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发展史第三章读书笔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 先古的形式和典范
一、平原地区的城市
1.历史上一些伟大的划时代代表:乌尔城、尼布尔城、乌鲁克城、底比斯城、太阳城、阿叔尔城、尼尼微、巴比伦城。

2.
城市文明的发源地
城市作为人类文明的一种特殊组织机构,首先出现在一些大河流域:尼罗河、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印度河、黄河。

3.城市的特征:在于它突破了这些农村的局限和狭小天地,它是社会的活力、权利和财富广泛动员的产物。

4.村庄向城市的过渡绝不仅仅是规模大小的变化,这种过度首先是方向和目的上的变化,体现在一种新型组织之中。

5.古埃及的城市建设成就:⑴因地制宜选择城建用地
⑵出现最早的城市分区
⑶棋盘式道路布局
⑷建筑群落与景观设计
6.城建大业实现的条件:靠大河流与富饶多产的自然条件、靠那 些生机勃勃完全以生命为其价值的小村庄的生产能力、靠水运 交通系统、靠丰富的物质手段和能力供养各阶级,使之无须依 附古代村庄的保护又免除了体力劳苦。

二、城市废墟之谜
1.标志着村庄向城市过渡:(1)建成区和人口的扩大
(2)多少人口在统一的控制下组成
了一个高度分化的社区,去追求超乎饮食、
生存的更高的目的。

2.城市代表了人类及中的新水平,代表了人类聚落的新等级。

3.城市的特征:(1)——一、(3)
(2)城墙封围的城堡,四周有一个或数个聚居
区。

4.城市规模的限定条件:(1)能获得食料和饮水
(2)集体的联络系统范围
三、都市特征与纪念性形式
1.城堡是古城中被考察的最详细的地方。

原因是:由于古代城市
的城堡是一处比较紧凑的集合体,而且几乎肯定是贮存艺术
和技术遗产最丰富的地方。

2.城堡内,城市的新特征:规模变大
3.城墙不再单纯是一种象征物,它全然变成一种实际的必备品。

4.城墙的作用:
(1)作为军事设施,军事防卫
(2)对城里的居民进行有效的统辖、宗教统一和保护
(3)在城镇与乡村指尖形成了一道明确的正式的分界
5.(1)从美学观点来看,城墙把城市和乡村分割成截然不同
的两部分
(2)从社会观点来看城墙则突出了城里人同城外人的差别,突出了开阔的田野同完全封闭的城市二者的差别
6.城市为着安全及防卫起见,常常是建立在高原台地之上。

7.与城堡及其城市的这种明显的外部结构秩序相配合的,是宫廷和庙宇的内部秩序。

二者的汇合有时在城墙圈上,有时则在城市中心。

8.根据房宅地基和大宗陶器碎片可以确定古代村庄的遗址。

根据大量的纪念性雕像可以确定古代城市的遗址。

9.神话传说中宇宙本身起源的地方——作为敬奉太阳神的中心的底比斯城
四、河流,道路,市场
1.大规模有效的交通运输方式——水路
2.交通运输的职能:互通有无、平均所余物资、交流不同地区特有的物资。

3.交通运输实现的这些职能促进了一种新的城市体制——市场。

市场本身也就是城市生活的安定性即规律性的产物。

市场的功能:取得货物、贮存货物、分配货物。

4.市场在城市中获得永久性地位的条件:首先城市人口需达到一定规模;其次是当地的生产能力也要达到一定水平,有足够的剩余商品参加市场交换。

5.除战争外,交通就是城市中最主要的动态因素。

6.城市的两种典范形式:开放形式和有顶盖的形式
7.庙宇的职能;(1)宗教性质的领地
(2)从事贸易的领地
(3)购物中心
五、技术革新与缺陷
1.典型的古代城市的规模比较适度,而且其范围也大体上局限于其周邻的地区。

而城堡及其主要建筑物的尺度却近乎庞大。

2.街道起初大约是供祭神的仪仗队或者士兵的队伍通行的。

主要街道都采用正南北、东西的走向
3.在一些极为古老的城市中,街道作为一种开放的、连贯统一的流通设施手段,是很罕见的:狭窄曲折的小巷,遮荫很好不受日晒,便是常见的交通通道,它比宽广的大路更适应气候要求。

