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经济形势下我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今经济形势下我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一.当前世界经济形势
自2008年底爆发的世界经济危机之后,第一波冲击已经过去。
现在各国都基本上进入了坎坷曲折的恢复期。
但是,这场危机并未退去,如若掉以轻心,出现反复的可能性还是存在的。
对当下世界经济形式的普遍认识是:1国际金融危机尚未出现根本好转,2金融危机出现新一波冲击的可能性仍然存在,3对实体经济的影响还在加深和蔓延。
虽然,经济危机的首轮冲击已经基本平息,且各国已经出台了符合本国情况的救市措施并已付诸实施,但即使行之有效,我们也应该清楚的认识到“世界经济的一个黄金时期确实已经渐行渐远”。
即使经济危机退去,留下的也将是世界经济疑似滞涨的现状。
拉动世界经济的三个“火车头”,即美国、日本和西欧,现在都已经熄火了。
而之所以这场经济危机未能给世界带来灭顶之灾,是因为世界经济出现了三个新“火车头”——中国,印度,俄罗斯。
我国保证自身的经济健康发展便是对世界经济最大的贡献。
二.我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在当前世界经济形势下,我国面临着历史性的机遇与挑战。
总的来说,机遇有四点:一是世界经济深度调整给我国扩大内需带来新机遇;二是国际金融危机给我国加快自主创新带来重大机遇;三是国际金融危机是我国扩大利用国际资源、人才的新机遇;四是全球经济调整对提升我国国际地位带来历史性机遇。
挑战也有四点:一是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外贸出口造成严重冲击;二是国际金融危机给我国经济造成巨大的下行压力;三是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城乡就业造成严重影响;四是国际金融危机增加了我国金融风险。
一件事物总是有他的两面性,它带来挑战的同时,也带来了机遇。
根据具体情况,我想详细谈一下以下三点:
第一,新贸易保护主义与世界经济新格局。
在经济危机下新的贸易保护主义势力正在抬头,让人不得放松警惕,也使得我国的国际贸易受到巨大挑战。
眼下这场始于2008年底至今还在不断加深的经济危机,正是直接由于以美元为国际货币为基础的不合理国际货币体系和次贷危机后美国不负责任的将债责转嫁他国而造成其席卷全球。
这场经济危机深刻的揭示了现有的世界经济体系和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的客观必要性。
而就国际经济体系来说,要重新设计充分考虑发展中国家关切的国际经济机制,提高发展中国家在世界经济舞台上的话语权,采取有效的制衡措施。
第二,外贸出口的重创与拉动内需。
在本次经济危机中,中国受到的直接冲击相对较小(尤其是金融部分)。
但危机带来的外国市场购买力下降直接重创了我国的出口。
中国经济其实是伴着三个“高”高速发展的,即高投入、高产出、高顺差。
改革开放后,我国生产力大大提升,随之而来的过剩产品,却因为我国人民“勤俭节约”而在国内市场无法消耗,只能拿到外国市场,再加上“低成本”、低价格,就造成了现在的高顺差。
表面上,我们有世界上最多的外汇储备,这很漂亮,但实际上这也是颗不定时的巨大炸弹,拿着这么多外国钱有什么用,美元又在不断贬值。
并且,我国的出口有三“低”,即“低成本”、低价格、低利润,所以中国的出口商只能搞薄利多销,这样顺差就更大了。
然而,所谓的“低成本”其实是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所带来的“低成本”。
实际情况是,我们在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让外国人过上便宜便捷的生活。
这是一种恶性循环,是一种不合理的经济发展模式。
经济危机告诉我们,这条道路现在走不通了。
那么,只能靠拉动内需来解决,毕竟中国有13亿人口,这是一个巨大且基本上还未开发的市场。
但是这个市场的购买力低得可怜,有两个数字可以说明:2006年,我们的GDP总量是20万亿,我们的储蓄存款是18万亿。
这是为什么?因为中国的社会保障水平还很低,老百姓总是担心未来生活没保障,以后没有钱花。
不过可喜的是,中央政府在金融危机爆发之前就敏锐的察觉到拉动内需的必要性,已经采取措施,而金融危机正好是一个推行的契机。
第三,企业转型与就业动向。
这次经济危机在重创中国出口的同时,也使得中国大多数以出口为主的中小型企业遭受打击,甚至是倒闭。
据统计,从2008年至今,浙江省的民营企业倒闭了60%,这个数字是相当可怕的,是一个惨痛的
教训。
而这些企业大多是以出口为主的粗放型劳动密集型产业,是吸纳社会就业的主力。
从外部因素来看,经济危机带来的外国市场萎缩和中国政府为应对经济危机而采取限制出口拉动内需的措施,使得此类中小型企业只能被动的应对残酷现实,甚至被淘汰。
所以中小企业结构改革势在必行,我们应该倡导的是以创新为优势、以自主知识产权为优势的创先行企业。
从某种角度来看,这是挑战也是机遇。
优胜劣汰,糟粕被去除,好的企业留下来。
但是,也不能因此“一刀切”,立刻把劳动密集型企业都排除在外。
中国就业的两股主力军——大学生与农民工主要流向此类中小型企业,构成其中的管理者与底层劳动者。
中国的人口基数毕竟很大,高新企业就意味着劳动力过剩与人员精简,现在只推行高新企业,13亿人口靠什么吃饭?所以,改革要在缓慢与稳定中行进,这是一个漫长而痛苦的阶段,也是一个关键的阶段。
总的来说,我们应该有信心。
用温总理的话说就是,“信心要比黄金和货币都要重要”“我希望全体中国人都要以自己的爱心来暖中国的经济”。
当今经济形势下,如果它给我国关闭一扇门的同时,那么又打开了另一扇门。
希望在我们拥有信心的同时,发展经济的时候,把握机遇,迎接挑战,发展我国的经济,与世界接轨,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