传统地图则只有一个固定的比例尺
D.不同来源的旧纸图经过数字化后,使用GIS便可以不经投影和坐标系统的转换,将不同的地图整合在同一张纸上
“现命令全部启动1/3溃坝撤离预案。
” 2008年5月29日下午4时,唐家山堰塞湖避险疏散指挥部指挥长发布一号令,北川唐家山堰塞湖避险疏散预案1/3溃坝方案全部启动。
启动命令宣布,从30日上午8时开始至31日8时,预案涉及的19.75万下游群众全部撤离到预先设定好的安全地带。
据此回答14~15题。
14.如果让你来利用GIS系统制定撤离预案,你需要输入的基础数据包括( )
①地质②地貌③地形④交通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5.撤离预案属于GIS系统的________功能。
( )
A.存储
B.管理
C.分析
D.模拟
2010年我国国土资源遥感监测“一张图”和综合监管平台基本建成,大大提升了国土监管能力和水平。
全国“一张图”是多源信息的集合,与国土资源的行政监管系统叠加,将实现资源开发利用的“天上看、网上管、地上查”,从而实现资源动态监管的目标。
据此回答16~18题。
16.以全国“一张图”为基础,对土地资源“天上看、网上管”,主要是基于( )
A.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
B.全球定位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
C.遥感技术和全球定位系统
D.数字地球和全球定位系统
17.对最新土地影像资料与全国“一张图”本底对比分析,可以( )
A.分析城市交通规划的合理性
B.对新增建设用地情况进行监管
C.了解土地权属及其变化情况
D.为农业结构调整提供依据
18.从国情出发,我国应用高科技手段开展国土资源动态监管的主要目的有( )
①严格保护耕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②加强土地生态建设,改善生态环境③控制建设用地规模,节约、集约用地④建立灾害预警系统,减少灾毁耕地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读我国地壳运动观测网图,回答19~20题。
19.对地壳运动进行精确观测采用的主要技术是( )
A.遥感技术
B.全球定位系统
C.地理信息系统
D.数字地球
20.根据观测站的分布特点判断,建立地壳运动观测网最主要的目的是( )
A.泥石流、滑坡的监测和预报
B.大地高程测量
C.地震监测和预报
D.为电离层研究、气象预报提供数据
下图为卫星拍摄的冰山照片。
图片中显示R冰山(69°24′S,100°12′E)已经从南极大陆边缘厚冰层中解体出来,它东西最宽处约13千米,南北长约24千米。
目前,R冰山正在向该地区的东部海域缓缓移动。
据此并读图,回答21~22题。
21.监测R冰山移动方向和速度最好采用( )
A.飞机跟踪
B.地理信息系统
C.遥感技术
D.全球定位系统
22.对冰山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对移动的方向进行预测主要是应用( )
A.GIS
B.GPS
C.RS
D.电子地图
读黄河干支流部分河段水质状况分布图(图中Ⅳ—Ⅴ—劣Ⅴ,水质从优到劣),回答23~24题。
23.有关①②两河段水质状况及成因分析正确的是( )
A.①河段水质较好,因为该河段流域内工业布局较少
B.①河段水质较差,主要由于该河段上游支流植被覆盖差,水土流失严重
C.②河段水质较好,因为该河段支流多,河流净化能力强
D.②河段水质较差,因为该河段工业污染大
24.最适宜对该地主要环境问题进行直接监测的现代地理信息技术是()
A.地理信息系统
B.数字地球
C.遥感技术
D.全球定位系统
25.读2011年我国冬小麦开始收获期分布示意图,为监控焚烧作物秸秆着火点的分布,应使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遥感技术
B.全球定位系统
C.地理信息系统
D.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
26.气候生产潜力是指一个地区光、热、水等要素的数量及其配合协调程度。
下图示意中国东北地区玉米气候生产潜力的空间分布。
对东北地区玉米气候生产潜力空间变化分析的手段属于()
A.计算机网络
B.地理信息系统
C.全球定位系统
D.遥感
下图是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制作的某城市中心城区月交通事故次数示意图。
