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整理高一地理高一地理必修一全册学案及答案.docx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人教A版必修1全册导学案及答案

高中地理人教A版必修1全册导学案及答案

高中地理人教A版必修1全册导学案及答案第一章:地理学科概述导学案- 研究目标:了解地理学科的定义、特点和发展历程。

- 研究内容:1. 地理学科的定义与特点2. 地理学科的发展历程3. 地理学科的研究内容与方法4. 地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研究步骤:1. 让学生自主研究教材第一章内容,了解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分组讨论,探讨地理学科发展的历程,并展示研究成果。

3. 教师总结地理学科的研究内容与方法,并与其他学科进行比较。

- 研究评价:- 学生讨论与展示的质量和深度- 学生对地理学科与其他学科关系的理解答案1. 地理学科的定义与特点- 地理学科是研究地球表层和人类在其上活动的学科,具有综合性和系统性特点。

- 地理学科研究地理现象、地理要素和地理规律,关注地球环境与人类社会的相互关系。

2. 地理学科的发展历程- 古代地理学:主要以地球形状和地理位置的测量为主。

- 近代地理学:主要以地形地貌和地理区划的研究为主。

- 现代地理学:主要以人文地理和自然地理的综合研究为主。

- 当代地理学:主要以地理信息科学和可持续发展等研究为主。

3. 地理学科的研究内容与方法- 自然地理学:研究自然环境、地球物理现象和自然灾害等。

- 人文地理学:研究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人口迁移和城市发展等。

- 地理信息科学:应用计算机技术和遥感技术研究地理现象的获取、处理和分析方法。

4. 地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地理学科与生物学、化学、物理等自然科学学科有密切联系。

- 地理学科与历史、政治、经济等社会科学学科有重要结合点。

第二章:地球物理环境系统导学案- 研究目标:了解地球物理环境系统的组成和相互关系。

- 研究内容:1. 地球物理环境系统包括的主要要素2. 不同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作用机制3. 地球物理环境系统的演化和变化规律- 研究步骤:1. 学生自主研究教材第二章内容,理解地球物理环境系统的组成和要素的作用。

2. 教师组织小组活动,让学生讨论不同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列举实际例子。

(最新)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1导学案精品《全册导学案答案》

(最新)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1导学案精品《全册导学案答案》

(最新)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1导学案精品参考答案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一节课堂练习1.D 2.A 3.D 4.C 5.B 6.D7.(1)水星、金星(2)火星木星木星(3)质量体积小行星带8.A G D B F H E C(从左至右,从上而下)能力提高1.(1)水星天王星海王星土星(2)A H G F(3)略(4)略(5)地月系地球银河系2.(1)总星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2)高低大小第二节课堂练习1.C 2.C 3.D 4.B 5.D 6.B7.(1)光球温度耀斑 11 (2)增多正负(3)开始正相关,然后负相关8.(1)B (2)电离磁暴(3)A (4)C 日冕层能力提高1.C 2.D 3.C 4.D 5.C第三节(1)课堂练习1.C 2.B 3.B 4.B 5.D 6.AD 7.B 8.A 9.C 10.A 11.C能力提高1.(1)A(2)DA(3)CD(4)A(5)BC2.(1)B 受地转偏向力作用,做水平运动的物体享有偏转(2)长江中上游山区森林遭破坏,水土流失加剧,长江泥沙量增加,长江口泥沙沉积加剧。

(3)水道越来越浅,最后成为陆地;北汊流量、流速小,泥沙沉积多(4)C D将位于新的北汊附近,汊口岛屿、沙洲阻挡水流,泥沙淤积多(5)崇明岛汊将要消失,现南汊流量更集中,且位于右岸,受地转偏向力影响泥沙不易沉积,因此上海港前途更好第三节(2)课堂练习1.B 2.B 3.C 4.B 5.B 6 .C 7 .D8.(1)6 22 5 (2)83°26′ 8 (3)C (4)顺(5)东南9.(1)夏至 23°26′N,180°(2)晨 4(3)8 24(4)B(5)A10.(1)180° 60°E (2)22 4能力提高1 C2 B3 D 4.(1)略(2)7 1 (3)10 40 12 05.(1)多 12 (2)0(3)南回归线及其以南(4)一个回归年第三节(3)课堂练习1.AC 2.C 3.C 4.D 5.A 6.D7.(1)6 22(2)180°昼(3)CD、AB(4)11°43′N 0° 78°17′以北(5)6 30 18 333338.(1)12 22(2)略(3)23°26'S南回归线南北两侧昼最长、夜最短12 0 24 A 点能力提高1.(1)图略昏线(2)23°26′S 90°E 90°W(3)大南回归线及其以南(4)23°54′ 34°47′2.(1)略(2)散射(3)A C (4)两地球第四节1.C 2.B 3.D 4.A 5.D 6.B 7.B8.(1)横纵(2)地壳地幔地核(3)33 莫霍界面(4)消失骤减古登堡(5)状态不同(固、液)能力提高1.(1)太平洋(2)北海道九州岛(3)横滨东北(4)②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课堂练习(一)单项选择题:1、B2、A3、B4、B5、B6、D7、C8、B9、D(二)综合题1、(1)B 白天云层反射削弱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气温不很高;夜间云层使大气逆辐射强,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强,气温不会降得很低,故日较差小。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第五章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学案Word版含答案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第五章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学案Word版含答案

