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节奏,悦动课堂——小学音乐课堂中节奏训练的开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把握节奏,悦动课堂——小学音乐课堂
中节奏训练的开展
摘要:节奏在音乐教育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价值,对音乐艺术的表现力有着不小的影响。

针对于此,在小学音乐教育中必须指导学生开展节奏锻炼,尽可能培养学生们的音乐节奏感,逐渐提升学生的音乐感知、审美以及创造能力。

本文依据小学音乐教育中怎么培育学生的音乐节奏感开展探究,意在促使学生把握好音乐节奏,从而提升课堂教育质量。

关键词:小学音乐节奏训练
著名音乐家马雅可夫斯基曾说过:“节奏这是诗的基本力量,是音乐艺术的核心动力。

”在小学音乐教育过程中,音乐的旋律是最能够引起他人共鸣的,也是最能够打动人的力量。

基于此,在小学音乐课堂教育中,老师要注重锻炼与培养学生的节奏感。

具备节奏感,才能够促使学生具备音乐能力,如果缺少构架的培养,音乐就是失去其本身的魅力。

节奏可以自主存在,音乐却必须需要节奏的支持。

因此,养成学生的节奏感是值得关注的课题。

一、模拟节奏,刺激出学生的音乐兴趣
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过:“任何对知识的学习都是从感官着手的。

”作为表露情绪的艺术。

人类对于音乐的学习也是从视觉以及听觉着手的。

可是,小学生的性格特征就是注意力不够集中,专注力不足,尤其是无法专注于抽象的符号中。

为了充分刺激出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要求老师通过深刻具体的视觉、听觉刺激来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此才能够充分有效的促使学生进行音乐学习。

音乐源自节奏。

可以说音乐的结构中节奏的作用是无法替代的,更何况优秀的节奏感与节拍感可以提高学生音乐学习的效果,同样也是每一位学生学习音乐必须具备的要素。

在学习的诸多学科中,音乐课程是基础课程之一,是一种艺术。

在实际生活中,声音无处不在,随时都能够聆听到不同的声音与节奏。

所以,听力
锻炼在音乐课堂教育中是无法取代的一环。

这一环节能够使得学生深入了解音乐所带来的享受,感受日常生活中音乐的呈现。

例如,车辆行驶的声音、雨滴在屋檐上的声音、风吹过的声音等等。

小学生具备模仿能力强、想象力丰富的天性、虽然附点节奏无法掌控,老师可以指导学生倾听驴行走的声音,随着驴行走学生会自然而然的模仿骑驴、赶驴的行为,紧跟节奏。

老师在这一时期合理进行指导、示范,学生就可以在游戏中掌握
节奏[1]。

二、体态语言,通过肢体动作体现节奏
著名的教育学家马卡连柯曾说过:“老师的教育从来不是单一的,甚至有的时候将自身的四肢都运用至教育中。

”教育实践证实,音乐教育中凭借肢体动作来体现节奏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方式。

小学生在音乐氛围或者正常状态下,均能够通过自身的行为来呈现自己的想法。

什么样的动作都可以,没有硬性指标,但是行为又可以反馈学生对音乐的感悟。

另外,老师要激发学生,使得学生通过适当的动作来体现自身的节奏。

四二拍的歌曲《爷爷给我打月饼》具备明显的节奏,并且教育价值突出。

那么音乐节奏如何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呢?第一,老师可以通过讲故事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并且也能够起到教育的效果,紧接着拿出月饼给学生看、闻,再一次有效的刺激出学生兴趣。

引导学生右手呈圆形,作为月饼。

老师说到一时,就拍一下左手。

喊二时就将月饼交给下一个小伙伴。

当唱到“月饼圆圆又香啊”的时候,双手紧握,然后用鼻子嗅一嗅。

通过这样的行为,学生可以较快的掌握以上基本节奏。

想要尽可能锻炼学生的节奏感,老师可以让学生形成一个圈,依据音乐来做动作从而了解四二拍的节奏。

学生在游戏活动中,能够玩耍的非常快乐,甚至会边跳边唱边做动作,被音乐所吸引。

三、构建教育情境,养成学生音乐节奏感
著名的音乐教育家奥尔夫曾说过:“必须尽可能的鼓励学生自身构建隶属于本身的音乐盒动作伴奏,那怕是非常简陋甚至是粗糙的。

”在落实新课程改革思想之后,情境教育在音乐课堂教育中的价值无法替代。

在小学音乐教育中,老师
可以引导学生多鉴赏一些音乐片段,借此来锻炼学生的音乐节奏感。

例如《小乌龟天上飞》《粗心的画家》这种类型的音乐,能够有效的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拓展学生的视野。

学生聆听完这些音乐后,能够充分锤炼学生的想象与创造能力。

如此的探究不单单体现了音乐体现与音乐创作的内容,也是对音乐教育的改革升级。

节奏锻炼的高效路径囊括模仿。

例如模仿“打水”来体现不同节奏。

提着水桶来到水边,可以通过八分音乐来体现节奏。

水灌入水桶中的声音,是四分音符与四分休止符所形成的音乐节奏。

拿着水桶走的节奏,可以通过四分音符来体现。

走累了以后,走慢了,这是可以通过二分音符来体现。

到家后开心快乐,可以通过十六分音符来体现。

如此的锻炼方法生动有趣,学生可以较好的融入其中。

如此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不会给学生带来压力,所以教育效果格外突出[2]。

总之,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老师必须格外关注节奏训练。

使得学生在学习中找寻节奏,提高对乐曲的把控度。

同时老师可以适当的采用一些声势来平均,使得学生充分的体验音乐节奏。

参考文献:
[1] 郑海蓉. 把握节奏,悦动课堂——节奏训练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开展[J]. 试题与研究, 2020(12).
[2] 李奇. 探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节奏训练方法[J]. 中学生作文指导, 2019, 000(012):P.108-10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