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同步训练: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同步训练: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一、选择题
下图为我国农业地域类型景观图。
读图完成1~2题。
甲乙丙
1.甲农业地域类型的区位优势是( )
A.地广人稀B.接近市场
C.降水丰富D.劳动力充足
2.乙、丙农业地域类型的共同特征有( )
A.机械化程度高B.水利工程量大
C.投入劳动力多D.受市场影响大
1.A
2.D[第1题,甲是内蒙古草原的大牧场放牧业,突出优势是草原面积广阔,我国西部地区以放牧业为主。
第2题,乙、丙均为城郊乳畜业,受市场影响大,主要分布于我国东部城市密集区。
]
读我国内蒙古呼伦贝尔牧区(甲)和阿根廷潘帕斯牧区(乙)分布示意图,完成3~4题。
3.下列区位条件中,不属于甲、乙两牧区发展畜牧业共同具备的条件的是( )
A.夏季气候温暖B.土地辽阔,地势平坦
C.临近海港,便于出口D.草类茂盛
4.关于甲、乙两牧区畜产品生产和销售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牧区产品主要面向国际市场;乙牧区产品主要面向国内市场
B.甲牧区主要为城市提供肉、奶、禽、蛋等;乙牧区主要出口羊肉到北美
C.甲牧区产品主要靠铁路运输;乙牧区产品主要靠航空运输
D.甲牧区生产依赖天然草场,“超载放牧”严重;乙牧区种植饲料作物或牧草,补充天然牧草的不足
3.C
4.D [第3题,根据两牧区的区位图可知,内蒙古呼伦贝尔牧区位于我国内陆地区,远离海港,而潘帕斯牧区临近海港。
其他三项均属两牧区共同的区位条件。
第4题,呼伦贝尔牧区是我国国民经济中皮、毛、肉、奶的重要供应地,其产品靠铁路或公路运输,牧区内普遍存在“靠天养畜”和“超载放牧”的现象;为我国城市提供肉、奶、禽、蛋的主要是农耕区畜牧业。
潘帕斯草原的牛肉主要依靠海上运输,出口到欧洲国家,产品主要面向国际市场。
]
下图为四个地区气候资料图,据图完成5—6题。
5.图中四地适宜发展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A.热带种植园农业 B.乳畜业 C.商品谷物农业 D.季风水田农业
6.有关四地农业生产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地适宜小麦、玉米生长,农业生产易受春旱威胁
②地农业生产机械化程度低,但商品率高
③地的气候在欧洲广泛分布,由于气温高,农作物复种指数高
④地气候典型分布区适宜花卉、蔬菜、水果等“时鲜业”的大规模生产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5.B 6.C[第5题,根据四地的气候资料可以判断,①地属于温带季风气候,②地为温带海洋性气候,③地是热带季风气候,④地是地中海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有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适宜发展乳畜业。
故选B。
第6题,由上题分析可知,甲地属于温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东亚,如我国北方的东北平原和华
北平原,再根据1月气温可知该地可能是我国华北平原,适宜小麦、玉米生长,春季易发生春旱,影响农业的生产;②地为温带海洋性气候,适宜乳畜业的发展,机械化程度高,商品率高;③地是热带季风气候,在欧洲没有分布;④地是地中海气候,该气候典型分布区适宜花卉、蔬菜、水果等“时鲜业”的大规模生产。
故选C。
]
读有关我国畜牧业的分布表,回答7~8题。
7.表中四个牧区,最适合发展大牧场放牧业的是( )
A.①B.②
C.③D.④
8.③④牧区与阿根廷相比,发展畜牧业的不利条件有( )
①气候高寒,不利于牧草生长②交通不便③人口密度大,土地租金高④科技投入少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③④
7.A 8.C [第7题,内蒙古牧场面积广阔,地广人稀,适合发展大牧场放牧业。
第8题,③④两牧区海拔较高,气候高寒,不利于牧草生长,加上交通不便,科技投入少,不利于发展畜牧业。
]
世界上有一条国际公认的优质奶牛带,位于40°N~47°N。
位于该纬度带上的地区,大多气候干燥,阳光充沛,草质优良,特别适宜奶牛的生长。
世界乳业强国的乳制品工业区,几乎都在这个纬度带上。
据此回答9-11题。