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一、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1.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地形等。

2.物质与能量循环(1)循环的类型:水循环、生物循环、岩石圈物质循环。

(2)循环的目的:进行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

(3)循环结果:形成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

二、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1.生产功能(1)概念:指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合成有机物的能力。

(2)过程:植物提供叶绿素,大气提供热量和二氧化碳,土壤及水圈、岩石圈提供水分及无机盐,通过光合作用,生产出有机物。

2.平衡功能(1)概念:指各自然地理要素通过物质和能量交换,使自然地理环境的性质保持稳定的能力。

(2)特征:各地理要素本身不具备平衡功能,但自然地理环境拥有此功能。

三、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1.特点(1)变化性:各要素每时每刻都在演化。

(2)统一性:①含义:各个要素的发展演化是统一的,一个要素的演化伴随着其他各个要素的演化。

②表现:某一自然地理要素的演化,会导致其他要素及整个地理环境状态的改变。

2.意义保证了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协调,是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重要表现形式。

[教材P86活动](1)生物、土壤、大气、水等。

(2)部分土壤水通过根系被植物体吸收,并通过植物蒸腾作用进入大气;部分土壤水通过蒸发作用直接进入大气。

大气中的水汽在适当条件下凝结形成降水,降落到植物叶表被植物体吸收或转化为地表径流和土壤水。

被植物体吸收的水分通过蒸腾作用再次进入大气。

进入土壤的土壤水则继续重复上述转换过程。

(3)太阳能因为植物光合作用而被保存在植物体内并转变成了化学能,植物作为动物的食物将化学能传递给动物并保存在动物体内,植物与动物在呼吸的过程中消耗了热量,将化学能变成热能释放到环境中。

各个地理要素之间进行着物质和能量交换,形成了一个相互渗透和相互作用的整体。

[教材P86~87活动]藏羚羊的生存是与青藏高原可可西里的自然环境相适应的。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全册学案(讲义,知识点汇总及配套习题)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全册学案(讲义,知识点汇总及配套习题)

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一全册学案第一章地球的运动................................................................................................................ - 1 - 第二章地表形态的塑造...................................................................................................... - 50 - 第三章大气的运动.............................................................................................................. - 87 - 第四章水的运动................................................................................................................ - 137 - 第五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 185 -第一章地球的运动第一节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课程标准素养目标任务设定结合实例,说明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1.结合观测,认识地球自转的特点与方向。

(地理实践力)2.联系实际,掌握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

(综合思维)3.动手绘制图示,理解黄赤交角存在的意义。

(综合思维)1.地球自转的运动特征是什么?2.地球公转的运动特征是什么?3.黄赤交角的含义及影响是什么?一、地球的自转1.概念:地球绕其自转轴的旋转运动。

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第一册学案:3.1.1 地质地貌灾害与生物灾害 含答案

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第一册学案:3.1.1 地质地貌灾害与生物灾害 含答案

第三章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与避防第一节常见自然灾害及其成因第一课时地质地貌灾害与生物灾害⊙学习目标 1.了解自然灾害的形成条件、类型及危害。

2.掌握地震、滑坡和泥石流的成因及危害。

3.熟悉我国地质灾害的主要分布区。

4.了解生物灾害的分类与危害。

一、自然灾害1.概念:指主要由自然界异常变化引起的,对人类生命财产与生存环境造成危害的事件或现象。

2.形成条件。

(1)诱因:自然界异常变化。

(2)承受灾害的客体:遭受损害的人员、财产、资源等。

二、地震灾害与地质灾害1.地震。

(1)概念:地壳中长期积累的能量急剧释放出来,以地震波的形式传播,引起地面震动,形成地震。

(2)分布:环太平洋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3)特点:发生范围广、频度高、强度大、危害大。

(4)危害。

①造成各类建筑物倒塌和损坏,交通、通信中断和其他生命线工程设施等被破坏。

②引起火灾、爆炸、瘟疫、有毒物质泄漏、放射性污染和场地破坏等,造成人畜伤亡和财产损失。

2.滑坡。

(1)概念:斜坡上的不稳定岩体或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滑动面整体向下滑动的现象。

(2)多发区:山地丘陵和工程建设频繁的地区。

我国主要发生在云南、四川和贵州等省,以及黄土高原和秦岭—大巴山地区。

(3)危害:掩埋房屋,造成人畜伤亡;摧毁城镇、工厂和矿山;破坏铁路、公路、航道,威胁交通安全;破坏地表覆盖物等。

3.泥石流。

(1)概念:由暴雨或冰雪融水等引发,含有大量泥沙、石块和松软土壤的特殊洪流。

(2)多发区:山高沟深、地势陡峻的山区。

(3)危害:给当地村镇、道路、建筑物和矿山等造成毁灭性的灾难。

三、生物灾害1.虫害:害虫造成的灾害。

(1)农作物虫害。

①害虫:蝗虫、水稻螟虫、黏虫、棉铃虫等。

②危害:农作物减产。

(2)森林虫害。

①害虫:松材线虫、松毛虫、天牛等。

②危害:对森林的危害巨大。

2.鼠害。

危害:危害植物的根系,造成农作物减产、森林和草场的破坏,危及水库和防洪大堤的安全,还传播疾病、危害人体健康。

【人教版(2023)】高一地理新教材必修一第一章全套教案(附课后习题)

