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远市高三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远市高三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1题;共6分)
1. (6分) (2016高一下·成都期末) 阅读下列新闻材料,按照题目要求作答。

近日,一项针对国内256所大学(其中既有综合性大学,也有专业性院校)的调查显示,有192所学校的校训都是“四词八字”的口号式,还有个别大学校训甚至完全相同,高校校训同质化、标语化现象严重。

记者搜集整理了39所院校的校训后发现,“求实”、“创新”、“厚德”、“博学”雷同率较高,其中有11个校训竟都出现了“创新”一词。

与此相对的是,超六成大学生直言对校训“不感冒”,认为只是“摆设”。

(1)用一句话概括这则新闻的主要内容。

(不超过10个字)
(2)就此现象谈谈你的看法。

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7分)
2. (6分) (2019高二下·曲靖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任务驱动型作文”源自于西方国家日常语言教学和写作教学的“任务型语言教学法”,这种语言教学法是基于建构主义理论而提出的,其核心是在明确“任务”的前提下,完成语言交际口语或书面语表达。

这种教学法,根据完成任务过程中所产生的互相影响把任务分成五类:拼板式任务,要求学生把散乱的若干信息拼成一个整体;信息式任务,给两个或两组学生有互补作用的信息,为了完成交际任务,双方必须协商以探清对方的信息;解决问题式任务,给学生一个问题及一系列信息,让其找到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案;做决定式任务,给学生一个可能有几种结局的问题,让他们通过协调和讨论选择一种结果,进行论述;交换意见式任务,学生参与讨论,交换意见,但无须达成一致。

国内一些学者在“任务型语言教学法”的基础上,增加“驱动”一词,用于作文教学。

教育部考试中心的张开明确提出了2015年高考课标全国卷作文的两道题目均属于“任务驱动型作文”,并对其概念做出阐释:“试题往往是给学生创作出一个情境,出现对立性的问题,让考生通过写作,提出解决处理问题的想法和方案……如今年作文中‘写信’‘权衡与选择’等任务型指令,着力发挥试题引导写作任务的功能,使考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辨析关键概念,在多维度的比较中说理论证。

”他认为,在材料作文中增加任务驱动型指令,能“较好地解决材料作文的泛角度与阐释作文收缩性之间的矛盾”,是在承继材料作文“自主空间大、立意角度自然、多元”等传统优势的基础上,又在避免套作方面进行了新的尝试和探索。

与传统的材料作文对比,“任务驱动型作文”的材料具有特殊性。

首先,材料的内容思想紧扣“主旋律”。

正如张开所说:“作文试题凸显考试对人才培养和价值引导的作用,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依法治国、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考查,形成在作文育人方面的合力,实现高考作文试题独特的教育功能。

”其次,材料具有真实性的特点。

任务驱动型作文的材料是新闻事件、社会热点,与传统的材料作文的审议故事、名言警句、诗词歌曲、图片漫画等有很大的不同,这种真实性暗含了鼓励考生关注社会、关注人生的命题意图。

第三,材料的价值取向具有多元性。

价值取向的多元化表现在:材料往往具有争议性,争议性重在考查考生的思辨能力;关涉的人物对象不是一个人,而是几个或几类人,这就保证“任务”的指向有多种选择;命题者对材料没有鲜明的感情倾向。

这样的材料,能保证考生选择感受最为深刻的一点写作。

同时,考生要把握好典型人物的特点和物质,这样才能避免一般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无疑是立意的主旋律,但一定注意不要“贴标签”、“穿靴戴帽”、空发议论。

在弘扬正气、传递正能量的同时,还可从反面针砭时弊,揭露社会上存在的某些消极落后现象,在对比中凸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意义。

(节选自《语文周报》特邀专家:尤立增《怎样写好任务驱动型作文》)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 国内一些学者将“任务型语言教学法”直接引入作文教学中,拓展教学思想。

B .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任务型语言教学法”,要求学生语言交际时完成核心任务。

C . “任务型语言教学法”中,学生的表达根据任务的指向采用不同的信息处理方式。

D . 把任务进行分类,学生可以通过协商有针对地参与讨论,交换意见,但无须达成一致。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任务型语言教学法”细化为五种任务类型,并对学生完成任务的侧重点进行比较。

