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高考古诗试题汇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 年高考古诗鉴赏题汇编
一、(2013 新课标卷1)阅读下边这首宋词,达成8~ 9 题。

鹊桥仙(陆游)
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壮举①?酒徒一半取封候,独去作江边渔父。

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断蘋洲烟雨②。

镜湖③元自属闲人,又何须君赏赐给?
【注】①这三句是追想当年军中的生活。

博,古代的一种棋戏。

②占断:占尽。

蘋洲烟雨:
指长满蘋草、烟雨空濛的风光。

③镜湖:即鉴湖,在今浙江绍兴。

唐天宝初,贺知章恳求回家乡
会稽当道士,玄宗诏赐他镜湖一角。

8.上阕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他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5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词的结尾借用了贺知章的故事,这有什么意图?请简要剖析。

(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2013 新课标卷2)阅读下边这首宋诗,达成8~ 9 题。

次韵雪后书事二首(其一)
朱熹
难过江头几树梅,杖藜行绕去还来。

前时雪压无寻处,昨夜月明仍旧开。

折寄遥怜人似玉,相思应恨劫成灰。

沉吟日落寒鸦起,却望柴荆单独回。

8.这首咏梅诗中,作者是用什么手法来表现梅花的?请简要剖析( 5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诗的最后一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剖析。

(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2013 全国纲领卷)阅读下边这首唐诗,而后回答以下问题。

(8分)
客从(杜甫)
客从南溟来,遗我泉客珠①。

珠中有隐字②,欲辨不可书。

缄之箧笥③久,以俟公家须。

开视化为血,哀今征敛无。

【注】①泉客珠:指珍珠。

泉客,传说中的人鱼,相传它们流出的眼泪能变成珍珠。

②佛教
传说,有些珠子中隐约有字。

③箧笥:指储蓄物件的小竹箱。

⑴这首诗叙述了一个故事,请简述这个故事。

(4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从全诗看,“珠中有隐字”、珍珠“化为血”各有什么寓意?( 4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2013 北京卷)阅读下边这首诗,达成①②题。

(7 分)
古风(其十)李白
齐有倜傥生,鲁连①特高明。

明月出海底,一朝开光曜。

却秦振英声,后代仰末照。

意轻千金憎,顾向平原②笑。

吾亦澹荡人,拂衣可同调。

【注】①鲁连:鲁仲连,战国齐人,他说服魏与赵协力抗秦。

②平原:即平原君,赵国重臣
①以下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3 分)
A.三四句与曹植诗句“大国多良材,譬海出明珠”都运用比喻的方式表达赞美之情。

B.“后代仰末照”句,叹息鲁仲连的伟绩好像就要落山的太阳同样将被后代逐渐忘记。

C.本诗最后两句,以“澹荡人”与开头的“倜傥生”相响应,意在表示诗人的志趣。

D.李白在诗中盛赞了鲁仲连的高风亮节,并把他引为“同调”,内容显豁,感情深厚。

②古
人评此诗:“此托鲁连起兴以自比。

”联合诗句,说说李白借鲁仲连表达了自己如何的人
生理想。

(4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2013 天津卷)阅读下边这首词,按要求作答。

(8 分)
鹧鸪天·送廓之秋试①
[宋]辛弃疾
白苎②新袍入嫩凉,春蚕食虽响回廊。

禹门③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

鹏北海,凤旭日。

又携书剑路茫茫。

明年这天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注】①秋试:科举时代秋秀举行的考试。

②白苎(zhù):用白色苎麻织成的布。

③禹门:即龙门,古时以“鱼跃龙门”喻指考试得中。

⑴ “白苎②新袍入嫩凉”句中的“嫩”字带给你如何的感觉?( 2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 “鹏北海,凤旭日,又携书剑路茫茫”如何表现了辛词的豪放特点?( 3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请举一例剖析本词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

(3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2013 辽宁卷)阅读下边这首宋诗,达成8~ 9 题。

