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期中考试卷》带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中测试
四年级语文试题
1. 写一写,把字写工整,写美观。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

________________
积累与运用。

2. 给下面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用“√”表示。

即.(jì jí)使降.(jiàng xiánɡ)服混.(hún hùn)沌薄.雾(bó báo)
系.(jì xì)紧方框.(kuānɡ kuànɡ) 潜.(qiǎn qián)水家雀.(què qiǎo)儿
3. 读拼音写词语。

蟋蟀xuǎn zé zhù zhǐ( )非常shèn zhòng( ),它从不找lín shí( )的隐蔽所藏身,也不利用现成的dòng xué( ),它的舒服的zhù zhái( )是自己一点儿一点儿挖掘的。

4. 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完成练习。

①呼( )唤( )②上( )入( )③( )( )不入
④( )( )喧天⑤人声( )( )⑥( )( )妙算
A.上面形容人声嘈杂喧闹的词语是____(填序号),我会用具体的情景将它的意思表现出来:____
B.由③这个词你想到____(人物),由⑥这个词你想到了____(故事)中的____(人物)。

5. 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填序号)
观:①看;②景象或样子;③对事物的认识或看法。

(1)他对我的观.点不以为然,还是坚持己见。

( )
(2)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 )
(3)农历八月十八是一年一度的观.潮日。

( )
俗:①大众的,普遍流行的;②庸俗;③习俗。

(4)众人见黛玉年貌虽小,其举止言谈不俗.。

( )
(5)这是村里的风俗.。

( )
(6)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 )
判断对错。

6. “走月亮”是中国北方一带有地方特色的风俗,指在月光下散步的情景。

( )
7. 《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作者是丹麦的王尔德。

( )
8. 《题西林壁》告诉我们想要全面看问题,就要跳出局部,从整体上进行观察( )
9. 中国古代神话《盘古开天辟地》和《普罗米修斯》,想象都十分神奇( )
10. 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我们要养成锻炼身体的好态度。

(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
(2)它们是那样柔弱,比一片树叶还无力,怎么禁得起这猛烈的风雨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
(3)用上“忽然”“顿时”写一写天气变化时的景象。

___________________
(4)那条狗高兴时候叫,紧张的时候叫,发怒的时候也叫。

那条狗高兴、紧张、发怒时候都叫。

(说说这两个句子在表达上的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
11. 根据课本内容填空。

(1)从古至今,诗人们都喜欢写黄昏,写斜阳。

著名诗人________的诗句“花牛在草地里做梦,_______________ 。

”别有一番情趣。

(2)“博学之,________,慎思之,________,笃行之。

”这句话明确告诉我们要广泛地学习,深入地追问,谨慎地思考,明晰地分辨。

(3)到了农历八月份,大雁开始向南飞了,大雁一旦南飞,就表示要下霜了。

这让我想起了一句谚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开学以来,我们诵读了一些跟雪有关的诗句:“忽如一夜春风来,_______________。

”“梅须逊雪三分白,_______________。


12. 综合·运用
小刚和小东在课间一起交流学习心得。

小刚:“我发现神话故事充满神奇的想象,情节有趣,既引人入胜,又给我们有益的启示。

你喜欢神话故事吗?”
小东:“喜欢呀!《盘古开天地》这篇神话故事就特别的感人。

读完之后,我很想对盘古
说:“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刚:“我在课外读了《_________》这篇神话故事,故事主要讲了_______________”
阅读与理解。

阅读课内选段,完成文后练习。

蝙蝠和雷达(节选)
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

它( )飞,( )从嘴里发出一种声音。

这种声音叫作超声波,人的耳朵是听不见的,蝙蝠的耳朵却能听见。

超声波像波浪一样向前推进,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传到蝙蝠的耳朵里,蝙蝠就立刻改变飞行的方向。

科学家模仿蝙蝠探路的方法,给飞机装上了雷达。

雷达通过天线发出无线电波,无线电波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被雷达接收到,显示在荧光屏上。

从雷达的荧光屏上,驾驶员能够清楚地看到前方有没有障碍物,所以飞机飞行就更安全了。

13. 在选文中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14. 从选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仿照( )重复( )清晰( )奥秘( )
15. 选文中第一句里的“终于”一词说明:__________________。