B . 文章援引专家的权威说法,例证确凿,对高考作文命题思路的转向进行诠释。

C . 本文逐层论述任务驱动型作文的材料特点,强调其相对传统作文材料的改进。

D . 围绕“任务驱动型作文”这一核心概念,文章着重论述这一概念产生的历史沿革。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任务驱动型指令避免套作等行文方式,弥补传统材料空间大、立意多元的缺陷。

B . 任务驱动型作文增加任务驱动型指令,创设出相对真实的情境,让学生提出解决问题的想法和方案。

C . 近年高考,作文命题关注社会热点,突出育人功能,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D . 2015年高考课标全国卷作文题引导学生辩证思考,但命题者本身对材料没有鲜明的感情倾向。

3. (9分) (2019高三上·哈尔滨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先行者知道,他现在是全宇宙中惟一的一个人了。

他是在飞船越过冥王星时知道的,从这里看去,太阳是一个暗淡的星星……”6月7日上午,2018四川高考语文考试结束,阅读题中有一部分材料节选自刘慈欣的小说《微纪元》。

对于自己的科幻小说进入高考试卷,凭借《三体》获得世界科幻最高奖“雨果奖”的作者刘慈欣首先感到很意外,“听到这个消息,我还是挺吃惊的。

我没想到,科幻小说竟然能进入高考试卷阅读题。

毕竟,科幻文学在我国尚属于冷门,边缘文学地带。

当然我很高兴,科幻小说能进入高考试卷的材料阅读分析题,对引发更多人关注科幻小说,对科幻文学的发展无疑是有益的。

”刘慈欣耐心给记者分析,“细想也不是很意外。

因为当下我们的社会发展变化迅速,科技日新月异,未来感十足。

这也必然会在很多方面表现出来。

比如之前科幻小说已经进入了高中教材,现在又有科幻小说进入了高考语文试题,这都是一些生动的体现。


(摘编自中国数字科技馆百家号2018年6月8日消息)
材料二:
国内科幻小说与国外主要差距
(表格中的百分数是参与调查的人数百分比。

表格来源于2012年2月《“后三体时代”科幻小说何去何从——科幻小说读者认知度调查》)
材料三:
2011年11月,由世界华人科幻协会主办的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评选在成都揭晓,刘慈欣的《三体》获最
佳长篇小说金奖。

调查显示,有29.4%的读者是因为《三体》获奖,才认识了该书作者刘慈欣。

科幻小说奖项的设立,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对科幻作品的一种宣传和推广,曾获得中国科幻最高奖“银河奖”的《天意》,便卖出了15万册。

在阅读情况方面,读者获取科幻读物的途径最多的是下载电子书阅读,比例占到样本总量的39%,而从网上书店和实体书店购买的读者比例分别为21%和20%。

这一数据从侧面反映出,目前科幻小说的出版前景不够理想,很少有出版社会出版科幻小说,出版科幻小说的出版社主要是重庆出版社和四川科技出版社。

关于科幻小说的信息了解渠道,科幻杂志是一个良好的宣传平台,由于科幻作品能单独出版的屈指可数,出版后印量偏低,因此杂志成为首选的科幻新作发表平台,包括《科幻世界》《科幻大王》《九州幻想》等杂志颇受读者欢迎。

目前国内科幻文学领域的作者群体仍然狭小,长期坚持科幻创作的只有几十人而已,有影响力的更是屈指可数。

刘慈欣连续8年荣获中国科幻最高奖“银河奖”,王晋康的获奖次数更是高达10次,这一方面是实力所致,一方面也证明在科幻小说领域竞争对手不多。

从调查中可以看到,香港科幻小说作家倪匡和被誉为“现代科学幻想小说之父”的法国科幻小说作家凡尔纳,最为受到读者青睐,且支持率超过其他作者一倍以上,可见近年来科幻小说的发展并不尽如人意,作品或创作者仍未能够超越经典。

《三体》的成功虽然带动了科幻文学的关注度和出版,但“后三体时代”能否有和《三体》一样高品质的新作出现至关重要。

(摘编自2012年2月《“后三体时代”科幻小说何去何从——科幻小说读者认知度调查》)
材料四:
如果从文学形式的完整程度来划分,科幻小说发展可以分成三个阶段,分称为点子阶段、故事阶段和文学阶段。

