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锦州市九年级下学期中考第二次诊断考试语文试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辽宁省锦州市九年级下学期中考第二次诊断考试语文试题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4题;共8分)
1. (2分) (2017九下·郧阳月考) 依次填入下列各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行走生命。

在澄明的清晨或瑰丽的黄昏,走过卓尔不群的泰山,走过浩浩汤汤的长江;走过云烟,走过月色。

听斜风细雨,看山清水秀,观莺歌燕舞,赏桃红柳绿,让心灵行走在新雨后的空山,轻舞飞扬。

细数阳光,在心的依然是生命留下的嫣然。

A . 丰满朦胧氤氲沉淀
B . 丰满氤氲朦胧沉积
C . 丰盈氤氲朦胧沉淀
D . 丰盈朦胧氤氲沉积
2. (2分) (2015七下·扬州期末) 下列句中加横线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 近来,菲律宾对中国南海黄岩岛主权的挑衅行为让中国人民义愤填膺。

B . 校运动会上,他借来的一身衣服很不合身,真是捉襟见肘。

C . 回到故乡,在外漂泊多年的他终于忍俊不禁,流下了辛酸的泪水。

D . 那些门和窗尽量工细绝不庸俗,虽然简朴却别有用心。

3. (2分) (2020九下·遵化期中)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 光与影交叠生辉是南京博物馆在“博物馆日”开展的夜间对外开放活动的最大特色。

B . 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因为促进了亚洲文明交流,也为世界文明繁荣注入新时代的力量。

C . 巴黎圣母院突遭火灾,塞纳河畔的烈火映照着巴黎的上空,法国人众多都失声痛哭。

D . 一代建筑大师贝聿铭的作品遍布世界各地,是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汇的优雅的摆渡人。

4. (2分) (2016八上·南宁期中) 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 《朝花夕拾》是鲁迅的回忆性散文集,里面叙述了许多关于少年时代的往事,全书文笔隽永,是中国现代散文的经典作品之一。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社戏》都是其中的作品。

B . 《骆驼祥子》通过讲述的是一个普通的人力车夫的故事,无情地批判了这个社会。

在这部小说中,作者老舍善于调动各种手法塑造人物,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同时创造性地运用北京市民的口语,使小说充满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

C .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以主人公保尔柯察金的生活经历为线索,展现了从1915年到1930年前后苏俄广阔的历史画面和人民的艰苦卓绝的斗争生活。

小说中那段“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的名言,成为一代人的座右铭
D . 《童年》是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基础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它讲述是阿廖沙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生动地再现了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俄罗斯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

二、其他 (共3题;共17分)
5. (4分) (2017九上·岳阳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给划线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生命是大自然的奇迹。

美国蒙特里海湾的沿岸,一棵柏树,历经cāng________桑,独自守候了百年;浩浩戈壁,茫茫沙漠,胡杨将根深深扎进地下20多米,挺拔的身姿顽强撑起一片生命的绿洲;奇寒无比的雪山上,雪莲花傲然绽________放……在如此恶劣的环境里,却有如许震hàn________人心的生命奇迹在上演。

大自然就是以其神奇来导演一幕幕神话和传奇。

请怀着一份敬畏之心去看待大自然,请珍惜、呵________护每一个生命。

6. (2分) (2018七上·鱼台期中) 曲阜创建文明卫生城市,需要人人参与,从我做起。

请参照划线句,在横线上仿写两个句子。

(要求:语意连贯,句式一致)
校园里,你的文明,也许就表现在上下楼梯时的靠右行走,________,表现在阅览室取书时的轻拿轻放;校园外,你的文明,也许就表现在公交站台上的有序上下车,________,表现在公共场所中的轻言细语。

7. (11分)耀华中学请你参加以“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按如下要求完成任务。

(1) [语言与思维·言语整合]请给这次活动拟一句会场标语。

(2) [语言与思维·思维提升]九年级(1)班的同学在观看了《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的电视直播后,感受颇多。

