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新浪微博:从模仿到创新的必经之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纵观新浪微博:从模仿到创新的必经之路
新浪微博发展至今,颠覆了互联网领域的社交模式并且逐渐取代了传统博客,截止到今年5月,新浪微博注册用户数已超过3亿,超过半数的用户通过移动终端登录。

最初的模仿
如此庞大的用户群,背后必定有其成功的原因,纵观新浪微博发展史,起初其实也是从模仿开始的,它是由新浪网推出的提供微型博客服务的类Twitter网站。

用户可以通过网页、WAP页面、手机短信、彩信发布消息或上传图片。

可以将用户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事情写成一句话,或发一张图片,通过电脑或者手机随时随地分享给朋友,一起分享、讨论。

同时可以关注朋友,即时看到朋友们发布的信息。

新浪微博其实是一种"融合媒体"也许这种设计并不是有意识的
告诉他们:要有评论,有评论才能抢沙发;图片博客最受欢迎...
新浪微博的成功主要因为新浪网有相当固定的用户群体,并且微博的前身是博客,他们每天都会在新浪网上浏览新闻或者在博客中发表文章。

新浪微博的出现无疑使网络社区交流方式变得更加简便,无论是PC端还是移动终端都可以随时随地轻松发布好玩的新鲜事亦或是重要的新闻。

在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当今社会,简便快捷的了解、交流与分享就变得相当重要。

飞速的发展
新浪微博是一个成功的产品,虽然Twitter在国际上十分流行,但由于众所
难发现,新浪微博和Twitter其实在功能上有着不同,新浪微博不只是在模仿,而是在努力做出适合中国用户并且用户体验更好的产品。

总的来看,目前新浪微博用户远比Twitter活跃。

新浪微博用户平均每周发布的信息数量高达18.3条左右,而twitter用户仅为4.1条,新浪是twitter的4.5倍。

以下三点是NielsenInsights的分析:可能影响这一结果的诸多因素中有三点值得关注:1.新浪微博正式上线的时间较Twitter晚两年,两者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2.Facebook在美国过于强大,一定程度上替代了微博的社交功能,两者所处的市场状况不同;3.在国内传统舆论渠道存在障碍,微博独特的信息传
总之,新浪微博正飞速的发展着,并在互联网领域具有相当强大的影响力。

据有关人士透露,目前新浪微博用户平均每天发布超过1亿条微博内容,人均在线时长为60分钟左右。

从用户活跃度上看,早上上班时间移动用户较多,晚间22时,通过移动终端活跃用户数达到顶峰。

在所有通过移动终端登录新浪微博的用户中,使用iPhone手机和安卓手机的用户分别为28%和27%,二者所占比例之和超过总量一半。

整合与创新的动向
台,大部分用户并不希望其收取费用,如何盈利就成了新浪微博的首要问题。

阿里巴巴入股新浪微博这一消息近期传的沸沸扬扬,这一入股将给新浪微博带来了各种可能。

有分析人士认为,阿里背后有强大的企业资源,而新浪微博背后有巨
大的人气资源。

"企业资源+人气资源"合力的结果,按照合情合理的推论,能够带来巨大的收益。

目前微博已经成为非常知名的社交媒体。

有统计显示,4亿多人的微博群体,占据了七成左右的网民比例。

在中国巨大的人口基数背景下,这个效益是非常可观的。

直到昨日(18日)早间再次传出消息,双方就入股之事进行详谈,详细内容与本周公布。

而受阿里巴巴入股新浪微博传闻再起的推动,新浪股价周一大涨7.32%,收盘为48.65美元。

可见该入股对新浪的影响是巨大的。

同时,各项数据都在表明,应用手机、Pad等移动终端的用户数量在不断增长,据悉,新浪微博成立以来一直保持双线运营:微博移动客户端产品归于新浪无线,PC端归于新浪微博事业部,因此产生大量内耗。

随着移动端的逐渐强势,截至2011年2月底数据,新浪微博来自移动终端的用户比例已与PC端平分秋色。

这表示新浪微博近期正在酝酿人员架构的调整。

来自微信的挑战
无风不起浪,以上的频繁动向表明新浪微博正在试图快速改变,事实上,新浪微博正在面临着来自微信的巨大挑战。

微信是腾讯于2011年1月21日推出的一款通过网络快速发送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和文字,支持多人群聊的手机聊天软件。

用户可以通过微信与好友进行形式上更加丰富的类似于短信、彩信等方式的联系。

微信软件本身完全免费,
使用任何功能都不会收取费用,微信时产生的上网流量费由网络运营商收取。

2012年9月17日,微信注册用户过2亿。

自认"微博控"的市民李小姐认为,目前新浪微博的功能越来越多,在电脑上使用还算方便,但一旦落到手机上应用,就似乎没有微信方便。

"例如我要向朋友发私信,粉丝多了不好找,但我在微信上要把信息发给朋友就简单得多"。

另外,除了即时通讯功能外,用户亦可通过微信的"朋友圈"的功能,看到朋友们发布的图片与信息。

由此看来,微信更关注朋友圈,虽然范围小了很多但是十分实用,而新浪微博本身的粉丝概念使得用户本身对朋友的关注少了很多。

这就阻碍了新浪微博在移动终端的发展,文章上部分已经写到,手机、Pad等移动端的用户群体是庞大的,未来这一领域将成为各大巨头的主要战场。

这促使新浪微博更加关注于产品,挖掘用户需求并且增强用户体验。

结束语:新浪微博作为当今重要的新媒体形式,未来将如何发展,这还需要商家不断的探索和创新,新浪所面临的压力来自于互联网各界的创新产品,这个年代最重要的就是idea,如果哪天一个新产品出现并又一次颠覆人们对固有事物的认知,那么,新领域爆炸性的用户增长与旧领域的结束则是必然的,要么创新,要么被埋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