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据挖掘的肠易激综合征动物模型应用特点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数据挖掘的肠易激综合征动物模型应用特点分析
何宗卿;经双双;智沐君;王庆波
【期刊名称】《中医研究》
【年(卷),期】2022(35)5
【摘要】目的:统计近5年肠易激综合征各类动物模型出现次数、占比并分析其应用特点,为建立契合中医证型的模型提供思路。

方法:通过中国知网、PubMed数据库,收集2015年1月—2020年12月发表的含有具体造模方法的肠易激综合征文献,并对其进行筛选,从造模常用的动物种类、造模方法、观测指标3个方面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共收集文献222篇,筛选后得到文献105篇。

造模方法共有134种;实验动物种类多为鼠类,其中SD大鼠出现82次(占61.19%),C57BL/6小鼠出现24次(占17.91%),Wistar大鼠出现18次(占13.43%);造模方法中,单因素造模方法出现较多的是避水应激法(12次,占8.96%)、母婴分离法(12次,占8.96%)、乙酸刺激法(12次,占8.96%),多因素造模方法中出现较多的是慢性不可预见性刺激(11次,占8.21%,)、物理应激刺激联合早期生活事件法(10次,占7.46%)、物理应激刺激联合化学因素刺激法(7次,占5.22%);观测成模指标以内脏高敏感性为主,出现84次。

结论:近5年,建立肠易激综合征模型时,动物多采用SD大鼠,单因素造模方法一般使用母婴分离、避水应激、乙酸刺激法,多因素造模方法一般使用慢性不可预见性刺激法、物理应激刺激联合早期生活事件法、物理应激刺激联合化学因素刺激法,以内脏高敏感性为成模标准。

明确各类模型的特点为制备契合中医证型的模型提供方法。

【总页数】8页(P70-77)
【作者】何宗卿;经双双;智沐君;王庆波
【作者单位】河南中医药大学;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74
【相关文献】
1.基于数据挖掘的哮喘动物模型应用分析
2.基于数据挖掘的黄褐斑动物模型应用分析
3.基于数据挖掘的274例类风湿关节炎动物模型应用分析
4.基于数据挖掘的便秘动物模型应用分析
5.基于数据挖掘分析中药专利复方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用药规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