文学是人学,根本要旨是把人写好。

在前两个阶段中,人物只是传声筒,把男的换成女的,老的换成年轻的,中国人换成外国人,作品照样成立。

一直有作者问,写科幻时人文元素该占多少,科学元素该占多少,这个问题本身就错误。

既然是科幻,就必须有科学元素;既然是文学,就必须有人文精神。

在科幻创作中,它们不是对立关系,人文是主题,科学是题材,前者通过后者来展现。

如果一部科幻作品的人文主题,你不用科学构思也能够展现,它就不是好科幻。

反过来,科学题材也一定要展现人文精神,作品才能达到一定境界。

总之,今后科幻最重要的发展方向,就是从科幻点子、科幻故事进化到科幻文学,在科学构思上生长出人文精神。

(摘编自《科普创作》2017年第3期郑军《科幻小说的三个发展阶段》)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科幻小说进入高考题,这对科幻小说来说是一个有益的帮助,可以让更多的人来关注科幻小说。

B . 虽然阅读电子版和纸质版科幻的读者占比相当,但仍反映出目前科幻小说的出版前景不够理想。

C . 刘慈欣、王晋康多次获奖及读者青睐倪匡、凡尔纳等作家,说明中国科幻小说经典作品偏少。

D . 科幻小说本真上属于文学,文学是人学,所以科幻小说创作的根本要旨是把人物塑造好。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不少读者因《三体》获奖才认识了作者刘慈欣,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读者对奖项的关注甚于作品本身。

B . 材料二表现了我国科幻小说在题材、思路等方面与外国存在巨大的差距,特别是数量与作者水平。

C . 《三体》获奖代表了中国科幻的新高度,“后三体时代”中国科幻期待有同样高品质的新作出现。

D . 在科幻小说中,科学与人文一为题材一为主题,二者是科幻小说的两翼,相辅相成,并不对立。

(3)刘慈欣认为科幻文学在我国尚属于冷门,处于边缘文学地带,怎样发展我国的科幻文学?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4. (12分) (2017高一上·蒙城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一个多雨的夏天
郭震海
这似乎是一个多雨的夏天。

