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管理视角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以山西省太原市为例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 7卷 第 1 期
Vo 1 . 7 No . 1
吕 梁 学 院 学 报
J o u na r l o f L t i f i a n g Un i v e r s i t y
2 0 1 7年 2月
Fe b. 2 01 7
・
民俗 学 研 究 ・
政 府管理视 角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 发
史 的文 化名 城 , 太 原 市 的传 统 文 化 积 淀 深 厚 , 在 长
国度 , 我国几千 应 当 清 醒 地 意识 到 , 非 物 质 文 化遗 产是 不可 再 生 的 文化 资 源 , 尤 其 在 当今 全 球 化 时代 , 很容易被人们所 忽视 , 其 保 护 工 作 显 得 重
入 山西省 第 一 批 非 物 质 文 化 遗 产 名 录 。有 八 十项
成员 参加 到组 织 机 构 和 工 作 队伍 中 来 。针 对 非 物 质文 化遗 产在 全市 范 围 内开 展普 查 , 调 查 辖 区 内非 物质 文化 遗 产 资 源 的数 量 、 种类 和分布状况 , 研 究 分析 非物 质文 化遗 产 的保 护 现状 、 生存 环 境 和存 在 的 问题 等 。同时运 用 各 种 媒 体 方式 , 在对 辖 区 内非
产的传承 , 不断提高人们的参与和保护意识。
一
、
非物 质 文化 遗产保 护 的进 展与现 状
文 化现 象 的表 现 方式 是 多 种 多 样 的 , 现 在 人 们
收 稿 日期 : 2 0 1 6 — 1 2 — 1 5
陈醋酿制技艺 、 晋剧 、 山西 民居砖雕 等三个项 目已
作者简介 : 张伟豪 ( 1 9 7 7一) , 男, 河南平顶 山人 , 讲师 、 博士 , 研究 方向为 民俗文化与社会问题 。
成 功列 入 第 一 批 国 家 级 非 物 质 文 化 遗 产 名 录 。六
区和各 县 的群 艺馆 与 文化 馆 , 吸 收一 些 文 化 协会 的
味斋酱 肉传统制作技艺 、 风火流星 、 琉璃烧制技艺 、 晋 祠庙 会 、 清徐 徐沟背 铁棍 、 中医养生 ( 药 膳 八 珍
汤) 等 多个 项 目成 功 列入 第 二 批 国家 级 非 物 质文 化 遗 产 名 录 。九 大 套 、 小店牺汤 、 莲 花 落 等 二 十 项 列
有 的行为 、 艺术 、 民俗 和 物 质 形式 的 浓缩 与 传 承 , 非 物质 文化 是 “ 人类 调适 于 自然 环境 和社 会 环境 所 创 造或 利用 的抽 象事 项 , 即人 类 在 社 会 历 史 实践 过程 中所 创造 的精神 财富 。 ” J 4 9 作 为拥有 悠 久文 明史 的
为做好这项工作 , 进一步保护好千古流传 的文
明精 华 , 近些 年来 , 太 原 市 政 府 部 门 调集 人 员 , 注 重
培训 专业 人 士 , 针 对 当地 的非 物 质 文 化 遗 产 , 在 全
市 辖 区范 围内进 行 普 查 、 挖 掘 和 收集 工作 。截 至 目 前, 太原 市 收集整 理 了大 量 的具 有 较 为 完 整 资料 的 非 物质 文 化 遗 产 , 涉 及 到 十个 项 目类 别 。其 中 , 老
过程 中, 政 府部 门始终起着主导作用 , 坚持 专业机构与群众路线相 结合 、 保护与产业开发相结合 , 注重非物质文化遗 产 的传承 , 不断提 高人们的参与和保护 意识 。 关键词 : 太原 ; 非物质文化遗产 ; 保护 中图分 类号 : G 1 2 3 文献标识 码 : A 文章编 号 : 2 0 9 5—1 8 5 X( 2 0 1 7 ) 0 1— 0 0 2 6—0 4
要 而 紧迫 。 民 间 有 种 说 法 叫 “ 地下文物看陕西 , 地 上 文 物看 山西 ” , 山西 不 只地 上 文 物 众 多 , 历 史 上 流
