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域融合——走向和合之境的语文阅读教学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 一
视 域与视 域融 合 ( ) 一 视域在 汉语 中是指 看 、 的 区域 , 视 这个 区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域囊 括 和包容 了从某个 立足 点 出发所 能看 到 的一
切。在德文和英文中,视域” “ 和地平线是 同一个 词 ( r o th r o )它 的最大 范 围就是 天 地 的 Hoi n/oi n , z z 交界之处 , 比喻义是人的视野, 或理解的起点、 视角。 尼采和胡塞尔最 早把这 个词引入 哲学 中, 伽达 默尔
收 稿 日期 :O9 5 3 2 0 —0 — 1
历史性 , 自己的经验和精神世界 , 有 他必定具有地 平线 , 具有视域。作品本身是在一定 的历史环境 中产 生 的 , 的语 言 、 它 风格 、 内容 构 成 了它 特 定 的 “ 域” 读者也 有 一个 “ 视 ; 视域 ”一 个“ 见” , 前 。 ( 视域融合理解的形成 、 二) 意义 的发生就是 作 品 的“ 视域 ” 与读 者 的“ 视域 ” 的融合 , 视域 融 即“ 合” 。视域融合是精神层面的融合 , 读者因接纳了 新的视域而获得新 知 , 拥有 了一个更高 的视域 。 视域融合是理解的实质、 过程和暂时性结果。 视域 融合 不 是孤 立 的、 自的过 程 , 任 一一 独 从 组关系来看都是双向的, 人们不否认在中学语 文 阅读教 学 中读者 ( 师和学 生 ) 方是 有 融合 过 程 教 一 的, 但已经物化 、 固化了的文本是如何进行视域融 合的?书看一遍它本 身还是书 , 不会变成什么别 的东 西—— 充其 量 变 旧而 已 , 这确 实是 一个 问题 ! 文本 因为有新 的理 解 而 赋 有新 的意 义 , 拓 出 了 开 新 的生命 —— 它 的视 域 是 经 过 融 合 了 的 , 管 在 尽 物质形态没有改变, 但在读者 的眼里 , 它有着精神 层面的融合 ; 而与此 同时读者 因接纳 了新的视域 而获得新知 , 拥有了一个更高的视域 。主客体 ( 读 者与文本) 在双 向融合中都迈向一个新的领域 , 使 更 高 的开 放成 为 可能 。 视域融合标志着一个更大的视域的形成 , 视域 所达到的融合是理解的形式而不是理解的终点, 相 反, 它只代表着人的理解的一个阶段, 并成为新的理 解的前理解或 出发点, 理解就是这样一个无 限的辩 证过程 , 它不断地在自 我的扬弃中实现 自 身。
赋予其更深的含义 , , 域体现 了有 限性 和无 限 认为 视 性的对立统一, —个视域是有限的和有尽的, 但它在 本 质上是开 放 的, 因为具 有一个 视域并 不 在于局 限 在最近的东西上 , 于能够超越 它。 而在
视域是理解的前提 , 它包含 着决定 理解得 以 可 能 的文化 传 统 和背 景 。无论 任何 人 , 为 他有 因
在本 文中的“ 文本” 要指 中学语文 阅读 教学 主 中的范文 , 文 、 即课 文学文 本 , 伽达 默尔 推崇“ 文学 文本 是最专 门 , 高程度 上 的文本 ” 最 。 文本 意义是作 者 通 过语 词 所 表 达 的思 想 , 是 由作 者赋予 的 , 是作 者 通过 文 字 形式 把 自己思 想 外在化, 并通过这一方式使得他人对 自己思想 的
把握成为可能。这种意义并不是文本的语词本身 所固有的, 而是 由作者赋予的。同一语词可以传 达 不 同的意义 , 同一 意 义 也可 以用不 同的 语词 来 表 达 。从作 者与 文 本 意义 的关 系看 , 者 赋予 文 作 本 意义可 以是严格 的 , 可 以是 随意 的 ; 也 作者 赋予 文本 的这一 意义 可 能 是 自己真 实思 想 的 反 映 , 也 可能是 出于特定 目的而走 相 反 的道 路 ; 者 可 以 作 表达这样 的思 想 , 可 能表 达那 样 的思想 。文 本 也 只是作者 的主观思 想 的记 录 , 是作 者 主观世界 、 内 在语言 的外 化与表 露 。 