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灌注桩声波透射法检测技术及其应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混凝土灌注桩声波透射法检测技术及其应用
混凝土灌注桩声波透射法检测技术及其应用引言大直径混凝土灌注桩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在公路、桥梁、港口等工程中,灌注桩的施工过程中,容易产生离析、局部夹层、断桩、缩颈等桩身缺陷,无法从外观进行检查。

如不通过检测,将会削弱基桩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给工程质量留下隐患。

目前对灌注桩普遍采用无破损检测法(包括低应变反射波法和声波透射法)。

但是低应变法因激振能量小,对深部缺陷及桩底反射不灵敏;桩身存在多处缺陷时,由于多个反射波相互干扰,形成复杂波列,故对桩身缺陷的类型、程度及位置都难以做出准确的判断。

与低应变反射波法相比,声波透射法有其鲜明的特点:检测全面、细致,声波检测的范围可覆盖全桩长的各个横截面,信息量丰富,结果准确可靠,且现场操作简便,不受桩长、长径比的限制[1]。

1 声波透射法的基本原理及检测技术 1.1 声波透射法检测混凝土灌注桩的基本原理声波透射法检测灌注桩的原理可简述为:在桩身中预埋若干根声测管,声测管材质可以是钢管或PVC管,管内充满清水作为声耦合剂。

然后将非金属超声波检测仪的发射换能器和接收换能器分别置于声测管中同一水平高度。

检测过程中,收、发换能器保持同
步移动,发射换能器发射超声波埋藏通过桩身混凝土到达接收换能器,判读出超声波穿过混凝土的声时、声速、接收波首波的波幅以及接收波主频等参数,对缺陷位置和缺陷程度进行判断。

1.3 声测管的埋设要求①声测管的材质采用无缝钢管或PVC管;声测管的底部应封死;②声测管埋设完成后为了防止异物落下,必须加盖;声测管的管口应高出桩头300mm。

1.4 声波透射法的检测仪器我公司采用的仪器是武汉岩海公司的RS-STO1D(P)型非金属超声波检测仪,采用跨孔透射法进行桩身完整性检测。

RS-STO1D(P)型非金属超声波检测仪由主机、收、发换能器、支架、套筒式管口滑轮组成。

其中收、发换能器内的压电陶瓷易碎,粘接处易脱落,禁止敲击,检测结束后需放入海绵套筒内保护,收、发换能器的构造相同可互换使用。

1.6 声波透射法检测中的注意事项①检测中采用的测试步距为25cm,当需要加密检测时的测距可选为10cm;②通过深度计数滑轮拽动收、发换能器的速度应尽量一致,一般为30~50cm/s;③通过套筒式管口滑轮使收、发换能器置于声测管中央,避免碰到声测管;④收、发换能器以相同的步长向上提升,其累计相对高差不应大于20mm,并随时校正,为了使两个换能器同步升降,在检测中需要有经验的 2 声波透射法的声学参数 2.1 声速声速的测试值较为稳定,结果的重复性较好,受非缺陷因素的影响小,在同一根桩的不同剖面以及同
一工程的不同桩之间可以比较,是判定混凝土质量的重要参数。

实测时声速不是直接测试量,而是根据测距和声时计算的,声速的测试精度取决于测距和声时的测试精度,再次强调声测管的平行度的重要性。

2.2 波幅对混凝土缺陷很敏感,是判定混凝土质量的一个重要参数。

测试时通常以首波的波幅为准。

但波幅的测试值受仪器系统性能、换能器耦合状况、测距等诸多非缺陷因素的影响,波幅的测试值没有声速稳定。

2.3 主频主频的变化能间接反映混凝土质量的好坏,但其变化也受测距、仪器设备状态等非缺陷因素的影响,测试值不稳定,因此,主频漂移指标仅作为声速、波幅的辅助判据。

2.4 接收波波形是反映混凝土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对混凝土内部的缺陷较敏感。

现场检测时除逐点读取首波的声时、波幅外,还应注意整个接收波波形的变化,及时做出调整。

3 工程实例分析 3.1 完整桩某市政桥梁工程4号墩的5号桩,桩径为1200mm,桩长10m。

该桩3个剖面的声时-深度、波幅-深度、声速-深度曲线近似一条直线,各检测剖面的声学参数均无异常,无声速低于低限值异常,分析结果4-5#桩为Ⅰ类
桩。

其中图3为BC剖面的波形曲线。

3.3 桩身局部夹层某高速公路桥梁工程0号墩2号桩,桩长9.0m,桩径为
1200mm。

在检测过程中发现,BC剖面在均桩顶7.14~7.64m
范围内声学参数出现异常。

经对其加密检测,在同一位置处声
速降低,波幅出现陡降。

经钻孔取芯以及灌注技术人员证实,BC剖面在7.14~7.64m范围内存在泥水混合物。

其中图5为BC剖面的波形曲线。

4 结语声波透射法大直径混凝土灌注桩可以不受桩长的限制,能够对桩身全长范围进行全面检测,但是在工程实际中影响因素众多,容易导致错判或漏判,因此要求施工技术人员和检测人员在声测管埋设和检测时要密切注意,避免损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