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期末试题选编 2021-2022学年下学期江苏省八年级历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
一、选择题
1.(2022春·江苏无锡·八年级统考期末)20世纪80年代,中国农村有副对联:“三十年前分田地,耕者有其田。
三十年后又分地,耕者有其责”。
对两次“分地”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都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B.都提高了农民的积极性
C.都解放了农村生产力D.农民都有生产自主权
2.(2022春·江苏镇江·八年级统考期末)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中国农村发生了深刻变化,说明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能够“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主要是因为
A.农民保留了土地所有权B.农民获得了生产自主权
C.乡镇企业逐步发展壮大D.农业技术取到长足进步
3.(2022春·江苏常州·八年级统考期末)我国粮食生产的年增长率从1957~1978年间的2.1%提高到了1979~1984年间的4.9%。
这一变化主要得益于()
A.对外开放不断扩大B.计划经济体制的废除
C.农业机械化的实现D.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
4.(2022春·江苏无锡·八年级统考期末)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业生产关系的变革或调整经历的几个阶段,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土地改革①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①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①人民公社化运动
A.①①①①B.①①①①C.①①①①D.①①①①
5.(2022春·江苏扬州·八年级统考期末)某同学开展研究性学习,搜集了“包干到户”“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等资料。
根据这些信息,判断她的研究性学习课题可能是()
A.土地改革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国有企业改革D.市场经济体制
6.(2022春·江苏南通·八年级期末)下列选项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解读,正确的是
A.在辽宁农村率先实行B.克服了分配中的平均主义
C.改变了农业生产合作社的组织形式D.实现了农村土地的私有化
7.(2022春·江苏淮安·八年级统考期末)下图是《中国乡镇企业行业分布变化柱状图》(单位:万个)。
产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经济体制改革B.市场经济建立
C.“四个全面”战略布局D.实施“一带一路”建设
8.(2022春·江苏连云港·八年级统考期末)1985年,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这场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A.增强企业活力B.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C.扩大企业自主权D.实行对外开放
9.(2022春·江苏苏州·八年级校考期末)1984年3月24日,福建省55位厂长经理在《福建日报》上发出“请给我们松绑”的呼吁。
随后,《人民日报》转载了这封呼吁信,将“松绑”风吹响全国。
这里的“松绑”主要是指()
A.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B.承认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完全分开
C.允许企业实行公私合营D.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0.(2022春·江苏苏州·八年级统考期末)“位列《财富》世界500强榜单第351位的沙钢集团建立于1975年,其前身是沙洲县钢铁厂,1986年,更名为张家港市钢铁厂。
1992年,正式更名为江苏沙钢集团。
1996年,江苏沙钢集团改组为江苏沙钢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上述材料可直接作为下列哪一史实的实证材料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B.经济特区的建立
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
11.(2022春·江苏苏州·八年级期末)1984年,青岛海尔集团创立,它以创新为核心,努力建立灵活、高效的现代企业运行机制。
同年,北京天桥百货商场进行股份制改革,正式成立北京天桥百货股份有限公司,首批发行300万元股票。
在政策上能够为这些企业改制提供有力支持的是()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B.“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D.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
12.(2022春·江苏南通·八年级如皋市实验初中校考期末)邓小平说“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以下属于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特点的是
A.政企职责不分B.分配制度“大锅饭”
C.企业没有自主权D.企业经济利益与经营成果联系
13.(2022春·江苏泰州·八年级期末)1992年被人们称为中国改革进程标志性的分水岭。
这样判断的主要依据是()
A.制定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B.作出国有企业改革的决定C.确定了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D.形成了立体全面的开放格局
二、综合题
(2)材料一中农业总产值的变化得益于当时农村的哪一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事件的完成使生产资料所有制发生了什么变化?
材料三
(3)材料三中主要农产品产量变化与农村经济体制的哪一改革有关?综合上述材料,你对党和政府解决“三
农”问题的做法有何认识?
15.(2022春·江苏常州·八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党争取到大多数民族资本家对社会主义改造起了有益的配合作用,从而成功地实现了马克思、列宁曾经设想的对资产阶级的和平赎买。
这是中国共产党的一个独创性经验。
——《中国共产党简史》(2021年年版)材料二:“包干到户”的基本做法是:作为上地所有者的集体按人口或按劳动力将土地发包给农户经营,……取消了生产队统一经营和统一分配,“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全是自己的”。
因此,“包干到户”意味着农业经营方式由集体经营向家庭在承包来的土地上经营的根本转变。
——摘编自吴敬琏《中国经济改革30年历程的制度思考》材料三:《决定》的产生,实际上是改革开放5年多来广大人民群众和广大干部投身改革实践的经验总结……《决定》阐明了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紧迫性,规定了改革的方向、性质、任务和各项基本政策。
这是党中央适应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广大人民的迫切愿望而制定的指导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第一个纲领性文件。
——摘编自欧阳淞主编《改革开放口述史》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中共是如何争取民族资本家配合社会主义改造的?