读图,回答27~28题。
27.该图的制作与应用借助于()
A.遥感技术获取道路网信息,测定监测点分布
B.全球定位系统确定事故的位置,预测交通流量
C.地理信息系统查询事故频次,分析出警最优路径
D.数字地球技术,实现道路与监测点的互换
28.根据图中交通网络,可以推断该城区()
A.甲地是城市中心商务区所在地
B.乙地适宜建大型地面停车场
C.对外联系主要通道在西北方向
D.商业网点密度东部大于西部
下图为2010年6月18日美国墨西哥湾原油泄漏的油膜范围图。
读图,回答29~30题。
29.若对油膜进行监测,最快捷的方法是采用()
A.RS技术
B.GPS技术
C.GIS技术
D.数字地球
30.图中油膜覆盖面积约为()
A.5 000km2
B.10 000 km2
C.20 000 km2
D.40 000 km2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31题14分,32题8分,33题8分,34题10分,共40分)
3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4分)
“十一五”期间,我国依靠高分辨率(2~10 m)卫星影像和3S技术,进行了第二次全国土地大调查,并建立了我国的“数字国土”。
专家认为,“数字国土”是地图测绘、航空卫星遥感、探空和深钻的深化,是对地测绘系统(EOS)、全球定位系统(GPS)与地理信息系统(GIS)的综合。
以农业为例,它在农业信息遥感、太空农业等领域有广阔的研究前景。
一些国家利用资源卫星进行农业资源调查、作物长势和产量监测等。
例如,美国利用资源卫星在估计本国小麦产量的同时,还对其他国家小麦产量进行估测,根据所得的数据制定生产布局、储运、加工等计划,确定对外贸易策略,由此每年可获利数亿美元。
(1)上图为冬小麦各生长阶段的光谱特征示意图,通过分析能得出什么结论?
(2)根据材料推断,“数字国土”相关技术在“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方面可做哪些工作?
(3)在全球问题的研究中,除农业外,还有哪些领域可以应用“数字国土”的相关技术?
32.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8分)
材料一汶川大地震发生后,重灾区陷入信息隔绝状态。
国土资源部第一时间紧急启用航空遥感飞机,从6 000 m高空拍摄了地震灾区高精度遥感图片。
专家们对航片进行初步数据处理和解译,对灾区房屋倒塌情况,滑坡、泥石流规模及分布,具有隐患的滑坡体、公路及桥梁受损等灾害情况进行标注。
把这些图像传递到抗灾一线,作为指挥人员制订抗震救灾方案的参考依据。
之后,航空遥感飞机还成为监测堰塞湖次生灾害威胁的“天眼”。
材料二下面两张图片分别是2006年和2008年5月14日卫星对汶川地区拍摄的遥感影像。
(1)遥感技术的主要工作环节是( )
A.目标→传感器→地面系统→成果
B.传感器→地面系统→目标→成果
C.目标→地面系统→传感器→成果
D.目标→传感器→成果→地面系统
(2)遥感在监测地震灾害时能够( ) (双选)
A.分析地震发生的原因
B.监测震灾的动态
C.为救灾提供预案依据
D.控制灾害的发生
(3)从材料二中我们可以很明显地看出发生了哪些次生灾害?
(4)结合材料分析,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相结合在抗灾过程中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灾后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8分)
材料一不同植物类型,由于组织结构不同、季节不同、生态条件不同而具有不同的光谱特征、形态特征和环境特征,在遥感影像中可以表现出来,且可以直接看到植被顶部和部分侧面的形状、阴影与群落结构等。
下图是不同植被反射光谱曲线比较图。
材料二根据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绘制的“山西省太原以南地区植被的垂直分布”图。
(1)利用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对植被分布的调查,主要是利用了不同植被的不同______________特征,并由此区分__________________。
(2)利用遥感技术进行农作物分布的调查具有哪些方面的突出优点?