伽达 默尔认 为任 何 文本 , 括 艺 术 文本 都 有 包 自己的历史 视野 , 也就是 说 , 它们 是在特 定历史 条 件下, 由特定历史存在的个人创造 出来的。] [ 1 2 教 师的视 域 、 文化背景、 社会背景 、 传统观念、 风俗习惯 、 当 时的知识水平、 精神和思想状态 、 物质条件 以及所 属 民族 的心理结 构 等 等 , 他 存 在就 已有 了并 注 在 定 为他所有 , 这就是 一个人 所必然 有 的先 人之 见 , 先人 之见 隐而不 显 。作 为一 个 教 师 , 所 拥 有 的 他 教育理念 , 可能是从幼年在家庭教育的非正式的 学习经验 中就开 始 形成 , 后 在 十几 年 的学 校 生 之 活中逐渐成 型 , 如 解 释学 所 提 出 的先 人之 见是 正 理解 的条件 和解 释 的基 础 , 同 的生 活史 内容会 不 造成 教师专业 实 践 知识 不 同情 况 的质 变 与 重组 。 人类 几千年 的历史 中积累 的丰富 的教育 民俗和文 化传 统 , 为人 们形成 个人理 论 的宽 广 的背 景 , 成 而 老 师所接受 的专业知识 与技 能 , 所形 成 的观 念 , 亲 身经历的教育教学实践及其对它的审视与反思等 则构 成 了他 的先 人之见 。这 些先人 之见足 以影 响 教 师个 人实践 理 论 的再 建构 与发 展 , 是 个人 实 更 践理 论形成 与变化 的源 泉 和基 础 。 3 学 生的视 域 、 学生的个体视域的特点是很复杂的。家庭环 境对学 生 的 影 响 是 深 刻 、 泛 而 有 决 定 意 义 的 。 广 社会潮流、 时代风云、 地缘政治、 客观文化左右着 每一个家庭, 渗透到每个家庭中呈现的状况也是 不 同的 , 而家庭 对孩子 的成长 有决定意 义 : 的经 它
第一作者简介 : 溪( 9 7 , , 疆哈 密人 , 徐 17 一) 女 新 昌吉学 院中文 系, 师, 究方向 : 文学科教 学。 讲 研 语
82
昌吉学 院学报
二 、 文阅读教 学所 涉及 的视 域 语
1 文本 的视域 、
20 0 9年第 4期
历 、 运 、 会地 位 同时就是这 个家庭 中的孩 子 的 命 社 经历 、 命运 、 会地位 。它 的内部状 况 、 风 如何 , 社 家
昌吉学 院学报
20 0 9年第 4期
视 域 融 合 — — 走 向和 合 之 境 的 语 文 阅 读 教 学
徐 溪 杨 杰
(_ 1 昌吉学院 新疆 昌吉 8 10  ̄. 310 2 宁夏 固原市一 中 宁夏 固原 7 00 ) 500
摘 要: 伽达默 尔所创立的哲学解释 学对人 文学科有 着深远的影响和 广泛的指导意义。我 国新 的一轮课 改在很 大程度上体现 了 学说 的一 些理念 。视 城 融合 是该 学说 的核 心理念 之一 , 阅读有 着 直接 的指 导 意 该 对 义。本 文仅就哲 学解释 学中的“ 域融合” 念和 “ 视 概 中学语文 阅读教 学” 一局部教育现 象的联 系做一讨论 。 这
关键词 : 视域融合 ; 阅读教 学 中图分类号 : 6 2 0 G 3 . 文献 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6 1 6 6 {0 90 -0 8 -0 1 7 - 4 9 2 0 )4 02 3
伽达默尔所创立的哲学解释学 , 是在传统解 释学 的影 响下 产生 于 2 O世 纪 5 O年代 的哲 学 流 派。视域融合是哲学解释学的核心概念 , 对我们 理解 历史 , 个人 的培育 , 对 理解 教育 与个 体 的关 系 都有启发意义 , 它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方法论 , 更重要的是为我们洞察人类生活 、 人类教育 、 的 人 发展等提供了一片重要的视野, 其中 , 阅读有着 对 直接的指导意义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应该引入这 理念 , 而新 的课 程 标 准在 很 大 程 度 上体 现 着 这 种精 神 。鉴于基 础教 育实 践者对 这一 理念 认 识 的 多样性, 在理解 、 操作 、 认同的过程中, 难免有失偏 颇, 为了使大家 能更好地认识和运用这一指导理 念, 本文就视域融合这一概念做一介绍 , 对新课程 实施过程中的实践做一分析。