【人教版(2023)】高一地理新教材必修一第一章全套教案(附课后习题)

【人教版(2023)】高一地理新教材必修一第一章全套教案(附课后习题)一、教学目标1.了解世界地理和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学科特点。

2.理解地球的构造和地壳演化的基本知识。

3.掌握地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和技能。

4.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学习能力。

二、教学重点1.地球的构造和地壳演化。

2.地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和技能。

三、教学难点1.地球构造和地壳演化的相关知识理解。

2.地理学研究方法和技能的掌握。

四、教学内容1. 地球的构造和地壳演化1.1 地球的内部结构•地球的圈层结构•地壳、地幔、外核和内核的特点和组成1.2 地球表层的变化•地壳运动的类型和特点•地震和火山活动的原因和表现•大地构造运动对地貌的影响2. 地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和技能2.1 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地理学的定义和定位•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地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2.2 地理学的实地考察技能•地理学实地考察的重要性和目的•实地考察的准备和进行过程•实地考察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五、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地球的构造和地壳演化的基本知识,介绍地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和技能。

2.探究法:通过观察实地考察和分析地理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3.讨论法:利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互相交流和分享有关地理学的知识和经验。

六、教学步骤1. 地球的构造和地壳演化1.1 地球的内部结构1.通过图片和模型展示地球的圈层结构,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内部构造。

2.分组讨论地壳、地幔、外核和内核的特点和组成,引导学生理解地球的内部构造。

1.2 地球表层的变化1.通过案例分析和视频介绍地壳运动的类型和特点。

2.分组讨论地震和火山活动的原因和表现,引导学生探究地球表层变化的原因和影响。

3.提供一些图片和实地考察数据,让学生观察并分析大地构造运动对地貌的影响。

2. 地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和技能2.1 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1.讲解地理学的定义和定位,引导学生了解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1新学案:2.2气压带和风带Word版含答案

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1新学案:2.2气压带和风带Word版含答案

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1新学案:2.2气压带和风带Word版含答案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学习目标1.掌握大气环流的概念及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分布规律;掌握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规律。

2.运用海陆热力差异原理,解释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的形成和分布。

3.解释气压带和风带以及季风对气候的影响。

4.灵活运用气候的相关知识分析具体的案例。

5.通过案例分析法的运用,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培养学生联系实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与难点1.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与分布规律。

2.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分布、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3.不同地区不同气候的分布、成因和特点。

第1课时课前预习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分布与移动规律1.三圈环流的形成(以北半球为例)三圈环流2.气压带、风带的分布与移动(1)7个气压带(2)6个风带南北半球同纬度各有一个(3)季节移动规律:随的南北移动而移动。

就北半球而言,与两分日相比,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大致夏季,冬季。

课堂探究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教材P33图2.9“理想状况下赤道与极地间的热力环流”,教材P34图2.10“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

“二战”期间,日本释放的众多氢气球炸弹飞落到美国本土,造成美国西部森林大火,引起美国民众恐慌。

(1)假设地球表面是均匀的,也不考虑地球自转的影响,全球的热力环流会怎样?(2)如果地球自转,南、北半球的气压带和风带是怎样形成的?(3)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有什么规律,各有什么特征?读教材P35图2.11“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思考问题:(1)读图分析,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有什么规律?(2)若黄赤交角变为0°,气压带、风带还会移动吗?课堂练习1.关于气压带的叙述,正确的是()A.副热带高气压带是热力原因形成的暖高压B.副极地低气压带是动力原因形成的暖低压C.极地高气压带是热力原因形成的冷高压D.赤道低气压带是动力原因形成的暖低压2.在气压带、风带图上,由于冷暖气流相遇后形成的气压带是()A.赤道低气压带B.副热带高气压带C.副极地低气压带D.极地高气压带3.在北半球的三圈环流形成图中,如果地球自转方向相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低纬度的风向与现在正好相反B.高纬度与中纬度的风带和风向不会改变C.各气压带的气压高低与现在相反D.三圈环流依然存在4.节日里,人们常常用放气球的形式庆祝。

(完整word版)高一地理必修一全册学案及答案

(完整word版)高一地理必修一全册学案及答案

高一地理必修一全册学案及答案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课前预习:1、列举出不同类型的天体。

2、请说出一个天体系统必备的条件有哪些?3、光年是的单位,1光年约为。

4、用图示的方法描述天体系统的层次关系。

5、八大行星共同的运动特征是、、。

6、请将八大行星进行分类,并说出分类依据。

7、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有哪些?课堂探究:1、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具有哪些特点?并说明理由(依据)。

