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场验收标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梁场质量检验标准
一、一般规定
1. 预制梁的制梁台座、模板及支架应有施工工艺设计。
制梁台座的强度、刚度及稳定性,应能满足施工各阶段施工荷载的要求和施工工艺要求。
模板及支架的反拱和预留压缩量的设置应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工艺要求。
2. 架(移)梁设备和吊(顶)具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能满足架(移)梁荷载要求。
并应在工地进行静动载试验、试运转和验收,做好记录。
未经验收合格的架(移)梁设备和吊(顶)具,不得进行架(移)梁作业。
二、原材料检验
1. 混凝土所用粗细骨料、水泥、外加剂、阻锈剂、矿物掺合料、拌合用水等要求见《京沪高速铁路高性能混凝土施工实施细则》。
2. 预应力钢绞线
1) 预应力钢绞线质量应符合GB/T5224的规定,钢绞线应有出厂合格证,进场后先经外观检查,合格后进行力学性能试验。
供应商应提供每批钢绞线实际的弹性模量值,施工单位应对每批钢绞线的弹性模量进行试验。
2) 钢绞线的基本力学性能指标见表1,要求进行全检。
表1 钢绞线力学性能指标
3) 钢绞线表面不允许带有润滑剂、油渍等降低钢绞线与混凝土粘结力的物质,允许有轻微浮锈,但不得锈蚀成目视可见的麻坑,钢绞线内不应有折断、横裂和相互交叉的钢丝,其它外观要求应符合GB/T5224-2003的规定。
4) 钢绞线进场时,应按批检验破断荷载、屈服负荷、弹性模量和极限伸长率。
3. 非预应力钢筋
1) 非预应力钢筋(带肋、光圆钢筋及盘条),质量性能应分别符合GB1499-1998、
GB13013-1991和GB701-1997的规定。
对热轧带肋的HRB335钢筋尚应符合碳当量不大于0.52%的规定。
2) 钢筋的力学性能指标见表2。
3) 钢筋外观质量见表3。
表2 钢筋力学性能指标
表3 钢筋外观质量要求
4) 任何钢筋新选货源或入场检验,均需进行抗拉强度、屈服强度、伸长率和冷弯试验。
4. 预应力钢绞线用锚具、夹具
1) 预应力钢绞线用锚具、夹具应符合GB/T14370-2000的规定,并经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锚垫板应安装密封盖帽。
锚具产品应通过省、部级鉴定。
2) 锚具的质量指标见表4。
表4 锚具的质量指标
注:σcon表示钢绞线的张拉控制应力;A P表示预应力钢筋面积。
3) 夹具的质量性能指标见表5。
表5 夹具的质量指标
5. 采用橡胶抽拔棒成孔时,胶管表面应无裂口、表面热胶粒、胶层海绵;胶层气泡、表面杂质痕迹长度不应大于3mm、深度不应大于 1.5mm,且每m不多于一处;外径偏差±4mm;圆率应小于20%;硬度(邵氏A型)为65±5;拉伸强度不小于12MPa,扯断伸长率不小于350%,300%定伸强度不小于6MPa。
6. 金属螺旋管
1) 金属螺旋管质量标准应满足JG/T3013的规定。
2) 金属螺旋管的质量指标见表6。
表6 金属螺旋管质量指标
注:d-表示圆管内径。
检验数量:按批检查,同厂家、同品种、同规格、同批号的金属螺旋管每批不大于50000m。
后张梁模板尺寸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应符合表7的规定。
表7 后张梁外模尺寸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四、钢筋制安检验
1. 后张梁预应力筋套管的品种、规格和位置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安装时内端必须堵塞严密。
外端必须穿出端分丝板以外50~150mm并加以固定。
观察和尺量,全部检查。
2. 钢筋及套管安装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应符合表8的规定。
表8 后张梁钢筋、套管及钢筋保护层安装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1. 混凝土养护检验
梁体混凝土,采用蒸汽养护。
当设计无特殊要求时,应分为静停、升温、恒温和降温四个阶段。
温度控制除有特殊规定外,必须符合下列规定:
1) 静停时间不少于4h;
2) 升温速度不得大于每小时10℃;
3) 恒温时蒸汽温度应控制在45℃以下。
恒温时间应通过试验确定;
4) 降温速度不得大于每小时10℃;
5) 梁体周围各部位养护温度差不得大于15℃;
6) 拆模时梁体表面温度与环境温度之差不得大于15℃。
查测温记录和用温度计检查,全部检查。
2. 其他混凝土检测详见《高性能混凝土细则》
六、预应力张拉与压浆检验
1. 制作和张拉
1) 预应力筋展开后应平顺、不得有弯折;表面不应有裂纹、小刺、机械损伤、氧化铁皮和油污等。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全部检查。
检查方法:观察
2) 预留孔道用的金属螺旋管、塑料波纹管、橡胶棒(管)及隔离套管品种、规格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施工中应密封良好、接头严密、线形平顺、安装牢固。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全部检查。
检查方法:观察和尺量。
3)预应力筋下料长度应按设计要求或工艺要求确定。
其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除相关专业验收标准有特殊规定外,尚应符合表9的规定。
表9预应力筋下料长度的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
4)预留孔道位置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除相关专业验收标准有特殊规定外,尚应符合
表10的规定。
表10 预留孔道位置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2. 张拉或放张
1)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的品种、规格、数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全部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和尺量检查。