期 的社 会发 展 过 程 中 , 孕 育 和 创 造 了极 为 丰 富 、 具 有 地域 特色 的非 物 质 文化 遗 产 , 它们 千 百 年 来 流 传 于城 市 和 乡 间 , 为 广 大 群 众 所 喜 爱 。 令 人 惋 惜 的
— —
以山西省太 原市为例
张伟 豪
( 山西大学 哲学社会学学 院 , 山西 太原 0 3 0 0 0 6 )
摘
要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长期 的文化积 淀的结果 , 具有 丰富的文化 内涵和 意义价值 , 也是千 百年来人 类
智 慧 的 结 晶 。 山 西省 太原 市作 为我 国历 史 文 化 名 城 , 近 年 来 非物 质 文 化 遗 产 保 护 与 开 发 工 作 取 得 了很 大进 展 , 在 此
化表现形式 , 如 口头文化艺术遗 产 、 传统 手工艺技 能、 民俗礼仪 与节 庆, 以及 与传统文化表 现形式相
关 的文化 空 间 , 具 体包括 民间音乐歌 曲、 民 间 口头 文学、 民间 舞 蹈 、 民间戏曲 、 民间俗信活动 、 民 间 手 工 技艺 、 民间 体育 竞 技 等 。 ” 作 为一 座 具有 悠 久历
是, 由于各 种 原 因 , 这 些 文 化 遗 产 曾经 并 不 为 人 们 所重视 , 导 致一 部分 文 化 资 源 没 能 得 到及 时妥 善 的 收集 和整 理 , 有 的甚 至 出现严 重 的流失 现象 。
传 下来 的非 物 质 文 化 遗 产 也 非 常 丰 富。作 为 山西 的省会 城 市 和 历 史 文 化 名 城 , 太 原 市 近 年 来 在 挖 掘、 保 护 与开 发 非 物 质 文 化 遗 产 的工 作 中 , 政 府 部 门始 终起 着 主导作 用 , 坚 持专 业 机 构 与 群 众路 线 相 结合 、 保护与产业开发相结合 , 注重 非 物 质 文 化 遗
非 物 质 文 化 遗 产 是 人 类 智 慧 和 创 造 力 的 集 中
通常所 说 的非 物质 文 化遗 产 是 指 “ 各 种 以非 物 质 形 态存 在 的与群众 生 活 密 切 相关 、 世 代 相传 的传 统 文
展现 , 相对保 留着文 化的原生状 态, 在很大 程度上 代表 了某 一特 定地 域 的文 化 特 征 , 是 对 当地 人 们 特
Vo 1 . 7 No . 1
吕 梁 学 院 学 报
J o u na r l o f L t i f i a n g Un i v e r s i t y
2 0 1 7年 2月
Fe b. 2 01 7
・
民俗 学 研 究 ・
政 府管理视 角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 发
史 的文 化名 城 , 太 原 市 的传 统 文 化 积 淀 深 厚 , 在 长
国度 , 我国几千 应 当 清 醒 地 意识 到 , 非 物 质 文 化遗 产是 不可 再 生 的 文化 资 源 , 尤 其 在 当今 全 球 化 时代 , 很容易被人们所 忽视 , 其 保 护 工 作 显 得 重
入 山西省 第 一 批 非 物 质 文 化 遗 产 名 录 。有 八 十项
成员 参加 到组 织 机 构 和 工 作 队伍 中 来 。针 对 非 物 质文 化遗 产在 全市 范 围 内开 展普 查 , 调 查 辖 区 内非 物质 文化 遗 产 资 源 的数 量 、 种类 和分布状况 , 研 究 分析 非物 质文 化遗 产 的保 护 现状 、 生存 环 境 和存 在 的 问题 等 。同时运 用 各 种 媒 体 方式 , 在对 辖 区 内非
产的传承 , 不断提高人们的参与和保护意识。
一
、
非物 质 文化 遗产保 护 的进 展与现 状
文 化现 象 的表 现 方式 是 多 种 多 样 的 , 现 在 人 们
收 稿 日期 : 2 0 1 6 — 1 2 — 1 5
陈醋酿制技艺 、 晋剧 、 山西 民居砖雕 等三个项 目已
作者简介 : 张伟豪 ( 1 9 7 7一) , 男, 河南平顶 山人 , 讲师 、 博士 , 研究 方向为 民俗文化与社会问题 。
成 功列 入 第 一 批 国 家 级 非 物 质 文 化 遗 产 名 录 。六
区和各 县 的群 艺馆 与 文化 馆 , 吸 收一 些 文 化 协会 的
