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新品种‘泉花551’的选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花生新品种‘泉花551’的选育
陈剑洪;陈永水;李锦泉;黄瑞方;郭陞垚;韩柱强;肖宇
【摘要】‘泉花551’系泉州市农科所以‘泉花7号’为母本,‘粤油13’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途径选育而成的花生新品种。

经国家南方片区花生区试、长江流域花生区试、福建省花生片区试及辽宁省花生备案试验鉴定,‘泉花551’具有丰产性好、品质优、抗病性强、适应性广等特点。

该品种2013年通过国家品种鉴定(国品鉴花生2013014)、福建省品种认定(闽认油2013001)和辽宁省花生备案。

%A new peanut variety ‘Quanhua 551’ ,was bred by crossing
‘Quanhua 7’ and‘Yueyou 13’ at Quanzhou 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 It showed excellent characteristics of high pod yield , good quality , high resistance ,and wide adaptability .It was released in 2013 by the National Agro-tech Extension and Service Center in Fujian and Liaoning Provincial Crops Approval Committee .
【期刊名称】《福建农业学报》
【年(卷),期】2014(000)005
【总页数】3页(P440-442)
【关键词】花生;泉花551;选育
【作者】陈剑洪;陈永水;李锦泉;黄瑞方;郭陞垚;韩柱强;肖宇
【作者单位】福建省泉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福建泉州 362212;福建省泉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福建泉州 362212;福建省泉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福建泉州362212;福建省泉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福建泉州 362212;福建省泉州市农业科
学研究所,福建泉州 362212;广西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广西南宁530007;福建省泉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福建泉州 36221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334.2
花生是我国主要的油料作物和经济作物,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花生加工业的迅速发展,花生产量和品质远远满足不了社会的需求[1]。

花生种植效益较高,在相同条件下,种植花生与种植其他作物相比,投资少,用工省,经济效益较高[2]。

华南地区人多地少,耕地面积有限,花生轮作周期缩短,病虫害发生逐年加重,生产上迫切需要高产、优质、抗病的花生新品种[3]。

为满足生产和市场需求,采用有性杂交育种方法,经多代选择,育成了高产、优质、抗病、适应性广的花生新品种‘泉花551’,该品种2013年分别通过国家品种鉴定(审定号:国品鉴花生2013014)、福建省品种认定(审定号:闽认油2013001)和辽宁省品种备案,为福建省首个通过南方区试和国家鉴定及辽宁省备案的花生新品种。

1 选育经过
1.1 亲本选配
根据市场和生产需求,确定以高产作为品种选育的前提,主攻优质和抗病性状的选择。

据此,根据花生性状的遗传规律、性状互补原则,选用福建省泉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的‘泉花7号’为母本,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育成的‘粤油13’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

‘泉花7号’生长势强,果、仁较大,结荚性好、饱果率和出仁
率也较高,高产稳产,适应性广,但较不抗叶斑病和锈病;‘粤油13’是广东省
农业科学院所育成的花生新品种,其生长势强,结荚性好,丰产稳产,抗叶斑病,耐肥抗倒。

本研究旨在通过两者的有性杂交,利用性状互补和基因累加作用,选育
出符合育种目标的花生新品种。

1.2 选育过程
2005年秋以‘泉花7号’为母本,‘粤油13’为父本配组杂交(组合号0551)。

2006年春种植F1代,剔除假杂种后混收;2006年秋(F2代)开始按改良系谱
法进行优良单株的选择,详见图1。

2 选育结果
2.1 产量表现
2.1.1 品比试验 2009年参加福建省泉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品种比较试验,‘泉花551’荚果产量3 444 kg·hm-2,居12个参试种首位,比对照种‘泉花7号’
增产24.31%,比对照‘汕油523’增产42.17%。

2.1.2 省内多点试验 2009年莆田和龙岩点多点试验‘泉花551’鲜果产量分别为
6 075kg·hm-2和12 727.5kg·hm-2,比对照‘泉花7号’增产28.6%和
23.87%。

2.1.3 区试 2010-2011年参加国家南方片区花生区试,2010年11个试点(福
建莆田和南安、云南昆明、广西贺州和南宁、江西赣州、广东广州与高州及汕头、湖南郴州、海南海口)‘泉花551’荚果产量4 056.75kg·hm-2,比对照‘汕
油523’增产10.61%,折合籽仁产量2 939.85kg·hm-2,比对照增产12.17%;2011年续试,‘泉花551’荚果产量4 596.00kg·hm-2,比对照‘汕油523’
增产12.06%,折合籽仁产量3 210.00kg·hm-2,比对照增产15.8%,‘泉花551’两年平均荚果产量和籽仁产量分别为4 326.4kg·hm-2和3 078.2 kg·hm
-2,分别比对照增产11.37%和14.04%,产量均居参试种首位。

2011-2012年参加长江流域花生区域试验,2011年泉花551荚果产量4 699.5kg·hm-2,居
参试品系第二位,比对照中花15号增产7.17%,籽仁产量3 252.0kg·hm-2,
比对照增产0.49%;2012年续试,‘泉花551’荚果产量5 086.5kg·hm-2,
居参试品系第一位,比对照‘中花15号’增产13.12%,折合籽仁产量3 510.0 kg·hm-2,比对照增产4.89%,居第一位;两年平均荚果产量4 893.0kg·hm-2,比对照‘中花15’增产10.14%,折合籽仁产量3 381.0kg·hm-2,比对照增产
2.69%。

