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和眼镜【公开课教案】新人教版2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眼睛和眼镜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眼睛的构造,知道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
2.了解眼镜是怎样矫正视力的.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验和实践,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参与组织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珍惜生命,关爱健康的意识,使其能自觉注意保护视力.
2.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的意识.
★课程重点(内容)
1、 眼睛
2、 近视眼及其矫正
3、 远视眼及其矫正
4、 明视距离、近点、远点的概念
5、 眼镜度数的计算
★难点——①近视眼及其矫正;②远视眼及其矫正。
★考点——①近视眼及其矫正;②远视眼及其矫正
★教具——挂图
★过程
一、眼睛
眼球——照相机
晶状体和角膜——凸透镜
视网膜——光屏
睫状体放松→晶状体变薄→看清远物
睫状体收缩→晶状体变厚→看清近物
二、近视眼及其矫正
1. 2. 3.矫正:佩戴凹透镜
1.
2.结果:成像在视网膜的后方
3.矫正:佩戴凸透镜
四、几个概念
1.明视距离:正常人眼25cm
近视正常远视
2.近点: u1﹤ u ﹤ u2
4.眼睛度数(C):C=100 =100
★小结
1.眼睛好像一架照相机,主要由瞳孔(好像照相机的光圈)、角膜及晶体(功能好像照相机的镜头)、视网膜(好像照相机的底片)组成.
2.近视眼用凹透镜矫正.
3.远视眼用凸透镜矫正.
★作业
动手动脑学物理1~4题
[动手动脑学物理习题参考答案]
1.甲图平行光线通过凸透镜后,会聚于焦点,是正确的.
过焦点的光通过凸透镜后应成为平行光,而乙图的光线向外发散,是错误的.
光线通过凹透镜后应发散,而丙图的光线通过凹透镜后向主光轴靠近成为平行光.
丁图的光线通过凹透镜后发散,是错误的.
2.近视镜片中间薄、边缘厚,是凹透镜;远视镜片中间厚、边缘薄,是凸透镜.度数深的眼镜镜面弯曲得较多,度数浅的眼睛镜片相对较平.
3.让学生们各自测出自己眼睛的近点并且相互比较,正常眼、近视眼、远视眼的近点是不同的.近视眼的明视距离相对正常眼要短,而远视眼的明视距离相对正常眼要长.
4.+300度是远视镜片,-200度是近视镜片.焦度是3 m-1,焦距是3 m,眼镜度数越深,说明眼镜镜片焦距越短.
★板书设计
近视眼:凹透镜
远视眼:凸透镜
★反思:
显微镜和望远镜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基本结构.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引导学生发散思维.
2.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于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课程重点(内容)
1、显微镜;
2、望远镜;
3、透镜及其应用单元知识总结
★难点——显微镜和望远镜的成像原理
★考点——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基本结构及成像原理
★教具——挂图
★过程
一、显微镜
1.结构——镜头两端各有一个透镜组
2.原理图物镜目镜把物放大看
投影仪原理放大镜原理
两镜成像:倒、大、实正、大、虚
总体成像:正立、放大、虚像
3.f目﹥f物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
1.
2.
两镜成像:倒、小、实正、大、虚
3. f目﹤f物
4. 视角放大口径
参数:如 7×35
放大倍数
例1、下列关于显微镜使用的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D )
A.光线较暗时用大光圈,并用凹面镜对光;
B.观察物体的像一般用左眼,同时要求右眼张开;
C. 欲将物象从视野左上方移到中央,装片应向左上方移动;
D.低倍物镜换用高倍物镜后,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增多,视野变暗。
例2、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在光屏上已经得到烛焰倒立、放大的像,此时用一块橡皮泥粘住凸透镜中间一小部分,则光屏上所成像(C )
A.像消失了
B.像没有变化
C.像比原来暗了
D.像中间部分看不清了
例3、在“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保持烛焰和光屏的距离为16cm,把透镜移到距烛焰4m时,屏上刚好得到一个和透镜大小的光斑,则透镜向右移动
4 cm时,屏上看到一个和烛焰等大清晰的像。
★小结:——引导学生小结
显微镜构造:
①物镜原理f<u<2f
②目镜原理放大镜作用
望远镜构造:
①物镜原理u>2f
②目镜原理放大镜作用
★作业——动手动脑学物理①②.
[动手动脑学物理参考答案]
1.注意这个实验可以让学生做一下,但要注意安全,不要让烧热的玻璃珠碰到身体.
2.把放大倍数较大(焦距较短)的凸透镜放在靠近眼睛的位置时,远处物体看上去变大了;两个放大镜位置对调以后,远处物体看上去变小了.为了使远处的物体看得更清楚,就要使物体放大,所以要用两个焦距不同的放大镜.如果两个放大镜焦距相同,就没有放大作用了.
★板书设计
★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