2)后张法预应力筋张拉或初张拉时,混凝土的强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但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初张拉时混凝土强度应达到设计强度的80%。
后张法预应力筋终张拉时,混凝土强度和弹性模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每次张拉或放张时全部检查。
后张法预应力筋张拉或初张拉和终张拉时,检查一组同条件养护混凝土试件强度和弹性模量。
检验方法:施工单位进行同条件养护混凝土试件强度和弹性模量试验;监理单位检查同条件养护试件强度和弹性模量试验报告或见证试验。
3)预应力筋的预施应力、张拉或放张顺序和张拉工艺,必须符合施工技术方案和设计要去。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全部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监理旁站监理。
4)预应力筋的实际伸长值与计算伸长值的差值不得大于±6%。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全部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和尺量检查。
监理旁站监理。
5)后张法预应力构件的预应力筋断裂或滑脱数量不得超过预应力筋总数的0.5%,并不得位于结构的同一侧,且每束内断丝不得超过1根。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全部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和尺量检查。
监理旁站监理。
6)张拉端预应力内缩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当设计无要求时,张拉端预应力内缩量限值和检验方法应符合表11的规定
表11张拉端预应力内缩量限值和检验方法
3. 压浆和封端
1)管道内压浆浆体的流动度、泌税率、凝结时间、膨胀率等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同配合比、同施工工艺至少试验一次;监理单位见证试验或平行试验。
检验方法:按规定方法试验。
2)管道压浆工艺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孔道内水泥浆应饱满密实。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全部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3)水泥浆试件应在压浆地点随机抽样制作。
水泥浆的抗压强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对于压浆后28d内需要移动的构件,应在压浆地点随机抽样制作同条件养护水泥浆试件,移动混凝土构件时水泥浆的抗压强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当无设计要求时,水泥浆的抗压强度应大于设计强度的75%。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每工作班至少留置1组(6块)边长为70.7mm立方体试件;必要时增加留置一组同条件养护试件;监理单位全部检查。
检验方法:施工单位进行水泥浆试件抗压强度试验;监理单位检查水泥浆时间抗压强度试验报告。
4)锚具和预应力筋封闭防护前必须按设计要求对锚具和预应力筋做防锈和防水处理。
锚具和预应力筋封闭防护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当设计无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凸出式锚固端锚具的保护层厚度不宜小于50mm。
②外漏预应力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宜小于30mm。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全部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和尺量检查。
5)预应力筋锚固后的外露部分宜采用机械切割。
外露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当设计无规定时,后张法预应力筋外露长度不宜小于预应力筋直径的1.5倍,且不宜小于30mm。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检查预应力筋总数的3%,且不少于5根(束)。
检验方法:观察和尺量检查。
七、预制梁型式检验与出场检验
1. 预制梁型式检验为对产品全面性能控制的检验。
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型式检验:
1) 预制梁试制鉴定;
2) 正式生产后,材料、工艺有较大改变,可能影响产品性能时;
3) 产品转场生产时;
4) 长期停产后,恢复生产时;
5) 出厂检验结果与上次型式检验有较大差异时;
6) 国家质量监督机构提出型式检验的要求时。
预制梁型式检验除应按表12要求检验外,对梁体混凝土还应进行混凝土抗裂性、护筋性检验;对防水层保护层混凝土还应进行混凝土抗裂性检验。
表12 预制梁生产过程控制检验和成品出场检验项目、质量要求和检验频次
2. 梁静载试验必须符合国家现行《预应力混凝土铁路桥简支梁静载弯曲抗裂试验方法》(TB2092)的规定。
观察和测量,按规定数量抽检。
当有下列情况时,应进行静载弯曲抗裂性及挠度试验,确保预制箱梁满足静载弯曲抗裂性K f≥1.20,静活载挠度φf实测≤1.05倍设计计算值的要求。
1) 首孔生产时;
2) 正式生产后,原材料、工艺有较大变化,可能影响产品性能时;
3) 批量生产中;
4) 有质量缺陷,可能对产品的抗裂性及刚度有较大影响时。
3. 预制梁出场检验包括预制梁制造过程控制检验和成品出场检验,出场检验项目、质量要求和检验频次见表12。
八、箱梁外观质量检查
预制梁的外观、尺寸偏差及其它质量要求见表13。
表13 预制梁的外观、尺寸偏差及其它质量要求
附录1常见质量通病及其预防或纠正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