16. 科学家是怎样模仿蝙蝠探路的方法,让飞机能够在夜间安全地飞行的?根据选文内容连线。

雷达的天线蝙蝠的耳朵
荧光屏蝙蝠发出的超声波
无线电波蝙蝠的嘴
17. 科学家受到蝙蝠的启示发明了雷达,让飞机夜航得到了安全保障。

你还知道科学家的哪些发明创造是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得到启示的?举出两个例子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课外短文,完成文后题目。

蝴蝶
郑振铎
春送了绿衣给田野、给树木、给花园;甚至于小小的墙隅、屋角、小小的庭前阶下,也点缀着新绿。

就是油碧色的潮水,被春风粼粼地吹动,山间的溪流也开始淙淙汩汩地流动了,于是黄的、白的、红的、紫的、蓝的,以及不能名色的花开了;于是黄的、白的、红的、黑的,以及各色的蝴蝶们,从蛹中苏醒了,舒展着美得耀人的双翼,栩栩地在花间、在园中飞着;便是小小的墙隅屋角,小小的庭前阶下,只要有新绿的花木存在着的,只要有什么花舒放着
的, 。

蝴蝶来了,偕来的是花的春天。

当我们在和暖宜人的阳光下,走到一望无际的开放着金黄色的花的油菜田间,或杂生着不可数的无名的野花的草地上时,大的小的蝴蝶们总在那里飞翔着。

一刻飞向这朵花,一刻飞向那朵花,便是停下了,双翼还在不息不住地扇动。

一群儿童嬉笑着追逐在它们之后,见它们停下了,便悄悄地蹑足走近,等到他们走近时,蝴蝶却又态度闲暇地舒翼飞开了。

啊,蝴蝶!它便被追,也并不现出匆急的神气。

在这个时候,我们似乎感到整个宇宙都闪耀着微笑,都泛溢着快乐,每个生命都在生长,在向前或向上发展。

18. 短文开头一段第一句写道:“春送了绿衣给田野、给树木、给花园……”这便使我们想起了宋代王安石《泊船瓜洲》中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

19. 语段中“以及不能名色的花开了”中“不能名色”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

20. 整篇短文体现了作者_______、_______的观察,我还知道观察的方法有__________、
___________。

21. 能填入第一自然段横线处,与上文衔接最好的一项是( )
A. 栩栩的蝴蝶们也都飞来了。

B. 蝴蝶们也都栩栩地来临了。

C. 都迎来了栩栩的蝴蝶们。

D. 都栩栩地飞来了蝴蝶们。

22. “啊,蝴蝶!它便被追,也并不现出匆急的神气”表现了蝴蝶__________的特点(不超过5个字)。

23. 阅读短文,试着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

(1)读第一自然段的内容,提出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
(2)读完短文,提出的引人深入思考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
24. 习作(二选一)。

要求:1.下面两个内容任选一个完成习作。

2.感情真实,内容具体,语句通顺,书写规范整洁。

(1)有趣的
蟋蟀的住宅是“伟大的工程”,紫罗兰有可爱的叶子和花……大自然无奇不有。

只要你细心观察,就会有有趣的发现。

请在题目横线上填写你曾经仔细观察过的事物,可以是植物,也可以是动物。

抓住事物的特点,把让你印象最深、最有趣的地方写具体。

(2)父母无微不至地照顾你的生活,老师孜孜不倦地为你传播知识,同学默默无闻地帮你解疑答惑。

请选择一位你最想感谢的人,以“感谢你, ”为题写一篇习作。

写清楚感谢的原因。

答案与解析
1. 写一写,把字写工整,写美观。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

________________
[答案]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了汉字抄写。

汉字临摹要做到书写正确、整洁、行款整齐,字迹清楚,结构匀称。

汉字是由不同笔形的笔画组成的。

所以,了解汉字的笔画首先要了解汉字的笔形。

现在的规范字体是楷书,楷书的基本笔形共有八种,即点、横、竖、撇、捺、提、钩、折。

其他笔形都是这八种笔形的变体。

注意“线、逐、粗、翻、滚、墙”容易写错。

积累与运用。

2. 给下面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表示。

即.(jì jí)使降.(jiàng xiánɡ)服混.(hún hùn)沌薄.雾(bó báo)
系.(jì xì)紧方框.(kuānɡ kuànɡ) 潜.(qiǎn qián)水家雀.(què qiǎo)儿
[答案]jí xiánɡ hùn bó
jì kuànɡ qián qiǎo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字音辨析。