竹轩诗兴(张镃)
柴家风卷却吹开,狭径初成竹旋栽。

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烟[注]来。

暑天倦卧星穿过,冬昼闲吟雪压摧。

预料此时应更好,莫移墙下一株梅。

【注】篆烟:盘香的烟缕。

8.本诗第二联描绘精妙,请简要剖析。

(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请联合全诗,简要剖析诗人的形象。

(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2013 山东卷)阅读下边这首清诗,回答以下问
题。

(8 分)
山寺夜起江湜
月升岩石巅,下照一溪烟。

烟色如云白,流来野寺前。

开门惜夜景,矫首看霜天。

谁见无家客,山中独不眠。

⑴三四两句中的“烟”有哪些特点?诗人是如何描绘的?( 4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联合全诗剖析诗人“不眠”的原由。

(4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2013 江苏卷)阅读下边这首诗,而后回答以下问题。

醉眠唐庚
山静似太古,日长如小年。

馀花犹可醉,好鸟不如眠。

世味门常掩,光阴簟已便。

梦中频得句,拈笔又忘筌。

【注】唐庚,北宋文学家,此诗为其谪居惠州时所作。

⑴说明“山静似太古”一句的含意。

( 2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 “世味门常掩,光阴簟已便”一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心境?( 4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宋诗钞》中说唐庚的诗“芒焰在简淡之中”,即平庸的背后常常储藏着激烈感情,试联合
本诗作简要剖析。

(4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2013 安徽卷)阅读下边两首诗,达成8~9 题。

秋斋独宿[唐]韦应物
山月皎如烛,霜风时动竹。

夜半鸟惊栖,窗间人独宿。

和韦苏州①《秋斋独宿》[金]赵秉文
冷晕侵残烛,雨声在深竹。

惊鸟时一鸣,寒枝不可宿。

【注】①韦苏州:即韦应物,因其曾任苏州刺史,故称“韦苏州”。

8.两首诗中诗人的心境有何异同?请作简要剖析。

(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请分别指出两首诗第一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并加以赏析。

(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2013 浙江卷)阅读下边这首诗,达成21~ 22 题。

( 7 分)
秦中吟 ?歌舞[唐]白居易
秦中岁云暮,大雪满皇州。

雪中退朝者,朱紫尽公侯。

贵有风雪兴,富无饥寒忧。

所营唯第
宅,所务在追游。

朱轮车马客,红烛歌舞楼。

欢酣促密坐,醉暖脱重裘。

秋宫为主人,廷尉居上
头。

日中为一乐,夜半不可以休。

岂知阌乡?狱,中有冻死囚。

【注】 ?阌( wén)乡:旧县名。

白居易有《奏阌乡县禁囚状》,详述了无辜妇孺被关进阌乡狱
并遭到伤害的惨状。

21.这首诗揭穿了中唐尖利的社会矛盾,表现出激烈的伤时感事之情,与杜甫名句
“ __ ______,
_________”一脉相承。

( 2 分)
22.赏析这首诗对照艺术的特点。

(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一、( 2013 江西卷)阅读下边一首宋词,达成后边的题目。

(8 分)
水调歌头壬子被召,端仁相饯席上作①
辛弃疾
长恨复长恨,裁作短歌行。

何人为我楚舞,听我楚狂声?余既滋兰九畹,又树蕙之百亩,秋
菊更餐英②。

门外沧浪水,能够濯吾缨。

一杯酒,问何似,身后名?人间万事,毫发常重泰山轻。

悲莫悲生分别,乐莫乐新认识,儿
女古今情。

荣华非吾事,归与白鸥盟。

【注】①绍熙三年(壬子),辛弃疾奉召赴临安,在陈端仁的饯行席上赋此词。

②“余既”三句出自《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又树蕙之百亩”“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⑴归纳“兰”“蕙”“菊”三种意象的共同内涵。

( 2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指出“听我楚狂声”和“荣华非吾事”典故的出处。

词人借它们分别表达了什么情思?
(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二、( 2013 福建卷)阅读下边这首诗,达成后边题目。