味斋酱 肉传统制作技艺 、 风火流星 、 琉璃烧制技艺 、 晋 祠庙 会 、 清徐 徐沟背 铁棍 、 中医养生 ( 药 膳 八 珍
汤) 等 多个 项 目成 功 列入 第 二 批 国家 级 非 物 质文 化 遗 产 名 录 。九 大 套 、 小店牺汤 、 莲 花 落 等 二 十 项 列
有 的行为 、 艺术 、 民俗 和 物 质 形式 的 浓缩 与 传 承 , 非 物质 文化 是 “ 人类 调适 于 自然 环境 和社 会 环境 所 创 造或 利用 的抽 象事 项 , 即人 类 在 社 会 历 史 实践 过程 中所 创造 的精神 财富 。 ” J 4 9 作 为拥有 悠 久文 明史 的
为做好这项工作 , 进一步保护好千古流传 的文
明精 华 , 近些 年来 , 太 原 市 政 府 部 门 调集 人 员 , 注 重
培训 专业 人 士 , 针 对 当地 的非 物 质 文 化 遗 产 , 在 全
市 辖 区范 围内进 行 普 查 、 挖 掘 和 收集 工作 。截 至 目 前, 太原 市 收集整 理 了大 量 的具 有 较 为 完 整 资料 的 非 物质 文 化 遗 产 , 涉 及 到 十个 项 目类 别 。其 中 , 老
过程 中, 政 府部 门始终起着主导作用 , 坚持 专业机构与群众路线相 结合 、 保护与产业开发相结合 , 注重非物质文化遗 产 的传承 , 不断提 高人们的参与和保护 意识 。 关键词 : 太原 ; 非物质文化遗产 ; 保护 中图分 类号 : G 1 2 3 文献标识 码 : A 文章编 号 : 2 0 9 5—1 8 5 X( 2 0 1 7 ) 0 1— 0 0 2 6—0 4
要 而 紧迫 。 民 间 有 种 说 法 叫 “ 地下文物看陕西 , 地 上 文 物看 山西 ” , 山西 不 只地 上 文 物 众 多 , 历 史 上 流
期 的社 会发 展 过 程 中 , 孕 育 和 创 造 了极 为 丰 富 、 具 有 地域 特色 的非 物 质 文化 遗 产 , 它们 千 百 年 来 流 传 于城 市 和 乡 间 , 为 广 大 群 众 所 喜 爱 。 令 人 惋 惜 的
— —
以山西省太 原市为例
张伟 豪
( 山西大学 哲学社会学学 院 , 山西 太原 0 3 0 0 0 6 )
摘
要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长期 的文化积 淀的结果 , 具有 丰富的文化 内涵和 意义价值 , 也是千 百年来人 类
智 慧 的 结 晶 。 山 西省 太原 市作 为我 国历 史 文 化 名 城 , 近 年 来 非物 质 文 化 遗 产 保 护 与 开 发 工 作 取 得 了很 大进 展 , 在 此
化表现形式 , 如 口头文化艺术遗 产 、 传统 手工艺技 能、 民俗礼仪 与节 庆, 以及 与传统文化表 现形式相
关 的文化 空 间 , 具 体包括 民间音乐歌 曲、 民 间 口头 文学、 民间 舞 蹈 、 民间戏曲 、 民间俗信活动 、 民 间 手 工 技艺 、 民间 体育 竞 技 等 。 ” 作 为一 座 具有 悠 久历
是, 由于各 种 原 因 , 这 些 文 化 遗 产 曾经 并 不 为 人 们 所重视 , 导 致一 部分 文 化 资 源 没 能 得 到及 时妥 善 的 收集 和整 理 , 有 的甚 至 出现严 重 的流失 现象 。
传 下来 的非 物 质 文 化 遗 产 也 非 常 丰 富。作 为 山西 的省会 城 市 和 历 史 文 化 名 城 , 太 原 市 近 年 来 在 挖 掘、 保 护 与开 发 非 物 质 文 化 遗 产 的工 作 中 , 政 府 部 门始 终起 着 主导作 用 , 坚 持专 业 机 构 与 群 众路 线 相 结合 、 保护与产业开发相结合 , 注重 非 物 质 文 化 遗
非 物 质 文 化 遗 产 是 人 类 智 慧 和 创 造 力 的 集 中
通常所 说 的非 物质 文 化遗 产 是 指 “ 各 种 以非 物 质 形 态存 在 的与群众 生 活 密 切 相关 、 世 代 相传 的传 统 文
展现 , 相对保 留着文 化的原生状 态, 在很大 程度上 代表 了某 一特 定地 域 的文 化 特 征 , 是 对 当地 人 们 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