请用一句形象化的语言表达你的感受。

角度自选,积极向上。

(3) [表达与交流·口语表达]九年级(3)班打算以这次活动为主题出一期黑板报,请你在下周一之前完成组稿工作,你打算当面向语文学科赵老师约稿,请他写一首关于庆祝改革开放的现代诗。

你会怎样说?
我会这样说:赵老师,________
三、默写 (共1题;共4分)
8. (4分)(2018·泰安)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1)子夏曰:“________,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论语》十二章)
(2) ________,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3)若夫日出而林霏开,________,________,山间之朝暮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
四、名著导读 (共1题;共15分)
9. (15分) (2018八上·廉江期末) 阅读小说,完成下列小题。

秋雨打着人们的脸。

一团团饱含雨水的乌云,在低空慢慢移动。

深秋,一望无际的森林里,树叶全落了。

老榆树阴郁地站着,把满身皱纹藏在褐色的苔鲜下面。

无情的秋天剥去了它们华丽的盛装,它们只好光着枯瘦的身体站在那里。

小车站孤独地隐在树林里。

一条新修的路基从车站的石头货台伸向森林。

路基周围是蚂蚁一样密集的人群。

讨厌的粘泥在靴子底下扑哧扑哧直响。

路基两旁的人们狠劲地挖着土。

铁器发出沉重的撞击声,铁锹碰着石头,铿然作响。

雨像用筛子筛过的一样,又细又密,下个不停。

冰冷的雨水渗进了衣服。

雨水也冲走了人们的劳动成果,泥浆如同稠粥从路基上淌下来。

湿透了的衣服又重又冷,但是人们一直干到天黑透了才离开工地。

修筑的路基一天比一天延长,不断伸向密林深处。

离车站不远的地方,有一座石头房的空架子,凄凉地立在那里。

里面的东西,凡是撬得下、拆得开、砸得动的,早就被洗劫一空了。

门窗成了张口的大洞;炉门成了黑窟窿。

房顶也破烂不堪,好多地方露出了椽子。

唯一没有遭劫的是四个房间里的水泥地面。

每天夜里,四百个人就穿着里外湿透、溅满泥策的衣服躺在上面睡觉。

大家在门口拧衣服,脏水一股股流下来。

他们用最难听的话咒骂这恶劣的天气和遍地的泥泞。

水泥地面上薄薄地铺了一层干草,他们紧挨着睡在上面,相互用体温取晚。

衣服冒着气,但是从来没有干过。

雨水渗过档窗洞的麻袋,滴落到地上。

雨点像密集的裹弹敲打着屋顶上残留的铁皮。

冷风不断从破门缝里吹进来。

厨房是一座破旧的板栩。

早晨大家在这里草草吃完茶点,就到工地上去。

午饭是单调得要命的素扁豆汤和一磅半几乎跟煤一样黑的面包。

城里能够供应的只有这些东西。

(1)根据小说内容,说说铁路快修好时保尔出了什么事?
(2)选文多处运用了环境描写,试分析文中划线句的作用。

(3)联系原著的前后情节,说说筑路过程中碰到了哪些困难。

五、诗歌鉴赏 (共1题;共10分)
10. (10分) (2020九上·新乡期末) 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身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1)任选角度,赏析“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一句。

(2)这首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六、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21分)
11. (21分)(2016·赣榆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乙】
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也。

始举进士,徙知端州,迁殿中丞。

端土产砚前守缘贡①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

拯命制者才足贡数② ,岁满不持一砚归。

旧制,凡讼诉不得径造庭下。

拯开正门,使得至前陈曲直,吏不敢欺。

拯性峭直③ ,恶吏苛刻,务敦厚,虽甚嫉恶,而未尝不推以忠恕也。

与人不苟合,不伪辞色悦人,平居无私书,故人亲党皆绝之。

虽贵,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时。

尝曰:“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茔中。

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


(节选自《宋史•包拯传》)
【注】①缘贡:趁着进贡的机会。

②才足贡数:仅仅满足进贡数量。

③峭直:严厉刚直。

(1)解释划线词的意思。

①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________
②先帝不以臣卑鄙 ________
③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 ________
④平居无私书 ________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 . 此先汉所以兴隆也∕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B . 而未尝不推以忠恕也∕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C . 故人亲党皆绝之∕当余之从师也
D . 奉命于危难之间∕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3)用斜线(∕)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端土产砚前守缘贡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
(4)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②拯开正门,使得至前陈曲直,吏不敢欺。

