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当好基层通讯员——李晓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一个老通讯员的几点感受
• 1、因为爱所以痛并快乐着; • 2、明确自己的责任; • 3、找准自己的优势; • 4、拓宽自己的视野。
(一)、因为爱,所以痛并快乐着
(1)

就我个人而言,我认为做一名通讯员,选择“爬格
子”,既是一件快乐的事,也是一件痛苦的事。

因为爱,热爱这一行,愿意在世事的噪杂纷纭之中
(2)

这一切都是因为喜爱。在这里我想告诉大家的是,
没有这份爱,如果是单单是为了完成领导交给的任务、为
了不扣分、不考核、不罚款或是做做样子而去写、而去应 付,那你可能就写不出好文章,那肯定是一件相当痛苦的 事。

古人就曾经说过“宁愿抬大筐,不愿写文章”这样
的话,极言写文章的不易。特别是作为一名基层单位的通
“两头受气”被动局面。这就是做好一名基层通讯员的 “不易”。
(3)

当然干好一名基层通讯报道员也有“幸福的事”。

去年的3、4月份,当时队里安排我负责整改二2煤41011综采工作面机巷
的1800多米皮带运输线。

这个综采工作面是新庄煤矿迄今为止最大的一个综采工作面,也是生产条
件最复杂,运输距离最长的一个工作面。一个时期以来将是新庄矿乃至整个
怎样当好基层通讯员?
——李晓庆


• 一、简单的自我介绍;
• 二、一个老通讯员的几点感受; • 三、通讯员写稿应处理好的几个辩证系; • 四、我的几点“实战”经验; • 五、结语。
一、简单的自我介绍:

朋友们,大家好:

我叫李晓庆,中共党员,现在新庄煤矿机三
队工作。算起来风风雨雨从事基层宣传报道工作
独守这份寂寞,独享这份宁静,品味心灵的豁达和灵动,
更重要的是通过自手中的笔发出自己的心声,抒发自己
内心的思想情感,表达自己的爱、恨、情、仇。

这也是我20余年来,对爬格子、对当一名宣传报道
员始终不离不弃,从一而终的重要原因。

虽然我没有取得多么大的成就,做到最好,可能这
和我的天分及后天的努力有关吧。


3、 干好基层宣传报道工作大有可为,大有作为,通讯员上头条不是神话;

4、干好基层宣传报道工作,就一定要做好吃苦的准备,付出努力,只有
付出才会有回报,才会走出你不一样的精彩人生。
(二)、明确自己的责任;
• (1)


一名企业的通讯报道员,你的职责绝不是单纯的
写几篇稿子。

通讯报道员的定义:是受新闻单位委托,以采访
三、通讯员写稿应处理好的辩证关系:
(1) 在上面我已经提到过,做一名通讯员,干 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是基础。从自己的工作实际 出发,在日常工作中寻找新闻点,采写报道才 是一名通讯报道员的根本任务。 既要干好本职工作,又要干好通讯员,实 现“针尖两头快”就要求我们要注意处理好三 个方面的辩证关系。
些人们虽然司空见惯,却熟视无睹,从这些平常的事中
发现新的内容和意义,从而对读者产生巨大的心理作用。

例如:李英华主任拍摄的一张图片新闻《压力》、
《硕果》、以及乔磊科长发表在《中国煤炭报》上的摄
影新闻《天天有本明白账》都充分地体现了他们在新闻
创作上丰富的知识储备、好奇心、竞争意识和创新精神,
这些才是他们创作出精品、佳作的基础和源泉。
《平顶山矿工报》、《工人日报》联合举办的通讯员培训班;

93年回新庄矿工作,一直担任基层宣传报道员至今。

2003年,在公司第十三届青工技术比武中,取得通讯报道员第二
名。

2013年被聘为《神火之光》《神火电视》特约记者。

虽然曾经在我们集团内部的刊物上陆续发表了一些作品,但在CN
级刊物上发表作品了了,不值一提。
苦就更不必说了。在那种情况下工作,工友们的辛苦、乐观,那种心态,确
实让我感动。
(4)

当时虽然说工作辛苦归辛苦,但我们的心态非常好。为了把我们
当时和大自然斗智斗勇,工友们辛苦、乐观的心态和工作的真实场景
呈现出来,利用下班的时间,我就写了一篇3500字左右的通讯《斗水
记》。这篇文章由于篇幅的问题,《神火之光》没能刊发,但一直挂
个矿长,他能一口叫出你的名字,能说出那样的话,我认为是对我最大的鼓
励和肯定。

当然,当你的作品被发表的时候,能在媒体上发出你的声音的时候,同
样也是一件很快乐的事。

今天在这里之所以啰啰嗦嗦的提起这些事,我想告诉大家的是:

