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关于2008-2009学年度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关于2008-2009学年度中小学德育
工作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公布日期】2008.08.29
•【字号】渝教基[2008]48号
•【施行日期】2008.08.29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中等教育
正文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关于2008-2009学年度中小学德育工作的
通知
(渝教基〔2008〕48号)
各区县(自治县)教委(教育局)、市教科院、直属中小学:
2008-2009学年,是我市根据建设国家统筹城乡综合改革实验区部市战略合作协议,全面启动统筹城乡综合改革,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第一学年,也是全面实施我市“和谐育德”教育创新工程,努力开创我市中小学德育工作新局面的第一学年。
为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4〕8号)和党的十七大精神,努力提高全市中小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现就做好2008---2009学年度中小学德育工作通知如下。
一、全面加强以弘扬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主题教育活动
按照《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关于深入开展以弘扬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抗震救灾主题教育活动的通知》(渝教基〔2008〕33号)精神,以弘扬爱国主义为核心,深入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激发学生爱国热情,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要采取各种有效形式,组织广大中小学生积极学习抗震救灾中涌现的英雄少年,弘扬抗震救灾精
神。
要联系生活实际,加强爱心奉献教育、公民责任教育、珍爱生命教育和预防灾难教育,增强学生生存能力和意志,培养学生团结奉献的精神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要紧密结合“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活动,根据《教育部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共青团中央关于组织开展2008年“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活动的通知》(教基函〔2008〕12号)精神,抓住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的契机,充分利用北京奥运会所呈现的优秀灿烂的文化、团结拼搏的精神、生动感人的事迹、辉煌骄人的成绩等优秀教育资源,不断弘扬奥林匹克精神。
同时,要与全市开展的红色经典歌曲传唱活动相结合,与爱国主义基地教育实践活动相结合,与改革开放30年纪念活动、新中国建设60周年纪念活动相结合。
各区县教委和学校要加强组织领导,建立长效机制,形成教育合力;要不断巩固深化,及时总结经验,形成工作特色。
二、深入推进“和谐育德”教育创新工程
各区县教委和学校,务必站在坚持德育为先、立人为本,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核心,促进城乡教育统筹发展,全面提高我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素质的高度,认真抓好“和谐育德”教育创新工程工作。
(一)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认真落实《重庆市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意见》(渝教基〔2008〕15号),制定《重庆市校园文化建设示范学校评估标准》,加强全市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管理与指导。
各区县教委要认真规划,加强指导,统筹管理好本区域校园文化建设工作。
尤其是要加大对农民工子女学校、农村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指导力度,抓好校园文化建设示范学校创建指导工作。
认真总结经验,塑造典型,不断提高校园文化建设总体质量,提升素质教育实施的总体水平,促进城乡教育统筹发展。
各中小学要通过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学校内涵发展,形成学校办学特色,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建设的育人作用,不断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
2008-2009学年度,全市命
名10所重庆市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示范学校,各区县教委要深入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示范学校创建活动。
(二)加强课程德育工作
认真研究并制定《重庆市中小学学科德育指导纲要》,加强全市中小学课程德育的创新和统筹管理。
各区县教委和学校,要通过课程德育凸显德育首位,增强育人合力,取得德育实效。
要认真贯彻执行《重庆市中小学学科德育指导纲要》,在国家、地方、校本三级德育课程实施中,开展以德育课程目标为核心的班级德育序列化活动,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方式进行教学,把传授知识同陶冶情操、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结合起来。
广大教师要根据各学科特点和内容要求,有针对性地在课堂教学中贯穿德育,使德育与知识、技能的教学有机结合,使德育与教育教学方式的优化、课堂教学效益的提高相结合,与学生的实际成长需要相结合,不断提高课程育德的能力和水平。
加强体育艺术和科技教育,认真实施“2+2”项目计划,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根据城乡统筹发展实际,积极探索学校教育与校外社会实践教育相结合的有效机制,不断拓展和丰富学校德育途径,形成特色有效的德育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
继续开展“学科德育优质课例”和“主题班会课”评选活动,提高全市中小学课程德育水平。
(三)加强德育队伍建设
充分发挥重庆市中小学德育专家咨询组的引领作用,加强“和谐育德”教育创新工程的指导。
开展德育干部队伍培训和班主任培训,提高德育干部队伍和班主任队伍的科研水平和管理能力。
举办重庆市第四届班主任基本功大赛,提高班主任工作水平。
围绕城乡统筹发展,增强德育实效,组织开设“班主任讲坛”,增强班主任工作创新意识,提高班主任综合素质。
继续在全市表彰100名优秀班主任,总结经验,塑造典型,激发全市班主任工作的职业理想追求。
(四)加强德育调研工作
围绕城乡统筹发展,增强德育实效,深入开展和谐育德实效性研究,以德育科研引领全市德育工作,创新德育工作机制体制。
抓住重点难点问题,深入开展专题调研,不断改进和加强学校德育工作,增强德育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形成育人特色。
进一步研究探索学校、家庭、社会德育协作机制,提高和谐德育整体成效。
制定《重庆市中小学德育工作督导评估细则》,认真开展德育督导评估活动。
(五)加强德育信息化建设
进一步升级打造重庆德育网,加强德育信息交流,推进德育资源建设,增强德育学术导向,以重庆德育网为信息平台,大力推进城乡中小学德育工作。
建立和完善重庆德育网管理员评价考核制度,开展重庆德育网建设先进区县(单位、个人)评选活动。
继续加强网上德育教研活动,加大农村学校德育信息化建设指导,进一步丰富优质德育网络信息资源,建立专家与一线教师相结合的研究网络,搭建校际之间、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德育均衡发展的广阔平台。
加强对各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管理和指导,并将校园网络文化及德育网络资源建设纳入德育督导评估考核内容。
开展重庆市中小学德育队伍建设基本情况调查统计,提高全市德育管理信息化水平。
三、认真组织开展学生德育实践活动
思想道德建设是教育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
要按照实践育人的要求,以体验教育为基本途径,把握活动主题,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内容鲜活、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道德实践活动。
(一)开展“迎奥运,创三星”主题教育实践活动
结合“2+2”项目实验计划,按照《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开展“迎奥运,创三星”主题教育活动通知》(渝教基〔2008〕27号)精神,加强体育、艺术、科技教育,深入开展“文明礼仪之星”“阳光运动之星”“科技创新之星”创建活动。
2008-2009学年度,全市评选表彰100名“文明礼仪之星”、100名“阳光运
动之星”、100名“科技创新之星”。
(二)深入开展校外社会教育实践活动
利用社区教育资源、地方教育资源,尤其要充分利用校外青少年教育实践基地,认真组织开展教育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
同时,要与学生安全教育相结合,培养学生自救自护基本能力;与“百校牵手”帮扶工程相结合,深入开展城乡学生“一对一”结对帮扶活动,加强交流,增进了解,增强农村教育实践体验和城市教育实践体验,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
四、加强全市德育工作统筹管理
加强德育工作统筹管理,是统筹城乡教育发展的重要内容。
各区县教委和学校,要加强德育工作管理,落实德育工作责任,建立落实德育首位,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工作机制。
要以全面实施“和谐育德”教育创新工程为抓手,不断提高德育工作水平,形成德育工作特色。
2008-2009学年度,要进一步完善重庆市中小学德育工作年度报告制度,加强各区县和学校德育工作专题调研和督导评估,加大各区县和学校德育工作考核表彰力度,促进全市中小学德育工作迈上新的台阶。
二○○八年八月二十九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