(5)【甲】文第2段主要追叙了什么内容?请简要概括。

七、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52分)
12. (15分) (2016九上·无锡期中)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①人有优良的品质,又有许多劣根性杂糅在一起,好比一块顽铁得在火里烧,水里淬,一而再,再而三,又烧又淬,再加千锤百炼,才能把顽铁炼成可铸宝剑的钢材。

黄金也须经过烧炼,去掉杂质,才成纯金。

人也一样,我们从忧患中学得智慧,苦痛中炼出美德来。

②孟子说:“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就是说,如要锻炼一个做大事的人,必定要叫他吃苦受累,百不称心,才能养成坚忍的性格。

一个人经过不同程度的锻炼,就获得不同程度的修养,不同程度的效益。

好比香料,捣得愈碎,磨得愈细,香得愈浓烈。

这是我们从人生经验中得到的实情。

谚语“十磨九难出好人”;“人在世上炼,刀在石上磨”;“千锤成利器,百炼变成钢” ;“不受苦中苦,难为人上人”都说明以上道理。

③我们最循循善诱的老师是孔子。

《论语》里孔子的话,都因人而发,他从来不用教条。

但是他有一条很重要
的教训。

最理解他的是弟子曾参,怕老师的教训久而失传,在《大学》章里记下老师二百零五字的教训。

其中最根本的一句是“自天子以至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修身,不就是锻炼自身吗?
④修身不是为了自己一身,是为了齐家、治国、平天下。

平天下不是称王称霸,而是求全世界的和谐和平,有的国家崇尚勇敢,有的国家高唱自由、平等、博爱。

中华古国向来崇尚和气,“致中和”,从和谐中求“止于至善”。

⑤修身——锻炼自身,是做人最根本的要求。

天生的人,善恶杂糅,还需锻炼出纯正品色来,才有价值。

这个苦恼的人世,恰好是锻炼人的处所,好比炼钢的工厂,或教练运动员的操场,或教育学生的教室。

这也说明,人生实苦确是有缘故的。

(选自杨绛《走到人生边上》,有删改)(1)文章第①段的作用是什么?
(2)第②段划线句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本文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13. (12分)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平视
①站稳脚跟,挺直胸膛,面朝前方,调好焦距,让我们的目光平视。

