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高一高中语文开学考试带答案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高一高中语文开学考试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与郑人盟B.夜,缒而出
C.朝济而夕设版焉D.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2.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无能为也已
B.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C.失其所与,不知
D.共其乏困
3.下列各项中加横线的词与“行李之往来”的“行李”语言现象不同的一项是()
A.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
B.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
C.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D.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4.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5.下列句子与“以其无礼于晋”的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A.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B.岂其取之易而守之难乎
C.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D.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
二、文言文阅读
1.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
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
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
依乎天理,批大卻,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
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
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
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
【1】解释下列加横线的词:
(1)臣之所好者,道也
(2)批大卻,导大窾,因其固然
(3)虽然,每至于族
(4)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2】能代表庖丁观点的一句话是:
【3】庖丁解牛经过三个阶段,请用课文中的原句回答:
(1)第一阶段:。
(2)第二阶段:。
(3)第三阶段:。
【4】根据原文中的几句话,写出所衍生出来的成语:
(1)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
(2)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
(3)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4)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2.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
”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
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
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
【1】解释文段中加横线的词语。
①蜀之鄙有二僧: _________
②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_________
【2】作者分别举“贫者”“富者”的例子,采用的是一种________的方法,这样写,是为了说明人之为学,关键在
____________。
【3】翻译
(1)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
(2)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不阙秦,将焉取之?
(3)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
三、默写
补充写出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渺沧海之一粟。
(2)大道之行,。
(3),根不固而求木之长。
(4)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
(5),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6)总此十思,,,择善而从之。
四、现代文阅读
1.现代文阅读:小说类文本
陆地上的船长
谢志强
早晨,太阳刚刚升起,他便站在晒谷场上,一只手叉在腰间,一只手一挥,像一个指挥千军万马的将军,他喊:起锚,出航!
爹叹了一口气说,疯子的船又出海了。
我好奇地看着他。
我没见过海,没见过航船。
他迎着照进山坳里的阳光,穿着整齐的制服,很成武,很气派。
阳光勾勒出他的剪影。
晒谷场周围是一块块水田,绿莹莹地连向山岭。
接着,他开始踱步。
我观察了好些天,他从晒谷场的东头慢慢地走向西头,沉思的样子。
我发现,他绝不多走一步,接近晒谷场的边缘,他又折回身,继续走。
他的皮肤黝黑,不是山民那种黑,是海风吹出的黑,爹告诉我。
我想象大海无遮无拦的阳光。
他走得那么准确。
爹说他那条船跟晒谷场差不多大。
那么大一条船,我想,一个移动的晒谷场,周围的绿田不是像平静的海水吗?
爹说,别去打扰他,可怜的船长。
一个失却了船的船长。
我对他生出敬意,他的身材魁伟,把那一身制服撑得板板直直,好像挂在衣架上边那样。
太阳在不知不觉地升起,有一竿子高了,他仍重复着踱步——那是他在甲板上散步。
我希望他脚下的晒谷场能够航行。
他踱步的时候,晒谷场仿佛在飘移。
他的制服衣襟在山风里猎猎抖动。
可是,天阴下来了,不知哪里钻出来了乌云,发酵似的膨胀,遮住了太阳。
他停下脚步,四处张望,甚至,双手圈成两个圈,罩在眼眉前。
父亲说那是他的望远镜。
爹示意我们——村里的几个小伙子都来了,他们想嚷嚷——不要出声。
其实,我真想赶过去,登上他的船。
他举起双臂,说,全体注意,风暴来啦,各就各位,保持航速!
我们乐了。
他焦躁不安地跑起来,跑到船头——晒谷场的东首,用脚踢踢摊在地上的稻谷,说赶快采取措施,海水漫进舱里了。
他开始寻找什么,大概是桶之类的东西,舀海水。
他忙乎着踢稻谷,金色的稻谷飞起。
我的娘撩起围裙揉在手里,对我爹说,你去劝劝他,这样糟蹋粮食。
他喊:快,水泵,都躲起来干吗!他四顾着,像是寻找想象中的船员。
我们沉不住气了,真想赶过去帮他一把。
他冲着我们喊:胆小鬼,你们丢下船逃走呀!你们过来,我命令你们过来。
大海可饶不了你们!
