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梧州市2011届高三语文第一次模拟测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西梧州市2011届高三第一次模拟测试语文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1至4页,第Ⅱ卷5至8页。
第Ⅰ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在答题卡上务必用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本试卷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说.服(shuì)扒.手(pá)铁栅.栏(zhà)看.家本领(kān)
B.赡.养(shàn)摒.弃(bǐnɡ)脊.梁骨(jǐ)大大落.落(luō)
C.倒.数(dào)星宿.(xiù)煞.风景(shā)矫.揉造作(jiǎo)
D.殷.红(yān)造诣.(yì)刽.子手(kuài)浑身解.数(xiè)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中国军团在2010年广州亚运会上囊括金牌199枚,位居金牌榜首位。
B.北京奥运火炬手金晶表示,自己会将广州2010年亚残运会“志愿助残,阳光微笑”活动的爱心卡带回上海,以呼吁更多的人理解、关心、帮助残疾人。
C.据英国《世界新闻报》报道,受到英格兰申办世界杯耻辱性出局的刺激,贝克汉姆未来有可能考虑出任英足主席,希望用他的影响力重塑英格兰足球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声誉。
D.针对日益严重的制售和使用假发票、不依法开具发票,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补充完善了防控措施,加大了惩处力度,同时调整和完善了发票管理行政许可制度。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不久前,一名杭州乞丐流浪者——“犀利哥”的照片风靡网络,“犀利哥”迅速走红。
由于他的举
止特立独行
....,有些人甚至怀疑他乞丐身份的真实性。
B.幼时我从这里经过,看到的尽是低矮的破旧的平房,曾几何时
....,一幢幢高大的楼房拔地而起,二十年来家乡变化真大。
C.如果台独分子对中国政府的严正声明和强烈抗议置之度外
....,一意孤行,他们必将自食其果。
D.在北纬30度线上,奇观绝景比比皆是
....,如中国的钱塘江大潮、巴比伦的“空中花园”、南美的玛雅文化遗址等。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山下荷塘旁的洼地里的蛙声就像一首首乐曲的旋律,远远近近飘忽而来。
我甚至能
清晰地听出某片最大的蛙声来自何处,某片最低沉的蛙声源于哪里。
,。
,,。
①于是蛙声、蝉声,蝉声、蛙声,彼此交错,互相铺垫
②还是融合在众多熟悉或陌生的生命里
③它们能让你从心灵深处生出一份依恋、感激和渴望走近的冲动
④蝉也像与蛙事先沟通了似的,嘹亮地唱起了欢歌
⑤我不知自己是置身于大自然美妙的音乐中
A.④①⑤②③B.⑤②③④①C.④①③⑤②D.⑤②④①③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老子思想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源头。
在一些人的印象里,老子是一位遁世远俗、玄之又玄的思想家。
事实上,社会人生、治国理政等问题,才是老子思考的中心。
从老子的思想中,我们可以汲取治国理政的智慧,明晓盛衰之道、成败之数。
大德非小惠。
老子曰:“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真正有大德、厚德的人,不刻意去追求有德,反而有德;一些人不愿意失去德的名声,刻意去追求德,反而失去了德。