(3)山西省太原以南地区自然植被的分布体现了自然带的____________规律。
影响这一自然带分布规律形成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山西省太原以南地区农作物的分布特征,分析该地区的农业生产类型可以称之为________,试分析发展这一农业模式的好处。
3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0分)
第25次中国南极内陆考察队于2008年10月出征南极。
本次考察队在南极内陆冰盖的最高点冰穹A地区西南方向约7.3 km建立起中国第一个南极内陆考察站,执行236 m2内陆站生活区、科研区的建设任务,并开展冰川、天文、测绘等学科观测与考察任务。
(1)2009年1月27日,中国第一个南极内陆考察站“昆仑站”胜利建成,该考察站建设过程中的具体选址要应用的地理信息技术为________;考察队要监测南极冰川和海岸线变化要利用到的地理信息技术为________。
(2)“数字南极”的构建是我国南极科考的重要任务。
对“数字南极”的利用,叙述错误的是
( )
A.方便查阅南极地区的三维地图及地图信息
B.可以对附近地区冰川、海岸线的变化进行观察分析
C.对防止极冰融化提供治理的技术
D.对地物相关信息的分析采用数字化处理
(3)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在对南极地区进行勘探研究中,除了上述应用外,还有哪些用途?试举两例。
答案与解析
1.B
2.D 解析:1. GPS可以确定一个地点的三维坐标,确认南极冰盖最高点的位置可用GPS,但它不能用来了解城市的即时天气;遥感技术可以通过接收地面物体的电磁波,获取相关信息,因此可以用它来估测雪灾受灾面积,但它无法用来统计客流量。
2.小型水电站的选址,要用到该区域的水文图层;此外,还应增加该区域的规划图层,以确定水库建设后可能会淹没哪些居民点,会造成哪些损失等;水电站的建设与大气污染情况、土壤的分布情况等基本无关。
3.A
4.B 解析:3.RS主要获取信息,GPS主要提供定位信息,GIS主要是处理信息。
乙是RS,甲是GIS,丙是GPS。
4.根据“3S”技术的功能可以确定其用途和应用领域。
5.D 解析:建立数字地球是当今科学界的热点话题。
数字地球作为一个巨大的信息库可以供人类共用,这点已经为各国政府和科学家所共识。
数字地球的应用前景非常广阔,与可持续发展、政府决策以及百姓生活都是密不可分的。
6.B
7.B 解析:6.GPS有定位导航功能,接收信号时,先需要卫星进行定位;GPS手机的出现,说明GPS已融入人们生活,但并不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必备工具;中国已经掌握了研发GPS 手机的技术。
7.人们出行、旅游、探险时用到GPS技术,说明GPS技术具有定位、导航的实用价值,有利于旅游者选择最合适的旅游线路。
8.A 解析:电子邮件不是GIS的应用领域。
9.A 解析:城市是应用GIS管理最早、最活跃,也是最有成效的领域之一,GIS现已成为城市管理的重要应用手段。
城市管理需要准确的空间信息,几乎所有决策都与地理信息有关,例如,应用GIS技术,可对电力、电信、自来水、道路交通、排污管道等城市基础设施进行有效管理,并能提高对交通事故、地下管线爆裂等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效率。
10.D 11.B 解析:10.尽管GIS可以通过“虚拟模拟”进行预测分析,但这种预测并不是指预测火灾的原因、地点和后果,而是及时探知火灾发生的地点、范围,分析蔓延方向并制定灭火方案。
11.利用GIS技术能快捷而准确地寻找鱼群,短期内可以提高渔获量和经济效益,但不利于渔业资源的持续开发利用。
12.A 13.D 解析:12.可选出水源保护区的图层及养猪户的分布图层,经叠图之后即可寻找出符合条件的养猪户。
13.做GIS叠图分析或做编辑整合时,首要步骤就是要将投影系统及坐标系统、比例尺统一。
14.A15.D解析:14.交通数据属于专题数据。
15.“撤离预案”是利用GIS系统根据输入信息模拟的结果。
16.A 17.B 18.C 解析:16.“天上看”要靠遥感技术来获取土地资源的最新信息,“网上管”则是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的分析功能。
17.最新土地遥感影像资料与全国“一张图”本底对比,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的分析功能找出土地资源的变化情况;通过对比可以分析土地利用类型及其分布、数量的变化,而交通规划、农业结构调整、土地权属变化都受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不可能通过这种对比得出结论。
18.我国应用高科技手段开展的是国土资源监管,不是用以加强生态建设,也不是建立灾害预警系统,故②④错误。
19.B 20.C 解析:图中对地壳运动进行精确观测的基准站、基本站与区域站在我国分布的范围较广,但又相对集中在我国地质不稳定的地区,显然是通过对地壳运动的精确观测,判断各站点之间的距离位移,进行地震监测和预报,而各站点之间的距离位移则需要使用GPS 技术。