(6分)
送何遁隐士归蜀[宋]梅尧臣
春风入树绿,幼稚望柴扉。

远壑杜鹃①响,前山蜀客归。

到家逢社燕,下马浣征衣。

整天自临水,应知已息机②。

【注】①杜鹃,别名子规。

②息机:挣脱杂事琐务,停止世俗活动。

⑴请简要剖析首句中“绿”字的妙处。

(2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三、四两联是如何借助想象之景来抒发感情的,请简要赏析。

(4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三、( 2013 湖南卷)
10.阅读下边的宋词,达成题目。

(8分)
钓船归(贺铸)
绿净春深好染衣,际柴扉。

溶溶漾漾白鸥飞,两忘机。

南去北来徒自老,故人稀。

斜阳长
送钓船归,鳜鱼肥。

⑴ “鳜鱼肥”三字让人联想起张志和《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 ___ ______ __”句。

( 1 分)
⑵简析首句中“净”字的妙处。

( 3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研究本词的思想感情。

( 4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四、( 2013 湖北卷)阅读下边这首宋词,而后回答以下问题。

(8分)
临江仙欧阳修
记得金銮同唱第,春风上国繁荣。

此刻薄宦老天涯。

十年歧路,空负曲江花。

闻说阆山通阆
苑,楼高不见君家。

孤城寒日等闲斜。

离愁难尽,红树远连霞。

【注】欧阳修贬任滁州太守期间,一位同榜及第的朋友将上任阆州(今四川阆中)通判,远
道来访,欧阳修席上作此词相送。

词中的“曲江花”代指新科进士的宴会,“阆苑”指传说中仙人居住的地方。

⑴这首词包含着丰富的感情,请简要归纳。

(3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古人评此词,称其“俊逸”。

请联合“闻说阆山通阆苑,楼高不见君家”两句作
简要赏析。

(5)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五、( 2013 广东卷)阅读下边的宋词,而后回答以下问
题。

(7 分)
鹧鸪天[宋]张炎
楼上谁将玉笛吹,山前水阔暝云低。

劳劳①燕子人千里,落落梨花雨一枝。

修禊
②近,卖饧③时,故土唯有梦相随。

夜来折得江头柳,不是苏堤④也皱眉
【注】①劳劳:遥远。

②修禊:古俗春季于水滨设祭。

③卖饧:清明前后卖糖粥。

④苏堤:
作者家乡杭州的名胜,以柳有名。

⑴作者在词的上片是如何借景抒怀的?( 4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作者为何说“不是苏堤也皱眉”?请联合词的下片剖析。

(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六、( 2013 重庆卷)阅读下边这首词,而后回答以下问题。

(7分)
鹧鸪天 ?酬孝峙①[清]钱继章
发短髯长眉有棱,病容突兀怪于僧。

霜侵雨打平常事,忧如终南石里藤。

闲倚杖,戏临罾②。

折腰久矣谢无能。

熏风③未解池亭署,捧出新词字字冰。

【作者简介】钱继章,字尔斐,号菊农,浙江嘉好人。

明崇祯九年(1636)举人,明朝曾为官,人清不仕,撰有《菊农词》。

【注】①孝峙:王屋,字孝峙,浙江嘉好人,明末文学家。

②罾:用竹竿做支架的方形渔网。

③熏风:东南风。

⑴上片晌画了词人如何的自我形象?运用了什么手法?( 4 分)
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如何理解“折腰久矣谢无能”?(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七、( 2013 四川卷)阅读下边的宋诗,回答以下问题。

(8分)
九日和韩魏公①(苏洵)
晚岁登门最不才,萧萧华发映金罍②。

不堪丞相延东阁,闲伴诸儒老曲台③。

佳节久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

暮归冲雨寒无睡,自把新诗百遍开。

【注】①九日,阴历九月九日,即重阳节;韩魏公,时为丞相。

②金罍,泛指酒盏。

③曲台,指
太常寺,掌礼乐郊庙社稷之事。

⑴本诗主要表达了作者如何的感情?联合全诗简要剖析。

(4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 “佳节久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在对照手法的运用上有何妙处?请简要赏析。

(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八(2013年上海卷)阅读下边的作品,达成第14-16 题。