我瞧了一眼爹。
爹低声说:别过去,他疯病发了,发过一阵就会好转呢。
我真想过去支援他,他需要帮手。
我见他像热锅上的蚂蚁那样,在晒谷场上疯狂地奔跑。
我真不忍他那么孤独,可能我们过去,能够安慰他——他是我们家族中惟一见过大世面的人物了,我曾替我这个二叔自豪,可是,他回来的时候,人家指着脑袋说他受了刺激。
他终于停下来,哭腔哭调地说:沉了,沉了,我们的航船,沉了,你们都逃吧,鲨鱼不会放过你们。
据爹说,他那条船,在一场海上风暴里航行了一天一夜,最后,接近了一个无名小岛,触了礁。
太阳钻出乌云。
他的声音低下来,说沉了,沉了。
似乎在念咒语,我看着环绕着小山村的山岭,好似晒谷场在下沉、下沉。
他走出晒谷场,朝我们走来——登上小岛他的神色又恢复了正常,像经历了场海上风暴,现在,他的表情呆滞、
淡漠。
他根本没看我们一眼,似乎我们不存在,他穿过我们,径直地走进他的屋子
我们踏上了他的航船——晒谷场,整平了踢乱的稻谷,我学着他的样子,在场上走,想体验当船长的感受,还是我出生以来看惯了的小山村——晒谷场,可是,刚才(每天他都要演绎一场出航的仪式,只是今天意外,出现了阴天)那场“沉船”的风暴就发生在这儿。
大海无情,我想着遥远的大海,我长大了一定要去见识大海!
【1】简要概括“陆地上的船长”这个标题的好处。
【2】简要分析小说中船长的形象。
【3】概括小说中运用的两组对比,并简要说明其作用
【4】本文写了“陆地上的船长”的故事,请探究其中的深刻意蕴。
2.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论名声
[德]叔本华
每个人皆能求得荣誉,只有少数人可获得名声,因而只有具有特殊卓越成就的人才能获得名声。
这类成就可分为立功、立言二种,立功、立言是通往名声的两条大道。
两条大道各有利弊,主要的差异在于功业如过眼烟云,而著作却永垂不朽。
极为高贵的功勋事迹也只能影响一时,然而一部光芒四射的名著却是活生生的灵感源泉,可历千秋而长新。
功业留给人们的是回忆,并且在岁月中渐渐地被淡化,终至完全消失,除非历史将他凝化成石,流传后世。
著作的本身便是不朽的,举例来说,亚历山大大帝所留在我们心目中的只是他的盛名与事迹,然而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荷马等人依然健在且活跃在每个学子的头脑中,其影响一如他们生时。
立功需要依赖机遇才能成功,因此得来的名声一方面固然是由于功业本身的价值,另一方面也的确是靠风云际会才能爆发出璀璨的火花。
比如,战功的评定,它所依据的是少数见证人的证辞,然而这些见证人并非都曾在现场目击,即使果然在场目击,他们的观察报道也不一定都公允。
以上所说的是有关立功的几个弱点,但可以用它的优点来平衡。
立功的优点在于它是一件很实际的事,也能为一般人所理解。
立言的情形恰与立功相反。
立言不依赖偶然的机遇,主要靠立言者的品格学问才可以长存不朽。
此外,所立之言的真正价值是很难断定的,内容愈深奥,批评愈不易。
通常,没有人足以了解一部巨著,而诚实公正的批评家更是凤毛麟角。
所以,靠立言而得的名声,通常都是累积许多判断而成的。
在前面我已提过,功业留给人们的是回忆,而且很快就成为陈年旧物了;然而有价值的著作,除非有丧失的章页,否则总是历久弥新,永远以初版的生动面目出现。
所以,著作不会长久被误解的,即使最初可能遭到偏见的笼罩,在长远的时光之流中,终会还其庐山真面目。
也只有经历了时光之流的冲击与考验,人们方能来评论著作,而它的真正价值也才会显露出来。
名声实在仅是与他人相比较的结果,而且主要是品格方面的对比,所以,评价也就因时因人而异。
某人的名声可能因新秀的崛起而使他原有的声望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了冲击或湮灭。
因此,名声是依靠绝对价值来评判的,而所谓绝
对价值,只存在于那些出类拔萃之人物,直接地靠其本身而傲视同类,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可为他人剥夺。
所以为了增进我们和社会的幸福,我们应该全力追求伟大的头脑和心灵。
没有反射体我们无以看到光线,没有沸扬的名声我们便不可认识真正的天才。
然而,名声并不代表价值,许多的天才沉没于默默无闻之中。
莱辛便说过:“有些人得到了名声,另一些人却当获而未得。
”
(金玲译,有删改)
【1】文章说“立功”与“立言”是通向“名声”的两条大道,请简要分析二者的主要区别。
【2】文章最后一段说“名声是依靠绝对价值来评判的”,又说“名声并不代表价值”,二者是否矛盾?请简要分析。
【3】我国古代有“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说法,请结合本文谈谈你的认识。
五、作文
以“乐在元宵佳节”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要求:1.由元宵晚会时的某一节目或场景生发开去,展开联想,表现明确的主题。
2.综合运用多种描写手法。
江苏高一高中语文开学考试答案及解析
一、选择题
1.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与郑人盟B.夜,缒而出
C.朝济而夕设版焉D.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答案】A
【解析】“盟”在句中是名词活用作动词,结盟;其他三项都是名词作状语。
【考点定位】理解文言实词的词类活用。
2.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无能为也已
B.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C.失其所与,不知
D.共其乏困
【答案】B
【解析】A项,“已”通“矣”;C项,“知”通“智”;D项,“共”通“供”。
【考点定位】理解文言实词的通假字。
3.下列各项中加横线的词与“行李之往来”的“行李”语言现象不同的一项是()
A.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
B.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
C.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D.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答案】D
【解析】题干中的“行李”属于古今异义。
古义:使者,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等。
A项,古义:可爱,今义:值得同情。