即.使——jí;假定;就算是(常与也连用),表示假设的让步。

降.服——xiánɡ;投降屈服;归降顺服。

降[jiàng]1. 落下(跟“升”相对) ~落。

~雨。

温度~下来了。

2. 使落下;降低(跟“升”相对) ~价。

~级。

3. 姓。

降[xiáng]1. 投降诱~。

~顺。

~将。

宁死不~。

2. 降伏;使驯服~龙伏虎。

一物~一物。

混.沌——hùn;①我国传说中指世界开辟前的模糊一团的状态。

②形容无知无识的样子。

混[hùn]1. 搀杂在一起~杂。

~为一谈。

2. 冒充蒙~。

鱼目~珠。

3. 敷衍了事;得过且过地生活。

4. 古又同“滚(gǔn)”。

混[hún]糊涂;不明事理。

薄.雾——bó;淡薄的雾气;霾。

薄[báo]1. 扁平物体上下两面之间的距离小。

与“厚”相对~片。

2. 淡酒味~。

3. (感情)冷淡待他不~。

4. 不肥沃~田。

薄[bó]1. 微;少;弱~技。

~产。

单~。

2. 不厚道;不庄重刻~。

轻~。

3. 看不起;慢待鄙~。

厚此~彼。

4. 迫近;靠近日~西山。

薄[bò]〔薄荷〕多年生草本植物。

茎方形,叶对生,茎、叶有清香味,为清凉解表药,也可提炼出芳香化合物(用于食品、日用品等)。

系.紧——jì;物体因四周受力大,而呈现坚实密合状态。

与松相对。

系[xì]1. 有联属关系的~统。

~列。

~数。

水~。

世~。

2. 高等学校中按学科分的教学单位中文~。

化学~。

3. 关联干~。

关~。

4. 联结,栓~缚。

~绊。

~马。

维~。

名誉所~。

5. 牵挂~恋。

~念。

6. 是确~实情。

7. 把人或东西捆住上提或向下送从井下把土~上来。

8. 某些学科中分类的名称汉藏(zàng)语~。

寒武~(地质学名词)。

9. 词赋末尾结束全文之词,如“~曰”。

系[jì]结,扣把鞋带~上。

方框.——kuànɡ;指外形呈正方或长方的框子。

潜.水——qián;进入水面以下。

家雀.儿——qiǎo;麻雀属鸟类的通称,亦叫北国鸟。

雀[què]鸟类的一科。

体形较小,喙圆锥状。

有的善鸣叫。

泛指小鸟。

也特指麻雀。

雀[qiǎo]义同“雀(què)”。

用于“家雀儿”“雀盲眼(夜盲)”。

雀[qiāo]〔雀子〕雀(què)斑。

3. 读拼音写词语。

蟋蟀xuǎn zé zhù zhǐ( )非常shèn zhòng( ),它从不找lín shí( )的隐蔽所藏身,也不利用现成的dòng xué( ),它的舒服的zhù zhái( )是自己一点儿一点儿挖掘的。

[答案]①. 选择住址①. 慎重①. 临时①. 洞穴①. 住宅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拼音拼写能力,注意不要写错别字。

先读拼音再书写,注意拼读准确,拼读时注意以下三点:1、翘舌、平舌音字母;2、有无鼻音字母;3、最后是音调。

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慎、临、宅”容易写错。

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4. 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完成练习。

①呼( )唤( )②上( )入( )③( )( )不入
④( )( )喧天⑤人声( )( )⑥( )( )妙算
A.上面形容人声嘈杂喧闹的词语是____(填序号),我会用具体的情景将它的意思表现出来:____
B.由③这个词你想到____(人物),由⑥这个词你想到了____(故事)中的____(人物)。

[答案]①. 风①. 雨①. 天①. 地①. 刀①. 枪①. 锣①. 鼓①. 鼎①. 沸①. 神①. 机①. ① ①. 逛庙会的时候,人头攒动,叫卖声不绝于耳,热闹非凡。