不紧不慢的小雨就像生了根,断断续续下了三天,没有停的迹象。

侯东升醒来后,听着外面滴滴答答的雨声,有些烦闷。

他裹着一条毛巾被,眼睛迷茫地瞪着屋顶。

简易的屋顶用横七竖八的施工模型板撑着,上面覆盖着几层黑糊糊的油毡。

简易的大宿舍内散发着一股刺鼻的霉味,半碗隔了夜的剩饭放在墙角,已经变质。

裸露的砖墙,湿漉漉的,似乎能挤出大把的水来。

地上铺着红砖,红砖上撒了薄薄的一层白石灰。

十几双黄胶鞋,没有规则地摆放在床铺下。

“天塌了吧!”一名工友坐起来嘟哝了一句,扑腾一声又躺下了,几根木棍支撑的大床铺发出吱吱呀呀的怪叫。

“你找死啊!”工友躺下的动作用力过猛,压住了另一位工友的胳膊,后者向他提出强烈的抗议,骂骂咧咧地抽回了胳膊。

侯东升起身,去床铺头找自己的衣服,想出去走走。

他从墙角找出一把破旧的雨伞,走出了工棚。

外面的雨下大了,一栋高楼起了半截,无数的、长长短短的钢筋头直冲云霄,在雨中显得亮晶晶的,有点刺眼。

如果不下雨,这栋起了半截的楼上肯定站满了人。

无数顶安全帽,无数双劳作的手。

在轰轰隆隆的机械声中,他们完全可以站在高墙上,边劳作边唱信天游。

有的工友已经在城里待了十多年,甚至更长时间。

他们就像一群特殊的
候鸟,每年开春告别妻儿老小,来到城里,冬天又会回到乡村。

他们没有走进过KTV,但一步步升高的楼顶上,就是他们的乐场,他们可以怒吼,可以咆哮,可以唱着哭,也可以唱着笑。

只要手不闲着,至于嘴,爱干吗就干吗,就是站在墙头上像一个英雄般的去演说,也没有人注意,更没有人管。

他们的声音在车水马龙的城市里显得异常微弱,微弱得站在楼下就完全听不到了。

半夜里,无数盏大灯会将整个工地照亮,高楼一天不封顶,热闹的景象就一天不减,唯有雨能阻断这喧闹的一切。

侯东升和大多工友一样,既盼雨,又恨雨。

为什么呢?盼雨,是因为下雨了他们可以美美地睡个懒觉,无休止的劳作可以得到短暂休息;恨雨,是因为下雨就意味着他们会没有工,工是什么,就是钱。

他们从四面八方拥进这座陌生的城市,就是想多挣点工,年底多拿点钱。

侯东升撑着伞,不知道该去哪里,更不知道该干什么。

路过一座天桥,桥下积满了水,飞驰而来的车辆迅速通过天桥,激起很高的水花。

“你找死啊!”一个撑着小花伞的女人,被车辆激起的泥水溅了一身,她怒气冲冲地骂道。

侯东升突然觉得,城里人说话和他们其实没有区别,就比如这句“找死啊!”他这样说,工友们这样说,城里人也这样说。

在一个玻璃橱窗前他看到一则大大的广告:“家,温馨的港湾。

”城市里到处都是这样的广告。

侯东升觉得每一则广告都与他们有关又无关。

他们一年四季就像蚂蚁一样在钢筋与水泥的森林中不停地修筑城市里的家,城市在一天天长高变大,而他们没有家,他们的家在乡下。

侯东升给乡下的妻子打了一个电话,妻子开心地说,真好,庄稼灌浆了,下了一场难得的透雨。

侯东升在电话里骂,好个屁。

妻子说,你个鞭打的侯东升,你个不要脸的侯东升,你变了,变得不再爱惜庄稼,变得像城里人了,变得……
我真的变了吗?放下电话,侯东升想,我到底是城里人还是乡下人?他抬头望着灰蒙蒙的天……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作品中的一个工友躺下时压住了另一位工友的胳膊,后者就提出“强烈抗议”,“骂骂咧咧”,可以看出这些农民工自身素质确实很低。

B . 文章描写那一步步升高的楼顶上,就是他们的乐场,他们爱干吗就干吗,没人注意,更没有人管。

目的是为了表现农民工平日生活的单调和无人关注的生活状态。

C . 文章第三自然段简省地勾勒出侯东升及其工友的居住环境,突出其居住环境的简陋、拥挤、室内东西又脏又乱。

D . 农民工们恨雨,因为下雨就意味着他们会没有工钱,而他们拥进城市,就是想多挣钱,恨雨表现出这些农民工一心向钱看的心理。

(2)文章中多次写到“雨”,请谈谈“雨”在全文中的作用。

(3)文章以侯东升的困惑“我到底是城里人还是乡下人”结尾,有什么作用,谈谈你的理解。

三、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
5. (11分) (2018高三上·浦东月考) 阅读下面一篇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盲者说
(清)戴名世
①里中有盲童,操日者术,善鼓琴。

邻有某生,召而吊之曰:“子年几何?”曰:“年十五矣。

”“以何时而眇?”曰:“三岁耳。

”“然则子之盲也且十二年矣!昏昏然而行,冥冥焉而趋。

不知天地之大、日月之光、山川之流峙、容貌之妍丑、宫室之宏丽,无乃甚可悲矣□?吾方以为吊也!”
②盲者笑曰:“若子所言,是第知盲者为盲,而不知不盲者之尽盲也。

夫盲者曷尝盲哉?吾目虽不见,而四肢百体均自若也,以目无盲动焉。

其于人也,闻其音而知其姓氏;审其语而知其是非。

其行也,度其平陂以为步之疾徐,而亦无颠危之患。

入其所精业,而不疲其神于不急之务,不用其力于无益之为,出则售其术以饱其腹。

如是者久而习之,吾无病于目之不见也。

③“今夫世之人,喜为非礼之貌,好为无用之观。

事至而不能见,见而不能远;贤愚之品不能辨;邪正在前不能释;厉害之来不能审;治乱之故不能识;诗书之陈于前,事物之接于后,终日睹之而不得其意,倒行逆施,伥伥焉踬且蹶而不知悟:卒蹈于罗网、入于陷阱者往往而是。

“夫天之爱人甚矣予之以运动知识之具而人失其所予之之意辄假之以陷溺其身者,岂独目哉!吾将谓昏昏然而行,冥冥然而趋,天下其谁非盲也?盲者独余耶?余方且睥睨顾盼,谓彼等者不足辱吾之一瞬也。

乃子不自悲而悲我,不自吊而吊我!吾方转而为子悲为子吊也。


④某生无以答。

为记其语,庶使览之者所之愧焉。

【注释】①橾日者木:从事占卜职业。

(1)可填入第①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A . 哉
B . 焉
C . 乎
D . 耶
(2)对第②段理解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 . 作者列举自己“盲”的事实和表现,从正反两方面来阐述“虽盲实不盲”。