B项,古义:去厕所,今义:换衣服。
C项,古义:交错相通,今义:各种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
【考点定位】理解文言实词的古今异义。
4.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答案】C
【解析】C项,都是“者”字结构,……的人。
A项,①代词,他;②助词,的。
B项,①介词,把;②连词,来。
D项,①连词,表转折,却;②连词,表修饰。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5.下列句子与“以其无礼于晋”的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A.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B.岂其取之易而守之难乎
C.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D.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
【答案】C
【解析】例句是介词短语后置句,即“以其于晋无礼”,C项也是介词短语后置句,即“以严刑董之”“以威怒震之”。
A 项,“……也”,表判断,是判断句。
B项,“岂……乎”,表反问。
D项,“何也”,表疑问。
【考点定位】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二、文言文阅读
1.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
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
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
依乎天理,批大卻,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
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
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
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
【1】解释下列加横线的词:
(1)臣之所好者,道也
(2)批大卻,导大窾,因其固然
(3)虽然,每至于族
(4)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答案】(1)天道,自然规律
(2)本来的样子
(3)(筋骨)交错聚集的地方
(4)通“缮”,这里是擦拭之意
【解析】注意一词多义现象,通假现象。
要将实词放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翻译。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
【2】能代表庖丁观点的一句话是:
【答案】吾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解析】庖丁是在解释世上事物纷繁复杂,只要反复实践,掌握了它的客观规律,就能得心应手,运用自如,迎刃而解。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3】庖丁解牛经过三个阶段,请用课文中的原句回答:
(1)第一阶段:。
(2)第二阶段:。
(3)第三阶段:。
【答案】所见无非牛者(2)未尝见全牛也(3)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
【解析】要抓住事物的规律要循序渐进,一步一步来,庖丁就是从不熟悉到熟悉规律,再到掌握规律的。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4】根据原文中的几句话,写出所衍生出来的成语:
(1)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
(2)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
(3)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4)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答案】(1)目无全牛(2)官止神行(3)游刃有余(4)踌躇满志
【解析】要内容熟悉,能通过文段意思对成语释义。
现在很多常用的成语来源于文言文,如呆若木鸡、望洋兴叹、鲲鹏展翅等。
平时要多加积累,注意识记,不要望文生义。
【考点定位】理解文中的句子。
2.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
”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
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
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
【1】解释文段中加横线的词语。
①蜀之鄙有二僧: _________
②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_________
【答案】①边境。
②反而。
【解析】注意一词多义现象。
要将实词放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翻译。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
【2】作者分别举“贫者”“富者”的例子,采用的是一种________的方法,这样写,是为了说明人之为学,关键在
____________。
【答案】对比,立志。
【解析】贫者和富者的语言和行为,形成对比。
最后贫者依靠自己的实干达到了目的,说明立志并付诸实践是成功的关键。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3】翻译
(1)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
(2)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不阙秦,将焉取之?