2 、在教材P3图1.2和教材P4图1.4中找到地球,用简洁的语言说出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3、运用提供的材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的一颗普通行星。

4、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存在生命所必须的条件地球上具备这些条件的原因知识结构:(用框图的方式描述本节的知识结构)请将下列表述填在框图中①物质属性②运动、有序③天体④天体系统及其级别⑤在不同级别天体系统中的位置⑥在太阳系中的位置⑦地球与其他行星运动特征的比较⑧地球与其他行星距日远近、质量、体积等特征的比较⑨安全的宇宙环境⑩自身条件:温度、大气、液态水达标训练:一、单项选择题1、关于天体及天体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A、天体形态多样,是物质的,但天体之间没有任何联系B、总星系是人类所知的最高一级的天体系统,所以总星系即为宇宙C、太阳系是比银河系低一级的天体系统D、只有相邻的天体可以构成一个天体系统2、天体系统的层次,按由低到高排列顺序,正确的是()A、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总星系B、银河系、太阳系、行星系、地月系C、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D、地月系、恒星系、银河系、总星系3、下列属于地球上具有生命存在的条件的是()A、太阳系的八大行星中,地球是距离太阳最近的B、月球绕地球公转B、有适宜生命过程发生和发展的湿度条件D、有液态水的存在读“太阳系局部图”,C为小行星带,回答4~8题:4、图中共有几类天体()A、2类B、3类C、4类D、5类5、图中共有几级天体系统()A、1级B、2级C、3级D、5级6、行星A是()A、金星B、地球C、火星D、木星7、图中天体绕太阳公转方向相同的是()A、都相同B、彗星和A天体C、彗星和B天体D、A天体和B 天体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A为类地行星B、B 为巨行星C、B的质量体积最大D、A没有卫星凌日是指地内行星(运行轨道在地球轨道和太阳之间的行星)在绕日运行时恰好处在太阳和地球之间,这时地球上的观测者可看到日面上有一个小黑点缓慢移动。

新教材适用高中地理第一章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学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含答案)

新教材适用高中地理第一章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学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含答案)

新教材适用高中地理学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学习目标1.理解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2.学会分析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

3.结合图片及相关资料掌握太阳大气层的结构和太阳活动的类型。

4.结合实例分析太阳辐射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核心素养区域认知:能够解释不同区域太阳辐射强弱差异的原因。

综合思维:能够合理描述和解释太阳活动,并说明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人地协调观:能够运用太阳辐射和太阳活动,说明相关的一些自然现象的变化过程。

地理实践力:用天文望远镜等特制仪器观察太阳黑子的特征和分布状况。

本节要点1.太阳辐射是地球光和热的主要源泉,维持着地表温度,是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命活动的主要动力。

2.太阳活动释放大量的物质和能量,扰动地球的磁场和大气层,给人类活动带来很多不利影响。

知识点一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自主梳理·探新知1.太阳辐射(1)概念:太阳源源不断地以_电磁波__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能量,这种现象称为太阳辐射。

(2)能量来源:太阳内部的_核聚变__。

2.对地球和人类的影响(1)为地球提供_光和热__,维持着地表温度,是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命活动的主要_动力__。

(2)为我们生活、生产提供_能量__,可直接转化为热能,也可以被捕获并存储,转换成热能、电能等。

人们大量使用的煤、石油等_矿物燃料__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并积累的_太阳能__。

[易错提醒]太阳辐射强的地区,热量一定丰富,气温一定高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如青藏高原地区,由于海拔高,空气稀薄,水汽、尘埃少,晴天多,太阳辐射强,光照充足;但由于空气稀薄,大气吸收的热量很少,大气的保温作用微弱,为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区。

合作探究·释疑难问题探究甘肃省风能、太阳能资源较为丰富。

2019年,甘肃省太阳能发电量为90亿千瓦时,约占全省发电量的6.10%。

下图为甘肃省太阳辐射[单位:kW·h/(m2·a)]分布示意图。

高一地理必修1全册学案(鲁教版附答案)

高一地理必修1全册学案(鲁教版附答案)

高一地理必修1全册学案(鲁教版附答案)第四单元从人地关系看资源与环境单元活动遥感技术及其应用※目标预览※.了解遥感技术的特点及其应用领域。

.掌握利用遥感影像中的直接和间接解译标志对遥感影像进行简单解译的方法。

.关注现代科学技术在地理科学中的应用,理解地理信息的应用对协调人地关系的重要作用。

※课堂生成※【探究1】.如何区分航天遥感、航空遥感和近地遥感航天遥感、航空遥感和近地遥感是根据运载工具的不同划分的,它们之间的区别主要从以下几方向区分。

类型概念优点航天遥感利用卫星、航天飞机、宇宙飞船、航天空间站等携带遥感仪器的遥感覆盖范围大,不受领空限制,可进行重复不定期的观测等航空遥感利用各种飞机、飞艇、气球等携带遥感仪器的遥感。