耳边传来了一阵阵喜庆的锣鼓声,几个身穿红衣服的人正抬着一顶大红花轿绕着圈走,轿子里的人笑着向围观的人招手。

①. 孙悟空①. 草船借箭①. 诸葛亮[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补写词语及选词填空。

呼风唤雨:使刮风下雨,原指神仙道士的法力,现在比喻能够支配自然或左右某种局面。

有时也比喻进行煽动性的活动。

上天入地:形容神通广大。

也比喻为实现某种目的而四处奔走。

刀枪不入:原义是刀杀不进枪刺不死。

比喻一个人的思想僵化,批评、鼓励都不起作用。

锣鼓喧天:锣鼓震天响。

原指作战时敲锣击鼓指挥进退。

后多形容喜庆、欢乐的景象。

人声鼎沸:人群发出的声音像水在锅里沸腾一样,形容人声嘈杂喧闹。

神机妙算: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谋划,形容有预见性,善于估计客观情势,决定策略。

A.由词语意思可知,形容人声嘈杂喧闹的词语是人声鼎沸,按照成语的意思写一个喧闹的场景,一般庙会热闹,用语言修饰。

如:旅游的时候,人头攒动,各种商品店铺叫卖声不绝于耳,热闹非凡。

来来往往的人,嬉笑玩耍开心不已。

B.由“刀枪不入”想到孙悟空;由“神机妙算”想到草船借箭中的诸葛亮。

5. 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填序号)
观:①看;②景象或样子;③对事物的认识或看法。

(1)他对我的观.点不以为然,还是坚持己见。

( )
(2)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 )
(3)农历八月十八是一年一度的观.潮日。

( )
俗:①大众的,普遍流行的;②庸俗;③习俗。

(4)众人见黛玉年貌虽小,其举止言谈不俗.。

( )
(5)这是村里的风俗.。

( )
(6)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 )
[答案]①. ③①. ②①. ①①. ②①. ③①. ①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对多义字的掌握。

可以选择代入法,把所给字的意思带入到词语中进行判断。

(1)观点:(名)①观察事物的立足点或采取的态度:生物学~|纯技术~。

②对事物或问题的看法:学术~|政治~。

[近]观念。

观:对事物的认识或看法。

(2)天下奇观:世界上最奇异的景象;奇怪而少见的事。

天:在地面以上的高空。

下:位置在低处的,跟“上”相对。

奇:特殊的,稀罕,不常见的。

观:看到的景物。

(3)观潮日:每年农历八月十五,钱江涌潮最大,潮头可达数米。

海潮来时,声如雷鸣,排山倒海,犹如万马奔腾,蔚为壮观。

是最好看大潮的日子。

观:看。

(4)言谈不俗:言谈举止一点也不落俗套,相当高雅。

俗:庸俗。

(5)风俗:(名)指社会上长期形成的风尚、礼节、习俗等:~习惯。

俗:习俗。

(6)俗话:1.庸俗的话;2.俗语。

3.通俗的说法。

俗:大众的,普遍流行的。

判断对错。

6. “走月亮”是中国北方一带有地方特色的风俗,指在月光下散步的情景。

( )
7. 《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作者是丹麦的王尔德。

( )
8. 《题西林壁》告诉我们想要全面看问题,就要跳出局部,从整体上进行观察。

( )
9. 中国古代神话《盘古开天辟地》和《普罗米修斯》,想象都十分神奇。

( )
[答案]6. ×7. ×
8. √9. ×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走月亮:中国南方一带有地方特色的风俗,中秋夜妇女盛妆出游,踏月彻晓,谓之“走月亮”。

以前江苏地区的妇女,在中秋夜要“走月亮”。

一般是结伴在月下游玩,或互相走访,或拜佛庵,或举行文艺活动。

故本题叙述错误。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作者的识记能力。

本题出自安徒生创作于1853年的童话故事《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故本题叙述错误。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理解。

本题出自宋代诗人苏轼的《题西林壁》,全诗为: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这是一首诗中有画的写景诗,又是一首哲理诗,哲理蕴含在对庐山景色的描绘之中。