这句话看似矛盾,其实深含智慧。
对于理政者而言,德的重要表现就是使人各得其位、各得其所、各得其利、各得所需。
只要把人们的得利、得位及其途径、多少、高低等用合理的规则固定下来并严格执行,就是德的表现,不必刻意去求德施德,这样才会成全大德。
相反,如果理政者总是为了德的名声,热衷于对个别人施小仁给小惠,搞“有求必应”,看起来积了很多德,实是偏私,是小惠个人、失德人民。
“无为”方能大有为。
老子推崇“无为而治”,“无为”是其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无为”是要“道法自然”,顺应自然而不妄为。
即,要遵循事物发展的内在法则,根据实际条件采取适宜行动。
世间万物包括人类社会,都有其运行的规律,即“道”在其间。
离开了这个“道”,事倍功半;顺应了这个“道”,事半功倍。
“无为”,就要顺势而动,按照自然和社会法则,使其自行运转。
“无为”并非不作为,而是要通过“无为”达到有为,同时更为重要的是控制乱作为,即不妄为。
秦亡汉兴,实行轻徭薄赋、与民生息的政策,出现了“文景之治”的盛世,这是老子所讲的“我无事,而民自富”的例证。
对于理政者而言,“无为而治”的启示在于,自己的所作所为必须遵循事物发展的规律,通过自己的“无为”而引导和发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同时,应通过控制、监督,限制权力的私自膨胀,防止乱作为。
天道忌盈。
老子认为天道忌盈。
口满为盈,权大为盈,富奢为盈。
口满,不仅难以兑现,而且招人记恨;权大,则生骄横,骄横必然侵害他人;富贵且奢侈,必被食不果腹者怨恨。
月满则亏,盛极则衰。
老子曰:“金玉满堂,莫之能守。
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这点出了贫富无常的道理。
怎样才能常虚不盈呢?关键是在成功的时候不忘忧患。
有忧患意识,则无忧患;无忧患意识,则终忧患。
要做到安不忘危、存不忘亡、治不忘乱、乐不忘悲。
伟业须从细小做起。
老子曰:“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细小之事如何才能变成伟业呢?老子认为:“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根本的方法在于不断地积累。
天下大
事皆由积累而成。
所以,对于理政者而言,从小处做起,不断积累,抓好关键细节,方能成就大业。
积累的道理还启示人们,积小过会成大恶,千里之堤会溃于蚁穴。
因此,理政者应当努力看得远一些、深一些,见事于初萌,防患于未然。
(选自《人民日报》2009年4月7日)5.下列对老子的“德政”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真正有大德的人,是与生俱来的,不刻意追求却能自然形成。
B.对个别人施小仁、给小惠、有求必应,并非真正的积德行为,不能形成大德。
C.用合理的规则把人们的得利、得位及其途径、多少、高低固定下来并严格执行,大德可由此形成。
D.能使人各尽其才、各得其利、各得所需,就是理政者德的表现。
6.下列不属于老子所说的“无为而治”的内涵的一项是
A.“无为”是要“道法自然”,顺应自然而不妄为。
顺“道”而行,事半功倍。
B.要遵循事物发展的内在法则,根据实际条件采取适宜行动。
C.“无为”就是理政者无须事事亲为,只要引导和发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就能产生“民自富”的效果。
D.老子的“无为”即通过“无为”达到有为,同时更为重要的是控制乱作为,即不妄为。
7.下列推断,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老子以“道”来解释世间万物包括人类社会的运行规律,可见“道”这个概念是老子自己的哲学思想体系的核心。
B.细小之事变成伟业,根本的方法在于不断积累。
对于理政者的启发是,细节决定成败,只要从小处做起,就能成就大业。