9.得其(优质奶牛带)利,我国某省区乳业生产“牛气十足”,总产值居全国第一,该省区是()
A.黑龙江
B.内蒙古
C.新疆
D.青海
10.与西欧乳畜业相比,该省区()
A.草场资源不足
B.生产现代化水平高
C.市场距离较远
D.奶牛品种低劣
11.与阿根廷大牧场放牧业相比,该省区乳畜业最显著的差异是()
A.专业化程度
B.商品率
C.产品种类
D.集约化程度
9.B 10.C11.C[第9题,从纬度位置和气候干燥、阳光充沛、草质优良等关键信息,可以排除青海、黑龙江和新疆。
第10题,内蒙古草场资源充足、生产现代化水平较低、奶产品种优良,但市场距离较远。
第11题,内蒙古乳畜业与阿根廷大牧场放牧业最显著的差异是产品种类不同,前者主要是乳制品,后者主要是牛肉。
]
世界上有一条国际公认的优质奶牛带,位于北纬40°~47°。
这一带地区,气候干爽,阳光充沛,草质优良,特别适宜奶牛的生长。
世界乳业强国的乳制品工业区,几乎都在这个纬度带上。
据此回答12~14题。
12.得其(奶牛带)利,我国某省区乳业生产“牛气十足”,总产值居全国第一,该省区是( )
A.黑龙江B.内蒙古
C.新疆D.青海
13.与欧洲西部乳畜业相比,该省区( )
A.草场资源不足B.生产现代化水平高
C.市场距离较远D.奶牛品种低劣
14.该省区乳畜业与阿根廷大牧场放牧业相比,最显著的差异是( )
A.专业化程度 B.商品率
C.产品种类D.集约化程度
12.B 13.C 14.C [第12题,从纬度位置和气候干爽、阳光充沛、草质优良等关键信息,可以排除青海、黑龙江和新疆。
第13题,内蒙古牧区草原广阔、地广人稀,市场距离较远。
第14题,乳畜业与大牧场放牧业的专业化、集约化程度都较高,商品率也都较高。
它们的显著差异是产品种类不同,前者是乳制品,后者主要是牛肉。
]
下图示意加拿大多伦多市约翰农场土地利用情况,约翰家五口人,农事活动主
要雇用季节工人完成。
下表是该地气候资料。
读图表,回答15~17题。
15.有关该地农业发展的气候条件,合理的描述是 ( )
A.全年气候温和,降水分配均匀
B.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C.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D.冬季寒冷,夏季凉爽,降水均匀
16.该农场生产的特点有 ( )
①商品率高②水利工程量大③机械化水平高
④精耕细作⑤专业化程度高
A.①②④B.②③④
C.①③⑤D.③④⑤
17.该农场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的原因及好处是( )
A.适应市场需求,以提高经济效益
B.家庭农场经营,以缓解人多地少的矛盾
C.热量条件改善,以便于提高复种指数
D.增加经营种类,以提高生态效益
15.D 16.C 17.A [第15题,通过表格各月气温和降雨量数据可知,该地1月气温较低,7月气温不是很高;全年降水比较均匀。
第16题,根据图示农舍和耕地面积对比,可判断约翰家农场面积较大,但只有五口人,推测该农场商品率和机械化水平高;苜蓿、玉米等作物种植集中连片,农事活动主要雇用季节工人完成,说明农业生产专业化程度高。
第17题,根据市场需求调整各种作物的种植面积和畜牧业规模,以适应市场变化,提高经济收入。
]
图甲和图乙分别是“大不列颠岛南部地区的地形和年降水量分布图”(单位:毫米)。
读图回答18-19题。
18.a地区降水较少的主要原因是( )
A.位于山地迎风坡B.距离海洋遥远
C.地处西风雨影区D.陆地轮廓完整
19.图示东部地区商品农业发达,影响该地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主导因素是( )
A.地形和气候B.交通和政策
C.水源和土壤D.市场和饲料
18.C 19.D
[第18题,读图甲可知,图乙中的a地区位于该岛图示区中部,正好位于山地的背风坡,即西风带的雨影区,所以降水较少。
第19题,根据轮廓和经纬度可以判断,该地是英国。
影响农民种植作物类型的决定因素是市场需求,根据图乙分析,该岛东部地区降水较少,为了满足国内市场对粮食的需求,同时满足
乳畜业对饲料的需求,在东部发展商品谷物农业,以小麦种植为主,秸秆可以作饲料。
]
二、综合题
20.读南美洲南部降水分布与年平均等温线图,完成下列问题。
(1)阿根廷潘帕斯草原(B处)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2)与我国内蒙古自治区相比,该地区气候上的优势是,地理位置上的优势是。
(3)该草原发展该农业地域类型的区位优势有:
①② ③。
(4)为促进牧牛业的发展,当地人主要做了哪些工作?