前两句描述了庐山不同的形态变化。

庐山横看绵延逶迤,崇山峻岭郁郁葱葱连环不绝;侧看则峰峦起伏,奇峰突起,耸入云端。

从远处和近处不同的方位看庐山,所看到的山色和气势又不相同。

后两句写出了作者深思后的感悟:之所以从不同的方位看庐山,会有不同的印象,原来是因为“身在此山中”。

也就是说,只有远离庐山,跳出庐山的遮蔽,才能全面把握庐山的真正仪态。

故本题叙述正确。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神话的识记能力。

《盘古开天辟地》是中国民间神话传说,《普罗米修斯》是古希腊神话故事,故本题叙述错误。

10. 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我们要养成锻炼身体的好态度。

(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
(2)它们是那样柔弱,比一片树叶还无力,怎么禁得起这猛烈的风雨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
(3)用上“忽然”“顿时”写一写天气变化时的景象。

___________________
(4)那条狗高兴的时候叫,紧张的时候叫,发怒的时候也叫。

那条狗高兴、紧张、发怒的时候都叫。

(说说这两个句子在表达上的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 我们要养成锻炼身体的好习惯。

①. 它们是那样柔弱,比一片树叶还无力,禁不起这猛烈的风雨。

①. 本来风和日丽的正午,忽然刮起狂风,电闪雷鸣大雨倾盆,顿时地面上成了一片汪洋大海。

①. 第②句话是普通的陈述句;第①句话是由“……的时候叫,……的时候叫,……的时候叫”引导的排比句,运用了排比的手法,起到了加强语气的作用。

[解析]
[详解](1)本题考查学生对修改病句的能力。

修改病句,指在不改变原句所表达的意思的前提下,修改有明显语病的词句,使语句通顺、正确,更加完善。

需要修改的内容囊括句子的所有成分,包括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

分析例句“养成锻炼身体的好态度。

”可知,词语搭配不当,应把“态度”改为“习惯”。

比如:我们要养成锻炼身体的好习惯。

(2)本题考查反问句改陈述句的能力。

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的方法:①将反问句中的肯定词改为否定词,或将否定词改为肯定词。

②将反问句中的反问语气词(怎、怎么、难道等)去掉。

③将句末的疑问助词(呢、吗等)去掉。

④问号改为句号。

⑤无论用前面哪一种,改完后都要将句子梳理通顺。

分析例句“它们是那样柔弱,比一片树叶还无力,怎么禁得起这猛烈的风雨呢?”可知,应把“怎么”“呢”去掉,“禁得起”改为“禁不起”,句尾“问号”改为“句号”。

比如:它们是那样柔弱,比一片树叶还无力,禁不起这猛烈的风雨。

(3)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

忽然:表示情况发生得迅速而又出乎意料。

顿时:指立刻、一下子。

比如:一阵大风刮过,刚刚还晴朗的天空顿时堆满了乌云。

忽然,一道闪电在天空中划过,紧接着雷声在耳边炸开。

顿时,瓢泼大雨从天而降。

(4)本题考查分析句子。

分析句子可知,第一句话比第二句话多了两个“的时候”,更鲜明地强调了在任何时候那条狗都会叫。

由此可以看出,第一句话能够起到强调某种意思的作用,运用排比手法,使语气更加强烈;而第二句话则比较简洁、平淡。

11. 根据课本内容填空。

(1)从古至今,诗人们都喜欢写黄昏,写斜阳。

著名诗人________的诗句“花牛在草地里做梦,_______________ 。

”别有一番情趣。

(2)“博学之,________,慎思之,________,笃行之。

”这句话明确告诉我们要广泛地学习,深入地追问,谨慎地思考,明晰地分辨。

(3)到了农历八月份,大雁开始向南飞了,大雁一旦南飞,就表示要下霜了。

这让我想起了一句谚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开学以来,我们诵读了一些跟雪有关的诗句:“忽如一夜春风来,_______________。

”“梅须逊雪三分白,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 徐志摩①. 太阳偷渡了西山的青峰①. 审问之①. 明辨之①. 八月里来雁门开①. 雁儿脚上带霜来①. 千树万树梨花开①. 雪却输梅一段香[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古诗默写,谚语积累,名人名言。