2010-2011年参加福建省春花生区试,2010年‘泉花551’荚果产量
3 670.8kg·h m-2,比对照‘泉花7号’增产15.60%;折合籽仁产量2
484.0kg·hm-2,比对照增产15.73%;2011年续试,‘泉花551’荚果产量4 581.3kg·hm-2,比对照‘泉花7号’增产5.07%,折合籽仁产量2 949.0 kg·hm-2,比对照增产3.80%;两年平均荚果产量4 126.2kg·hm-2,比对照
‘泉花7号’增产9.51%;籽仁产量2 716.7kg·hm-2,比对照增产8.94%。

2.1.4 生产试验 2012参加福建省花生生产试验,福清试点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
员会组织花生专业委员会部分委员现场考察评议,‘泉花551’鲜果产量8 308.5kg·hm-2,比对照‘泉花7号’增产9.23%。

2012年参加辽宁省花生备案试验,‘泉花551’所有7个试点(辽宁的沈阳、朝阳、阜新、丹东、锦州、铁
岭和葫芦岛)平均荚果产量比对照‘白沙1016’增产8.8%。

2012年参加国家南方片花生生产试验,11个试点(福建莆田和南安、云南昆明、广西贺州和南宁、
江西赣州、广东广州与高州及汕头、湖南郴州、海南海口)全部增产,增产幅度5.03%~46.42%,平均荚果产量4 474.5kg·hm-2,比对照‘汕油523’增产16.71%。

2.2 适应性
泉花551经国家南方片区和长江流域花生区试、福建省花生区试和辽宁省花生备
案试验,均表现高产、稳产,适合在我国南方和长江流域及辽宁省等地推广种植。

2.3 抗性
两年国家南方片区花生区试,田间鉴定,‘泉花551’抗倒性、耐旱性和耐涝性
均为强,叶斑病2.3级,锈病2.3级。

2年长江流域花生区试,‘泉花551’田间表现抗叶斑病和锈病,抗旱性中等,抗倒性强。

两年省区试,‘泉花551’田间
叶斑病自然发病表现为抗,锈病为中抗。

抗旱性较强,耐涝性中上,抗倒性中上。

据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自然病谱鉴定,‘泉花551’中抗青枯病。


建省农业科学院植保所青枯病接菌鉴定‘泉花551’为中感青枯病[4]。

2.4 品质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从南方片花生区试点抽样送农业部油料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泉花551’2010年含油量50.80%,蛋白质含量26.51%,油酸含量46.6%,亚油酸含量31.7%,油酸亚油酸比值1.47;2011年‘泉花551’含油量49.82%,蛋白质含量28.35%,油酸含量46.50%,亚油酸含量32.30%,油酸亚油酸比值1.44。

福建省农业厅从省区试点抽样送福建省粮油中心检验站测定,‘泉花551’粗蛋白含量26.4%,含油量50.9%,油酸含量49.4%,亚油酸含量31.8%,油酸/亚油酸比值1.55。

‘泉花551’为高油酸亚油酸比值
的花生品种。

2.5 主要特征特性
‘泉花551’株型直立紧凑,长势较强,叶片大小中等,叶色绿。

主茎高45~
55cm,侧枝长48~60cm,单株总分枝数5~9条,结果枝5~8条,单株结荚数14~21个,饱果率76%~85%,双仁果率80%左右,百果重180~220g,百仁重70~80g。

3 栽培技术要点
3.1 选择适宜的土壤
‘泉花551’结荚性较好,产量水平较高,选择肥水条件好,肥力中等以上的田
种植容易获取高产。

3.2 适时早播
各地应根据当地气候,确定适宜播期,适期内早播有利高产。

采用秋繁花生种子或覆膜栽培的地区,可适当提早播种[5]。

3.3 合理密植
中等肥力的田块,春植播15.0~16.5万穴·hm-2为宜,双粒穴播;秋植播
16.5~19.5万穴·hm-2为宜,双粒穴播。

3.4 肥水管理
栽培上注意促进早生快发、增加前期花量以提高产量和荚果整齐度[6]。

施足基肥,早施苗肥,酌施花肥,后期视苗情适当根外追肥。

基肥每公顷施用土杂肥22 500~30 000kg+尿素225kg+硫酸钾150kg+过磷酸钙600kg或土杂肥22 500~30 000kg+尿水30 000kg+三元复合肥(N、P2 O5、K2O各16%)
300kg;追肥1次,施尿素75~112.5kg·hm-2。

水分管理方面掌握“蹲苗、干花、湿针、润果”的原则,遇旱时应及时浇水,肥水条件高的田块或后期多雨水时应控制肥水供应,防止徒长、倒伏[7]。

花生收获前1个月应避免发生干旱胁迫[8]。

3.5 病虫害防治
春植注意防治小地老虎、蛴螬、夜蛾类害虫、叶斑病;秋植注意防治蚜虫、小绿叶蝉、红蜘蛛、叶斑病、锈病等病虫害。

参考文献:
[1]陈剑洪.福建花生生产现状与发展对策[J].花生科技,2001,(2):28-30.
[2]山东花生研究所.中国花生品种及其系谱[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1.
[3]陈永水,陈剑洪,庄明川.抗病丰产优质花生新品种泉花646的选育[J].
花生学报,2003,32(S1):209-212.
[4]LIAO BOSHOU.Germplasm screening and breeding for resistance to bacterial wilt in China [C]//ICRISAT Groundnut Bacterial Wilt in Asia,India:ICRISAT,1998:75-81.
[5]陈剑洪,陈永水,陈双龙,等.花生新品种泉花7号的选育研究[J].花生学报,2008,37(3):41-44.
[6]劳方业,罗葆兴,黎杰强.选育高产花生的几个生理指标[J].中国油料,1992,(3):7-11.
[7]封海胜.花生高产育种选择指标研究初报[J].花生科技,1981,(3):32-34.
[8]陈剑洪,陈永水,庄明川,等.花生新品种泉花327的选育与生育特性研究[J].花生学报,2004,33(1):13-1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