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消息二则练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消息二则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度江战斗于二十日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
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kuì退。
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
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
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芜.湖(wú) kuì(溃)退荻.港(dí)
(2)选段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度江”;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渡江”。
(3)“摧枯拉朽”在文中的意思是:指国民党反动派被迅速摧毁。
(4)文中画线句主要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2.文学常识填空。
(1)新闻这一文体从狭义来讲又称消息;它最基本的特征是用事实说话。
结构上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五部分。
其中;前三部分是主要部分。
(2)阅读新闻;要注意它的六要素;即“何时”“何地”“何事”“何人”“何故”“如何”。
(3)第一则新闻的导语是从兵力、战线、战况三个方面来概括全文的。
3.2018年是渡江战役胜利69周年;八年级(1)班开展了“纪念渡江战役;向老英雄致敬”的主题班会活动。
请根据下面的活动场景;完成相应的练习。
(1)下面是一位学生对战斗英雄的采访;请你根据所学知识补全相应内容。
学生:请问东路军当时渡江的过程是否十分顺利?
战斗英雄:【示例】总体上我们的渡江过程是非常顺利的;但是战斗也十分激烈。
学生:您能描述一下当时渡江的情景吗?
战斗英雄:【示例】渡江作战当天;我们全体战士在炮火的掩护下;乘着木船;冒着敌人密集的子弹;勇往直前;最终成功地跨越长江。
(能描述当时的场景即可) 学生:作为一名战斗英雄;每当回想起渡江的情况;您一定有许许多多的话要说。
现在;您心里最想说的话是什么呢?
战斗英雄:【示例】在这里我要向在渡江战役中英勇战斗、奉献出自己生命的战友们致以深切的悼念和崇高的敬意!
(2)班委会拟组织全班同学到安徽名人馆参观学习。
请你根据下面地图中加粗的路线图(起点—终点)写一段话;告诉同学们怎样从学校前往目的地。
【示例】从学校出发;沿姥山路向北步行;在义城派出所路口右转;然后向东步行;在路口右转进入包河大道;沿包河大道向南步行;随后右转进入环湖北路;然后向西南方向继续前行;在上海路与环湖北路的交叉路口继续直行;随后右转进入云谷路;沿着云谷路向西北方向步行;然后左转;继续沿云谷路向西步行。
随后左转进入金斗东路;然后向南步行;即可到达目的地“安徽名人馆”。
(3)战斗英雄的叙述;震撼着我们的心灵。
此时此刻;你想说些什么?
【示例】我们中学生要铭记革命先辈前仆后继、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好好学习;把我们伟大的祖国建设得更加富强!
(4)活动中;小明同学为班级黑板报写了一段文字;请你帮他修改。
渡江战役;也称京沪杭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强渡长江的战役。
【A】在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之后;在和平谈判的烟幕掩护下;国民党军队积极呼吁长江防线。
1949年4月20日;国民党政府最后拒绝在《国内和平协定(最后修正案)》上签字。
21日;毛泽东和朱德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
【B】1949年4月20日晚和21日;人民解放军第二、三野战军遵照中央军委的命令和总前委的“京沪杭战役实施纲要”;先后发起渡江。
在炮兵、工兵的支持配合下;在西起湖口、东至靖江的千里战线上强渡长江;迅速突破国民党军的江防;占领贵池、铜陵、芜湖和常州、无锡、镇江等城;彻底摧毁了国民党军的长江防线。
4月23日;第三野战军一部解放了南京;南京政府垮台。
接着;各路大军向南挺进;5月3日解放杭州、5月22日解放南昌。
5月27日;第三野战军主力攻占上海。
在此期间;第四野战军于5月14日南渡长江;16日解放汉口;17日解放武昌、汉阳。
1949年6月2日;第三野战军一部解放崇明岛;至此;渡江战役结束。
在渡江战役取得决定性胜利的时刻;毛泽东亲自撰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及时报道战况;给全国人民和全军将士以极大鼓舞;【C】对于袭击敌军斗志;鼓舞我军士气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①【A】处画线句子中有用词不当的语病;应将“呼吁”改为“布置”。
②【B】处画线句子标点符号使用不当;应将“双引号”改为“书名号”。
③【C】处画线句子词语搭配不当;应将“袭击”改为“瓦解”。
阅读《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完成练习。
4.结合全文;理解句子。
(1)文中的“至发电时止;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能否改为“现在;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一大半;剩下的二十三日可渡完”?为什么?
不能。
“现在”与“至发电时止”相比;不如后者概念确切;“一大半”与“三分之二”相比;表达含混;模糊不清;“剩下的”用词口语化;“余部”是军事术语;表达更贴切;得体。
(2)请从语言运用的角度赏析下列的句子。
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
“歼灭”“击溃”“占领”“控制”等动词的连用;使语言雄健有力;表现出我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所向无敌的气概。
尤其是“控制”这个动词的运用;十分准确地表明江阴要塞不仅是被占领;而且被我军操控;正因为如此;长江才能被“封锁”;这些动词的连用;
达到了意想不到、震撼人心的效果。
5.本文的主体部分;着重报道人民解放军渡江的战斗情况;为什么把中路军和西路军放在一起写?为什么最后才写东路军?