( 8 分)
春江暮景张九龄
江林皆秀发,云日复相鲜。

征路那①逢此,春心益渺然②。

兴来只自得,佳处莫能传。

黄昏津亭下,余花满客船。

[ 注 ]①那:同“哪”。

②渺然:广阔辽远的样子。

14.与诗歌题目中“江”字直接照顾的词语有“江林”、“”和“客船”。

(1分)
15.对本诗剖析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
A.本诗用典与写实相联合,委宛而又自然。

B.本诗以咏物为题材,脉络清楚并且顺畅。

C.颔联、颈联对仗工整,切合律诗的要求。

D.全诗的语言清爽淡雅,又不失朴素之风。

16.从情形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前两联是如何表达作者感情的。

(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3 年高考古诗鉴赏题汇编参照答案
一、( 2013 年新课标 I)8.( 5 分)那些成天酣饮的酒徒一个个封侯拜将,而自己只好做一
个闲散的江边渔翁。

表达了对自己壮志未酬而只好隐居的无奈和怨言。

9.( 6 分)用来委宛地表达对统治者的不屑和气愤之情。

皇帝既置我于闲散,镜湖风月本
来就属于闲散之人,又何须让皇帝来赏赐呢?再说,天地之大,哪处容不下我一个闲散之人,谁
又罕见你皇帝的赏赐!
二、(2013 全国 II 卷) 8、( 5 分)运用了衬托和衬着的手法,全诗几乎未波及梅花的色香,
而着重环境的衬托和感情的衬着,从而表现梅花的精神和品行。

(答出衬托和衬着的,给 2 分;能作简要剖析的,给 3 分。

意思答对即可。

若有其余答案,只需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9.(6 分 )表现了作者落寞难过、若有所失的心情.作者将自己复杂的感情投射到梅花上,思路
万端却又无从提及,以致在梅树下沉吟许久,直到日暮才单独走开。

(答出作者心情的,给 3 分;能作简要剖析的,给 3 分。

意思答对即可。

若有其余答案,只需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三、(全国纲领版) 12.【答案】(1)有客人从南海来,送我珍珠;珍珠里隐约有字,想辨识
却又不可字;我把它久久藏在竹箱里,等待官家来征采;但往后翻开箱子一看,珍珠却已化成了血
水,可悲的是我此刻再也没有什么能够对付官家的征敛了。

( 2)“珠中有隐字”,寓意为百姓心中有难言的隐痛。

珍珠“化为血”,寓意为官家征敛的实
为老百姓百姓的血汗。

【思路点拨】此诗大概是公元七六九年(唐朝宗大历四年)杜甫在长沙所作。

这是一首寓言
式的政治嘲讽诗。

揭穿统治者对人民的横征暴敛,即是这首诗的主题。

杜甫奇妙地、正确地运用
了传说,用“泉客”象征广大的被盘剥的劳感人民,用泉客的“珠”象征由人民血汗创建出来的劳动
果实。

第( 1)题答出故事梗概的,给 2 分;答出“欲辨不可书”意思的,给 1 分;答出“哀今征敛
无”意思的,给 1 分。

第( 2 )题答出“珠中有隐字”寓意的,给 2 分;答出珍珠“化为血”寓意的,
给 2 分。

两题意思答对即可。

【命题透析】( 1)重视考察鉴赏诗歌内容的能力。

(2)题重视考察鉴赏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

【技巧点拨】读懂古典诗歌内容是理解诗歌的第一步。

读懂古典诗歌的内容,要从微观与宏
观两个角度下手,微观上,从详细诗句下手,将每句的意思分别叠加,方可组成画面;宏观上要
联合诗的创作背景和诗人的创作风格,做深入思虑。