C.贫富无常,福祸相依相生,得志不可忘形。
D.未雨绸缪,防患未然,理政者做事应有前瞻意识。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裴炎,字子隆,绛州闻喜人。
宽厚,寡言笑,有奇节。
高宗幸.东都,留皇太子京师,以炎调护。
帝不豫,太子监国,诏炎与刘齐贤、郭正一于东宫平章政事。
及大渐,受遗辅太子,是为中宗。
中宗欲以后父韦玄贞为侍中及授乳媪子五品官,炎固执不从。
帝怒曰:“我意让国与玄贞,岂不可?何惜侍中邪?”炎惧,因与武后谋废帝,后命炎、刘祎之勒兵入宫,宣太后令,扶帝下殿。
帝曰:“我何罪?”后曰:“以天下与玄贞,安得无罪?”乃废帝为庐陵王,更立豫王为皇帝。
以定策功,封永清县男。
后已持政,稍自肆.,于是武承嗣请立七庙,追王其先。
炎谏曰:“太后天下母,以盛德临朝,不宜追王祖考,示自私,且独不见吕氏事乎!”后曰:“吕氏之王,权属生人,今追崇先世,存亡迹异,安得同哉!”炎曰:“蔓草难图,渐不可长。
”后不悦而罢。
承嗣又讽.太后诛韩王元嘉、鲁王灵夔,以绝宗室望。
刘祎之、韦仁约畏默不敢言,炎独固争,后愈衔怒。
未几,赐爵河东县侯。
豫王虽为帝,未尝省天下事。
炎谋乘太后出游龙门,以兵执之,
还政天子。
会久雨,太后不出而止。
徐敬业兵兴,后议讨之。
炎曰:“天子年长矣,不豫政,故竖子有辞。
今若复子明辟,贼不讨而解。
”御史崔詧曰:“炎受顾托,身总大权,闻乱不讨,乃请太后归政,此必有异图。
”后乃捕炎送诏狱,遣御史大夫骞味道、御史鱼承晔参鞫之。
凤阁侍郎胡元范曰:“炎社稷臣,有功于国,悉心事上,天下所知,臣明其不反。
”纳言刘齐贤、左卫率蒋俨继辩之。
后曰:“炎反有端,顾.卿未知耳。
”元范、齐贤曰:“若炎反,臣辈亦反矣。
”后曰:“朕知炎反,卿辈不反。
”遂斩于都亭驿。
炎被劾,或勉其逊辞,炎曰:“宰相下狱,理不可全。
”卒不折节。
籍其家,无儋石之赢。
(选自《新唐书•裴炎传》,有删节)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宗幸.东都幸:帝王亲临
B.后已持政,稍自肆.肆:放纵
C.承嗣又讽.太后诛韩王元嘉、鲁王灵夔讽:劝谏
D.炎反有端,顾.卿未知耳顾:考虑
9.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明裴炎刚直不屈的一组是
①宽厚,寡言笑,有奇节
②刘祎之、韦仁约畏默不敢言,炎独固争
③若炎反,臣辈亦反矣
④蔓草难图,渐不可长
⑤炎谋乘太后出游龙门,以兵执之,还政天子
⑥宰相下狱,理不可全
A.①③⑥B.②④⑥C.③④⑤D.①②⑤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高宗晚年,裴炎特别受到信任和倚重。
唐高宗病重,裴炎奉诏协助太子处理日常政务;唐高宗临死,裴炎受遗诏辅政。
B.唐中宗登基后,想要提拔自己的岳父韦玄贞为侍中及授给自己乳母儿子五品官,裴炎坚决不同意。
C.徐敬业起兵造反,裴炎曾企图发动兵变推翻武则天作为内应;后因下了很多天的雨,武则天没出皇宫而作罢。
D.裴炎被弹劾逮捕下狱后,刘齐贤、蒋俨等人为他辩解,但武后坚持认为裴炎谋反,最终在都亭驿杀了裴炎。
2011年1月梧州市高三第一次模拟测试
语文
第Ⅱ卷
注意事项:
1.第Ⅱ卷共4页,请用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2.本试卷共11小题,共120分。
四、(23分)
11.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炎惧,因与武后谋废帝,后命炎、刘祎之勒兵入宫。
(3分)
译文:
(2)不宜追王祖考,示自私,且独不见吕氏事乎!(3分)
译文:
(3)炎社稷臣,有功于国,悉心事上,天下所知,臣明其不反。
(4分)
译文:
1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
送韩十四江东觐省①杜甫
兵戈不见老莱衣②,叹息人间万事非。
我已无家寻弟妹,君今何处访庭闱?