包括600~10000的低、中空遥感,10000~25000的高空、超高空遥感机动性强,可以根据研究主题选择适当的传感器、适当的飞行高度和飞行区域近地遥感距地面高度在几十米以内的遥感用于城市建设、海面污染监测、森林火灾监测等中、高分辨率的遥感活动.遥感探测与传感器运载工具飞行高度的关系传感器运载工具的飞行高度对遥感探测的范围、速度、周期、分辨率等影响很大。

一般来说,运载工具飞得越高,探测的范围越大,获得资料的速度越快,周期越短,对地物的分辨率越低;反之则相反。

需要注意的是遥感对地物的分辨率除与飞行高度有关外,还与传感器的性能有关。

【典型例题1】现代遥感视域广阔,监测范围大,可覆盖整个地球,能够瞬时成像、实时传输、快速处理、迅速获取信息和实施动态监测。

据此完成1-2题。

.两颗卫星同时运行,每隔9天可以覆盖地球一遍,说明遥感技术A.受地面条件限制少B.测量范围大c.手段多,获得的信息量大D.获取资料速度快、周期短.下列关于航天遥感和航空遥感的叙述,正确的是A.根据传感器所在的不同高度可以将遥感分为航天遥感、航空遥感和近地遥感B.航天遥感可以用于某项主题研究c.航空遥感可以不受领空限制,可以进行重复不定期的观测D.航天遥感、航空遥感的飞行高度都比近地遥感高【探究2】遥感技术的应用材料一1987年5月6日至6月2日,中国东北大兴安岭北部发生了特大森林火灾,在扑灭大火的过程中,卫星遥感监测技术发挥了重要作用。

高中地理必修1全册全套学案

高中地理必修1全册全套学案

第一章行星地球本章考点:1.掌握地球的普通性与特殊性,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以及宇宙探测的意义.2.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及地理意义.3. 能说出地球的圈层结构并概括各圈层的主要特点.本章重难点: 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及地理意义.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一、课标解析(1)了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认识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有特殊的行星。

(2)能够运用有关资料分析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

二、主干知识点的梳理(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1.天体概念:中各种物质的存在形式。

常见的天体:、、、、、等。

2.天体系统概念:宇宙中运动着的各种天体之间相互、,形成天体系统。

层次:总星系系系系系系(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1.九大行星的位置:距太阳由近到远依次为、、、、、、、、。

2.运动特征:、、。

3.按、、等特征,通常将九大行星分为、、三类。

(三)存在生命的行星地球是中唯一具有生命物质的行星。

原因有:1.适中:温度适宜,利于生命过程发生和发展。

2.、适中:形成适合生物呼吸的。

3.内部物质的运动:不断产生:逸出、凝结,形成:汇集到地表低洼地带,形成了。

三、典题解析1、1994年7月苏梅克—列维(SL-9)彗星撞击木星,与该行星相邻的是()[1998年全国] A.地球、火星B.地球、木星C.火星、土星D.木星、金星答案:C解析:该题所选材料并非教材所提供的资料,要求学生注意课外有关读物所提供的天文地理知识信息。

此题考查太阳系九大行星的排列顺序。

2、仰望晴朗的夜空,北极星周围各星座的视运动状况是()A.静止不动B.部分有位移C.绕北极星作顺时针方向转动D.绕北极星作逆时针方向转动答案:D解析:该题考天球视运动的的规律。

观察天球上所有天象变化都为天体的视运动,并非真正的运动轨迹;地球自西向东运动,人们视觉感受到的天体运动都是东升西落;面对北极星,所有的天体都围绕北极星作逆时针方向运动。

3.阅读下面材料,回答下列问题.与其他行星相比较,地球的条件是非常优越的.首先,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加上自转周期与公转周期适当,使得全球能够接受适量的太阳光热.整个地球表面的平均温度约为15℃,适于万物生长,而且能够使水在大范围内保持液态,形成水圈.而水星和金星离太阳太近,接受到的太阳辐射能量分别为地球的6.7倍和1.9倍,表面温度达350℃和480℃;木星、土星距太阳又太远,所获得的太阳辐射的能量仅为地球的4%和1%,表面温度是-150℃和-180℃;更远的三颗行星的表面温度则都在-200℃以下,环境条件十分严酷。

最新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导学案(全册)

最新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导学案(全册)

最新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导学案(全册)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本章节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基本属性,掌握常用地图的制作方法,以及了解不同类型地图的特点和使用方法。

- 在这个章节中,学生还应该了解地球形状的变化及其对不同场景的影响,重点掌握地图上的元素、符号及其含义,熟悉不同比例尺的含义,并通过绘制等方式进一步掌握地图的要素。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 本章节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中国自然地理环境的特点与变化,引导学生探索自然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的方法。

主要包括自然地理概况、气候变化、生物资源、地理环境问题等方面。

- 在这个章节中,学生将研究多种类型的图表并掌握其表达方式和含义,了解不同地域气候特征,熟悉动植物的适应性变化,掌握中国自然资源的分布情况等。

第三章人口与城市- 本章节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中国人口和城市的分布情况、演变历程以及相关问题,引导学生关注人口和城市问题,探索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和方法。

- 在这个章节中,学生将研究相关的人口统计学知识,掌握各种人口统计指标的含义及其统计方法,分析人口发展趋势,认识城市化对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的影响,探究城市可持续发展方式等。