视 域与视 域融 合 ( ) 一 视域在 汉语 中是指 看 、 的 区域 , 视 这个 区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域囊 括 和包容 了从某个 立足 点 出发所 能看 到 的一
切。在德文和英文中,视域” “ 和地平线是 同一个 词 ( r o th r o )它 的最大 范 围就是 天 地 的 Hoi n/oi n , z z 交界之处 , 比喻义是人的视野, 或理解的起点、 视角。 尼采和胡塞尔最 早把这 个词引入 哲学 中, 伽达 默尔
收 稿 日期 :O9 5 3 2 0 —0 — 1
历史性 , 自己的经验和精神世界 , 有 他必定具有地 平线 , 具有视域。作品本身是在一定 的历史环境 中产 生 的 , 的语 言 、 它 风格 、 内容 构 成 了它 特 定 的 “ 域” 读者也 有 一个 “ 视 ; 视域 ”一 个“ 见” , 前 。 ( 视域融合理解的形成 、 二) 意义 的发生就是 作 品 的“ 视域 ” 与读 者 的“ 视域 ” 的融合 , 视域 融 即“ 合” 。视域融合是精神层面的融合 , 读者因接纳了 新的视域而获得新 知 , 拥有 了一个更高 的视域 。 视域融合是理解的实质、 过程和暂时性结果。 视域 融合 不 是孤 立 的、 自的过 程 , 任 一一 独 从 组关系来看都是双向的, 人们不否认在中学语 文 阅读教 学 中读者 ( 师和学 生 ) 方是 有 融合 过 程 教 一 的, 但已经物化 、 固化了的文本是如何进行视域融 合的?书看一遍它本 身还是书 , 不会变成什么别 的东 西—— 充其 量 变 旧而 已 , 这确 实是 一个 问题 ! 文本 因为有新 的理 解 而 赋 有新 的意 义 , 拓 出 了 开 新 的生命 —— 它 的视 域 是 经 过 融 合 了 的 , 管 在 尽 物质形态没有改变, 但在读者 的眼里 , 它有着精神 层面的融合 ; 而与此 同时读者 因接纳 了新的视域 而获得新知 , 拥有了一个更高的视域 。主客体 ( 读 者与文本) 在双 向融合中都迈向一个新的领域 , 使 更 高 的开 放成 为 可能 。 视域融合标志着一个更大的视域的形成 , 视域 所达到的融合是理解的形式而不是理解的终点, 相 反, 它只代表着人的理解的一个阶段, 并成为新的理 解的前理解或 出发点, 理解就是这样一个无 限的辩 证过程 , 它不断地在自 我的扬弃中实现 自 身。
赋予其更深的含义 , , 域体现 了有 限性 和无 限 认为 视 性的对立统一, —个视域是有限的和有尽的, 但它在 本 质上是开 放 的, 因为具 有一个 视域并 不 在于局 限 在最近的东西上 , 于能够超越 它。 而在
视域是理解的前提 , 它包含 着决定 理解得 以 可 能 的文化 传 统 和背 景 。无论 任何 人 , 为 他有 因
在本 文中的“ 文本” 要指 中学语文 阅读 教学 主 中的范文 , 文 、 即课 文学文 本 , 伽达 默尔 推崇“ 文学 文本 是最专 门 , 高程度 上 的文本 ” 最 。 文本 意义是作 者 通 过语 词 所 表 达 的思 想 , 是 由作 者赋予 的 , 是作 者 通过 文 字 形式 把 自己思 想 外在化, 并通过这一方式使得他人对 自己思想 的
把握成为可能。这种意义并不是文本的语词本身 所固有的, 而是 由作者赋予的。同一语词可以传 达 不 同的意义 , 同一 意 义 也可 以用不 同的 语词 来 表 达 。从作 者与 文 本 意义 的关 系看 , 者 赋予 文 作 本 意义可 以是严格 的 , 可 以是 随意 的 ; 也 作者 赋予 文本 的这一 意义 可 能 是 自己真 实思 想 的 反 映 , 也 可能是 出于特定 目的而走 相 反 的道 路 ; 者 可 以 作 表达这样 的思 想 , 可 能表 达那 样 的思想 。文 本 也 只是作者 的主观思 想 的记 录 , 是作 者 主观世界 、 内 在语言 的外 化与表 露 。 