六、从几件同时代的证据中所见到的城市
1.三种同时代的证据:(1)莱亚德在尼尼微城发掘出的纪念碑
(2)雷克莫教授在耶拿城希尔布赖希特的
收藏中发现的尼普尔城的地图
(3)希罗多德对巴比伦城的精彩论述
2.纪念碑——纪念碑刻画面虽然缺少任何有关市井人群的概念,
但是有关的环境轮廓都尽在
3.尼普尔的地图——(1)历史上为古老的地图
(2)是一座真正的美索不达米亚地区城市的
轮廓图,绘有城墙及城门、运河水渠、庙宇、
祠堂、中央公园
(3)这幅城市布局图不仅表明了城市各主要
部分的位置,---其中包括运河、公园、居民
区---它还表明了当时的文化水平及其技术
水平,抽象思维及表现抽象思维的能力。

4.希罗多德的论述——巴比伦城,这一地区中最后也是其中最大的,
将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传统因素都继承下
来的城
这座城市地处广阔的平原地带,呈正方形,规模在当时独一无二,四周围绕着壕堑,壕堑后面是城墙。

城内房屋大多为三四层高的建筑,街道呈直线直向。

外侧城墙是城市的主要设防。

七、埃及和开放型城市
1.有关城市的一个更普遍的道理:城市都具有各自突出的个性。

2.埃及文化与苏美尔文化相似的特点:(1)在中央集权的专制主义制度方面(2)在拼命地崇奉宗教迷信方面(3)在把神灵共享永生不死的法老奉为神明方面
3.现在有许多独立存在的建筑物都能以证实文明启蒙时期社会权利普遍扩大的情况
4.纪念性艺术是城市存在的最可靠证据之一。

5.在美索不达米亚,每座城市都是一个独立的世界。

在法老时代的埃及,城市当中可能没有太多的人口:城市的功能——包容、集合、融合——均由农田土地来完成了。

沙漠和山岳构成了“城墙”各省和各图腾团体组成“邻里”法老的陵墓和庙宇作为冥界的“城堡”
6.皇家都城本身仍旧保持着那种临时性过渡场所的风貌:唯有陵墓和死者之城才建成永久性居所的式样。

7.城市作为一个封闭型容器的本质功能,将各种社会成分集中起来,并为它们提供一个封闭的场所,使之能以最大限度地相互作用。

8.埃及人的生活,无论从外部或是内部看,都具有某种一致性。

9.在美索不达米亚,人们须公然反抗自然,以还击对付打击。

在埃及,服从自然便足以年复一年的丰衣足食了。

这种稳定的和谐,这种深邃的内在平衡,简化了文明所创造的新技术权力的使用问题:外在的同一性伴随有内在的统一性,这确实是一种温驯而友善的整体一致。

八、从仪典中心到控制中心
1.第六王朝以后,建立了庞大的官僚机构和代替军队的组织,这些都是为税收、劳务以及建造大型陵墓和庙宇所必须的。

2.美索不达米亚人经由城市有效的强化作用才实现的团结一致,埃及人却由尼罗河流域的天然赐予而实现。

3.城市不只是建筑物的群集,它更是各种密切相关并经常相互影响的各种功能复合体——它不单是权力的集中,更是文化的归极。

4.玛雅人的人口中心散布在相当广阔的地带,形成比较稀疏的郊野住宅区;一些公用建筑通常并不排列与街道的两旁。

5.功能性的城市存在的形式:占据一块开放型的空间,更多的位置留给村庄使用,生活方式是和平合作式的。

九、原型,还是基因
1.城市的全部基本特征形成在公元前2500年。

2.孤立村庄的特征:规模小、原始、灵活可迁
3.确定城市:首先要找到它的组织核心,确定它的边界,弄清组成它的各种社会行业,确立其辅助性的通信联络中心,并分析其团体和机构的分化和整合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