颐指气使的喝令不能让你弯腰,惠予弱者的善举不会让你倨傲。

面对世界,面对他人,面对自己,我们要平视!
②面对权贵、富翁、名人,如果我们仰起脸,眯着眼,媚笑着,等待垂青,等待恩赐,等待布施,那是仰视。

仰视是形象的贬损,是尊严的丧失,是灵魂的削价。

③面对弱者、贫民、凡夫,如果我们虎起脸,瞪着眼,哂笑着,或对其不屑一顾,或对其呼来喝去,或对其任意裁决,那是俯视。

俯视是缺乏自知的嚣张跋扈,是丧失理性的恣意妄为,是践踏尊严的恃强凌弱。

④因此,我们要平视!
⑤平视是不带色彩的客观,是无视功利的公正,是抛却杂念的单纯。

平视是一面没有弧形的镜子,是一片没有污染的竹林。

文学家萧伯纳一次到苏联访问,在街头遇见一位小姑娘,就和她一起玩耍。

离别时,萧伯纳对小姑娘说:“回去告诉你妈妈,今天和你一起玩的是世界著名的文学家萧伯纳。

”不料,那位小姑娘学着他的语气说道:“你也回去告诉你妈妈,今天和你一起玩的是苏联著名的小姑娘卡嘉。

”小姑娘单纯的世界里没有身份的尊卑,地位的高下,于是她很轻松地做到了平视。

⑥每个人生下来都是平等的,只是由于后天的发展不同才造成了差异,但是这些差异不能成为不平等待人的理由。

美国总统林肯有一次外出,路边一个衣衫破旧的黑人老乞丐对其行鞠躬礼,林肯一丝不苟地脱帽向其回礼。

随员对总统的举止表示不解,林肯说:“即使是一个乞丐,我也不愿意他认为我是一个不懂礼貌的人。

”歧视别人不仅不能抬高自己,反而会降低自己的人格。

即使身居高位,名噪一时,仍然不可忘记平视。

⑦但做到平视并不容易,它需要心的端庄与正直,需要情的纯洁与高尚,需要识的广博与深邃,需要度的准确与合理。

⑧面对世界,我们要平视,国与国之间平等看待,才会有一个和平的世界;面对他人,我们要平视,人与人之间平等看待,才能创造一个和谐与幸福的环境;面对自我,我们要平视,只有不自卑,不自鄙,不自亢,不自傲,
才能保持心理的健康与平衡。

(1)请写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2)简述第⑤段的论证思路。

(3)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 做到平视,需要心的端庄与正直,需要情的纯洁与高尚,需要识的广博与深邃,需要度的准确与合理。

B . 面对弱者、贫民、凡夫,我们不应俯视,应当平视。

C . 第六段中举林肯的例子,证明了每个人生下来都是平等的这一观点。

D . 平视自我可以使人不自卑、不自傲,保持心理的健康与平衡
14. (25分)(2013·莱芜)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自然之思
[荷兰]林湄
①城市的物象大同小异,唯自然风光独特、真实、多彩、宽广。

②古人将自然作为图腾崇拜的对象:道家认为自然是超越物质生活的灵性意识;理学家觉得可借自然悟道,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禅宗强调人只有接近大自然才能恢复本源状态。

以上审美观虽有差异,却均是由物象升华为形而上意识,使人在超功利的层面上获得灵性感悟。

③现实生活中,多数人忙忙碌碌没有时间接近大自然,只有饱暖富足的时候,才想到外出游玩,选择的对象多为名城名景,少有人将平凡的自然风景放在心里。

我也不例外。

少年时期的故乡,山、海、小河、原野、丘陵、花、鸟、树等样样有,却少了“人与自然”的和谐意识,视接触自然为生命的本然,视之为玩耍、生存需求、消磨时光的物象。

直到移居欧洲后,才发觉邻居或友人对于自然的敬畏和热爱,是源于屋前屋后的平凡小景﹣﹣路旁的树木、花卉、草地、禽鸟、河畔,荆棘里的野果,鸡鹤共处的泥潭。

他们无论在外散步还是健身,都能与马、狗同欢同乐。

或是于阳台、小花园内一面日光浴一面看书,脸上满是平静、安详、满足、喜乐的神态。

于是我问自己,为什么?我又是怎样看待自然的呢?
④我曾醉心文学追寻人生的真谛,也曾将灵魂送进教堂耕耘精神的家园,却很少关注身旁的野花小草、青枝枯叶,或散落在视野里的虫鸟兽禽;偶尔接近,也是从生物学的视角来看待,不过是一时的好奇进而产生感官的愉悦,却少有追寻的情思。

⑤久而久之,在品尝世间的生存滋味后,我自然会想到古时文人墨士为缓解生存苦痛投身山水的意愿。

那么,我心中的“世外桃源”在哪里?
⑥为求答案,我决心用心灵和时间去感受、寻找“桃花源”。

站在山水前,面对峡谷、黑森林、悬崖,或是小河流水、百花簇簇、青草碧树,灵魂内似乎多了几双眼睛。

我有时视它们为一幅画,有时觉得它们如同一座剧院,还有时将它们看成一所疗养院……一离开喧闹的人群,不看人的脸色,在简单轻松的时空里展露自我本性,忘却平日想不通的人与事。