第四章区域可持续发展- 本章节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内涵和基本理论,并掌握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和方法。

- 在这个章节中,学生将研究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内涵,掌握可持续发展的制定原则和方法,了解可持续发展实践案例,掌握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等。

第五章中国的工业和交通- 本章节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中国工业化和交通发展的历程与现状,认识工业和交通发展的影响,掌握中国工业化和交通现代化的规划方案。

- 在这个章节中,学生将研究中国工业化和交通发展的历史和现状,认识工业和交通发展的互动关系,掌握建设现代工业和交通的方法和对策。

总结- 通过对以上各章节知识的学习,学生们能够全面了解高一地理必修一的课程内容。

同时,学生也掌握了地理基本概念、基本思维方法、调查资料的获取与处理技能、以及基本的地图技能。

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第一册学案:3.1.2 气象灾害与洪涝灾害 海洋灾害 含答案

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第一册学案:3.1.2 气象灾害与洪涝灾害 海洋灾害 含答案

第二课时气象灾害与洪涝灾害海洋灾害⊙学习目标 1.了解气象灾害与洪涝灾害(台风、干旱、洪涝、寒潮)和海洋灾害(风暴潮、灾害性海浪、海啸)的概念及其分布。

2.分析气象灾害与洪涝灾害(台风、干旱、洪涝、寒潮)和海洋灾害(风暴潮、灾害性海浪、海啸)的成因和危害。

一、气象灾害与洪涝灾害1.旱灾。

(1)概念:指降水显著低于多年平均水平,且出现供水能力不足,不能满足农作物和牧草生长的需求,造成较大的减产或绝收的灾害。

(2)危害。

①导致农业受灾;②影响工业生产、城市供水和生态环境。

(3)多发区:降水变化大的干旱、半干旱地区。

①世界:非洲、亚洲和大洋洲的内陆地区。

空间:华北、华南、西南和江淮地区②我国{时间:多为春旱,夏秋旱次之,连旱明显)2.台风。

(1)概念:在西北太平洋广阔的低纬度洋面上,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力达12 级及以上的热带气旋。

(2)影响。

①强风:可颠覆海上船只,摧毁房屋,不利折断树木,刮断电线;②暴雨:可导致巨大洪涝灾害;③巨浪:常冲破海堤,引起海水倒灌有利带来充沛的降水(3)多发区:中国是世界上受台风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多发生在夏秋季节。

3.洪涝灾害。

(1)概念。

因大雨或融雪引发水流泛滥所洪灾造成的灾害因降水过多而淹没农田,造成涝害农作物减产甚至绝收的灾害涝灾由于雨量过多,地势低洼,积内涝水不能及时排除而造成的灾害(2)多发区。

①气候因素:中低纬度地区,主要是季风气候区、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和温带海洋气候区。

②地形因素:江河的两岸,特别是河流的中下游和地势低洼的地区。

二、海洋灾害1.灾害性海浪。

(1)概念:由强烈的大气扰动,如热带气旋、温带气旋、强冷空气等引起的海浪。

(2)危害。

①近海:冲击和摧毁沿海堤岸、码头等,导致沿岸船只遭受巨大损失甚至沉没。

②上岸后:导致水产养殖受损、农作物被淹和土地大面积盐渍化。

2.风暴潮。

(1)概念:由强烈大气扰动,如热带气旋、温带气旋、气压骤变、寒潮过境等引起的海面异常升高或降低,使附近海域的潮位远远偏离正常潮位的现象。

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第一册学案:1.1.2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含答案

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第一册学案:1.1.2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含答案

第二课时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学习目标 1.了解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2.分析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

3.掌握太阳活动的类型及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一、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概况⎩⎪⎨⎪⎧状态:巨大的炽热气体球主要成分:氢和氦能量来源: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太阳的外部圈层结构:由内向外依次为A光球层、B色球层、C日冕层2.太阳辐射。

(1)概念:太阳源源不断地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能量。

(2)波长分布:①图中A是紫外区,C是红外区。

②图中B是可见光区,是太阳辐射能的主体,约占辐射总量的50%。

(3)对地球的影响:①提供光和热。

②煤炭、石油资源是地质时期储存的太阳能。

③维持着地表温度,为地球上的水循环、大气运动、生物和人类活动提供动力。

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活动的概况。

(1)主要类型和产生位置⎩⎪⎨⎪⎧黑子:光球层耀斑:色球层(2)强弱的标志:黑子的大小和多少。

(3)周期:约为11年。

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对地球气候的影响:凡是黑子活动的峰年和谷年,地球上出现异常气候的概率明显地增加;而在其他年份,地球上的气候状况相对比较正常。

(2)对地球电离层的影响:耀斑爆发时发射的电磁波干扰地球高空的电离层,导致短波通信、卫星通信、短波广播、航天航空等信号质量下降甚至中断。

(3)对地球磁场的影响:①太阳风干扰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②太阳风“轰击”地球高层大气,在两极地区产生极光现象。