读懂了诗歌内容,就能够从而掌握古典诗歌
的感情。

诗歌感情常常附着在诗人所选定的的具象上,这样具象加上了诗人所要抒发的感情,就成为了意象。

所以掌握意愿就成为了剖析归纳诗人感情的重点和捷径。

四、(2013 年北京卷) 12.①( 3 分) B。

②( 4 分)重点一:辅弼天下,立功立业。

联合诗
句:“却秦振英声,后代仰末照。

”重点二:不慕名利,功遂身退。

联合诗句:“意轻千金赠,顾
向平原笑。


五、(2013 年天津卷) 14.( 8 分)(1)稍微、新鲜、清爽等。

(2)大鹏、丹凤、意象豪放;
北海、太阳、路茫茫、境界宽阔;携书佩剑,显示出既儒雅又刚健的气派。

(3)例:“白苎新袍入凉”“春蚕食叶响回廊”是实写,点明季节和环境;“明年这天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是虚写,想象金榜题名后轻松欢乐的心情。

虚实相生,表达对应试者的优秀祝福。

六、(2013 年辽宁卷) 8.全联视听联合( 1 分),生动地描绘了诗人的所见所闻,表现了竹
轩环境的幽静和诗人生活的安逸;( 1 分)“梢影细从茶碗入”正确地描述了茶具间光影的变化;( 1 分)(假如这一联答成了衬托或动静结归并加以剖析,只好得 1 分)“叶声轻逐篆烟来”运用比较(拟人)手法,( 1 分)形象地写出叶声与烟缕升起相伴的动向美。

(1 分)
9.塑造了安逸、洒脱、文雅的诗人形象。

( 2 分:答全得 2 分,少 1 重点词扣 1 分)经过对“竹轩”“柴门”“狭径”等朴素幽静的生活环境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平时生活的安逸自得;“倦卧”“闲吟”等反应了诗人洒脱的生活态度;“竹”“雪”“梅”等意象表现出诗人文雅的人生志趣。

(4 分:答全得 4分,2条3分,1条 2分。


七、( 2013 年山东卷) 14.三四两句中的烟有两个特点:一是色白,二是拥有动向。

诗人在第
三句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形容山岚在月光下表现出如云的白色;第四句以“流”字描绘山岚之动向,形象生动。

8
( 2)【答案】诗人不眠有双方面的原由:一是喜爱山中夜景,前四句描绘山中月夜美景,第
五句“开门惜夜景”,“惜”字表达了诗人对山中夜景的喜爱;二是思家,最后两句中“无家客”“独”表现出诗人的孤单和羁旅思家之情。

【分析】作者“不眠”的原由显然集中在文中最后两句,所以比较好找,但题干要求“联合全诗”,故答题时要对文章的整体做以剖析说明。

八、( 2013 江苏卷) 9. (l)用太古期间的安静写出山中的清静。

(2)表达了憎恶政界、追求恬
淡的心境。

(3) “门掩世味”、“拈笔忘筌”暗含诗人难忘世事,流露幽愤不平之气;全诗却以“山”、“馀花”、“好鸟”等安逸悠久的意象,形成一种朴素的风格,意味平庸深长。

九、(2013 年安徽卷) 8.【答案】同:孤单。

异:韦应物的孤单是淡淡的,更多是在自然景
物的动静中表现出淡泊自适的情怀。

赵秉文眼中的光景是悲冷悲凉的,表现了自己心里孤单引起
的冷清。

【分析】此题考察鉴赏古代诗歌作者感情的能力,能力层次为 D 级。

“剖析诗歌的思想感情”的答题步骤为:①总说;全诗(诗歌的某些句子)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②联合详细的
意象、诗句进行剖析。

假如作者在表达思想感情时用了表达技巧,请点明。

两首诗都是即景抒怀,
作者的感情寄寓在光景描绘之中。

从光景来看,“孤单”是他们感情的共同的地方。

但光景表现的
境界略有不一样,前者淡泊自适,后者孤单冷清。

9. 【答案】“山月皎如烛”,运用比喻,将月亮比作蜡烛,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月亮的洁白;“冷晕侵残烛”,冷冷的月光,侵入将要燃尽的蜡烛,运用拟人,写出了环境的凄冷。

【分析】此题考察鉴赏古代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能力层次为 D 级。

从题干中能够看出,
考的是修辞手法。

回答时,联合诗句点明修辞手法并详细剖析,后简短点明成效。

十、( 2013 年浙江卷) 21.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22.①从构造上看,开头两句领起全
篇,接下来十四句详写统治者骄豪侈糜的生活,而结尾仅用两句描述“冻死囚”,文势陡急,有一落千丈之势。