(2)据材料二,指出“包干到户”后农村土地所有权和经营权各自的归属。
结合所学,说明该做法的积极作用。
(3)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三中的《决定》是指哪一文件?此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中国共产党制定实施经济政策的出发点是什么?
16.(2022春·江苏泰州·八年级校考期末)改革创新是国家发展的不竭动力。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中国现代史上,1978年是一个十分微妙和关键的年代……中国的发展主轴已经向经济成长转移……此次,邓小平的南方谈话,是对僵硬思潮致命一击……邓小平的南方谈话很快成为中央的决策主轴。
——摘编自吴晓波《激荡三十年》(1)你是否同意作者关于1978年“中国的发展主轴已经向经济成长转移”的评价?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材料二农村政策放宽后,一些适宜搞包产到户地方搞了包产到户,效果很好,变化很快。
——邓小平《关于农村政策问题》(1980年5月31日)(2)材料二中“农村政策放宽”是指在农村实行哪一制度?这一制度“效果很好”好在哪里?
材料三企业缺乏应有的自主权…严重压抑了企业和广大职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本来应该生机盎然的社会主义经济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活力。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3)根据材料三,指出20世纪我国迫切需要在城市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因。
结合所学回答:城市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是什么?
材料四这次会议正确认识和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这是我们党的一个伟大壮举,是十多年来党进行理论探索得出的最重要的结论之一,也是社会主义认识史上一次历史性的飞跃。
——《探索:经济体制的演变与博弈》(4)材料四中“这次会议”指哪次会议?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在这次会议上确立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
(5)根据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必须坚持改革的认识。
参考答案:
1.A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三十年前分田地,耕者有其田”指的是土地改革,“三十年后又分地,耕者有其责”指的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土地改革实行的是农民土地所有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的是土地集体所有制,属于公有制,A理解错误,符合同意;土地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都提高了农民的积极性,B理解正确,排除;土地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都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C理解正确,排除;土地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都使农民获得了生产自主权,D理解正确,排除。
故选A。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土地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土地所有制的性质上的区别。
2.B
【详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指农户以家庭为单位向集体组织承包土地等生产资料和生产任务的农业生产责任制形式,农民获得了生产自主权,是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产物。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积极性、提高农民生活水平,B项正确;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土地所有权不是农民所有,排除A项;乡镇企业逐步发展壮大不是最能体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能够“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的,排除C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没有使农业技术取到长足进步,排除D项。
故选B项。
3.D
【详解】材料信息是,1979~1984年间,我国粮食生产的年增长率大大超过了1957~1978年间。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一变化主要得益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度的推广,即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故D正确;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和粮食生产增加没有直接关系,故A错误;计划经济体制废除不符合史实,故B错误;此时我国还未实现农业机械化,故C错误。
4.C
【详解】]①土地改革于1950年开始,①排第一;①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时间为1953-1956年,故①排第二;
①人民公社化运动于1958年开始,故①第三;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于1978年开始实行,故①排第四,正确顺序为①①①①,所以C符合题意,排除ABD。
5.B
【详解】根据材料“包干到户”“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实行分田包干到户,自负盈亏。
这样,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了。
粮食产量比上年增长6倍多。
这种建立生产责任制的做法得到中央的肯定。
在中央的支持和倡导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步在全国推开,到1983年,已基本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
故某同学的研究性学习课题可能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项正确;土地改革的内容是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
地所有制,排除A项;国有企业改革的核心是增强企业活力,排除C项;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排除D项。
故选B项。
6.B
【详解】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后,在我国安徽凤阳小岗村率先出现搞“包产到户”的典型,揭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随后在全国农村逐步实行了包产到户、包干到户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拥有土地的使用权,使农民获得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克服了分配中的平均主义。
B符合题意,ACD 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
7.A
【详解】根据“《中国乡镇企业行业分布变化柱状图》”信息可知,与1982年相比,1988年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餐馆、服装业数量大幅上,,这一变化反映出的问题是经济体制改革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也促进了经济的发展,A正确;1992年中国才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排除B;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出发,提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排除C;实施“一带一路”建设与题干变化无关,排除D。
故选A。
8.A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85年,城市改革全面展开,重点是国有企业的改革,改革的内容包括:所有制方式的改革、管理体制的改革、分配制度的改革,但无论哪方面的改革,其最终目的都是增强企业活力,促进我国经济快速、稳定的增长。
因此,1985年,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故本题的正确选项是A。
9.A
【详解】根据材料中“1984年”“将‘松绑’风吹向全国”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84年我国开始了以国有企业改革为重点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其中心环节是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增强企业活力,这与材料中的“松绑”相吻合,A符合题意;1984年国企改革刚刚起步,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并未完全分离,排除B;材料中的“松绑”指的是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而公私合营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方式,排除C;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故选A。
10.D
【详解】依据“1986年,更名为张家港市钢铁厂。
1992年,正式更名为江苏沙钢集团。
1996年,江苏沙钢集团改组为江苏沙钢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和所学知识,1984年以来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开展,国企改革以增强企业活力、扩大企业自主权为中心环节,1992年党的十四大又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体制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加快建立股份制等为代表的现代企业制度,因此沙钢集团在上世纪80年代以来的发展演变历程,正是折射出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D项正确;198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中华
