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深基坑开挖条件验收内容分析吴志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深基坑开挖条件验收内容分析吴志明
发布时间:2021-09-30T07:47:24.829Z 来源:《防护工程》2021年14期作者:吴志明夏家南唐晓兰[导读]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施工中,深基坑开挖是地下车站施工过程中风险最大的阶段,其开挖条件验收也是地下车站施工最关键的节点验收。
本文将结合工程实际,对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深基坑开挖条件验收的主要内容进行详细的分析,以便更好的用于指导深基坑开挖条件验收工作,控制开挖风险和提高工程质量。
吴志明夏家南唐晓兰
无锡市市政工程质量监督站江苏无锡 204011
摘要: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施工中,深基坑开挖是地下车站施工过程中风险最大的阶段,其开挖条件验收也是地下车站施工最关键的节点验收。
本文将结合工程实际,对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深基坑开挖条件验收的主要内容进行详细的分析,以便更好的用于指导深基坑开挖条件验收工作,控制开挖风险和提高工程质量。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深基坑;开挖条件验收
Abstract:In the construction of urban rail transit engineering, the excavation of deep foundation pit is the most risky stage in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of underground station, and the acceptance of excavation conditions is also the most critical node acceptance of underground station construction. In this paper, combined with the engineering practice, the main contents of the acceptance of deep foundation pit excavation conditions of urban rail transit engineering are analyzed in detail, so as to better guide the acceptance of subway deep foundation pit excavation conditions, control the excavation risk and improve the project quality.
Key words:Urban rail transit engineering; deep foundation pit; excavation condition acceptance
前言
通过对多年来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过程中风险事故发生的原因、工程管理薄弱环节等的分析和研究,发现风险事故大多与工程关键节点施工前风险预控不到位有关。
传统的建设工程质量验收侧重于被动的事后把关,而城市轨道交通工程以地下工程为主要施工内容,地质条件复杂、隐蔽工程多、施工难度大、安全风险高。
采用传统的验收模式对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进行管理,无法达到减少、降低和有效控制施工风险的目的。
全国大部分轨道交通工程建设的城市,结合自身的特点,纷纷提出关键节点条件验收的管理办法[1],经过多年的实践和不断完善,在轨道交通建设过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住建部在总结各地经验的基础上,发布了《关于加强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关键节点风险管控的通知》(建办质[2017]68号),进一步明确关键节点风险管控内容、规范验收程序、强化管控措施。
确保关键节点风险管控落实到位,有效防范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生产安全事故发生。
深基坑开挖是地下车站施工过程中风险最大的阶段,其开挖条件验收也是地下车站施工最关键的节点验收,做好深基坑开挖条件验收工作是保证深基坑开挖质量和安全的前提。
目前各地在基坑开挖条件验收规定中验收内容规定的较为笼统[2]、[3],对具体验收工作指导性不足,导致有些验收流于形式。
因此,本文结合工程实际,对深基坑开挖条件验收的内容进行梳理细化,进一步规范和强化深基坑开挖条件验收工作,切实降低施工风险。
1周边环境调查
在建设单位提供的基坑周边建(构)筑物、管线等资料的基础上,按住建部《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周边环境调查指南》(建质[2012]56号)的要求,对3倍基坑开挖深度或30m范围的地形地貌、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情况、建构筑物、管线(包括废弃管线)、道路情况等进行详细调查,形成调查报告,必要时对现状情况留有影像资料。
建构筑物重点调查其基础和结构形式、基础埋置深度、建造年代及现状情况等,管线重点调查管线埋置深度、管线材质、接口形式,明确各产权单位对构筑物、管线变形等的要求范围。
2勘察设计交底及图纸会审由建设单位组织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参加,由勘察单位对勘察报告、设计单位对施工图纸内容进行交底,交代设计意图、关键部位等。
施工单位项目技术负责人应组织相关人员对设计文件进行全面的核查,核查的内容包括:设计图中的中线、标高是否有误,各种结构尺寸、预埋件位置是否准确,与现场施工有无矛盾之处;主体结构与临时支撑体系是否符合受力要求等。