伽达 默尔认 为任 何 文本 , 括 艺 术 文本 都 有 包 自己的历史 视野 , 也就是 说 , 它们 是在特 定历史 条 件下, 由特定历史存在的个人创造 出来的。] [ 1 2 教 师的视 域 、 文化背景、 社会背景 、 传统观念、 风俗习惯 、 当 时的知识水平、 精神和思想状态 、 物质条件 以及所 属 民族 的心理结 构 等 等 , 他 存 在就 已有 了并 注 在 定 为他所有 , 这就是 一个人 所必然 有 的先 人之 见 , 先人 之见 隐而不 显 。作 为一 个 教 师 , 所 拥 有 的 他 教育理念 , 可能是从幼年在家庭教育的非正式的 学习经验 中就开 始 形成 , 后 在 十几 年 的学 校 生 之 活中逐渐成 型 , 如 解 释学 所 提 出 的先 人之 见是 正 理解 的条件 和解 释 的基 础 , 同 的生 活史 内容会 不 造成 教师专业 实 践 知识 不 同情 况 的质 变 与 重组 。 人类 几千年 的历史 中积累 的丰富 的教育 民俗和文 化传 统 , 为人 们形成 个人理 论 的宽 广 的背 景 , 成 而 老 师所接受 的专业知识 与技 能 , 所形 成 的观 念 , 亲 身经历的教育教学实践及其对它的审视与反思等 则构 成 了他 的先 人之见 。这 些先人 之见足 以影 响 教 师个 人实践 理 论 的再 建构 与发 展 , 是 个人 实 更 践理 论形成 与变化 的源 泉 和基 础 。 3 学 生的视 域 、 学生的个体视域的特点是很复杂的。家庭环 境对学 生 的 影 响 是 深 刻 、 泛 而 有 决 定 意 义 的 。 广 社会潮流、 时代风云、 地缘政治、 客观文化左右着 每一个家庭, 渗透到每个家庭中呈现的状况也是 不 同的 , 而家庭 对孩子 的成长 有决定意 义 : 的经 它
第一作者简介 : 溪( 9 7 , , 疆哈 密人 , 徐 17 一) 女 新 昌吉学 院中文 系, 师, 究方向 : 文学科教 学。 讲 研 语
82
昌吉学 院学报
二 、 文阅读教 学所 涉及 的视 域 语
1 文本 的视域 、
20 0 9年第 4期
历 、 运 、 会地 位 同时就是这 个家庭 中的孩 子 的 命 社 经历 、 命运 、 会地位 。它 的内部状 况 、 风 如何 , 社 家
昌吉学 院学报
20 0 9年第 4期
视 域 融 合 — — 走 向和 合 之 境 的 语 文 阅 读 教 学
徐 溪 杨 杰
(_ 1 昌吉学院 新疆 昌吉 8 10  ̄. 310 2 宁夏 固原市一 中 宁夏 固原 7 00 ) 500
摘 要: 伽达默 尔所创立的哲学解释 学对人 文学科有 着深远的影响和 广泛的指导意义。我 国新 的一轮课 改在很 大程度上体现 了 学说 的一 些理念 。视 城 融合 是该 学说 的核 心理念 之一 , 阅读有 着 直接 的指 导 意 该 对 义。本 文仅就哲 学解释 学中的“ 域融合” 念和 “ 视 概 中学语文 阅读教 学” 一局部教育现 象的联 系做一讨论 。 这
关键词 : 视域融合 ; 阅读教 学 中图分类号 : 6 2 0 G 3 . 文献 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6 1 6 6 {0 90 -0 8 -0 1 7 - 4 9 2 0 )4 02 3
伽达默尔所创立的哲学解释学 , 是在传统解 释学 的影 响下 产生 于 2 O世 纪 5 O年代 的哲 学 流 派。视域融合是哲学解释学的核心概念 , 对我们 理解 历史 , 个人 的培育 , 对 理解 教育 与个 体 的关 系 都有启发意义 , 它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方法论 , 更重要的是为我们洞察人类生活 、 人类教育 、 的 人 发展等提供了一片重要的视野, 其中 , 阅读有着 对 直接的指导意义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应该引入这 理念 , 而新 的课 程 标 准在 很 大 程 度 上体 现 着 这 种精 神 。鉴于基 础教 育实 践者对 这一 理念 认 识 的 多样性, 在理解 、 操作 、 认同的过程中, 难免有失偏 颇, 为了使大家 能更好地认识和运用这一指导理 念, 本文就视域融合这一概念做一介绍 , 对新课程 实施过程中的实践做一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