⊙判断正误1.太阳能量来源于内部核裂变反应。

( ) 2.煤炭和石油的能量来自太阳辐射。

( ) 3.赤道附近太阳辐射最强。

( ) 4.黑子的温度比周围高。

( )5.太阳活动强的年份地球上降水较多。

()6.两极地区的夜空可能看到极光。

()答案:1.× 2.√ 3.× 4.× 5.× 6.√探究点一太阳辐射的分布及影响因素太阳能是一种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太阳能发电成为目前备受关注的焦点之一。

高中人教版地理必修第1册学案:4.1.2 风沙地貌和海岸地貌 Word版含答案

高中人教版地理必修第1册学案:4.1.2 风沙地貌和海岸地貌 Word版含答案

第2课时风沙地貌和海岸地貌学习目标核心素养目标1.了解风沙地貌和海岸地貌的含义和分布。

2.通过图片,总结风沙地貌和海岸地貌的特征。

3.根据资料,能够分析风沙地貌的形成条件。

4.能够评价不同地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综合思维:能够分析不同地貌的形成条件。

区域认知:认识不同区域风沙地貌和海岸地貌的表现形式及特征。

地理实践力:观察并模拟地貌的演化。

人地协调观:形成对地表形态的科学认识,理解事物的普遍联系性。

本节要点1.风沙地貌主要有风蚀柱、风蚀蘑菇、雅丹、沙丘等。

2.海岸地貌主要有海蚀崖、海蚀穴、海蚀平台、海蚀拱桥、海滩等。

自主梳理一、风沙地貌1.风沙地貌的概念及分类(1)概念:在__干旱__地区,以风力为主形成的各种地貌统称为风沙地貌。

我国风沙地貌主要分布在__西北地区__。

(2)分类:风沙地貌按其形态和成因一般分为__风蚀__地貌和__风积__地貌。

如图A属于__风蚀__地貌,图B属于__风积__地貌。

2.风沙地貌的成因及特征(1)风蚀地貌:是指地表沙粒在大风作用下冲击和摩擦岩石形成的地貌。

风蚀地貌一般有风蚀柱、风蚀蘑菇、雅丹等地貌。

(2)风积地貌:是指被风搬运的物质,在某种条件下__堆积__形成的地貌。

风积地貌的形成,与风向、风速有密切关系,如图中新月形沙丘,迎风坡__缓__,背风坡__陡__。

多个新月形沙丘连在一起形成沙丘链,沙丘链的延伸方向与盛行风风向大致__垂直__。

二、海岸地貌1.海岸在__海浪__等作用下形成的各种地貌,统称为海岸地貌。

2.图A是岩质海岸在海浪的侵蚀作用下形成的地貌,主要有__海蚀崖__、海蚀柱、海蚀拱桥、__海蚀平台__、海蚀穴等。

3.海滩、沙坝等是常见的海岸堆积地貌。

如图B为海滩地貌,按照沉积物颗粒大小,海滩地貌可分为__砾滩__、沙滩和__泥滩__。

合作探究知识点风沙地貌┃┃问题探究__■孤立突起的岩石,尤其是裂隙发育的不够坚实的岩石,受到长期风蚀作用以后,形成上部宽大、下部窄小的蘑菇状,故称风蚀蘑菇,或石蘑菇。

新教材适用高中地理第四章第1课时喀斯特地貌和河流地貌学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含答案)

新教材适用高中地理第四章第1课时喀斯特地貌和河流地貌学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含答案)

新教材适用高中地理学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第1课时喀斯特地貌和河流地貌学习目标1.了解喀斯特地貌与河流地貌的含义和分布。

