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媒体资源的最佳作用时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把握媒体资源的最佳作用时机
作者:左俊仪
来源:《读与写·中旬刊》2016年第11期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1-0374-01
随着教育信息化进程的加快,以远程教育资源、电子白板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在中小学得到了广泛运用,对深化教育改革,实施素质教育,起到了重要作用。

然而,在广大农村中小学,媒体资源运用的效果却很不理想。

究其原因,主要是广大教师对媒体资源的最佳作用时机没有把握好。

媒体资源的最佳作用时机是指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根据教师的经验和教材内容,预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发生的心理变化,执教者针对这种变化不失时机地利用媒体资源,帮助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心理状态,有效地提高课时学习效率,以达到实现课时教学目标的时间与机会。

那么,怎样把握媒体资源的最佳作用时机呢?我的体会是:
1.运用媒体资源调控学生的注意力
心理学研究表明:在课堂上,小学生注意力的集中时间是有限的,过分地、强制性地要求他们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力,只能引起他们的思维疲劳和厌学心理。

怎样让学生将有限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呢?我在教学中利用媒体资源适时进行调控,让学生轻松愉快地获取知识,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如教学《月球之迷》一课,学生在学习了一段课文之后,注意力就开始减弱。

此时,我就抓住学生已有的基础印象,播放配有图片和音乐的绘声绘色的讲解视频。

当学生听得专心、看得入神的时候,我便趁机提问。

感知直观形象后,学生便能得心应手地准确回答老师的提问,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

2.运用媒体资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生的注意状态取决于教学的直观性和形象性,很易被新异的刺激所激活,而电教媒体集"声、色、画、乐"于一体,色彩丰富的画面,生动可感的声音,有利于创设特定的情境,学生置身其中,仿佛触手可及,容易引发学生极大的学习兴趣,唤起强烈的探索欲望。

譬如《在金色的沙滩上》一文,描写了孩子们在沙滩上用沙子建造一座城市的情景。

这篇课文,语言流畅,文质优美,字里行间流露出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然而,由于小学生生活经验少,对沙滩没有感兴认识,任凭教师"千呼万唤",学生对沙滩的"情"也难以激发起来。

而借助电教媒体,进行情境教学,让学生们置身于沙滩的美景中,他们就会活跃起来,兴奋起来,带着浓厚的兴趣进入学习状态,在心中涌起由衷的情、由衷的爱,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运用媒体资源指导学生感情朗读
朗读是将默无声息的书面语言转化为易被学生接受的有声语言的再创造活动。

有感情地朗读是指对不同的文章,不同的句段,读出不同的语气、语速、语调和音色,读出句子之间、段落之间的停顿,并注意轻重抑扬,恰当地再现作品的情感内容。

一篇篇课文,如同一件件完美的艺术品。

朗读比分析更能让学生领悟课文内涵。

分析是给学生讲清楚道理,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而有感情地朗读是给学生以感受,训练学生的形象思维,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

特别是中、高段一些哲理性较强的课文,语言生动形象,讲解多了反而破坏了原有的意境。

而通过声响媒体的"生动"朗读,不仅能使学生深刻地理解课文的内涵,还能让学生将教材的内容变成图像,变成立体可感的空间。

在有声有色的朗读中,学生想问题的思路更开阔,能更加快捷有效地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陶冶美好情操。

因此,凡是教学新课文,我都要运用媒体资源,指导学生朗读。

如教学《燕子》一文,学生聆听媒体范读后,就知道"在微风中,在阳光中,燕子斜着身子在天空中掠过,唧唧地叫着,有的由这边的稻田上,一转眼飞到了那边的柳树下边;有的横掠过湖面,尾尖偶尔沾了一下水面,就看到波纹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

"这一段用轻松、愉快的语调,先快后慢、最后一句渐慢的语速朗读,那活泼可爱的小燕子飞行的各种姿态就涌现在我们的想象之中,使你不由得去喜爱它,去欣赏它。

"蓝蓝的天空,几痕细线连于电杆之间,线上停着几个小黑点,那就是燕子。

这多么像正待演奏的五线谱啊!"在这支春的交响曲中,活泼可爱的小燕子跃然纸上,读后使人感到它如诗如画,越是多读、细读,就越感到美,感到作者柔豪上蘸的不是墨,而是蘸着春的鲜艳色彩和热爱祖国的感情。

4.运用媒体资源培养学生思想品质
因为音响媒体感染力强,能更好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所以,充分利用媒体资源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对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和优良的品质,树立正确的思想和观念,都有积极的作用。

如学习《狼牙山五壮士》一课时,我紧紧抓住"五壮士英勇跳崖的行动"这个重点,利用光盘进行教学。

在播放前我要求学生在观看过程中,想一想五壮士的什么举动使你最受感动?为什么?之后我播放五壮士准备跳崖、英勇跳崖的部分场景。

学生带着问题看,带着问题想。

播放完毕,要求学生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出来。

老师接着提问:"当时是怎样的情况?五壮士的跳崖是不是一时冲动?"学生很快能回答:"当时他们已经没有抵抗能力了,但又不能让敌人抓住,为了掩护大部队,给敌人更有效的打击,他们才毅然做出跳崖的举动。

他们跳崖不是一时冲动,而是做好了心理准备,为了人民的利益而献出宝贵的生命。

"学生根据媒体信息,正确地回答了老师的提问,并且在老师的引导下,联系实际,谈出了自己的志向和理想。

有的说:"我要好好学习科学知识,让中国更富强。

"有的说:"正因为我国那时很落后才被外国人欺负,我们要发奋读书,长大后为祖国作贡献……"。

这堂课气氛异常活跃,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只要把握好了媒体资源的最佳作用时机,电子白板等媒体的作用就会充分展示出来,就能更好地实现课时教学目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