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幼儿园_大班数学活动《有规律排序》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班数学活动《有规律排序》
设计意图及实施策略
本次活动选自《山东省幼儿园课程指导教师用书大班上》“多彩的秋天”主题下“秋趣”次主题中的《有规律排序》这一教育活动。
《指南》中指出:应注重引导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进行科学学习。
按规律排序是指按照一定的规则顺序排列物体,生活中许多物品存在有规律排序的现象,大班幼儿已经基本掌握物体按照AB、ABB等方式重复交替变化的规律。
因此在活动中,我通过创设“小熊的新房”这一情境,引导幼儿观察、比较,发现物体按多种重复交替变化的规律,并运用所发现规律,对操作材料进行排序,体验探索规律排序的乐趣,感受其中的规律美。
在幼儿理解探索物体按多种重复交替变化的规律基础上,引导幼儿感知理解按某一种颜色数量的递增或递减的排列规律,我将在游戏情境中,鼓励幼儿运用递增或递减的规律,为“小熊的新房”设计一个花墙,引导幼儿大胆操作手中的材料,并进行梳理和提升。
内容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符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需要。
鉴于以上对于教材的分析,活动中将采用以下教学策略:
1.创设游戏情境,激发幼儿兴趣
活动中,我以游戏贯穿始终,为幼儿创设宽松、愉快的情境,引导幼儿主动学习。
利用“小熊的新房”这一情境,引导幼儿观察发现重复交替、数量递增或递减的排列规律;运用“帮助小熊设计花墙”,
鼓励幼儿能够按照递增或递减的规律进行排序,大胆进行设计,使幼儿的学习更具有挑战性。
2.自主操作感知,引导幼儿主动探究
操作感知是数学活动的重要方面,活动中每一个环节,我都遵循了幼儿自主操作在前、教师梳理提升在后的原则,如:“设计屋顶”环节,教师和幼儿在讨论出按照一定规律排序的要求后,给幼儿每人提供牛皮纸和彩纸色块,引导幼儿自主操作、大胆进行有规律的装饰,并进行交流讨论,教师梳理提升。
活动目标
1.学习按物体重复交替、数量递增或递减等规律进行排序。
2.大胆创新,探索多种按物体重复交替排序的方法。
3.体验事物重复变化的乐趣。
活动重难点
重点:探索发现多种重复交替的排序方法。
难点:理解并掌握按某一种颜色数量递增和递减的排列规律,并尝试进行排序。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课件,雪花片(红、绿),彩纸色块,牛皮纸,操作板。
2.经验准备:幼儿能够正确的顺数和倒数5以内的数,知道数之间多1少1的关系。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1.教师创设“小熊的新房”情境,引起幼儿兴趣
教师:小熊盖了一座新房子,我们一起去做客吧!
二、出示“小熊的新房”图片,引导幼儿操作探索,发现物体重复交替排列的规律
1.出示图片,引导幼儿初步感知物体重复交替排列的特点
提问:小熊的家是怎样进行装饰的?是按照什么样的规律排列?按照颜色变化的规律,怎样继续往下排?
小结:屋顶和栅栏是按照两种颜色重复交替的规律进行排列。
2.结合教具,引导幼儿探索发现多种重复交替排列的方法
提问:你还能用什么样的方法来装饰小熊家的屋顶?
(1)交流讨论,请个别幼儿在黑板上排列出不一样的规律
提问:现在再加上一种颜色,你们可以用什么样的规律?
(2)幼儿操作材料,引导幼儿运用多种方法进行重复交替的排序
引导幼儿尝试操作,探索出不一样的排序方法,如:AABBCC、ABBC 等,教师巡回观察并指导幼儿进行操作。
教师:请你用和黑板上不一样的方法,来帮助小熊装饰屋顶。
3.展示分享,共同发现多种交替排序的方法
(1)展示个别幼儿的排序方法,引导幼儿分享交流
提问:这个小朋友是运用了什么样的规律进行排列的?
(2)交流分享,引导幼儿之间互相讨论自己的排序方法
教师:请你和伙伴之间分享你是运用了哪一种的规律进行排序的。
小结:原来,就算是只有两种颜色,也能够用有很多种重复交替的方法来进行有规律的排序。
三、结合图片,引导幼儿感知理解数量递增和递减的规律
1.出示小路,引导幼儿感知某一种颜色的数量逐渐递增的排列规律
(1)师幼共同探索,引导幼儿初步感知数量的变化
提问:你发现小熊家的小路是什么样子?哪一种颜色的数量没有变化?哪一种颜色的数量变化了,是怎样的变化的?
小结:橙色的数量保持不变,绿色的数量在增加,每一次都多1个。
(2)出示不完整小路,鼓励幼儿大胆操作,巩固理解某一种颜
色数量递增的规律变化
提问:你想让哪一个颜色的数量不变?怎样继续向下排列?
2.将小路调换方向,引导幼儿感知逐渐递减的排列规律
(1)师幼共同探索,引导幼儿发现数量的变化
提问:现在还是按照递增的顺序进行排列的吗?你发现了什么样的规律?
小结:橙色的数量保持不变,绿色的数量在减少,每一次都少1个。
3. 幼儿操作材料,引导幼儿巩固理解某一种颜色数量递增或递
减的排列方法
(1)教师出示操作板和雪花片,鼓励幼儿大胆进行设计
教师:请你用递增或者是递减的方法,来帮助小熊将花墙搭建完整。
(2)幼儿操作,引导幼儿运用递增或递减的方法搭建花墙
幼儿操作材料,教师巡回指导并观察,帮助幼儿掌握递增或增减的排序方法。
(2)展示操作板,引导幼儿交流分享自己的排列顺序
提问:你是运用了哪一种方法来帮助小熊搭建的花墙?