21.C 22.A 解析:21.冰山与周围海水相比,温度和性质差异大,利用遥感技术所获得的影像可以迅速得到冰山的移动方向和速度,所以适合用遥感技术进行跟踪研究。
22.对地理信息进行分析评估和预测主要是应用地理信息系统。
23.D 24.C 解析:地理信息系统作为地理信息的自动处理和分析系统,其主要功能有数据采集、数据分析、决策应用等,能解决的主要问题包括地物空间分布及位置分析、趋势分析、模拟分析以及模拟结果等。
25.A 解析:监控焚烧作物秸秆着火点最好是利用遥感技术。
26.B 解析:对空间信息的获取和分析采用的手段是地理信息系统。
27.C 28.D 解析:本题组考查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以及对遥感图片的判读。
27.本图主要显示了交通线路处发生的事故次数,查询事故次数需要由地理信息系统(GIS)完成,并通过分析得出出警最优路径。
28.中心商务区交通道路网密度大,交通通达度最高,从图中交通线的分布状况看,甲地不具备这一特点,A项错误;大型地面停车场占地面积广,乙地位于市中心附近,土地价格高,不宜建设大型地面停车场,B项错误;从图中的指向标可以看出,图中对外联系主要通道大致为南北方向,C项错误;图中东部地区交通道路网密度大于西部,商业网点密度一般大于西部,D项正确。
29.A 30.C 解析:29.对油膜进行监测,最快捷的方法是采用RS技术。
30.据图中比例尺,可估算图中油膜覆盖面积为20 000 km2。
31.(1)冬小麦在不同生长阶段,其光谱特性不同,通过遥感获得某地冬小麦某一生长阶段光谱数据并与正常年份比较,即可判断出冬小麦的生长状况,进而对产量进行预测,为下一阶段的生产活动提供资料。
(2)土地资源利用状况遥感调查,合理布局农业;监测预报气候变化、旱涝、作物长势、产量
预测,提高抗灾能力;农业环境污染状况监测与预报,提出解决措施等。
(3)全球温室效应;海平面上升;臭氧层破坏;地震分布;地形遥感;全球生态环境监测;全球气候变化预报;生物分布;生产结构监测等。
解析:由题干可以获知:“数字国土”的建立基础是高分辨率卫星影像和“3S”技术,“数字国土”相关技术的核心是“3S”技术的综合应用,所以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联系“3S”技术相关知识分析相关问题。
(1)通过遥感获得的冬小麦在不同生长阶段的光谱特性,分析冬小麦生长状况,并对产量进行预测。
(2)“数字国土”相关技术在“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方面所做的工作:一方面要分析影响农业生产的因素,包括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农业技术改革等;另一方面要分析良性影响和不良影响,并分析如何消除不良影响,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它应用于农业的布局、灾情预报、污染状况、解决措施等方面。
(3)在其他领域中也可运用“数字地球”相关技术解决问题。
例如,全球温室效应、海平面上升、臭氧层破坏、地震分布、地形遥感、全球生态环境监测、全球气候变化预报、生物分布、生产结构监测、矿产监测等。
32.(1)A (2)BC (3)地震后大面积的山体滑坡和泥石流。
(4)对灾情实况监测,指导抗灾活动对灾情作出快速评价,指导救灾活动
解析: (1)遥感技术的主要工作环节是教材中的基础内容。
(2)运用遥感可以对地震进行监测,为救灾提供预案依据,但是既不能够分析出地震发生的原因,更不能控制地震的发生。
(3)比较两幅图片,可以看到地震后河道出现间断和大面积的滑坡等。
(4)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相结合,在抗灾过程中可对灾情实况监测,并且在灾后对灾情作出快速评价,指导救灾活动。
33.(1)光谱植被类型 (2)①监测范围大;②瞬时成像;③实时传输;④快速处理;⑤迅速获取信息;⑥实施动态监测等。
(答出4点即可)(3)垂直分异光、热(温度)和水分随地势高低的变化发生分异
(4)立体农业①可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如土地、光热资源等);②增加农业产量;③增加农民收入;④开展多种经营等。
(其他答案合理即可)
解析:(1)RS技术对地理事物的监测,主要是通过不同地物的光谱特征差异来完成的。
(2)再现教材知识。
(3)由图中较容易判断垂直地域差异。
(4)在不同的海拔上,布局不同的农业类型,这种农业可称为“立体农业”,它主要体现了因地制宜的原则,可以更好地获取效益。
34.(1)GPS RS (2)C (3)利用GPS测量观测点的海拔,确定科考队员的位置;利用RS探测资源状况;利用GIS绘制资源分布图。
(任举两例即可)
解析:本题以南极科考为背景,主要考查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1)位置的确定要应用GPS,监测环境的变化需要应用RS。
(2)“数字南极”不能提供治理极冰融化的技术,但能为极冰融化的治理提供有用的分析数据。
(3)可从GPS和RS以及GIS等技术的应用,结合南极科考现状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