黄牛峡③静滩声转,白马江寒树影稀。
此别应须各努力,故乡犹恐未同归。
〔注〕①这首诗是诗人在成都白马江畔送韩十四去江东探亲时作的。
当时安史之乱尚未平定。
②老莱衣:相传春秋时隐士老莱子,七十多岁还常常穿上彩衣,模仿儿童,使双亲欢娱。
③黄牛峡:
位于宜昌之西。
韩十四去江东探亲要经过此地。
(1)请从“虚”与“实”的角度赏析这首诗的第三联。
(4分)
答:
(2)从“叹息”“犹恐”这些词语看,作者在诗中表现了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4分)
答:
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两题任选一题作答;如果两题都答,则按第一小题计分。
)(5分)
(1),但愿长醉不复醒。
(李白《将进酒》)
星垂平野阔,。
(杜甫《旅夜书怀》)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孟子《齐桓晋文之事》)天行健,。
(《周易》)
(2)推此志也,。
(司马迁《屈原列传》)
今宵酒醒何处?。
(柳永《雨霖铃》)
,知来者之可追。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杜甫《阿房宫赋》)
穷则独善其身,。
(《孟子》)
五、(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花燃柳卧林清玄
植物园的荷花已经谢尽了。
荷花池畔的柳树在秋末的雨中却正青翠。
在过去的岁月中,我经常到荷花池去散步。
每次到植物园看荷花,我总是注意到荷花的风姿。
花在季节里的生灭,我觉得荷花实在是很性感的植物。
荷花是那样迷人,使人在看荷花的时候几乎就忘了身边的其他景物。
有一天黄昏,坐在荷花池畔,凉风习习,我竟在凉椅上斜着头睡着了。
醒来的时候,看到池中的荷花显出一种疲惫的样子。
然后我就看到池边的柳树,正在黄昏的时候展现出一种魅力。
我想到,荷花再美,如果没有柳树陪衬,它恐怕也会黯然失色了。
柳树平常时候好像睡在旁边,静静地卧着,可是它活在季节之上。
在冬风之中,所有的花全部落尽,柳树像一个四处游方的孤客,猛然在天涯海角的一边走出来。
我发现它的美并不在别的花之下。
如果说荷花是一首惊艳的诗,柳树就好像诗里韵味最悠长的一个短句,给秋天做了很好的结论。
我是个爱花的人。
花在泥土上是一种极好的注解。
它的姿形那么鲜活,颜色那么丰富,有时还能散发出各种引人的馨香,但是世上没有长久的花。
有一次,我到彰化县的田尾乡去。
那时秋天已经过尽,初冬的冷寒掩盖了大地。
田尾的花农已经收采了所有的花,正等待春天的消息。
我到花田里去,这时一向被称为繁花都城的乡镇有了不可思议的景象。
玫瑰剪了枝,剩下光秃秃的枝桠,菊花全被连根拔起,满目的疮痍。
陪我到田里的花农告诉我:“你来得不巧,应该在春天的时候来,花是活在春天的。
”后来他提议去看盆景,只有盆景是不凋的。
我拒绝了,因为我只对真正长在土地上的有兴趣。
田尾繁花谢尽等待春天的经验,使我开始深思花的精魂。
在人世里,我们时常遇到花一样的人,他们把一生的运势聚结在一刻里散放,有让人不可逼视的光芒,却很快地消逝了。
尤其是艺术家,年轻时候已经光芒四射,可是岁月一过,野风一吹就无形迹了。
反而是那些长期默默地挺着枝干的柳树,在花都落尽了,新的花还没有开起的时刻,本来睡在一侧的柳树就显得特别翠绿。
有时目中的景象没有特别的意义,只是通过人的眼、人的慧心,事物才能展现它的不凡。
我想起一则希腊数学家和物理学家阿基米德的故事。
当罗马帝国侵略希腊的时候,阿基米德正全神贯注地在铺了一层沙子的房子内,喃喃自语的演算着奇怪的几何图形。
几个罗马兵冲进来,粗鲁地践踏着沙土,把图形破坏了,并且指着阿基米德大叫,“你是谁?”
阿基米德大怒,吼道:“走开,不要踩坏了我的图形!”罗马兵一气之下,一刀杀了这个伟大的数学家和
物理学家。
这个故事给我的启示不是他对于学术追求的专注,而是他手上只拿了一根树枝,写的只是沙土。
树枝和沙土是多么简单的东西,任何人都可以拿它写出一些字句,可是它到了数学家之手,却可能为人世留下不朽的真理。
阿基米德的故事是宜于联想的。
我时常看到一种景象:一棵美丽的牵牛花开在竹篱笆上,牵牛花轻快欢欣地在风中飞扬,要把生命的光彩在一天开尽。
可是如果没有竹篱笆呢?美丽的牵牛花就没有依附的所在。
冬天里还有另一种景象,圣诞红全部开花了,那些花红得像火一样,使人忘记了它的绿色枝干。
我曾想:万一没有绿色的枝干呢?圣诞红就不能红得那么美丽了。
一粒麦子与一堆干草之间的区别,没有人认识它们,但是它们彼此互相认识。
干草为了发出麦子的金黄而死去,麦子却为了人的口腹而死去,其中有时真没有什么区别。
纯美的事物有时能激发人的力量,有时却也使人软弱。
美如果没有别的力量支撑,它就是无力的,荷花和柳树就是这样的关系。
我愈来愈觉得我们的社会会向花燃烧一样的方向走去。
物质生活日渐丰盛,文明变成形式,人们沉浸在物欲的享受里。
在那样的世界,人人争着要当荷花,谁肯做柳树,谁肯做数学家手中的树枝和沙土呢?