2.通过景观图、示意图等资料,总结喀斯特地貌和河流地貌的特征。

3.能够对比分析不同地区喀斯特地貌的异同,能够分析不同河段河流地貌的差异。

4.能够评价不同地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评价人类活动对地貌的影响。

核心素养区域认知:认识不同地区地貌的表现形式及特征。

综合思维:能够根据地貌的相关资料分析地貌的特点及成因;不同地貌的演化过程。

人地协调观:分析各种地貌对人们生产与生活的影响。

地理实践力:实地考察地貌,分析典型地貌的形成和变化。

本节要点1.喀斯特地貌主要有溶沟、峰林、洼地、溶洞。

2.河流地貌主要有河谷、冲积平原、三角洲、曲流。

知识点一喀斯特地貌自主梳理·探新知1.概念:在适当条件下,_可溶性__岩石的物质溶于_水__并被带走,或重新_沉淀__,在地表和_地下__形成的各种地貌。

2.分布:喀斯特地貌在我国的_广西__、_贵州__、云南等地最为典型,分布最为广泛。

3.类型(1)喀斯特_溶蚀__地貌:溶沟和石芽,峰林和孤峰,以及溶斗和地下溶洞。

(2)喀斯特_沉积__地貌:石钟乳、石笋、石柱和钙华。

4.常见喀斯特地貌及景观特点名称形成或景观特点溶沟地表水沿岩石表面和裂隙流动的过程中,对岩石不断进行溶蚀、侵蚀而形成的_石质__沟槽石芽凸出于溶沟之间的_石脊__峰林高耸林立的石灰岩山峰,山坡_陡峭__,相对高度可超过100 m,远望如林孤峰孤立的石灰岩山峰,多分布在岩溶_平原__或岩溶盆地中溶斗 ①又称喀斯特漏斗,口大底小的_圆锥__形洼地;塌陷的喀斯特漏斗称为_天坑__; ②平面轮廓为_圆__形或_椭圆__形,直径一般不足百米,面积由几十平方米到几百平方米,大的可达几平方千米;③下部常有_落水洞__通往地下,如果通道被黏土或碎石堵塞,就会积水成池钙华 在合适的条件下,富含Ca(HCO 3)2的地下热水接近或出露于地表时,因CO 2大量逸出,导致_CaCO 3__沉积,形成钙华,包括钙华坝、钙华湖溶洞富含CO 2的水在地下沿裂隙流动时,将石灰岩溶解后随水带走形成,内有石钟乳、石笋、石柱 5.地表喀斯特地貌的演化过程:地表可溶性岩石――――――→雨水冲刷溶沟――――――――→进一步发展洼地――――――――→边缘残留岩体峰丛、峰林――――――――→进一步演化孤峰、残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整理高一地理教案高一地理必修一全册学案及
答案
第一章行星地球
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
课前预习:
1、列举出不同类型的天体。

2、请说出一个天体系统必备的条件有哪些?
3、光年是的单位,1光年约为。

4、用图示的方法描述天体系统的层次关系。

5、八大行星共同的运动特征是、、。

6、请将八大行星进行分类,并说出分类依据。

7、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有哪些?
课堂探究:
1、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具有哪些特点?并说明理由(依据)。

2、在教材P3图1.2和教材P4图1.4中找到地球,用简洁的语言说出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3、运用提供的材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的一颗普通行星。

4、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
存在生命所必须的条件地球上具备这些条件的原因
知识结构:(用框图的方式描述本节的知识结构)
请将下列表述填在框图中
①物质属性②运动、有序③天体④天体系统及其级别⑤在不同级别天体系统中的位置⑥在太阳系中的位置⑦地球与其他行星运动特征的比较⑧地球与其他
行星距日远近、质量、体积等特征的比较⑨安全的宇宙环境⑩自身条件:温度、大气、液态水
达标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关于天体及天体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天体形态多样,是物质的,但天体之间没有任何联系
B、总星系是人类所知的最高一级的天体系统,所以总星系即为宇宙
C、太阳系是比银河系低一级的天体系统
D、只有相邻的天体可以构成一个天体系统
2、天体系统的层次,按由低到高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A、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总星系
B、银河系、太阳系、行星系、地月系
C、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
D、地月系、恒星系、银河系、总星系
3、下列属于地球上具有生命存在的条件的是()
A、太阳系的八大行星中,地球是距离太阳最近的
B、月球绕地球公转
B、有适宜生命过程发生和发展的湿度条件
D、有液态水的存在
读“太阳系局部图”,C为小行星带,回答4~8题:
4、图中共有几类天体()
A、2类
B、3类
C、4类
D、5类
5、图中共有几级天体系统()
A、1级
B、2级
C、3级
D、5级
6、行星A是()
A、金星
B、地球
C、火星
D、木星
7、图中天体绕太阳公转方向相同的是()
A、都相同
B、彗星和A天体
C、彗星和B天体
D、A天体和B天体
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A为类地行星
B、B为巨行星
C、B的质量体积最大
D、A没有卫星
凌日是指地内行星(运行轨道在地球轨道和太阳之间的行星)在绕日运行时恰好处在太阳和地球之间,这时地球上的观测者可看到日面上有一个小黑点缓慢移动。

当金星与太阳、地球排成一条直线时,就会发生金星凌日现象。

最近的金星凌日出现在 6月6日。

据此完成9~10题。

9、下图中能正确表示金星凌日的是()
10、与金星相比,地球具备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之一是()
A、适宜的大气厚度和大气成分
B、强烈的太阳辐射和充足的水汽
C、离太阳更近些
D、体积和质量的显著差异
二、综合题
11、读“太阳系模式图”,回答:
(1)图中有生命物质存在的星球对应的字母是。

(2)图中大、小行星绕日公转的方向和轨道有______、和__
_________________特点。

这对地球上生命的存在提供了什么保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地球表面的平均温度为15℃,这主要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缘故,其它原因有大气层的保护,地球运动速度适当等。

12、阅读下面的图表材料,回答问题。

轨道半径
(天文单位)公转周期自转周期相对质量相对体积固体表面平均温度(℃)大气成分
①1.5241.9年24时37分0.110.150-23CO2N2
地球1.00 23时56分1.001.0022N2O2
②0.72225天243天0.820.86480CO2N2
(1)图中①、②两天体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天体所在的最低一级天体系统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图中标出三天体的公转方向,并说明依据。

(3)根据表格数据推测三天体中温室效应最显著的是________,并说明推测的理由。

(4)美国科幻电影《2012》放映后,引起了科学家对人类移居太空的探索热潮。

根据表格数据及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分析比较移居①、②两星球的利弊条件。

有利条件不利条件
①(1)______________与地球接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