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生猪手工过渡屠宰点关闭原因及加强规模屠宰场监管工作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生猪手工过渡屠宰点关闭原因及
加强规模屠宰场监管工作
刘丽娜,余华君,唐维英
(重庆市江津区动物疫病监测中心重庆402260

猪手工过渡屠宰点作为生猪屠宰变革重要环节,当前正面临着环保、疫病防控、规模小而散等诸多问题,取缔关闭成为解决上述问题的最佳方案之一,符合当前发展形势,在开展取缔关闭的同时,也要对生猪定点屠宰企业加强监管,方能解决好生猪定点屠宰可能出现的食品安全、交通运输、城乡居民消费等系列问题。

猪屠宰点;关闭原因;加强监管
生猪手工过渡屠宰点是农村地区或小场镇采用手工方式屠宰生猪的小型屠宰场,在交通不便、散养户众多、乡镇市场萌发等特定的环境下对农村养殖户销售猪只、城乡居民采购猪肉作出了巨大贡献,但也一直面临着环保、动物疫病防控等诸多考验,不断冲击着主管部门和相关从业者的紧张神经。

1生猪手工过渡屠宰点基本情况
1.1历史演变过程
我国素来有消费猪肉的习惯,自建国以来,全国实行计划经济,各地食品站应运而生,到上世纪八十年代,计划经济逐渐转型,食品站也由国营转为私营,成为现在的生猪手工过渡屠宰点。

以前农村散养户占比重、农村道路不方便,屠宰点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农村卖猪和小场镇居民买猪肉的困难。

本世纪初,各地陆续规定生猪定点屠宰,屠宰点在夹缝中仍然生存下来[1]。

1.2场地情况
①权属情况。

大部分屠宰点场地权属原食品站房屋,划归当地乡镇政府管理,小部分场地权属存在争议,场地均处在场镇周边或场镇上,屠宰设施设备相对简陋,甚至房屋年久失修,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②屠宰情况。

多数屠宰点年屠宰量在1500头以下,淡季日屠宰量不足3头,旺季日屠宰量也不会超过10头。

1.3人员情况
①屠宰点经营者,主要以原食品站工作人员留任为主,虽然食品站内部建立有经营管理制度,但是屠宰点基本上是由留任人员自负盈亏,收入主要是提供场地、水电气,费用为20~50元/头;②屠宰人员,以原食品站工作人员和社会屠宰人员为主,从周边养殖户收购生猪,拉到屠宰点屠宰后,再到当地农贸市场销售猪肉,赚取利润200~500元/头。

1.4监管情况
①屠宰点自检。

经营者兼职肉品检验人员,对合格肉品出具检验凭证;②官方兽医检疫。

在猪只进场、屠宰、出场进行检疫,出具
检疫证明,部分地区在不同程度仍存在检疫不够规范的情况[2]。

2生猪手工过渡屠宰点面临的困境
2.1环保问题
①噪声。

生猪屠宰基本上在凌晨操作,又是人工屠宰,猪只叫声较大,对周边群众影响较大,环保投诉也较多;②粪污。

部分屠宰点未接入市政管网,环保配套设施不达标,产生的粪便、污水、屠宰废弃物未得到有效处理及利用,对环境安全带来了隐患。

2.2疫病防控问题
①动物防疫条件本身。

由于场地简陋,经营者收入较低,对动物防疫条件也不够重视,导致屠宰点本身就不符合动物防疫条件;②消毒灭源问题。

大部分屠宰点无消毒灭源措施,也未购买消毒药品,仅仅依靠当地畜牧兽医部门发放,是无法达到消毒灭源效果的;③无害化处理。

大部分屠宰点未建设化尸池、焚烧炉,也无足够的土地深埋处理,出现病害死猪只后,仅仅依靠借用周边农户土地处理,久而久之,处理难度日益增大。

3加强生猪屠宰企业监管
生猪手工过渡屠宰点愈来愈不适应发展形势,各地纷纷采取直接关闭的方式进行强制清退,为大中型定点生猪屠宰企业规划布局打下基础,也对未来生猪定点屠宰工作提出了相应的监管要求[3]。

3.1规范屠宰行为,提升行业发展水平
①近年来,生猪实行了定点屠宰,有效改善了手工屠宰点多面广难监管等一系列难题;②在淘汰落后产能的同时,也对生猪定点屠宰企业环保设施设备、屠宰设施设备、屠宰工艺、动物防疫条件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全面推动生猪定点屠宰企业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进程,提升屠宰企业发展水平。

3.2加强质量安全监管
定点屠宰企业要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完善肉品品质检验制度。

从质量安全要求、机构人员、设施设备、生猪入场管理、屠宰过程管理、产品出场管理等方面规范屠宰企业建设运行。

有利于屠宰监管,进一步规范屠宰行为,为食品安全提拱保障[4]。

3.3严格落实屠宰环节的自检
面对严峻的疫情形势:①要求生猪屠宰企业建立健全非洲猪瘟自检制度,按照“批批检、全覆盖”原则开展非洲猪瘟检测;②开
doi:10.3969/j.issn.1008-4754.2021.05.083
作者简介:刘丽娜(1982—),女,大学本科,畜牧师,主要从事畜牧业发展。

