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失败了以后》林语堂(原文与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语⽂--《失败了以后》林语堂(原⽂与分析)
失败了以后 林语堂
过去⽣命之对于你,恐怕是⼀部创巨痛深的伤⼼史吧!在检阅着过去的⼀切时,你会觉得你⾃⼰处处失败,碌碌⽆成吧!你热烈地期待着成就的事业,竟不会成就;你所亲爱的亲戚朋友,甚⾄会离弃你吧!你曾失掉职位,甚⾄会因不能维持家庭之故,⽽失掉你的家庭吧!你的前途,似乎是⼗分惨暗吧!然⽽虽有上⾯的种种不幸,只要你是不⽢永远屈服的,则胜利还是等在远处,向你招⼿呢?
这⾥是可测验你⼈格之⼤⼩的地⽅;在除了你⾃⼰的⽣命以外,⼀切都已丧失了以后,在你的⽣命中,还剩余些什么?换⼀句话,在你迭遭失败了以后,你还有多少勇⽓的剩余?假使你在失败之后,从此偃卧不起,放⼿不⼲,⽽⾃⽢于永久的屈服,则别⼈可以断定,你只是个凡夫俗⼦,但假使你能雄⼼不灭,迈步向前,不失望,不放弃,则⼈家可以知道,你的⼈格之⼤,勇⽓之⼤,是可以超过你的损失灾祸与失败的。
你或者要说,你已经失败得次数过多,所以再试也属徒然吧;你已经倾跌得次数过多,再站⽴起来也是⽆⽤吧?胡说!对于意志永不屈服的⼈,没有所谓失败!不管失败的次数怎样多,时间怎样晚,胜利仍然是可期的。
狄更司(Dickens)⼩说中所描写的守财奴司克拉(Serooge)在他的暮年,忽然能从⼀个残忍,冷醋,爱财如命,⽽整个的灵魂,幽囚在黄⾦堆中的⼈,⼀变⽽为⼀个宽宏⼤量,诚恳爱⼈的⼈,这并不是迭更司脑海中凭空所虚构,世界上真的有这种事实。
⼈的根性,可以由恶劣转变⽽为良善;⼈的事业,⼜何曾不可由失败转变⽽为成功?常常,据报章所记载,或为我们所亲⾝见闻,有许多男⼥,努⼒把⾃⼰从过去的失败中救赎出来,不顾以前的失败,奋⾝作再度之奋⽃,⽽终以达到胜利。
有千万的⼈,已丧失了他们所有的⼀切东西,然⽽他们还不算是失败,因为他们是有着⼀个不可屈服的意志,不知颓丧的精神。
⼈格伟⼤的⼈,对于世间所谓成败,不甚介意,灾祸,失望,虽频频降临,然⽽总能超过。
克胜它们,他从来不会失却镇静。
在暴风⾬猛烈的袭击中,在⼼灵脆弱的⼈唯有束⼿待毙的时候,他的⾃信的精神,镇定的⽓概,仍然存在;⽽可以克胜外界⼀切的境遇,使之不为害于⼰。
“什么是失败?”⾮⼒(w.PhiIlips)说:“不是别的,失败只是⾛上较⾼地位的第⼀阶段。
”许多⼈之所以成功,就是受赐于先前的层层失败。
假使他没有遭遇过失败,他恐怕反⽽不能得到⼤胜利。
对于有⾻⽓,有作为的⼈,失败是反⾜以增加他的决⼼与勇⽓的。
是的!对于那⾃信其能⼒,⽽不⾃介意于暂时的成败的⼈,没有所谓失⼏!对于别⼈放⼿,⽽他仍然坚持,别⼈后退⽽他仍然前冲的⼈,没有所谓失败!对于每次倾跌,⽴刻站起来;每次坠地,反会像⽪球⼀样的跳得更⾼的⼈,没有所谓失败。
【学习要点提⽰】
1.归纳本⽂的中⼼论点。
2.通过学习本⽂,树⽴对待失败的正确态度。
3.具体掌握本⽂善⽤⽐喻、排⽐等⼿法增强⽂章说服⼒和说理⽓势的⽅法。
作者简介
1895年出⽣于福建⼀个基督教家庭,⽗亲为教会牧师。
1912年林语堂⼊上海圣约翰⼤学,毕业后在清华⼤学任教。
1919年秋赴美哈佛⼤学⽂学系。
1922年获⽂学硕⼠学位。
同年转赴德国⼊莱⽐锡⼤学,专攻语⾔学。
1923年获博⼠学位后回国,任北京⼤学教授、北京⼥⼦师范⼤学教务长和英⽂系主任。
1924年后为《语丝》主要撰稿⼈之⼀。
1926年到厦门⼤学任⽂学院长写杂⽂,并研究语⾔。
1927年任外交部秘书。
1932年主编《论语》半⽉刊。
1934年创办《⼈间世》,1935年创办《宇宙风》,提倡“以⾃我为中⼼,以闲适为格凋”的⼩品⽂,成为论语派主要⼈物。
1935年后,在美国⽤英⽂写《吾国与吾民》《风声鹤唳》,在法国写《京华烟云》等⽂化著作和长篇⼩说。
1944年曾⼀度回国到重庆讲学。
1945年赴新加坡筹建南洋⼤学,任校长。
1947年任联合国教科⽂组织美术与⽂学主任。
1952年在美国与⼈创办《天风》杂志。
1966年定居台湾。
1967年受聘为⾹港中⽂⼤学研究教授。
1975年被推举为国际笔会副会长。
1976年在⾹港逝世。
【作品背景介绍】
在⼈⽣态度上,林语堂所欣赏的是⼀种“闲适的⽣活”,提倡“悠闲的情绪”、“快乐的哲学”。
这在他最有影响的代表作《⽣活的艺术》中体现得尤为明显。
但是,林语堂的思想包括他的⼈⽣观是复杂的,他在⼼⽬中欣赏着“闲适”、艺术的⽣活⽅式,⽽现实⽣活中却不倦地钻研学术、勤奋地著书笔耕。
他在⽣活中的这种积极进取的⼈⽣态度,在《失败了以后》⼀⽂中得到充分体现。
【层次结构分析】
本⽂主要围绕着失败了以后应该怎样去做的问题展开论述,全⽂可分为四部分:
第⼀部分(1⾄2⾃然段):提出中⼼论题,“测验⼀个⼈的品格,最好是在他失败的时候,失败了以后,他是怎样呢?”