1、 基层是新闻的最基础的源头;

2、 三贴近,走转改,党的群众路线重心在基层;
已有20多年了。

以往都是听别人讲课,今天能在这里以这种
方式和大家见面,我还是第一次,有点“赶鸭子
上架”的感觉,非常紧张,心情非常激动。首先 要感谢领导给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让我们 互相交流提高。下面仅是我个人的一点心得体会, 与大家分享,希望大家批评指正。
对自己从事通讯报道员工作经历的简单回顾:
煤业公司“战危机,保增长”的主战场。

进入之初,我们面临5大难题,主要是水。采区由于受顶底板上部砂岩水、
底板太原组上段灰岩水的影响,涌水量较大,再加上整个机巷落差较大,排
水点多达6处,大大小小的水泵十来个,整个巷道污水横流水大,可以说是惨
不忍睹。2是打钻队打瓦斯抽放眼三台钻机同时作业空气质量较差、我们用的
• 时间:2014-01-13 来源:河南能源化工集团 • □本报通讯员 朱家华 • 10月15日早班,车集煤矿机电二队电工刘广雷带着徒弟任满意一下井就直奔27一部皮
带头,他们今天的任务是检修开关。 一到现场,刘广雷就开始忙活起来,停上级电源、闭锁、挂牌、挂证件、上密码锁,
向队里汇报。 “可以打开开关了吧。”看师傅按流程做好检修准备后,任满意提醒刘广雷。
讯报道员,我感觉更是如此。在自己的单位我们各自都担
负着这样或是那样不同的工作,基本都是兼职的,要写点 东西注定就要在你干好的本职工作之外,就要花费大把的 精力和时间,就要苦思悯想、点灯熬眼。

另外在写作的过程中,如果我们把握不准、写不好、
完不成写稿任务,或是本职工作出现纰漏,往往就是出力
不讨好。如果我们做不到“针尖两头快”可能就会陷入
• “这可是一举多得啊。一块小布头就解决了这么多问题。”任满意一脸的佩服。

点评:创新不在大小,只要能解决实际问题,为矿井发展增加效益就是好的创新。
在日常工作中,我们应多动脑筋,多想办法,解决现场实际问题,这才是我们创新的
目的。
(4)

点评:创新不在大小,只要能解决实际问题,
为矿井发展增加效益就是好的创新。在日常工作
(2)
• 具有丰富的知识储备是我们拓宽自己的视野始终保持 新闻的敏感性和思想敏锐性的前提和保障。
• 从大的方面讲知识储备从结构上大体可以分政治理论 知识、新闻学专业知识、社会科学基础知识和自然科学及 各个方面的生活知识。
• 但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干啥讲啥,买啥吆喝啥”要熟 悉本土生活,别说“外行”话。
• “原来这样。”任满意一下子明白过来了。以前拆下的螺丝、垫片随手就放在开关一 旁,工具也是随手用,随手扔在地板上,用的时候不仅不好找,而且沾满了煤渣,还 得用布擦干净才能用,有的时候垫片、螺丝这些小件还容易丢失,来回找配件,不仅 浪费材料,而且影响工效。
• 有了这块布头后,拆卸的小件和工具全放在这上面,所有物品一目了然,随手就可以 取用,不仅避免了丢失,而且螺丝、垫片、工具不容易粘到煤渣,减少了擦拭环节, 大大提高了工效。
“残管”引起的祸端……》。

讲述的是一个即将结婚的新娘子,在结婚的前一天晚
上做饭的时候,被煤炉中燃煤里一发残存的雷管爆炸炸伤,
造成右手二个手指截肢,面部、身上大面积烫伤,因住院
治疗,不得不推迟婚期的事。

这篇700多字的消息被采用后,迅速被《平顶山工人
报》、《平顶山日报》转载,矿电视台还专门制作了专题
报道和反映情况为主要职责的非职业新闻传播人员。

通讯员的职责:采集传播新闻,尽快的报道新近
发生的事实。

通讯报道员的力量:就在于可以影响舆论。从大
的方面说是“哨兵”、“瞭望者”,从小的方面说是“耳、
目、喉、舌”。
(2)

例如:92年我采写的一篇新闻。那也是我最初发表在
《平顶山矿工报》上的第一篇新闻稿件,题目是《一发
们的体验、感受我写了《特殊的“课堂”》这篇现场短新闻。

另外,当时井上,大自然正是春暖花开,万物复苏,一年中最美
的时光。我还连续写了《走向原野》、《又见桃花》、《梨花印象》、
《油菜花开》、《积聚正能量,青春勇担当》等多篇消息、散文、随
笔。且多被,《神火之光》及矿内部网页发表。
(5)

