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企业药品重点监测工作指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产企业药品重点监测工作指南
为加强上市后药品安全性监测与评价工作,指导企业开展药品重点监测工作, 保障重点监测制度的顺利实施,根据《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卫生部部令第81号),制定本指南。本指南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开展药品重点监测的药品生产企业(包括境外药品生产企业)及相关单位。
—、重点监测的概念和内容
药品重点监测,是指为进一步了解药品的临床使用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研究不良反应的发生特征、严重程度、发生率等,开展的药品安全性监测活动。药品重点监测主要是观察上市后药品在广泛人群使用情况下的不良反应,具体内容包括:
1.研究已知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2.观察新的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3•研究靶向不良反应/事件的关联性、发生率、严重程度、风险因素等。靶向不良反应件包括:
a)临床前硏究、临床研究、常规监测中发现的药品安全性信号;
b)严重不良反应,其严重程度、发生率、风险因素等仍不明确的;
c)同类产品(相同活性成份/组方、相同作用机理)存在的严重类反应,且重点监测药品也可能存在的;
d)省以上药监部门或药品生产企业关注的其他不良反应/事件。
4•特殊人群用药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特殊人群包括孕妇、儿童、老年人肝肾功能损害患者、特殊种族/有基因倾向或某种合并症的患者,以及上市前临床试验缺乏安全性数据的其他人群。
5•观察到的可能与药品使用、包装、质量等相关的其他安全性问题。
6 •对于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要求开展的重点监测,药品生产企业应针对管理部门提出的要求来确定重点监测的具体内容。
二、重点监测的技术要求
重点监测主要采用主动监测的方法,即通过制定系统的监测方案和信息收集计划,主动收集与重点监测药品的使用相关的安全性信息,并对收集的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和评述的方法。重点监测一般在不干预诊疗的情况下进行。
1监测人群
重点监测应建立在收集中国境内人群使用药品数据的基础上。根据监测对像的不同,又可分为:
⑴普遍人群监测:监测对象为使用重点监测药品的患者,对患者基本无筛选条件。
(2)特定人群监测:监测对象为具有某些特定条件的用药人群,如老人、儿童、孕妇、肝肾功能损害患者、长期用药患者。
在无特殊原因(如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要求或许可)的情况下,应采用普遍人群监测。特定人群监测可同时进行,并可共享普遍人群监测的数据。
2病例数量
病例数量应根据药品的特点、监测目标以及相关统计学要求(必要的分析最终所需的病例数)来设定,并需考虑失访和终止的病例。原则上纳入统计分析的病例数量不应少于3000例,罕见病、特殊病种的病例数量达不到3000例的,应收集监测期内或进口五年内的所有病例(不少于使用人数的80% )的信息。
3•信息收集
收集信息的地点包括医疗机构(如医院、社区医疗服务机构)、药店、计生
站、戒毒所等相关药品使用单位。
—般情况下,医疗机构应作为信息收集的主要渠道,—个重点监测项目可在多家医疗机构(多中心)同时开展。医疗机构的选取应考虑信息收集的有效性和真实性,在保证有效性和真实性的前提下”依次考虑选取以下医疗机构开展重点监测:
⑴省级以上药监部门和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监测点;
(2)具备二级以上资质的医疗机构;
⑶药品使用的“真实世界"。
根据信息收集的形式的不同,重点监测可采用住院患者集中监测、登记■回访和问卷调查等方法,具体如下表所示。
为避免信息收集的偏倚,病例选取应有连续性,如收集固定医疗机构某一时间段内所有用药患者的信息。其他偏倚因素也应在制定方案时加以考虑。
信息收集的项目应根据监测目标详细确定”并能确保监测目标的实现。随访期间失访患者的信息也应尽力调查,明确失访原因等。
4.研究设计
硏究设计应根据重点监测的目标、药品使用特点和不良反应发生特点来确定。常用的流行病学研究设计均可作为重点监测的研究手段,推荐采用观察性研究,如病例系列、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等,也可以在整体的设计中嵌入一些子硏究作为其组成部分。按照研究数据的收集方法,可采用前瞻性研究或回顾性研究,药品重点监测推荐采用前瞻性硏究,但为尽可能全面的收集数据,也可将前瞻性硏究和回顾性硏究相结合。文献硏究可作为重点监测手段的必要补充,但不应作为主要的硏究方法。
5 •监测期限
重点监测开展时间的长短应根据监测研究设计的需要来确定,新药监测期内和首次进口五年内的药品,原则上应在监测期内和进口五年内完成。
6.不良反应/事件报告
重点监测中发现的个例药品不良反应厚件、药品群体不良事件,应按照《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的要求报告。
三、药品重点监测方案
药品重点监测方案由持有药品批准证明文件的单位组织制定,并按要求向省级或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报备。
原则上,每个批准文号的药品制定一个重点监测方案,相同剂型不同规格的药品可整合制定一个监测方案。
(—)初步安全性评估
在制定重点监测方案前,药品生产企业应对拟开展重点监测的药品进行初步安全性评估,为重点监测方案的制定以及科学、有效地开展重点监测提供参考依据。
评估的资料包括:(1)本企业已开展的各类硏究(临床前、临床研究)的安全性数据、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数据;(2)国内外科学文献中有关药品不良反应、药源性损害、相互作用、毒性作用等的硏究和报道;(3 )国内外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发布的药品安全性信息;(4)同类产品报道的严重不良反应/事件相关资料。
评估的内容包括:已知的不良反应及估算的发生率,动物试验、临床研究中发现的潜在安全性信号,同类产品出现的严重不良反应(尤其是类反应),其他需要进一步明确的严重不良反应,缺失上市前硏究数据的特殊人群,潜在的药物相互作用,药品不良反应的可能影响因素,药物过量的毒性反应,需要进一步明确的其他安全性问题。
对于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要求开展重点监测的药品,如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在通知中已明确了需要关注的安全性问题,企业则应针对此安全性问题进行重点评估。
(二)重点监测方案的格式及内容
重点监测方案应包括以下部分:
1 •封面:包括名称(如:X X X [通用名]药品重点监测方案),版本号,方案完成日期,药品生产企业名称,声明,单位签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