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PAIR WORK的行动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问题的提出
(二)原因假设
1. 教师示意不清。

2. 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

3. 活动安排得不合理,如时间紧、话题枯燥等。

4. 其它个人因素,如两人关系、性别及性格差异等。

(三)研究方法
1. 调查问卷的研究过程
针对以上假设,调查问卷设计如下:
(1)考查学生对会话活动的兴趣:是否喜欢两人一组活动?
(2)考查教师示意是否清晰:会话活动前,老师是否示意清楚?
(3)考查学生学习能力差异因素:你喜欢与什么样水平的同学一组练习?
(4)考查性格差异因素:你喜欢与什么样性格的同学一组练习?
(5)考查交往差异因素:你喜欢与平时相处怎样的同学一组练习?
(6)考查性别差异因素:你希望与什么性别的同学一组练习?
(7)自我判断:你认为哪些是两人对话活动成功或失败的主要原因?
调查对象:小学三年级学生,共90人。

对影响会话活动未成功原因的调查结果:
(1)有79%的学生很清楚教师下达的任务与要求,可基本排除假设中关于教师示意不清的因素。

(2)有68. 9%的学生对性别差异取无所谓态度,因而假设中的性别差异因素也可以排除。

(3)有54%的学生喜欢与外向性格的同学一组会话,因而假设中的性格差异因素存在,但不占主导地位。

因性格为非可控性因素,可不考虑列为教师课堂活动调整内容。

(4)有64.7%的同学愿意找与自己相处关系好的同学一组活动,所以教师在活动编组时,前几次应尽可能地安排两人关系比较好的学生为一组,取得成功后再适当调整。

(5)关于学习能力差异因素的调查显示,53. 4%的学生愿与比自己水平高的同学组合,46.1% 的学生愿与自己水平相当的同学组合,没有愿意与比自己水平低的同学组合。

为了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教师应采取自由组合、适当调整、鼓励学生互相帮助的方法。

(6)会话活动设计不尽合理的问题也有所反映。

不少学生感到,有时由于缺乏足够的时间完成对话任务,有时所讨论的话题很无聊,难以产生兴致。

2. 课堂观察的实验过程
1)设计方案
根据调查反馈结果,在教学中有意识地针对第二种假设——学生学习能力差异,安排了水平各异的三组学生同时同地进行观察,其座位设置如下:
级别
代号
姓名
学习水平性格
性别
备注
第一组a
tracy 中


关系好b
tom



第二组a
field



同上
b
sue 高


第三组a
joe 高


同上
b laura 低


2)课堂观察方法
请三名教师作为观察者分别坐在被试之后,持先行设计的观察记录表,记录各组对话所用时间及双方会话的过程。

记录以五秒钟为单位,用符号表示不同的活动。

如:“——”表示用目标语交谈,“---”表示用汉语交谈,“ ”表示做无关活动或未交谈。

3)访谈方法
在课堂观察实验后,有意识地针对第二、第三种假设设计如下问题:你喜欢与你刚才一同练习的同桌吗?
课堂观察记录表observation sheet
内容/姓名
a
b
用英语交谈
_____
用汉语交谈
———
交谈停顿
×
交谈共用时间
s
(四)新问题的提出
通过调查问卷、课堂观察、课后采访,笔者发现有两个问题不可忽视:其一,两个高水平的学生总是理想搭档,可是如何安排低水平学生的搭档呢?在保证搭配的双方关系都比较好的情况下,是否可以把他们与低水平的同学安排在一起呢?其二,如何合理地设计安排课堂活动,以使低水平的学生更多地得到控制性练习(controlled practice)的机会,同时又不使高水平的学生失去兴趣,从而学到新东西呢?因此,笔者将如何解决低水平学生的搭配与如何解决活动设计问题,作为下一阶段行动研究的重点。

(一)问题再现
(二)解决方案与行动计划
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几种解决方案,制定了相应的执行时间与资料收集方法。

这些解决方案具体如下:
1. 重点安排差生座位
2. 练习前合理设计任务
方法:在课下请学生参与设计他们感兴趣的话题,话题要有信息沟,任务要有难易之分。

在课上,教师要很好地把握有难度的任务,因势利导,以文字形式提示学生会话中会遇到的重点词汇和重点句型。

会话前给予必要的相关内容导入,以增加学生的信心,给他们较充裕的时间表达他们感兴趣和比较复杂的句子结构。

3. 练习中实施分层次教学
依据:由于班级中学生的学习水平不同,为了避免优生“吃不饱”、差生“消化不了”的现象,有许多教育研究者提出了分层次教学与分类指导。

例如:孙泓、田卫生(1998)总结了教学分层的思想,包括目标分层、讲授分层、操练分层与提问分层,对于探索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方法很有启迪意义。

又例如:在操练分层中要求a 层(优生)能自创情景,自编对话进行表演或自己组织语言;c 层(差生)能熟读和理解对话或课文内容,做到语音、语调准确。

方法:在分层的基础上,降低对c层,即差生的要求。

在练习时,教师不要当旁观者,而要主动参与,对差生投入更多的激情和关怀,适时给予必要的点拨与指导。

4. 练习后多给差生表现机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