②从艺术成效看,前方十四句经过层层铺叙、衬着,为结尾一幕作艺术的铺垫,前
后组成激烈、鲜亮的对照,震惊人心。

十一、(2013 年江西卷)( 1)【答案】兰、蕙、菊都是花草,在词中都用来象征词人崇高、
贞洁的品行和节操。

( 2)【答案】两个典故分别出自《论语》和陶渊明的《回去来兮辞》。

前者以
楚狂接舆的典故,表达了词人抗金复国理想无人理解的悲忿;后者以陶渊明自况,抒发了词人淡
泊名利、洁身自爱的情怀。

【分析】“听我楚狂声”出于《论语 ?微子》(新课标《先秦诸子选读》第一单元第一节),表达了作者不肯攀高接贵、屈服显贵的耿介之情;“荣华非吾事”出于陶渊明《回去来兮辞》
(新课
标必修 5 第二单元),意为自己此次奉召赴临安其实不是追求个人营利,并且也不想在那边久
留,表示自己的心迹。

十二、( 2013 年福建卷) 6. ( 6 分) (1)“绿”字写出了春风吹绿林木的动向,表现了春风的
活力,显示了春季的活力,加强了诗神韵。

(2)颈联想象友人喜逢家乡的燕子,一洗征尘,表现
出归家时轻松欢乐的心情。

尾联进一步假想友人归家后洋洋自得的生活,寄望了对友人真挚的祝
福,也暗含着诗人对超脱世俗的自由生活的神往。

十三、( 2013 年湖南卷) 10.(1)桃花流水鳜鱼肥。

(1 分 )(2) 联系“春深”“染衣”,“净”字奇妙
显现了暮春节气芳菲凋尽,“绿”成了自然的主色彩的情形,委宛道出词人心里的纯净。

(3 分 )( 3)词人经过“钓船”“柴扉”“白鸥”“鳜鱼”等意象的描绘,显现出田园生活自然之美,寓示了他自甘淡泊,隐居为乐,不再以世事萦怀的心里世界。

(4分)
十四、( 2013 年湖北卷) 14.( 8 分)( 1)( 3 分)这首词包含的感情主要有:①久别重逢的
9
欢乐;②宦海沉浮的悲惋无奈;③分别在即的愁绪。