(1)根据题干可知,本题考查的是徐志摩的《花牛歌》,原文:花牛在草地里坐,压扁了一穗剪秋萝。

花牛在草地里眠,白云霸占了半个天。

花牛在草地里走,小尾巴甩得溜溜。

花牛在草地里做梦,太阳偷渡了西山的青峰。

(2)本题考查课本内容识记,名言识记。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出自于《礼记》,意思是:博学,学习要广泛涉猎;审问,有针对性地提问请教;慎思,学会周全地思考;明辨,形成清晰的判断力;笃行,用学习得来的知识和思想指导实践。

(3)根据题干关键词“八月份”“大雁南飞”“下霜”可知,本题考查的谚语为“八月里来雁门开,雁儿脚上带霜来。

”。

“八月里来雁门开,雁儿脚上带霜来。

”的意思:到了八月,大雁就开始南飞迁徙,大雁一旦南飞,就要下霜了。

(4)“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出自唐代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句意:忽然间宛如一夜春风吹来,好像是千树万树梨花盛开。

原文: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出自宋代卢钺的《雪梅》(其一),句意:说句公道话,梅花须逊让雪花三分晶莹洁白,雪花却输给梅花一段清香。

原文: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12. 综合·运用
小刚和小东在课间一起交流学习心得。

小刚:“我发现神话故事充满神奇想象,情节有趣,既引人入胜,又给我们有益的启示。

你喜欢神话故事吗?”
小东:“喜欢呀!《盘古开天地》这篇神话故事就特别的感人。

读完之后,我很想对盘古
说:“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刚:“我在课外读了《_________》这篇神话故事,故事主要讲了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 你坚强的意志和坚持不懈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感谢您为我们创造了美好的家园①. 后羿射日①. 远古的时候,大地出现了严重的旱灾。

炎热烤焦了森林,烘干了大地,晒干了禾苗草木。

原来,帝俊与羲和生了10个孩子都是太阳,他们住在东方海外,海水中有棵大树叫扶桑。

10个太阳睡在枝条的底下,轮流跑出来在天空执勤,照耀大地。

但有时,他们一齐出来给人类带来了灾难。

为了拯救人类,羿张弓搭箭,向那9个太阳射去。

只见天空出现爆裂的火球,坠下一只只三足乌。

最后,天上只留下一个太阳,人民因此将后羿誉为英雄。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口语交际和课外搜集与积累。

《盘古开天地》主要讲述了盘古开天辟地并创造万物的故事,赞颂了盘古与自然斗争的献身精神,让我们从中感受到了他的神勇和伟大。

如:盘古,你是伟大的人,你是有爱心的人,你是勇敢的人,为了人类而不惜zhi牺属牲自己。

佩服你的勇气,更佩服你那坚定的意志,你为了人类而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盘古,我们会永远记住你,我要学习你那种奉献精神。

我在课外读了《愚公移山》这篇神话故事,故事主要讲了愚公不畏艰难,坚持不懈挖山修路,最终感动上天把山移走的故事。

阅读与理解。

阅读课内选段,完成文后练习。

蝙蝠和雷达(节选)
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

它( )飞,( )从嘴里发出一种声音。

这种声音叫作超声波,人的耳朵是听不见的,蝙蝠的耳朵却能听见。

超声波像波浪一样向前推进,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传到蝙蝠的耳朵里,蝙蝠就立刻改变飞行的方向。

科学家模仿蝙蝠探路的方法,给飞机装上了雷达。

雷达通过天线发出无线电波,无线电波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被雷达接收到,显示在荧光屏上。

从雷达的荧光屏上,驾驶员能够清楚地看到前方有没有障碍物,所以飞机飞行就更安全了。

13. 在选文中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14. 从选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仿照( )重复( )清晰( )奥秘( )
15. 选文中第一句里的“终于”一词说明:__________________。

16. 科学家是怎样模仿蝙蝠探路的方法,让飞机能够在夜间安全地飞行的?根据选文内容连线。

雷达的天线蝙蝠的耳朵
荧光屏蝙蝠发出的超声波
无线电波蝙蝠的嘴
17. 科学家受到蝙蝠的启示发明了雷达,让飞机夜航得到了安全保障。

你还知道科学家的哪
些发明创造是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得到启示的?举出两个例子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3. 一边一边
14. ①. 模仿①. 反复①. 清楚①. 秘密
15. 揭开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很不容易,也体现了科学家锲而不舍、坚韧不拔的探究精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