我在尘世和大自然间不断往返,生命和自然日益和谐相融,互为依存。

更有趣的是,原先梵高自画像里那双无神的眼睛,在我眼中竟然郁消闷散,炯炯有神。

⑦真是奇迹!
⑧随后我在观察自然的陶醉与忘我中,学习思考和叩问,由最初的愉悦渐渐进入想象。

进而对其产生敬畏之心。

在云朵的形状、色彩、虚实、动静、集散中,我体悟到人在宇宙里岂止是沙尘,简直是虚无,而人类却大言不惭地发出“人是自然的主人”“人定胜天”的豪言壮语。

我又在试图解读感觉和虚幻、有限和无限,以及自然界中肉眼看不到的“大秘密”。

记得那日夕阳西下晚霞满天,无意间看到玻璃窗外经严冬寒风磨砺的玉兰秃枝上,萌发出点点绿意,在温柔的霞光中安然仰立,我顿然无比欢欣。

⑨我又久久地凝望那路旁的花树或是小草,再看看小河边的孵禽、枝头上啁啾的小鸟以及绕着花朵飞翔的蝴蝶和蜜蜂,它们无人看管,竟然如此和谐、宁静和安逸,一如王维笔下“无心,无目的,无意识”的境界。

从前对自然之美之所以无动于哀,原来是因为还带着情绪,心不静、神不宁。

对于我来说,这是一个大发现,一次精神的洗礼。

⑩自然不仅是我的挚友、师长。

如今更是我的恋人了。

我时时怀念之并时常对它倾诉,它给予的恩典和慈爱不但让我回到身心愉快、知足常采的日子,还令我再识生命的价值与真谛。

我渐渐体悟并拥有了洋邻居那份简约、单纯的愉悦,哪怕是路旁的一朵小花,房顶缝隙里的一株小草,均让我慷慨有思,怦然心动。

(选自《光明日报》2013年05月10日,有删改)
(1)从全文看,作者的“自然之思”经历了四个阶段,请简要概括。

(2)联系上下文,谈谈对下面句子的理解。

①真是奇迹!
②对于我来说,这是一个大发现,一次精神的洗礼。

(3)第⑤段画线句中“文人墨士”让你联想到哪些故事?请写出两个相关的事例。

(4)本文多处运用对比手法,试选一处并分析其作用。

(5)结合本文,联系实际,谈谈你对自然的认识和思考。

八、话题作文 (共1题;共5分)
15. (5分) (2019九上·义乌期中) 阅读以下材料,按要求作文。

生活中处处有镜子:平静的湖面是白云的镜子;美丽的橱窗是大街的镜子;整洁的市容是一座城市的镜子;言谈举止是一个人的修养……镜子可以反射出美丽,也可以折射出真实。

请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或体验,以“一面镜子”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 (共4题;共8分)
答案:1-1、
考点:
解析:
答案:2-1、
考点:
解析:
答案:3-1、
考点:
解析:
答案:4-1、
考点:
解析:
二、其他 (共3题;共17分)
答案:5-1、
考点:
解析:
答案:6-1、
考点:
解析:
答案:7-1、
答案:7-2、
答案:7-3、
考点:
解析:
三、默写 (共1题;共4分)
答案:8-1、
答案:8-2、
答案:8-3、
考点:
解析:
四、名著导读 (共1题;共15分)答案:9-1、
答案:9-2、
答案:9-3、
考点:
解析:
五、诗歌鉴赏 (共1题;共10分)
答案:10-1、
答案:10-2、
考点:
解析:
六、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21分)
答案:11-1、
答案:11-2、
答案:11-3、
答案:11-4、
答案:11-5、
考点:
解析:
七、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52分)
答案:12-1、答案:12-2、
答案:12-3、考点:
解析:
答案:13-1、答案:13-2、
答案:13-3、考点:
解析:
答案:14-1、答案:14-2、
答案:14-3、
答案:14-4、
答案:14-5、
考点:
解析:
八、话题作文 (共1题;共5分)答案:15-1、
考点:解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