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心声细凝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近我阅读了一本由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由上海教育科学研究院的吴增强主编的书,书名为《学生心声细聆听--班主任与每一个学生》。这本书是写给中小学班主任的,它不是一本理论教科书,而是以案例为主体的班主任培训教材。在这本书里,选取了8类真实案例:优秀生辅导、留守儿童辅导、厌学学生辅导、异性交往困惑生辅导、情绪失调生辅导、行为偏差生辅导、灾后生辅导。在每一个案例之后,书中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一线班主任和研究学校教育、学生心理发展的专家和学者从实践和理论的不同视角,对案例中教师对问题的处理方法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解读,并提出了很多具有启发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的建议,这些建议就像是为我们广大小班主任教师提供了一顿饕餮之宴,让我们品尝了丰富多彩的口味。在阅读过程中,我就想,其实这些案例也发生在我们每一位班主任身边,我们也会经常为如何处理这些问题而挠头,所以说这是一本值得班主任教师认真阅读的书。
作为班主任每一天都要和学生谈话,就像本书8个案例中的每一位教师一样,不过,我们可以看到这8位班主任教师对问题的处理各有成功之处,也有败笔之处,这多多少少折射出一位班主任教师的教育心理学素养与智慧。如何与学生谈话、聆听学生的心声,有教育理念的问题,也有技术问题。
与学生谈话是一个非常复杂、灵活多变的过程,谈话是一个“活”的过程。班主任与学生谈话的情景是千差万别的,因为你不知道学生说出的下一句话是什么,甚至你也不知道你自己说出的下一句话是什么,很多话语是脱口而出的,很可能说出之后,你会后悔不已。对于学生的各种各样的问题没有灵丹妙药,也没有现成的“药方”,在谈话的过程中需要班主任因势利导,创造性的解决问题。作为现代学校中的班主任教师,应该都接受过教育心理学的专业训练,但很多班主任对学习过的教育心理学理论不能很好地内化,所以理论是理论,实践是实践,理论与实践是两张皮,互相挨不上,理论与实践不能有机的结合起来,学习过的理论不能很好地发挥指导作用。很多班主任遇到学生的问题时表现出来是一种自然本能的冲动反应,这种自然本能的冲动反应有可能是不科学的反映,甚至无意之间伤害了学生。比如异性交往困惑生辅导案例中的那位班主任问学生“他对你也有这种意思吗?”这显然是缺少思考与智慧的“笨问题”。
与学生谈话还是一个诊断问题的过程。比如一个优秀的学生跟你说他“想转学”,一个留守学生说“我不能随便要别人的东西,我要靠自己生活”,一个厌学的学生说“我忘记带语文卷回来”,一个学生说他上课时“忍不住要去想”另一位异性同学,一位网络成瘾的学生说以后“可以以电脑网络为生”,一位情绪失调的学生说“我是一只可怜的鼻涕虫”,并总是用摇头代替对问题的回答,一位行为偏差生说“老师,在您眼里我终究是个坏孩子,您就把我当道错题‘叉叉’了吧!”等等,作为班主任如何理解这些话语的含义,并听出弦外之音,顺藤摸瓜,探明学生心理活动的“蛛丝马迹”,如何了解学生的真实问题所在,了解眼前正发生的事和更多的细节,如何应对,如何迅速对问题作出分析判断,并能对学生的问题作出客观准确诊断,而不是主观武断下错结论,是对班主任教育心理学专业素养的一个检验,就像一位患者跟医生说“我头疼”“我肚子疼”,医生所作出的反应是一种专业判断。诊断是很重要的,诊断对了,治疗才是有效的。
与学生谈话还是一个处理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很多问题的处理正是在谈话过程中进行的,谈话本身就是一个治疗的过程,谈话是解决冲突、矛盾、处理抱怨的最好方法。在谈话的过程中班主任不但要分析诊断学生的问题,还要和学生一起梳理他的思考系统和表达系统,找到问题的症结,给学生开出治病的“药方”,告诉学生错在哪里,正确的做法是什么,提出建设性的意见,甚至要接纳学生提出的不同观点。这需要班主任教师具有深厚的教育心理学理论的底蕴。异性交往困惑生辅导中班主任给学生提出的“三点建议”、情绪失调生辅导中班主任采取的“设局”方法,显然是不符合教育心理学的原则的。所以班主任能不能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正确过滤信息,感受学生讲话时的内心体验并做出正确适时的反应是非常重要的,班主任的每一句话,每一个眼神,每一个动作行为都是教育的力量,教育方法本身就是一种教育。
与学生谈话还是一个平等的信息交流沟通的过程。我们往往发现由于教师的职业角色习惯,教师平常与学生谈话时,容易以居高临下的教导式口吻讲话,带着教师的权威感和优越的批评感来聆听学生的话,甚至以一种“强者”“施舍”的态势面对处于“弱者”的学生。班主任在与学生谈话的过程中要有一种平等的反应,要鼓励学生多讲话,多表露,要全神贯注地聆听学生的讲话,如有不明白或矛盾的地方,不要随意打断学生的话题,要尽可能多的让学生先说出他的想法和感受,在无言中传达对学生的尊重和欣赏,让学生感觉到你愿意听他讲话。这样教师才能真正了解学生的看法和处境,同时也会增加学生对班主任教师的好感。比如,班主任可以进行积极的询问:比如,你能说说这是怎么回事吗?为什么会这么做呢?能说明你做这事的原因吗?询问的目的是让学生有机会作解释和申辩,不要造成“一言堂”的局面。还可以鼓励学生主动说出自己的改进意见。比如,你有什么改进的构想?你能不能写一个改进的计划?你说说老师该怎样帮你?
总之,班主任与学生谈话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作为一位专业型的班主任确实需要从心理学的视角细心聆听每一位学生的心声,很多学生的心理问题可能就是由于一些特别微小的事情造成的,学生身上无小事,很多时候我们成年人往往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而忽略了一些重要的信息,最终导致悲剧性事件的发生,就像优秀生辅导案例中的小涛同学会因为美术老师少看了几眼他的画而闹着要转学,行为偏差生辅导中的小伟同学因为班主任老师的误解而离开了学校。小事如果处理不当,也可能转化为影响正常教育教学的大事。
其实如何与学生谈话还是一个技术问题,所以班主任要学习一些谈话的技术与聆听的技术,不断提高谈话与倾听能力,才有可能细心聆听每一位学生的心声。如果班主任老师能运用一些心理学意义的聆听技术,倾听学生说话,以尊重和接纳的态度去对待学生,通过细心聆听每一位学生的心声而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势必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