因为中路军和西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敌军抵抗甚为微弱。
而东路军所遇敌军抵抗较为顽强;这样安排;更能使文章高潮迭起。
6.文中为什么多次出现“至发电时止”和表示具体数字的词语?
让表达更严谨;增加新闻的具体性和真实性;体现新闻的时间性和时效性;因为事件仍在发展变化;这样写可以避免作者发稿时与读者看到新闻时;事情发生变化而产生的误解。
7.“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
”句中“此种情况”指的是什么?这句话采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
“此种情况”指的是“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
这句话运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揭示事物本质;点明胜利的根本原因;长我军士气;灭敌人威风;增强了文章的思想性。
莒南村民讲述渊子崖保卫战:
“团结起来就是那无敌的力量”
本报记者王洪涛本报通讯员徐德理陈德溪
①对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莒南县渊子崖村村民林祥松感慨;这个纪念日太有意义了;要让子孙后代都铭记这段历史。
②“我们得吸取教训;要团结起来;团结起来就是那无敌的力量。
”说到这儿;67岁的林祥松给记者讲述了发生在渊子崖村的抗日保卫战。
渊子崖村;被称为“中华抗日第一村”;渊子崖保卫战被称为“村自卫战的典范”。
③林祥松说;1938年;渊子崖村为了避免兵匪的骚扰、掠夺;在村子四周建起了4米高的城墙和炮楼。
1941年12月的一个早晨;到沂蒙山区进行铁壁合围的1 000多名日军;包围了渊子崖村。
“一看鬼子围过来了;村里的男女老少;都拿起土枪、土炮;在炮楼上对着鬼子打。
”林祥松说;鬼子就用小钢炮炮轰城墙、城门;最终将村子西北部的城墙炸了一个半人高的洞;“一看破了洞;就有五六个人拿土枪过去封堵;离洞最近的林九兰;从家里拿来了铡草用的铡刀;蹲在洞的旁边;钻进来一个铡一个;一共砍死了7个鬼子。
后来;鬼子就调整了小钢炮的方向;往天上射;炮弹刚好落在城墙里边;林九兰就这样牺牲了。
”
④在老辈们的述说里;林祥松印象深刻的还有林庆一、林庆海两叔兄弟。
“鬼子进村之后;就到处放火。
躲在柴火垛里的两兄弟;一下子被鬼子点了;两人蹿出来之后;和四五个鬼子赤手肉搏;最后;两人一人抱了一个鬼子;跳进火堆里;与敌人同归于尽。
”
⑤依靠“以死的精神来抵抗”;渊子崖村等来了八路军的援军。
战斗从清晨一直到傍晚;渊子崖村民和八路军共歼灭日军112人;同时也有140多名村民和40多名八路军、武工队战士牺牲。
⑥“虽然参加这场战斗的村民都一个一个离世了;但这段历史;我还要不断地讲给村里的小一辈听;让他们知道;现在的生活来之不易。
”林祥松说。
8.第①段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点明写这篇通讯报道的背景与机缘;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
9.请用自己的话分别概括第③~⑤段的内容。
第③段:全村抗敌;林九兰壮烈牺牲。
第④段:两叔兄弟抱住鬼子同归于尽。
第⑤段:
渊子崖村民配合八路军歼灭了敌人。
10.林祥松还要不断地把这段历史讲给村里的小一辈听的目的是什么?
让村里的小辈知道;现在的生活来之不易。
11.自国家公祭网开通以来;海内外网友纷纷参与在线公祭并留言。
请你结合本文内容;在“缅怀留言”一栏里留下自己的话。
【示例】不忘历史;敬畏生命;传承精神;珍视和平。
拟写新闻标题
【典型例题】阅读下面的新闻;请你拟写恰当的标题。
标题:____________
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时电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
渡江战斗于二十日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
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
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
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
【参考答案】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技法点睛】拟写新闻标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题文一致:标题的论断在新闻中要有充分的依据。
2.一语破的:突出新闻中最新鲜、最重要、最有特点、最本质的事实。
3.简洁明快:善于概括;经过压缩;内容更精练。
第一;锤炼字句;第二;适当采用简称。
4.旗帜鲜明:①要有明确的是非;②要有鲜明的爱憎和立场。
5.生动活泼:①注意选择词语;如词语的意义、词语的感情色彩、语体色彩、成语的恰当运用等;②为了使标题更加生动活泼;更富有表现力;可以适当运用一些修辞手法;如比喻、借代、拟人、双关、反语、排比、呼告、仿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