123
中国动物保健2021.05
展生猪定点屠宰环节的“瘦肉精”(盐酸克伦特罗、莱克多巴胺和沙丁胺醇)检测,提高抽检率,加大抽检力度;③加强抽血采样监测,一方面企业按照主管部门要求自觉落实对非洲猪瘟的抽血采样工作,规范样品采集行为及结果的运用;另一方面主管部门不定期的对定点屠宰企业的生猪进行抽血采样监测,建立健全监督检查机制;④驻场官方兽医切实履行监督职责,对检测及监测工作要加强监管和指导,督促本地生猪定点屠宰企业严格落实非洲猪瘟检测各项要求。

3.4强化食品加工企业的管理
生猪实行定点屠宰后,有利于强化对食品加工企业的管理,食品加工企业禁止使用非生猪定点屠宰厂(场)屠宰的生猪产品、未经肉品品质检验或者经肉品品质检验不合格的生猪产品以及注水等不合格产品,明确食品加工企业肉品的来源渠道,建立追踪溯源体系[5]。

3.5严厉打击生猪屠宰违法活动
采取主动查处和依据举报线索查处相结合,日常巡查和突击检查相结合等方式,组织相关单位开展联合执法行动,严厉打击私屠滥宰、屠宰病死猪等违法行为。


参考文献:
[1]陶雪江.生猪屠宰检验检疫监管模式分析[J].今日畜牧兽医,2020,36(9):3+2.
[2]孙世民,彭玉珊.论优质猪肉供应链中养殖与屠宰加工环节的质量安全行为协调[J].农业经济问题,2012,33(3):77-83+112.
[3]何述辉,刘勇,陈霞.重庆渝北区畜禽屠宰产业监管对策[J].中国畜牧业,2019(7):68-69.
[4]袁日进,杨瑛,王小军,等.全面推进生猪屠宰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J].猪业观察,2018(4):13-15.
[5]杨艳平.生猪屠宰管理中存在问题及对策[J].畜牧兽医科学(电子版),2019(19):71-72.
实践案例
猪防疫检疫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
王树清
(沈阳市克达饲料有限公司沈阳110200

牧行业的不断发展,在生猪养殖的过程中,要对疾病进行有效的预防和控制,开展防疫检疫工作,有利于促进生猪养殖效果的提升。

因此,本文阐述猪防疫检疫工作中所存在的具体问题,比如在基层的兽医站由于检疫人员的专业素养有待提升,缺乏检疫的意识,设备不完善,检疫的过程不规范,导致整体的检验工作质量得不到提高,针对所存在的问题,提出在防疫检疫工作中的具体对策,对于养殖户的防疫检疫意识进行提升,形成对防疫检疫工作的正确认知,对于工作人员进行技术培训,提高其防疫检疫技术的运用,对防疫检疫的设备进行更新,加强对生猪防疫检疫过程的监管。

牧养殖;防疫检疫;问题分析;应对对策
生猪养殖成为当前主要的致富方式,在对猪产品质量进行保证的过程中,要加强对猪疫病的研究,采取有效的猪防疫检疫措施,可以保证猪类产品的安全,对现阶段防疫检疫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有效的策略,可以使得养殖户的经济效益得到提高,同时,保证人们的饮食安全,推动养殖行业的持续稳定发展。

在具体策略探索时,首先,针对人员方面,要加强对检疫人员的专业培训,提高其防疫检疫技术的应用;其次,在检疫设备方面,要引进先进的设备,对检疫工作程序进行规范;最后,在制度方面,对管理制度进行完善,可以推动免疫检测的开展。

1猪防疫检疫工作中所存在的具体问题分析
在生猪养殖的过程中,对于猪防疫检疫工作所存在的发展阻碍因素进行深入的探索,要从检疫人员、检疫意识、检疫过程、检疫制度等方面进行具体的论述。

1.1兽医站防疫检疫人员素质有待提升
在基层兽医站发展的过程中,对于检疫人员的工作任务进行合理的安排,要对各类畜禽进行防疫检疫工作的开展,但是由于防疫检疫人员严重不足,不能完成防疫检疫的任务,缺乏对质量的保证。

同时,养殖场较为分散,防疫检疫人员在进行工作的过程中,往往工作压力较大,由于防疫检疫人员的素质有待提升,质量上难以
保证[1]。

1.2养殖户缺乏防疫检疫意识
在当前的基层兽医站开展工作的过程中,要根据相关的法律法规对防疫检疫工作进行开展,但是由于部分养殖户在养殖过程中,没有与兽医站进行及时的联系,缺乏防疫检疫工作开展的积极性,没有形成正确的防疫检疫工作认知。

比如,部分养殖户在防疫检疫工作中往往认为只是进行简单的消毒,不想在防疫检疫工作中进行多余的投入,不配合防疫检疫工作人员的工作,也使得整体的工作难度加大。

1.3防疫检疫设备不完善
在当前的防疫检疫工作开展的过程中,要对动物防疫检疫站的设备进行配备,加强对检疫过程的规范,但是在了解的过程中,往往防疫检疫设备存在一定的差距,没有对防疫检疫设备进行更新,缺乏专业的维护和检修人员。

在设备出现故障时,不能进行及时的维修和调试,导致作用得不到发挥。

同时,防疫检疫的过程不规范,没有形成科学化的防疫措施,比如出现私自屠宰的状况,缺乏对防疫检疫工作的开展,也会导致流入市场的产品不符合要求。

2猪防疫检疫工作问题的应对对策
在对食用猪肉及其产品安全进行保证的过程中,要开展生猪
doi:10.3969/j.issn.1008-4754.2021.05.084
12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