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周五高一语文试卷讲评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 • 古之人不余欺也。(苏轼《石钟山记》) •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论语》)
2.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 文言文中用疑问代词谁、何、奚、安曷、胡、 恶、焉、孰等做宾语时往往放在动词的前面。
• “良问曰:‘大王来何操?’” 《鸿门宴》 • “沛公安在?”(《史记.项羽本记》) • 客何为而来。 • 微斯人,吾谁与归? (范仲淹《岳阳楼记》) • 权知其意,执肃手曰:“卿欲何言?” •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3.介词宾语前置
(1)介词宾语不是疑问代词,但为了强调 它,也放在介词前,这种情况最常见是介词 “以”的宾语前置。 如:余是以记之。
一言以蔽之 (2)介词宾语是方位词,也放在介词前。 如:项王、项伯东向坐
4.“之”或“是”
• 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前取动词前,以 突出强调宾语。这时的“之”只是宾语前置 的标志,没有什么实在意义。
•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韩愈《师说》) • 夫晋,何厌之有? • 何陋之有? • 格式:“唯......是......” • 唯利是图 • 唯命是从 • 唯才是举。
宾语前置小结:
• 1.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 2.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 3.介词宾语前置 • 4.“之”或“是”
• 翻译: • 调整为动宾正常语序。
• ③<名>一字为一言。《琵琶行》:“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 言。”
• ④<名>一句为言。《信陵君窃符救赵》:“今吾且死,而侯生曾无一言半 辞送我,我岂有所失哉?”
• ⑤<名>著作;书籍。《过秦论》:“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 ⑥<助>无实在意义。《归去来辞》:“世与我相违,复驾言兮焉求?”
• ⑦词缀,多用于动词之前。《左传?僖公九年》:“既盟之后,言归于好。”
• 【言瑞】守信之言。
• 【言重】出言慎重。
•思
• ①<动>思考;想。《论语》:“学而不思则罔。”
• ②<动>希望;盼望。《隆中对》:“智能之士,思得明 君。”
• ③<动>想念;思念。《触龙说赵太后》:“已行,非弗 思也,祭祀必祝之。”
• 改正错误。如:肯改错,就是好同志。
• 混杂:
• 交错混杂,浑然一体。中西杂糅,珠联璧合
混杂糅合。《国语·楚语下》:“民神杂糅,不 可方物。”《汉书·刘向传》:“今贤不肖浑殽, 白黑不分,邪正杂糅,忠谗并进。” 颜师古 注: “糅,和也。” 唐 孙过庭 《书谱》:“自 汉 魏 以来,论书者多矣,妍蚩杂糅,条目纠纷。” 清 陈维崧 《感皇恩·晚凉杂忆》词之二:“水云轇葛, 阴阳杂糅,奇石成狮破空走。” 郭沫若 《蒲剑 集·民族形式商兑》:“凡事有经有权,我们不好 杂糅起来。”
8、互文
古诗文中为了使语句整齐,在彼此 相对的文句中,常使前后词语互相呼 应,在意义上互补,而形成一个完整 的意思,叫“互文”
互文
东西植松柏, 坟墓四周种植上松柏、 左右种梧桐。 梧桐树。
枝枝相覆盖, 树枝枝叶互相覆盖, 叶叶相交通。 互相沟通。
二(1) 区区
1何乃太区区——愚拙,凡庸 2感君区区怀——真情挚意,诚挚 3秦以区区之地—少,小 4则区区与诸君——自称的谦词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 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明明是自己对亡妻刻骨铭心的思念,却不说自己 ,反说妻子于明月之夜,在长满矮松的山冈上,年 复一年地为思念自己而痛断柔肠。
第13周五高一语文试卷讲评
新丰一中 李少英 2019年12月1日
• 1、言
• ①<动>说;谈论。《桃花源记》:“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邵公谏厉 王弭谤》:“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
