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3课罗斯福新政(共31张PPT)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资本家为什么不把这些产品廉价 卖给劳动者,而要毁掉它们呢?
资产阶级的虚伪和残忍, 在此赤裸裸地表现出来!
这反映了当时英国社会 的什么情况?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
英国处于经济危机中,工人失业。 同情、怜悯,资本主义社会的残酷。
英国失业者街头求职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危机爆发的原因:
直接原因:生产相对过剩
(而这个生产的过剩是相对于消费者的购买能
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 革命计划。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 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 应用。
——罗斯福
⒈所谓“彻底的革命”是指什么? 答:推翻资本主义制度。 2.对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我们如何理解? 答:在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加强国家对 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前提下所作出的政策调整
标志:美国股票价格暴跌
纽约华尔街股票交易所前拥挤的人群
1929年“10月24日”—黑色星期四
股市的崩溃是因为股票被大量抛售,股 票为什么会被大量抛售?
因为股票不值钱了,而造成股票下跌的 原因是企业和工厂盲目生产大量商品积 压,销售不出去赚不到利润,就无法维 持正常的生产也不能偿还银行贷款,所 以,最后股票下跌,银行收到牵连,企 业倒闭。
新政的实施是否如罗斯福所说的 “永远地纠正”了“我们经济制度 中的严重缺点”?为什么?
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制度 不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
不治之症
通过《国家工业复兴法》,加强政府 对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调节和控制。
加强公共工程建设,增加就业,以 工代赈。
罗斯福新政 作用
美国经济开始复苏,尖锐的社会矛盾有所 缓和;
它开创了资产阶级政府干预经济的先河, 使国家对经济的宏观控制与管理得到加强;
新政在美国和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上都具 有重要意义。
第13课 罗斯福新政 (1929-1933)
1924-1929年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繁荣”
已进入美国 寻常百姓家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繁荣”一时
吸尘器
洗衣机
电风扇
电冰箱
电话
繁荣后面潜伏的危机 ,就在资本主义世
界的一片欢乐声中,资本主义危机突然 降临,整个资本主义世界陷入巨大灾难中
经济大危机的首发国家:美国
持续时间比较长 从1929年到1933年,前后共5个年头;
1933年与1929年相比,整个资本主义
破坏性特别大 工业生产下降了1/3以上,资本主义世
界贸易总额缩减了2/3;
“他推翻的先例比任何人都多。 他打碎的古老结构比任何人都多。 他对美国整个面貌的改变比任何 人都要迅猛而激烈。”
这是一位美国记者对一位美国总统 的评价,你知道这位总统是谁吗?
大危机由此开始, 从 美国迅速蔓延到整个
欧洲
归根结底,经济危机的原因是什么?
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是由于资产 阶级为了追求私利,盲目扩大生
产,造成生产过剩。这是导致
经济危机的主要原因。
寒冷的北风呼啸着,一个穿着单 衣的小女孩瑟瑟发抖地蜷缩在屋子 的角落里。她问:“妈妈,天气这 么冷,你为什么不生起火炉呢?” 妈妈叹了口气,说:“家里没有煤。 你爸爸失业了,我们没有钱买 煤。”“妈妈,爸爸为什么失业 呢?” “因为煤太多了。”
难道真的是“生产过剩”,东西太多了吗
这不是“真正过剩”。因为资本家为了追求利润, 一方面加紧进行生产一方面加强剥削,广大劳 动者被剥削得身无分文,无钱来购买足够的食 物和用品,产品的“过剩”只是相对于广大劳动 者的“过剩”。
饥肠辘辘,衣裳破烂,流落街头。劳动者 缺吃少穿在挨饿受冻,而资本家却在把大 量的粮食、肉、奶和棉花、羊毛毁掉。
力来说过剩 )
根本原因: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 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社会 的基本矛盾)
生产社会化是指生产要符合社会也就是市场的 需要
生产资料在资本主义国家时被少数资本家占有 的
美国7次 (1948~1949、1953~1954、1957~1958、1960~1961
1969~1970、1973~1975、 1980~1982) 日本7次
(1954、1957~1958、1962、1965、1970~1971、1973~1975、1981) 联邦德国 7次
(1952、1958、1961、1966~1967、1971、1974~1975、1980~1982) 法国 5次
(1952~1953、1958~1959、1964~1965、1974~1975、1980~1982) 英国7次
(1951~1952、 1957~1958、1961~1962、1966、1971~1972 1973~1975、1979~1982)
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因此只能遏制当时危机, 而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危机。
直面危机——之特点
特点
具体表现
影响到整个资本主义世界,造成工业、
涉及范围特别广 农业、商业和金融部门的危机;
这是发生在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时, 一个美国失业煤矿工人家里的场景。
与此同时,在密西西比河畔,农场主们正把一 桶桶的牛奶倒入河中,把一车车的大肥猪倒进 河中,仅1933年一年,就有六百四十万头猪被 活活扔到河里淹死,有五万多亩棉花被点火烧 光。同样,在英国、法国、丹麦、荷兰.整箱 的橘子、整船的鱼、整袋的咖啡豆被倒进大海, 无数的奶牛、小羊被杀死……
富兰克林·罗斯福
罗斯福新政
1933年, 罗斯福 当选美国总统。
罗斯福新政目的: 直接:消除经济危机,稳定社会秩序 根本:巩固资产阶级的统治,维护资 本主义制度。
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
措施
具体内容
整顿金融
整顿银行,恢复银行信用。
调整农业 压缩农业生产,实行政府补偿。
★调整工业 (中心措施)
兴办公共工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