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减法的估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个人备课教案
加减法的估算
【教学要求】
1、使学生学会结合具体情境实行估算,解释估算的过程,掌握估算方法。
能根据具体情境用不同的策略实行估算。
2、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和水平,在估算的过程中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感受学习数学的用处。
【教学重点】:能结合具体情境实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教学难点】:准确估算,解释估算的过程。
【教法】:合作交流,自主探究
【教学过程】
一、结合生活实际,理解什么是估算
1、师:小朋友猜一猜这盆花大约有多少朵玫瑰花?
师:“大约”是什么意思?
生:大概的,不是很精确的意思。
学生汇报。
然后数一数有多少朵花。
小结:刚刚我们猜测大约数量的过程就是估计。
在我们数学里我们还能够叫做估算。
(选择学生熟知的生活材料,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估计价钱再尝试简单的估算过程,体会什么是估算,同时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
2、师:想想生活中还有哪些情况不需要精确计算,只要估出大约的结果就能够了。
(感受估算的广泛应用)。
二、游戏练习,为新知铺垫
师:你们生活经验这么丰富,真了不起!是啊,在我们生活中有些情况不需要精确计算,只要算出大约的结果就能够了。
1、亲自体验,体会估算的必要性。
师:星期天小明妈妈去商店买了一些东西,我们来看看她买了什么。
谁来说一说她买了什么?(出示图画:热水瓶 28元烧水壶 43元水杯 24元)学生汇报。
师:小明妈妈带100元钱够吗?估计一下。
先独立思考,再和伙伴交流,看哪个小组想的办法多!(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实行判断,通过实际体验,集体讨论,感受估算的必要性。
)学生汇报:(这里教师根据可能出现的估算方法加以点拨,引导学生解释估算的过程,让学生之间相互补充,明确估算策略。
)
根据学生的口答的,教师选择性地板书。
2、多种策略实行估算。
师:小朋友们的估算真不错,我们课本的小朋友也在估算,我们来看看他们是怎样估算的。
看到穿粉色衣服的小女孩,她是怎样估算的,谁能说一说?
根据学生说的实行讲解并板书。
师:我们再来看看穿橙色衣服的小男孩,他是怎样估算的,谁能说一说?
根据学生说的实行讲解并板书。
师:小朋友们说出这么多的估算方法,你们觉得哪一种方法更快,更简便呢?
优化估算方法。
3、集体验证:这三种用品一共多少钱?(95元)看来你们估算的方法是非常合理的。
4、总结:刚刚你们在帮妈妈买生活用品的时候体验了10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板书:加减法的估算)
三、巩固练习
师:下面我们用刚刚学到的估算方法去解决问题去,好吗?
1、第31页的“做一做”。
师:现在学校正在举行运动会,二年级已经排好队伍了,我们来估算一下二年级大约有多少人参加学校运动会?
师:看到大家学得这些快,老师真为你们感到快乐,大家还愿意来估算吗?
2、第32页的第二题。
(小明原有20多枝水彩笔,妈妈又给他买了12枝,他现在的彩笔数量是一个不确定数,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
四、总结
师:估算很简单,能够把一个数看成最接近的整十数实行大约的计算,也能够加减十位上的数,再估计个位上的结果。
只要遇到实际情况要灵活使用就能够了。
集体备课:
胡老师:
计算过程中得到大致的结果,是估算。
本册所学的内容是100以内的加减法,这节课是100以内的估算。
如何让学生理解呢?我们很注重情境教学。
有以下三点: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产生共鸣。
2、让学生体验过程。
3、学会数学的思考方法。
两个原因:
1、数学离不开情境,学生学习数学更离不开情境。
知识与学习是有情境性的。
2、体现数学的本质。
课本是如何创设情境的呢?妈妈带了100元,去商店买了生活用品。
条件:1、100元(元)
2、价格(数学信息)
如何解决问题:动眼看—动脑想—动口说—动手做
估算的方法:看做整十数
第一策略:连加
第二策略:连减
第三策略:先加后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