B . 多侧面多角度叙述自己“盲”久而成习惯,并没有因“盲”而带来烦恼。

C . 作者以自己盲的事实引出下文天下皆盲的严重后果,显示自己与众不同。

D . 本段先叙后议,列举自己“盲”的表现,为后文进一步揭示主旨做铺垫。

(3)对第③段画线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 夫天之爱人甚矣/予之以运动知识之具/而人失其所以予之之意/辄假之以陷溺其身者
B . 夫天之爱人甚矣/予之以运动知识之具而人失其所/以予之之意/辄假之以陷溺其身者
C . 夫天之爱人/甚矣予之/以运动知识之具而人失其所/以予之之意辄假之以陷溺其身者
D . 夫天之爱人/甚矣予之以运动知识之具/而人失其所/以予之之意辄假之以陷溺其身者
(4)概述第③段中今世之人不盲者却尽为盲的具体表现。

(5)简析本文的写作意图.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
6. (7分)(2017·镇江模拟) 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破阵子
李煜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

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

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注释】:沈腰:指腰肢消瘦。

潘鬓:指鬓发斑白。

(1)词的上阕(前5句话)写了什么景色,具有怎样的特点。

请简要分析。

(2)词的下阕是如何渲染自己“归为臣虏”的哀痛?
(3)词的上阕写景,下阕叙事抒情,上下阙之间在内容上构成了怎样的关系?请简要分析。

五、情景默写 (共1题;共3分)
7. (3分)(2019·榆林模拟)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韩愈《师说》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概括出唐代士大夫阶层中普遍存在的耻于从师的心理。

(2)在《阿房宫赋》中,杜牧设想假如六国之君能够爱惜自己的人民,“________”;同样,假如秦能够爱惜六国之民,“________”,没有人能够消灭它。

(3)李商隐《锦瑟》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典故,写出了迷离美好的梦境以及诗人内心难言的悲慨。

六、语言表达 (共2题;共10分)
8. (5分)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2个字。

进入2012年,大数据一词越来越多地被提及,人们用它来描述和定义信息爆炸时代产生的海量数据,并命名与之相关的技术发展与创新。

________ ,大数据就是这个时代的产物。

________ ?一组名为“互联网上一天”的数据告诉我们,一天之中,互联网产生的全部内容可以刻满1.68亿张DVD;发出的邮件有2940亿封之多……大数据虽然孕育于信息通信技术的日渐普遍和成熟,但它对人们生活产生的影响绝不只限于技术层面,本质上,________ ,即决策行为将日益基于数据分析做出,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凭借经验和直觉做出。

9. (5分)交际中“称谓”很重要,用得是否恰当,不但会影响交流效果,也能反映一个人的文化修养。

如《红楼梦》中贾宝玉称呼林黛玉的父亲林如海叫“姑父”,林黛玉称呼史太君叫“外祖母”。

请你根据《红楼梦》中的人物身份、亲戚关系,设计一段林黛玉与王夫人初次见面的对话。

注意:对话中必须含有亲属称谓,并注意称谓的准确得体。

林黛玉:
王夫人:
七、材料作文 (共1题;共5分)
10. (5分) (2018高二上·蕉岭月考)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打赏”,古时指身份尊贵的人给下人的赏赐或为报答别人而给付的金钱。

如今,继“点赞”之后,凭意愿自由、数额随意等特征,网络“打赏”成了互联网新宠。

在直播平台、明星微博、微信公众号等自媒体上,处处可见“打赏”字眼,人人可成为“打赏者”。

有人说网民打赏的不是金钱,而是感觉、心情,甚至是自我需求;有人说网络打赏是一场草根文化的胜利;也有人认为网络打赏是网民非理性的网络狂欢。

你对网络“打赏”这一现象有什么看法?请依据以上材料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少于800字;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共1题;共6分)
1-1、
1-2、
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7分)
2-1、
2-2、
2-3、
3-1、
3-2、
3-3、
4-1、
4-2、
4-3、
三、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
5-1、
5-2、
5-3、
5-4、
5-5、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
6-1、
6-2、
6-3、
五、情景默写 (共1题;共3分)
7-1、
7-2、
7-3、
六、语言表达 (共2题;共10分)
8-1、
9-1、
七、材料作文 (共1题;共5分)
10-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