项目技术负责人应将设计文件核查中发现的问题汇总,及时上报监理和设计单位,进行修改完善,确保设计文件满足现场施工要求。
3专项施工方案编制及交底
施工单位在施工前应按照住建部[2018]37号文《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规定》、省住建厅《江苏省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实施细则》苏建质安〔2019〕378号等有关文件的要求,编制基坑工程专项施工方案,方案内容应包括基坑土方开挖、降水、监测等有关内容。
施工单位应当组织召开专家论证会对专项施工方案进行论证,专项施工方案结论为“修改后通过”的,施工单位应当按照论证报告意见进行修改经施工、监理单位相关人员签字确认后再将修改情况报经专家组长签字确认。
专项施工方案实施前,项目技术负责人应当向施工现场管理人员进行方案交底,施工现场管理人员应当向作业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安全技术交底,交底内容应当包括施工工艺、材料、设备、工作流程、工作条件、安全技术措施,以及安全管理和应急处置措施等,应由双方共同签字确认。
4围护结构
围护结构施工质量的好坏是深基坑开挖安全与否的重要前提。
目前在地铁车站的深基坑工程中主要采用的支护形式包括地下连续墙、钻孔灌注桩+水泥搅拌桩止水帷幕、型钢水泥土搅拌墙(SMW工法)等。
4.1地下连续墙
地下连续墙应检查混凝土抗压和抗渗(设计有抗渗要求时)检测报告、墙幅的完整性检测报告。
还应提供每幅混凝土充盈系数计算结果,根据墙幅的类型判断是否有缩颈、鼓包等可能。
现场查验地下连续墙的平面位置、尺寸等是否满足设计规范要求。
施工、监理单位还应对地墙施工过程中是否有异常情况进行梳理,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4.2钻孔灌注桩+水泥搅拌桩止水帷幕
基坑开挖前应检查灌注桩的混凝土强度、桩身完整性检测报告,检查钻孔桩基的充盈系数,水泥土搅拌桩强度应出具合格的水泥土试块强度检测报告或钻芯检测报告。
4.3型钢水泥土搅拌墙(SMW工法)
基坑开挖前水泥土桩(墙)体强度应满足设计要求,施工单位应出具合格的钻芯检测报告,H型钢应有合格的质量证明文件。
4.4地基加固
地基加固一般采用水泥土搅拌桩、旋喷桩等,应核查水泥土桩试块报告或取芯强度报告。
5冠梁与支撑
基坑开挖条件验收时,第一道冠梁(围檩)支撑应架设完成。
对于车站主体基坑,第一道冠梁、支撑一般为混凝土结构;对于车站附属结构基坑,第一道冠梁、支撑可能为钢结构。
5.1混凝土冠梁与支撑
现场混凝土冠梁与支撑尺寸应符合设计规范要求,线形应顺直,无明显露筋等缺陷,基坑开挖前冠梁、支撑的强度应达到设计要求(一般为同条件养护试块报告)。
5.2钢围檩与钢支撑
钢围檩、钢支撑应有合格的质量证明文件,轴线平面位置应符合设计规范要求。
钢围檩应与围护桩紧密接触,存在间隙时应采用细石混凝土填实;钢支撑与冠梁应均匀接触,不应偏心受力,并设置可靠的防坠落措施,预加顶力应符合设计要求。
当基坑开挖条件验收分阶段进行时,还应检查该次开挖范围内的围护结构与支撑是否已形成体系,其受力状态与设计要求一致;如存在偏差时,还需经设计单位复核计算确认。
当有立柱桩还应检查立柱桩、格构柱施工过程中是否存在异常情况,桩基试块强度报告是否合格。
6基坑降排水
根据设计和施工方案的要求设置降水井,降水井包括疏干井和降压井。
降水井在全面施工前,应进行试抽水试验,并根据试抽水试验的结果调整降水井的布置。
疏干井设置时还需注意井底标高与下层可能存在的承压水的间距,并验算抗承压水系数,避免出现疏干井底部抗承压水系数不足导致管涌的情况。
疏干井一般在开挖前15天开启,既加快土体干燥,便于开挖期间坑内施工人员作业和加快土方挖运;也有利于提高土体抗剪强度。
当围护结构隔断承压水基坑内设置疏干井时,坑内降水期间应对坑外水位进行观测,以验证围护结构是否存在渗漏现象即坑内外是否存在水力联系。
对于降压井,基坑开挖前应降至首次开挖面以下1m左右,并做到按需降水。
在基坑外,应设置截水沟或挡墙,防止地表水冲刷坡面和基坑外排水再回流渗入基坑内。
截水沟内不得有裂缝,避免水渗入围护结构后背引起附加压力。
7监控量测
基坑开挖施工之前,应在基坑边缘以外3倍开挖深度范围内需要保护的建(构)筑物、地下管线等地方布置监测点,并应在监测点处及时做好标识标牌,以免监测点被破坏。
监测点布置完成后,应及时测取初始值并报监理单位复核,在基坑开挖条件验收时施工单位还应提供监测日报表及监测总结报告。
对于地质条件较差、周边环境复杂的基坑,应尽早开展监测工作,必要时围护结构开始施工时就应开始监测。
8队伍、人员及材料准备
各分包队伍(包括土方开挖及运输、支撑架设、降水、监测等)合同已签订,其资质已由总包单位及监理审批确认,相关作业人员已到位并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机械设备、支撑材料等已按施工方案的进度要求进场到位。
9风险辨识、应急预案及应急物资储备
基坑开挖前施工单位应结合施工现场情况有针对性地编制应急方案,并组织交底工作;施工现场一定要配备相应的应急物资,并加强应急物资的管理、保养,以便发生突发状况时能够及时有效的进行抢险工作;现场人员的值班应到位,通讯应保持畅通,应急照明、消防器材等应符合要求。
结语
本文对深基坑开挖条件验收的主要内容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在开挖条件验收时应该重点关注的一些方面,确保开挖条件验收工作能够高质量的完成,从而保证深基坑工程安全顺利的开挖。
参考文献
[1]潘延平,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施工关键节点条件验收制度探索[J].工程质量,2012,10(30):16-18.
[2]黄融,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关键节点施工条件验收实施指南[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
[3]谭坤等,轨道交通关键工序安全条件验收的监督控制管理[J].山西建筑,2018,10(44):237-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