四、交流讨论,引导幼儿发现生活中事物重复变化的乐趣
1.教师组织幼儿讨论,引导幼儿大胆讲述在生活中见到过的有规律排序
提问: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很多有规律的装饰你发现它的规律了吗?有规律的装饰给你一种怎样的感觉?
小结:生活中有很多地方用到有规律的排序,这样的装扮,美化了我们的生活。
2.按照规律站队,引导感受幼儿生活中规律的应用
教师:我们一起站好队,一起去寻找幼儿园里、班里的规律,你们想用怎样的规律来站好队呢?
活动延伸
引导幼儿发现幼儿园和班级中有规律的装饰,并尝试为班级设计出有规律的图案,美化班级的环境。
大班数学活动《有规律排序》
学情分析
《指南》中指出:应注重引导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进行科学学习。
按规律排序是指按照一定的规则顺序排列物体,大班幼儿已经基本掌握物体按照AB、ABB等较简单重复交替变化的规律,能够根据物体之前重复的规律观察并大胆说出接下来的排列顺序,但自己创造新的排列规律对于个别幼儿来说,还是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我在活动中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幼儿感知和理解物体按多种重复交替变化的规律,在这一基础上,引导幼儿探索发现按某一种颜色数量的递增或递减的排列规律,大胆尝试操作。
在生活中其实许多物品也都存在有规律排序的现象,如:衣服上的花纹、游泳圈上的图案等,大班幼儿可以发现其中的规律,感受有规律装饰的美,但有一些比较抽象的事物,如:四季的变化规律、一周七天的顺序等,需要教师的提升和梳理。
因此在活动中,我将有规律的排序回归到了生活中,引导幼儿发现身边的有规律的装饰,并进行经验的提升:尝试发现四季变化的规律和一年12个月的轮回等,并鼓励幼儿大胆运用规律的变化站队,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大班数学活动《有规律排序》
教材分析
本次活动选自《山东省幼儿园课程指导教师用书大班上》“多彩的秋天”主题下“秋趣”次主题中的《有规律排序》这一教育活动。
《指南》中指出:应注重引导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进行科学学习。
按规律排序是指按照一定的规则顺序排列物体,生活中许多物品存在有规律排序的现象,大班幼儿已经基本掌握物体按照AB、ABB等方式重复交替变化的规律。
因此在活动中,我通过创设“小熊的新房”这一情境,引导幼儿观察、比较,发现物体按多种重复交替变化的规律,并运用所发现规律,对操作材料进行排序,体验探索规律排序的乐趣,感受其中的规律美。
在幼儿理解探索物体按多种重复交替变化的规律基础上,引导幼儿感知理解按某一种颜色数量的递增或递减的排列规律,我将在游戏情境中,鼓励幼儿运用递增或递减的规律,为“小熊的新房”设计一个花墙,引导幼儿大胆操作手中的材料,并进行梳理和提升。
内容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符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需要。
鉴于以上对于教材的分析,活动中将采用以下教学策略:
1.创设游戏情境,激发幼儿兴趣
活动中,我以游戏贯穿始终,为幼儿创设宽松、愉快的情境,引导幼儿主动学习。
利用“小熊的新房”这一情境,引导幼儿观察发现重复交替、数量递增或递减的排列规律;运用“帮助小熊设计花墙”,鼓励幼儿能够按照递增或递减的规律进行排序,大胆进行设计,使幼儿的学习更具有挑战性。
2.自主操作感知,引导幼儿主动探究
操作感知是数学活动的重要方面,活动中每一个环节,我都遵循了幼儿自主操作在前、教师梳理提升在后的原则,如:“设计屋顶”
环节,教师和幼儿在讨论出按照一定规律排序的要求后,给幼儿每人提供牛皮纸和彩纸色块,引导幼儿自主操作、大胆进行有规律的装饰,并进行交流讨论,教师梳理提升。
活动目标
1.学习按物体重复交替、数量递增或递减等规律进行排序。
2.大胆创新,探索多种按物体重复交替排序的方法。
3.体验事物重复变化的乐趣。
活动重难点
重点:探索发现多种重复交替的排序方法。
难点:理解并掌握按某一种颜色数量递增和递减的排列规律,并尝试进行排序。
大班数学活动《有规律排序》
课后反思
在本次活动中,我结合“小熊的新房”这一游戏情境贯穿始终,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大胆讲述自己的发现,且能够运用重复交替、递增或递减的规律操作材料,重难点突出,目标基本达成,环节过渡较自然流畅,层层递进,但同时也存在着许多的不足。
在设计“屋顶”规律的展示环节,我选择了三名幼儿的作品,其中第一份和第二份作品所运用的规律是一致的,都是按照AABBCC
的规律进行排列的,但在展示前,我没有及时的发现。
在操作材料方面,引导幼儿探索尝试多种物体重复交替的规律时,我运用的是红、黄、蓝这三种颜色的方形纸片,由于纸片不能够循环使用,因此幼儿在操作时,有个别幼儿出现了排序错了,在发现错误后想要更正却撕不下来的情况,应该将纸片都过塑一遍或者是用一些可循环使用的物品,这样既不浪费,在幼儿拼摆有误时也可以进行更正。
在幼儿探索操作递增和递减的规律时,我运用的是雪花片,由于操作板的长度,有个别幼儿排列的很紧凑,出现了雪花片从操作板上掉落的情况。
应该适度加长操作板的长度,并多贴一些胶,让幼儿在操作时更加坚固。
在分发教具时,应该突出大班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让幼儿尝试自己取放操作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