( 2)( 5 分)①想象奇异,虚实相生。

词人
忽发奇想,将原来偏僻的阆州点化为仙人阆苑,给予阆州神话般的漂亮。

虚实办理适当,富裕浪
漫色彩。

②境地缥缈宽阔,语言洒脱灵巧。

“阆山”通“阆苑”,“滁州”望“阆州”,显现了多重时空
的组合变化。

“闻说”二字导入传说,忽又接以“楼高”句假想未来,灵巧俊逸,运用自
如。

十五、( 2013 年广东卷)⑴( 4 分)⑴词的开头,玉笛声唤起作者的哀怨之情。

春水茫茫,
暮云低垂,使作者心情变得黯淡。

( 2 分)看到远飞的燕子,作者不由想起自己飘零千里以外;
看到雨打事后稀少的梨花,作者感觉自己孤寂无依。

(2 分)
⑵( 3 分)清明节前后,作者思乡情切,在夜晚折下江头的柳枝以寄望思乡之情。

固然那不
是家乡的柳枝,也让作者皱眉伤感,所以说“不是苏堤也皱眉”。

(3分)
十六、( 2013 年重庆卷) 12.( 1)【答案】:面貌病态独特,性格坚毅不拔。

用描绘刻画相
貌,用比喻突出性格。

(2)【答案】:此句意谓:我为官好久了,要我再出任官职,则以没有能力
为借口来推却。

表现了词人果断不与清代统治者合作的时令。

十七、( 2013 年四川卷) 13.( 8 分)( 1)主要表达了作者壮志未酬的忧虑和愁闷。

作者已头
发花白却不得重用,佳节时愁苦惋惜,只好在酒醉中俱露壮心,因愁思而寒夜无眠,凡此各种,
都表现了作者壮志未酬的忧虑和愤懑。

( 4 分)( 2)妙在用三层对照加强了诗人忧虑之深和暗藏
于胸的壮心未绝。

佳节时不喜反忧,壮志在现实中的落空与在醉酒豪言中的表现,“久”与“偶”在时间上一长一短,正反对照,层层推动,正确地表达了作者的心里世界。

(4 分)十八( 2013 年上海卷) 14.( 1 分)津亭 15.( 3 分) D【 A、单从试卷供给的资料看,很难
判定诗歌实用典;即便对第 2 句作出说明,也不好说这首诗是用典和写实联合。

从全诗看,应当
是虚实联合或情形交融的写法。

B、从题目看,这是一首写景诗,而不是咏物诗。

C、两联对仗
其实不工整】
16.( 4 分)本诗首联描述了树木旺盛、落霞与斜阳交相辉映的春江暮景,色彩明媚,委宛
地传达出作者欢乐的心情。

颔联则直接抒发生者在征路上见到美景时喜不自胜的心情。

两联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形交融。

(风景 2 分,感情 1 分,二者关系 1 分)
【注】①秀发,枝叶旺盛,花朵绽放。

语出《诗·大雅·生民》:“实发实秀。


②相鲜,风景艳丽,互相辉映。

谢灵运《登江中孤屿》诗:“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鲜。


③ “征路”二句:行途中不意逢此佳景,更教我情兴幽远。

④那,怎,何。

⑤春心,指春
景引起的意兴。

春,《全唐诗》注:“一作乡。

”按:作“乡”非。

黄叔灿云:“作‘乡心’,与通首绝
没关会。

”(《唐诗笺注》卷一)⑥渺,一作“眇”。

渺然,幽远貌。

作者《题画山川障》诗:“对玩有佳趣,使我心眇绵。

”渺然,犹眇绵之意。

⑦ “兴来”二句:言其中佳趣只可心会,却难用
语言表达。

宋唐庚《春日郊野》诗:“疑此江头有佳景,为君寻取却茫茫。

”陈与义《春日二首》
之一:“忽有好诗生眼底,安排句法已难寻。

”都是写顷刻间的创作感觉,能够参读。

⑧只自.副
词。

犹言单独。

自,词缀,无义。

⑨佳处,一作“佳气”。

⑩黄昏,傍晚时分。

津亭,渡口边
的驿亭。

【简析】张九龄喜爱清澹的风景,一般是色彩素洁,如月光、白云、青山、淡水,他的笔下
没有浓妆的光景。

并且喜爱远远地观照,在远景中体会某种超然的情怀。

胡应麟说“曲江清而澹”
(《诗薮》外编卷四),的确抓住了他的特点。

此外张九龄在被贬所作的诗基本上不伤心,常常
充满了对美和理想的神往,显示出一种潇洒俊逸的情味。

《春江暮景》这首诗写旅途中春日的繁花佳气令人心醉。

首联写景,江畔林木旺盛,花
儿绽放;天上云朵夕阳相辉映。

情形明媚。

固然化用谢灵运诗句,可是没有谢的玄气和故作高
妙,
特别自然,忧如信口吟来,令人感觉和蔼。

10
三四句用虚笔。

征行逢此佳景,欣喜之情顿生。

自觉春思渺然,赏心自得,其中佳趣,莫可
言传。

此两联只写情而景在其中。

落句再补写春江风景,而“眇然“意自见。

尾联复写春江风景,日落西山,整个江面洗浴在斜阳的余晖中,水面泛着金光。

飘落的花瓣
伴着彩霞洒落在渡口的客船上,这样一幅绚丽迷人的情形,怎不让人赞美。

结句,以光景收束,
余韵不尽,留下了美好的联想。

胡震亨议论说,张诗“结体简贵,选言冷清,如玉磬含风,晶盘盛露,故当于尘外置赏”(《唐音癸签》卷五)。

这类见解拥有相当的广泛性。

张九龄确可称为盛唐风采诗派的开山作家,一出手就差别于六朝清远诗人,为以后的盛唐山川田园派建立了标范。

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