当然最令我铭记在心的还有另外一件事。 我记得很清楚,那是去年的4月
“不着急,还有一样东西没准备好呢。”刘广雷说着从工具包里拿出一块小布头,铺 在开关前面。“铺块小布头有啥用?”任满意有些疑惑,站在一旁想看个究竟。 “这块布头的作用可大呢,拆卸下来的小件都放在这上边。”刘广雷打开开关后,卸 下的固定螺丝、硅胶、垫片,还有自己从包里拿出的凡士林、扳手等工具随手就放在 了这块布头上,随手取用,随手放回。
为本单位、本部门有什么信息,反应什么
样的问题,具有多大的新闻价值通讯员能
及时的知道,而且资料多、懂业务、知行
情,只有这样采写的稿件才能又快又好。
(4)、拓宽自己的视野
(1)

拓宽自己的知识视野要求我们要具有好奇心、竞争
意识、顽强的意志和创新精神。

我认为所谓的新事物不单单是指时间上刚刚发生和
正在发生的事,而且也是指内容上的新颖独特。是指那
矿灯能见度不到2米,口罩上的防尘纸一个班下来都要换两三回,不然根本就
喘不来气。3是两进一回的通风方式没有形成,风量不足,机巷温度达到32度
以上,出了巷道,外面就是5,6度,温差较大,当时我给总结出了一句话
“一班有四季,十米不重天”几个哥们都夸我有才、经典。其次就是时间短、
人员少、任务重,条件相当艰苦,10来个人天天摆弄的给泥猴一样,那个辛
在我们矿上的网页上。

在这期间还有一个小故事。为了整改这趟1800米的运输线,我们
下了1000根新皮带纵梁,这些纵梁全部要人肩扛运送到机巷更换。跟
我参与整改的又2名轮岗的大学生,一位是现在北井工区的技术员朱
波,一位是我们队现技术员齐江涛。在那种条件下工作,那种高强度
的体力劳动是他们从没经历过的。在工作中通过和他们交流,根据他
中,我们应多动脑筋,多想办法,解决现场实际
问题,这才是我们创新的目的。

我们可以看出,这篇文章描述的这件事可以
说是司空见惯小之又小的事。能从这样的小事件
做出文章来,还需要我们下一番功夫。这就要求
我们要用新眼光反应新事物,要经常的读书看报、
旁征博引、积累素材、求取真。经,拓宽视野,构 建完善的知识体系。
3、找准自己的优势;

在新闻的写作方面,虽然说通讯员都
各有自己的本职工作,但优势还是相当明
显的。首先通讯员是最接地气的。

基层的工作才是干好一切工作的基础,
才是落实各项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例:
(3)

可以看出,这几篇文章,最大的特点
就是“新鲜”。这样的新闻,不身临其境,
坐在办公室里闭门造车是写不出来的。因
节目并做了后续报道。

这篇稿件引起了很大的反响,矿上为此也出台了专门
的措施进一步规范了火工品管理和煤质管理,在当时火工
品管理较为混乱的情况下,确实影响了舆论,收到的效果
是我写这篇稿子时不曾预料到的。
例:
• 这篇稿件是新庄矿通风区书记张杰和通讯员张亚 飞写的。发表在《神火之光》第四期头版。提出 了目前在困难情况下区队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 比较有典型性和借鉴意义。

90年高考落榜之后,没能走进自己理想的“象牙塔”,感到无颜
面对父母的殷切期望,于是我就一个人背井离乡,来到了当时具有
“中原煤仓”之称的平顶山矿务局,成了一名“地下工作者”。由于
小时候我的心灵中就对看书和写书的人充满了敬仰,平常也好捣鼓点
“分行排列的玩意” , 92年就被聘为基层宣传报道员,参加了由
22号的8点班。当时的整改工作已经接近尾声,王天喜矿长和机电副矿长朱新
亮来查看整个整改工作的进展情况,进入机巷后我陪同检查。领导对我们的 工作整体很满意,王矿长当时的一句话让我很感动,可能说是终生难忘!

他说:“晓庆,这一段时间看了你写的几篇文章,不错!抽时间整理一下,
给政工部和工会联系一下给你出本书。”,听到这话,我当时就有点晕!一
• 有选择、有目的的拓宽自己的阅读渠道。在阅读中寻 找闪烁着智慧光芒,激发自己灵感和兴趣的闪光点,然后 记录和储存起来,精读、发酵,以备后用。例如:可以建 立自己的剪报本、收藏夹、标题集萃、网址收藏等让这些 东西成为以后自己知识储备的 “百宝囊”启迪灵感的 “发动机。”下面是我收藏的一篇文章:
例如:小布头 大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