14.根据文意,概括荷花与柳树的特点。
(4分)
答:
15.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
(6分)
(1)给秋天做了很好的结论。
(3分)
答:
(2)干草为了发出麦子的金黄而死去,麦子却为了人的口腹而死去,其中有时真没有什么区别。
(3分)答:
16.作者在文中插入阿基米德的故事,有什么作用?(6分)
答:
17.联系全文,概括写出本文的主旨。
(6分)
答:
六、(15分)
18.下面的文字中有四处问题,或有语病,或不连贯,请找出并加以修改。
(4分)
①12月1日是世界艾滋病日,今年的宣传主题是“遏制艾滋,履行承诺”。
②目前,艾滋病在中国逐步流行并呈现快速上升趋势,③已经从高危人群向健康人群扩散。
④根据科学研究事实证明,⑤在工作和生活中与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的一般接触,⑥如握手,拥抱,礼节性接吻,共同进餐,共用劳动工具、办公用品、钱币等,不会感染艾滋病。
⑦艾滋病不会经马桶圈、电话机、餐饮具、卧具、游泳池、公共设施传播。
⑧咳嗽、打喷嚏以及蚊虫叮咬不传播艾滋病。
(1)序号改正
(2)序号改正
(3)序号改正
(4)序号改正
19.在横线处填入适当的语句,使上下文语意连贯,句式整齐。
(6分)
唐宋诗词歌赋,是一座座巍巍丰碑,记录着中华文明的历史;唐宋诗词歌赋,又是
一顶顶灿灿王冠,缀满了浓缩中国文学智慧的珍宝。
这里,你既能找到“大江东去”的豪放,①;既能听到“磨损胸中万古刀”的愤懑呐喊,②;在这里,既有怒发冲冠的报国志,也有窗前明月的故乡情;有独上西楼的长相思,有草长莺飞的忆江南,有春光明媚的蝶恋花,③。
①
②
③
20.根据下面的文字,在文段的横线处填上适当的语句。
(5分)
——环境污染使生存环境恶化,人们的身体健康受到危害。
——神经质、抑郁症、恐怖症、自闭症等等,成了威胁生命的重要杀手。
——社会的健康已经成了更广义的甚至是关涉到全球的一项重大政治问题。
现代意义的健康涵盖了①三方面内容。
针对在健康方面存在的问题,我们应采取的对策是②。
①
②
七、(60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我贴在地面步行,不在云端跳舞。
——维特根斯坦
我愿站在高处,因为那里能听到上帝的声音。
——托尔斯泰。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12分,每小题3分)
1.C(A.“说”读“shuō”;B.“摒”读“bìnɡ”;D.“刽”读“guì”。
)
2.B(A.“囊括”不合事理,可改为“获得”;C.“重塑……声誉”动宾搭配不当,可改为“挽回……声誉”;D.“不依法开具发票”后缺宾语,应添加“等违法行为”。
)
3.D(A.“特立独行”指有操守,有见识,不随波逐流,此处不合语境;B.“曾几何时”指时间过去没有多久;C.“置之度外”指不把某事放在心上,其对象多是“生死、安全、利害关系”等,应改为“置若罔闻”。
)
4.A(④句承蛙声写蝉声,应紧接原文;①中的“于是”,表示后一事物紧接前一事物,后一事物往往是由前一事物引起的,因此它应紧接在④之后;剩下的三句是写作者的体验的,因此应让主语是“我”
的⑤连接于①后,②中的“还是”在这里表示选择,应紧接⑤后;③是总结性的句子,排在最后。
)二、(9分,每小题3分)
5.A(“与生俱来”不符合文意。
)
6.C(属于“无为而治”的启示,而不属于对老子“无为”概念的理解。
)
7.B(“只要……就……”应改为“只有……才……”。
)
三、(9分,每小题3分)
8.D(顾:只是。
)
9.B(①指的是裴炎的性情、品质;③侧面表现裴炎的忠诚;⑤表现裴炎的忠心为国。
)
10.C(“徐敬业起兵造反”在后,并非“为内应”。
)
四、(23分)
11.(10分)
(1)译文:裴炎感到担忧,便与武后谋划废掉皇帝,武后命令裴炎、刘祎之带兵入宫。
(3分,“因”“勒”各1分,大意1分。
)
(2)译文:不应当追封祖先为王,显示自私,况且难道没看到吕氏失败的事吗!