(3)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
【答案】(1)不被自己的愚笨平庸所局限而努力学习不知疲倦的人,是自己努力学习的人。
(2)(现在晋国)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又想扩展它西边的疆界,(如果)不侵损秦国的土地,将从哪里取得土地呢?
(3)所有的帝王,承受上天赋予的重大使命,无不是在深深的忧虑中就治道显著,而一旦功业建成就德性衰减。
【解析】重点词语:(1)被动句、判断句、其、自力各1分;(2)既、东封、肆、阙各1分;(3)凡、元首、承、道著各1分。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
三、默写
补充写出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渺沧海之一粟。
(2)大道之行,。
(3),根不固而求木之长。
(4)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
(5),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6)总此十思,,,择善而从之。
【答案】(1)寄蜉蝣于天地
(2)天下为公
(3)源不深而望流之远
(4)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
(5)竭诚则吴越为一体
(6)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
【解析】本题是上下句衔接的默写,比较简单。
注意“蜉蝣”“峻”“兹”等易错字。
【考点定位】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四、现代文阅读
1.现代文阅读:小说类文本
陆地上的船长
谢志强
早晨,太阳刚刚升起,他便站在晒谷场上,一只手叉在腰间,一只手一挥,像一个指挥千军万马的将军,他喊:起锚,出航!
爹叹了一口气说,疯子的船又出海了。
我好奇地看着他。
我没见过海,没见过航船。
他迎着照进山坳里的阳光,穿着整齐的制服,很成武,很气派。
阳光勾勒出他的剪影。
晒谷场周围是一块块水田,绿莹莹地连向山岭。
接着,他开始踱步。
我观察了好些天,他从晒谷场的东头慢慢地走向西头,沉思的样子。
我发现,他绝不多走一步,接近晒谷场的边缘,他又折回身,继续走。
他的皮肤黝黑,不是山民那种黑,是海风吹出的黑,爹告诉我。
我想象大海无遮无拦的阳光。
他走得那么准确。
爹说他那条船跟晒谷场差不多大。
那么大一条船,我想,一个移动的晒谷场,周围的绿田不是像平静的海水吗?
爹说,别去打扰他,可怜的船长。
一个失却了船的船长。
我对他生出敬意,他的身材魁伟,把那一身制服撑得板板直直,好像挂在衣架上边那样。
太阳在不知不觉地升起,有一竿子高了,他仍重复着踱步——那是他在甲板上散步。
我希望他脚下的晒谷场能够航行。
他踱步的时候,晒谷场仿佛在飘移。
他的制服衣襟在山风里猎猎抖动。
可是,天阴下来了,不知哪里钻出来了乌云,发酵似的膨胀,遮住了太阳。
他停下脚步,四处张望,甚至,双手圈成两个圈,罩在眼眉前。
父亲说那是他的望远镜。
爹示意我们——村里的几个小伙子都来了,他们想嚷嚷——不要出声。
其实,我真想赶过去,登上他的船。
他举起双臂,说,全体注意,风暴来啦,各就各位,保持航速!
我们乐了。
他焦躁不安地跑起来,跑到船头——晒谷场的东首,用脚踢踢摊在地上的稻谷,说赶快采取措施,海水漫进舱里了。
他开始寻找什么,大概是桶之类的东西,舀海水。
他忙乎着踢稻谷,金色的稻谷飞起。
我的娘撩起围裙揉在手里,对我爹说,你去劝劝他,这样糟蹋粮食。
他喊:快,水泵,都躲起来干吗!他四顾着,像是寻找想象中的船员。
我们沉不住气了,真想赶过去帮他一把。
他冲着我们喊:胆小鬼,你们丢下船逃走呀!你们过来,我命令你们过来。
大海可饶不了你们!