(5)阿根廷的新鲜牛肉可供应到西欧人的餐桌上,王要是由于人类发明了____________其反映了_____________的改善和____________的发展,使市场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在地域上大大扩展。
【答案】
(1)大牧场放牧业。
(2)气候温和,降水较多距近海港,交通便利
(3)气候温和,草类茂盛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距近海港,交通便利(4)围栏放牧,划区轮牧;种植饲料;打机井保证人畜饮水和牧草生长用水;饲养良种牛,加强对良种牛的培养,以及对牛群病害的研究。
(5)海上冷冻船交通运输条件农产品保鲜、冷藏技术
【解析】(1)图中B处位于阿根廷潘帕斯草原地区,农业地域类型为大牧场放牧业。
(2)我国内蒙古自治区深居内陆,降水稀少;而该地气候较湿润且位于沿海地区,交通便利。
(3)潘帕斯草原气候温和,草类茂盛,是世界上优良的天然草场之一;地广人稀,而且土地租金很低,为牧场的大规模经营提供了可能性;距海港近,交通便利的区位优势,促进了牧场的商品经营。
(4)为了发展大牧场放牧业,阿根廷人围栏放牧、划区轮牧,种植饲料,打机井保证人畜饮水和牧草生长用水,饲养良种牛,加强对良种牛的培育,以及对牛群病害进行研究。
(5)阿根廷的新鲜牛肉可供应到西欧人的餐桌上,主要是由于人类发明了海上冷冻船,其反映了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农产品保鲜、冷藏技术的发展,使市场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在地域上大大扩展。
2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改革开放以后,享有国家财政补贴的我国奶牛养殖业发展迅速,全国奶牛存栏量1990年为268万头,到2006年已达到1 401.6万头,成为世界第三大产奶国,并且基本面向国内市场。
下表为我国奶牛养殖区域牛奶产量及其所占比例统计表(2007年),下图示意我国奶牛存栏量、牛奶总产量的变化。
(1)从改革开放到2006年,我国迅速发展成为世界第三大产奶国的原因是什么?
(2)比较我国乳畜业主要分布地区和欧洲乳畜带发展区位的不同点。
(3)根据我国奶牛存栏量、牛奶总产量变化图,说明我国乳畜业发展所具有的特点。
[解析] 第(1)题,分析我国成为世界第三大产奶国的原因,主要考虑供、需两方面。
第(2)题,分析表中所示区域与欧洲乳畜带在气候、市场距离等方面的不同点即可。
第(3)题,本题要求能够参照图例,对图中数据进行时间上的对比,再对二者变化趋势进行比较。
[答案](1)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们收入增加,生活水平提高,牛奶市场需求量快速增加;国家政策支持。
(2)我国乳畜业主要分布在干旱、半干旱的西北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和水热季节变化大的季风气候区,牧草质量相对较差,冬季牧草饲料供应紧张;距离东部沿海消费市场较远。
欧洲乳畜带分布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区,全年温暖湿润,有利于优质多汁牧草生长;西欧城市密集,乳畜带靠近消费市场。
(3)我国奶牛存栏量和牛奶总产量都稳步增加,但牛奶总产量增加速度快于奶牛存栏量,说明我国乳畜业规模在不断扩大的同时,生产率明显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