第⼆部分(3⾄5⾃然段):写伟⼤⼈物的成功与⼩孩⼦学会溜冰的秘诀,即“倾跌了以后,⽴刻站⽴起来”。
第三部分(6⾄8⾃然段):驳斥⼀般⼈在⾯对失败时容易丧失勇⽓和信⼼的错误态度,指出只要“不顾以前的失败,奋⾝
作再度之奋⽃”,就终会达到胜利。
第四部分(9⾄11⾃然段):写⼈格伟⼤的⼈并不介意世间的成败,“对于有⾻⽓,有作为的⼈,失败是反⾜以增加他的决⼼与勇⽓的”。
【思想内容概括】
本⽂主要阐明了作者对失败的看法和失败以后对待失败的正确态度。
作者认为:失败的时候最能测验⼀个⼈的品格。
他指出,伟⼤⼈物的成功秘诀就是“倾跌了以后,⽴刻站⽴起来,⽽去向失败战取胜利”;“倾跌算不得失败,倾跌后⽽站⽴不起来,才是失败”;“许多⼈之所以成功,就是受赐于先前的层层失败”;“对于那⾃信其能⼒,⽽不介意于暂时的成败的⼈,没有所谓失败”。
从这些看法中,可以归结出⽂章的中⼼论点:⼀个⼈在失败了以后,应当“加倍的坚强”,要“⽴刻站⽴起来”,“永不屈服”。
【艺术特⾊举要】
1.构思精巧,⽴意新颖。
关于失败的话题,许多作家都写过这⽅⾯的⽂章,如梁启超的《论毅⼒》主要是强调毅⼒对于克服逆境、获取成功的重要性,培根的《论厄运》⼜是通过厄运与幸运的⽐较说明厄运往往最能显出⼈的坚忍品质,⽽本⽂则是从失败以后⼈们应该如何⾯对失败这样的⾓度展开论述,通过分析伟⼤⼈物成功的秘诀、⼩孩⼦学会溜冰的经验、普通⼈失败后容易出现的丧⽓与失望⼼理等,帮助失败者树⽴信⼼、⿎起勇⽓。
这样来写,既⾓度新颖,⼜抓住了⼀般读者的接受⼼理,从打消失败者可能出现的种种顾虑⼊⼿说明失败后并不可怕,也使⽂章的论述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和说服⼒。
此外,⽂章的题⽬直接将论题揭⽰出来,引起读者的注意,也显⽰了作者巧妙的构思。
2.语⾔精辟,富有哲理。
⽂章的语⾔简练,⽽⼜极富有概括⼒和表现⼒,其中不少地⽅寓意丰富,堪称警句,如“倾跌算不得失败,倾跌后⽽站⽴不起来,才是失败”、“许多⼈之所以成功,就是受赐于先前的层层失败”等。
3.多⽤⽐喻、排⽐等修辞⼿法。
如⽤“倾跌”来⽐喻失败,⽤⼩孩⼦学会溜冰来⽐喻成功的经验,⽤弹跳的⽪球⽐喻那些不怕失败的⼈等,这些⽐喻使⽂章说理浅显易懂⽽⼜形象⽣动;再如⽂章最后⼀段,连⽤了四个“对于······的⼈,没有所谓失败”,构成⼀组排⽐长句,⼤⼤增强了⽂章的⽓势和说服⼒,对读者具有强烈的感染⼒和⿎舞性。
此外,⽂中还运⽤了对⽐、反问等⼿法。
【思考练习题答案】
⼀、本⽂的中⼼论点是什么?
答案见【思想内容概括】。
⼆、谈谈本⽂对你的学习和⽣活有何启⽰?
略。
三、本⽂在说理时主要使⽤了哪些⽅⾯的论据?
主要包括:名⼈名⾔(爱马孙、⾮⼒的话)、⽂学作品(狄更司⼩说)、⽐喻性论据(⼩孩⼦学会溜冰)、事实论据(据报章所记载,我们所亲⾝见闻)等。
四、本⽂哪些地⽅⽤了⽐喻、排⽐的修辞⼿法?有何作⽤?
答案见【艺术特⾊举要】要点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