我瞧了一眼爹。
爹低声说:别过去,他疯病发了,发过一阵就会好转呢。
我真想过去支援他,他需要帮手。
我见他像热锅上的蚂蚁那样,在晒谷场上疯狂地奔跑。
我真不忍他那么孤独,可能我们过去,能够安慰他——他是我们家族中惟一见过大世面的人物了,我曾替我这个二叔自豪,可是,他回来的时候,人家指着脑袋说他受了刺激。
他终于停下来,哭腔哭调地说:沉了,沉了,我们的航船,沉了,你们都逃吧,鲨鱼不会放过你们。
据爹说,他那条船,在一场海上风暴里航行了一天一夜,最后,接近了一个无名小岛,触了礁。
太阳钻出乌云。
他的声音低下来,说沉了,沉了。
似乎在念咒语,我看着环绕着小山村的山岭,好似晒谷场在下沉、下沉。
他走出晒谷场,朝我们走来——登上小岛他的神色又恢复了正常,像经历了场海上风暴,现在,他的表情呆滞、
淡漠。
他根本没看我们一眼,似乎我们不存在,他穿过我们,径直地走进他的屋子
我们踏上了他的航船——晒谷场,整平了踢乱的稻谷,我学着他的样子,在场上走,想体验当船长的感受,还是我出生以来看惯了的小山村——晒谷场,可是,刚才(每天他都要演绎一场出航的仪式,只是今天意外,出现了阴天)那场“沉船”的风暴就发生在这儿。
大海无情,我想着遥远的大海,我长大了一定要去见识大海!
【1】简要概括“陆地上的船长”这个标题的好处。
【答案】用看似矛盾的表述突出其职业精神;标题充满悬念,吸引读者。
【解析】“船长”应该是在海上的,而标题却是“陆地上的船长”,看似矛盾,又充满悬念。
【考点定位】理解小说标题的含义。
【2】简要分析小说中船长的形象。
【答案】他是一个执著于理想、忠于职守的失败英雄;他爱事业如生命,爱船胜过爱自己,船进水下沉时,他指挥大家抢救;大家弃船逃跑,他选择和沉船在一起,这是他执著的信念和追求。
【解析】他把晒谷场当做了他的船,通过“他绝不多走一步”,“他走得那么准确”,“他停下脚步,四处张望,甚至,
双手圈成两个圈,罩在眼眉前。
”的动作描写,表现他忠于职守。
天阴下来时,他喊:“快,水泵,都躲起来干
吗!”“沉了,沉了,我们的航船,沉了,你们都逃吧,鲨鱼不会放过你们”的语言描写表现他爱岗敬业,在危险来
临时,选择和沉船一起的执着。
【考点定位】小说人物形象的分析。
【3】概括小说中运用的两组对比,并简要说明其作用
【答案】讴歌船长的敬业精神和责任感,却以疯子形象展示给读者,引发人们对悲剧英雄的思考与同情;沉船时,船员纷纷逃命,船长却坚守岗位与船共存亡,凸显船长高度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我”对疯船长的理解、崇敬,而
其他人冷漠、嘲笑,提醒人们对失败英雄要有宽广的胸襟,多一份理解。
(答对任何两点即可)
【解析】小说中船长和“疯子”是一个人,当身份是船长时,他敬业有责任感;当他回到现实中,他的身份变成了“疯子”,他的遭遇令人同情;“我”对疯子船长理解崇敬,而众人对他冷漠、嘲讽,对失败的英雄要多一些理解。
【考点定位】分析作品的主要表现手法。
【4】本文写了“陆地上的船长”的故事,请探究其中的深刻意蕴。
【答案】世俗以成败来论英雄,但并不是每一个执著追求的人都能成功;执著奋斗的失败者应受到尊敬,同样是英雄;英雄成其为英雄不是因为某件事的成功,而是其忠于职守、敬业的崇高精神。
【解析】世俗中人们以成败论英雄,而作者却是对失败的英雄的尊重。
“陆地上的船长”其实是对失败的英雄的赞歌,是对他的执着精神的尊敬。
【考点定位】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2.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论名声
[德]叔本华
每个人皆能求得荣誉,只有少数人可获得名声,因而只有具有特殊卓越成就的人才能获得名声。
这类成就可分为立功、立言二种,立功、立言是通往名声的两条大道。
两条大道各有利弊,主要的差异在于功业如过眼烟云,而著作却永垂不朽。
极为高贵的功勋事迹也只能影响一时,然而一部光芒四射的名著却是活生生的灵感源泉,可历千秋而长新。
功业留给人们的是回忆,并且在岁月中渐渐地被淡化,终至完全消失,除非历史将他凝化成石,流传后世。
著作的本身便是不朽的,举例来说,亚历山大大帝所留在我们心目中的只是他的盛名与事迹,然而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荷马等人依然健在且活跃在每个学子的头脑中,其影响一如他们生时。
立功需要依赖机遇才能成功,因此得来的名声一方面固然是由于功业本身的价值,另一方面也的确是靠风云际会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