(3分,“王”“祖考”“独”各1分。
)
(3)译文:裴炎是国家大臣,对国家有功,一心侍奉皇上,天下人都知道,我知道他不会谋反。
(4分,判断句“事”“明”各1分,大意1分。
)
12.(8分)
(1)(4分。
分析和作用各2分。
)
出句想象友人经过黄牛峡时,水声回响不绝,友人所坐的船越走越远的情景,是虚写(1分);对句写诗人在白马江边送别韩十四时,稀疏的树影在水边掩映摇晃的情景,是实写(1分);虚实结合,拓展了诗境,丰富了诗歌的内容(1分),充分渲染了诗人与友人分别的不舍与伤感(1分)。
(2)(4分。
点出情感给2分,其中个人1分,国家1分;分析各1分。
)
表现了诗人的家国之忧(2分)。
诗人感叹战乱导致国家百姓万事非(1分),同时表达了流落他乡的自己和友人不知何时能归故里的感伤(1分)。
13.(5分)(每空1分。
有错、别、漏、添字的,该空不得分;答案串位的该空不得分;书写潦草、字迹模糊的,当错别字处理;两题都答的,按第一题评分。
)
(1)钟鼓馔玉不足贵月涌大江流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
君子以自强不息
(2)虽与日月争光可也杨柳岸晓风残月悟已往之不谏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达则兼济天下
五、(22分)
14.(4分,大意对即可。
)
荷花有迷人的风姿(1分),但季节性强,很快就会消失(1分);柳树甘于平凡(默默无闻)(1分),不受时令限制(活在季节之上),生命力持久(1分)。
15.(6分)
(1)所有的花都落尽时(1分),翠绿的柳树使秋天在结束时仍然保持着美好的景色(2分)。
(3分,大意对即可。
)
(2)干草默默地支持着麦子直到干枯死去,麦子为了满足人们的食欲而牺牲自我(1分),二者在甘于奉献的精神上同样伟大(2分)。
(3分,大意对即可。
)
16.(6分,从内容和结构作用两方面作答。
)
写阿基米德的故事,是为了说明树枝、泥土这些简单普通的事物通过数学家之手为人世留下了不朽的真理(1分),从而赞扬了世上许多普通人,默默地为人类作出了贡献(1分),丰富了文章的内容(或深化主题)(1分)。
结构上,承前启后(1分),承接前面写柳树的内容,引出下文中“牵牛花和竹篱笆”“圣诞红和绿色枝干”“麦子和干草”等内容(1分),为结尾的议论做铺垫(1分)。
17.(6分。
从内容概括、表层义的把握、深层意蕴的理解三个方面作答。
大意对即可。
注意:本题答案应写成一段语意连贯的文字,如有严重语病或逻辑混乱的,可酌情扣1分。
)
文章通过将花和柳树进行对比(2分),赞美了柳树朴实无华的品格和甘于奉献的精神(2分),提倡人们像柳树学习(2分)。
六、(15分)
18.(4分。
改对一处得1分,仅有序号不得分。
)
②“逐步”改“逐渐”(用词不当)。
④删掉“根据”(缺主语)。
⑦在“公共设施”前加“或其它”;也可去掉最后一个顿号,改为“等”(概念并列不当)。
⑧“咳嗽、打喷嚏以及蚊虫叮咬不传播艾滋病”改为“艾滋病也不会经咳嗽、打喷嚏以及蚊虫叮咬传播”(欠连贯)。
19.〔6分。
每句2分;其中句式1分(①②应引用诗句,③应引用词牌);内容与前句呼应,语意连贯给1分。
〕
示例:①也能找到“人比黄花瘦”的婉约;
②也能听到“杨柳岸晓风残月”的浅吟低唱
③有斗霜傲雪的一剪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