人民共和国宪法》,正式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我国根本政治制度,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1980年,我国设立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迈出对外开放的步伐,时间、地点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1987年党的十三大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但是与题干所述沙钢集团的发展演变并没有直接关系,排除C项。
故选D项。
11.C
【详解】依据题干青岛集团,努力建立灵活、高效的现代企业运行机制;北京天桥百货商场进行股份制改革,正式成立北京天桥百货股份有限公司。
可知这些变化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有关。
结合课本所学,从1985年起,展开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国有企业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
在大中型企业推行公司制、股份制,向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迈进;对小型企业采取改组、联合等多种形式,加强企业的改革步伐,C项正确;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排除A项;“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是为了解决祖国统一问题,排除B项;对外开放政策是中国与外国经济交流的政策,题干材料说的是对内改革,排除D项。
故选C项。
12.D
【详解】根据材料“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市场经济下的企业特点是政企分开,打破分配制度上的“大锅饭”,实行经营承包责任制,企业经营权集中在企业手中,而不是在政府手中,企业有自主权,企业经济利益与经营成果联系,企业经营好,职工收入就多,D项正确;ABC项不属于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特点,排除。
故选D项。
13.C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92年10月12~18日在北京举行。
会议的主要内容有:一是确立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二是明确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三是要求全党抓住机遇,加快发展,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
故选项C符合题意;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
故选项A不符合题意;国有企业改革于1985年就开始了,故选项B不符合题意;我国的对外开放格局是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故选项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4.(1)举措:土地改革。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2)事件: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变化: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3)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认识:以人民利益为中心;关注民生;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等。
(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1)
根据材料一“新中国成立前中国土地情况调查表”,可知地主、富农占土地比例高于贫农、中农、雇农,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1950年,在新解放区,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施行土地改革,1952年底的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因此针对材料一中的现象,党和政府实行土地改革,与此相关的法律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2)
根据材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农业生产统计表”,可知,1952年到1956年,农业总产值迅速增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土地改革以后,农业分散经营,影响生产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为此,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主要是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开展互助会合作,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道路,1956年底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完成,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使中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跨入了社会主义社会,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
因此农业总产值的变化得益于当时农村的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这一事件的完成使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3)
根据材料三“1978年-1984年中国主要农产品产量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
扩大了农民生产的自主权,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
因此材料中主要农产品产量变化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有关。
党和政府解决“三农”问题的做法,使我们认识到要以人民利益为中心;关注民生;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等。
15.(1)推行全行业公私合营,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或按照全行业公私合营时资本家的资本发给定息)。
(2)土地所有权:集体。
土地经营权:农户。
积极作用: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
(3)《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
(4)经济规律;社会发展现状;从中国实际情况出发等。
【解析】(1)
根据材料一“党争取到大多数民族资本家对社会主义改造起了有益的配合作用……”结合所学知识,中共采用推行全行业公私合营,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争取民族资本家配合社会主义改造的。
(2)
根据材料二“作为上地所有者的集体按人口或按劳动力将土地发包给农户经营”可得出“包干到户”后农村土
地所有权归集体。
经营权归农民。
根据所学知识,“包干到户”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
(3)
根据材料三“……《决定》阐明了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紧迫性,规定了改革的方向、性质、任务和各项基本政策”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三中的《决定》是指《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根据所学知识,此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
(4)
本问是开放性问题,言之有理即可。
如:经济规律;社会发展现状;从中国实际情况出发等。
16.(1)同意;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决策。
(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民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
(3)企业缺乏自主权,没有积极性,没有活力;国有企业改革。
(4)中共十四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5)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解析】(1)根据材料“1978年是一个十分微妙和关键的年代……中国的发展主轴已经向经济成长转移”,再结合所学可知,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果断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决策。
因此同意作者的评价。
(2)根据材料“一些适宜搞包产到户地方搞了包产到户,效果很好,变化很快。
”再结合所学这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效果很好”,其实也就是回答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意义,结合所学可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民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
(3)根据材料“企业缺乏应有的自主权…严重压抑了企业和广大职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本来应该生机盎然的社会主义经济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活力。
”表明,因为企业企业缺乏自主权,没有积极性,没有活力,所以需要改革,改革的重点是国有企业改革。
(4)根据材料“这次会议正确认识和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再结合所学可知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所以这次会议是中共十四大,目标就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5)根据上述改革开放的一系列成就,认识可从改革开放的重要性表述,如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