• ②<名>言语;言论。《鸿门宴》:“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邵 公谏厉王弭谤》:“王不听,于国人莫敢出言,三年,乃流王于彘。”
5、相
xiāng 副词,表示一方对另一方有所动 作,有指代作用,可代 你 我 他
xiāng 互相,彼此

名词相貌
xiàng 仔细看,审察

帮助
6、谢
多谢后世人 谢家事夫婿
谢家来贵门 阿母谢媒人 长跪而谢之 及花之既谢
——告诉,告诫 ——辞别
——推辞 ,谢绝 ——谢罪 ,道歉 ——凋谢
• (2).广大旷远。《楚辞·九歌·河伯》:“登 崑崙 兮四望,心飞扬兮浩荡。” 唐 杜甫 《赠虞十五司马》诗:“凄凉怜笔势,浩荡问词源。” 仇兆鳌 注: “浩荡,旷远也。” 金 元好问 《西楼曲》:“去年与郎西入 关 ,春风浩荡 随金鞍。”《红楼梦》第十八回:“如今天恩浩荡,一月许进内省视一次。” 陈毅 《满江红·游广东旋至海南岛度假一周记沿途所见》词之二:“喜东风浩 荡海天宽,西风落。”
三、诗歌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诗的前两句极力渲染一种孤独寂寞的氛围,为下 文正面描写“思家”作了情感上的铺垫。三、四两句 写“思家”,却不是直接写自己如何想念家里人,而 是换一种角度,运用从对方写起的手法(曲笔),把 自己的思念转化成对方的思念,想象家里人如何想念 自己,使思念之情更浓,也使得诗歌更加蕴蓄有味, 委婉含蓄。
二(2)偏义复词
两个意义相关或相反的词,连 起来当作一个单词使用,实际上只 取其中一个词的意义,另一个词只 作陪衬。
请找出下列各句中的偏义复词:
(有些词语两字组合在一起,只取其中一字的意 义,叫偏义复词。)
便可白公姥
婆婆
昼夜勤作息
劳作
我有亲父兄
哥哥
逼迫兼弟兄
哥哥
我有亲父母
母亲
逆 :
方向相反,与“顺”相对:逆流。逆行。逆风。逆转(局势 恶化)。莫逆之交。
• 具备两个条件: • 一是宾语必须是代词; • 二是必须是否定句,由“不”、“未”、
“毋”、“莫”、“弗”、 “非”“否”“无”等否定词表示。 • 在这种情况下,代词宾语要放在动词之前和 否定词之后。
• “三岁贯汝,莫我肯顾。” 《硕鼠》 • 世溷浊而莫余知兮 (《涉江》) • “时人莫之许也。”(陈寿《三国志.诸葛亮
文言句式
判断句
倒装句
被动句 省略句
宾语前置 状语后置 定语后置 主谓倒置
倒装句语法公式: 宾语前置
定语后置
状语后置
定语后置
(定语)主语+[状语]谓语+(定语)宾语
主谓倒置
宾语前置
• 1.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 2.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 3.介词宾语前置 • 4.“之”或“是”
1.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什么是曲笔
曲笔,指诗人不直抒自己内心的情感, 而是通过他人对自己的情感来写出自己 的情感。(从对方落笔,推己及人,展 开想象)
运用曲笔,从对方着笔,展开想象。这 样就更加显得情深意厚,并给人以无限 的回味和遐思,含蓄蕴藉。
月夜 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诗中第三联通过妻子独自看月的形象描写完 全是作者想象中的情景。当想到妻子忧心忡忡, 夜深不寐的时候,自己也不免伤心落泪。实乃是 自己思念家中的妻儿,但不直接写自己思念,而 写妻子思念,实际是一种曲笔中的对写法。
江城子
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 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抵触,不顺从:忤逆。忠言逆耳。
背叛,背叛者或背叛者的:叛逆。逆产。
迎接:逆旅(旅店)。
预先:逆料(预料)。
逆鳞:倒生的鳞片。《韩非子·说难》:“夫龙之为虫也, 柔可狎而骑也,然其喉下有逆鳞径尺,若人有婴之者则必杀 人。人主亦有逆鳞,説者能无婴人主之逆鳞则几矣。”古人 以龙比喻君主,因以触“逆鳞”、批“逆鳞”等喻犯人主或 强权之怒。
• 缤纷:繁多而杂乱。如五彩缤纷、色彩缤纷
• (1).繁盛貌。《楚辞·离骚》:“佩繽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 章。”
• (2).纷乱貌。 晋 陶潜 《桃花源记》:“芳华鲜美,落英繽 纷。”
• (3).引申为时局或思想混乱。《楚辞·离骚》:“时繽纷其变易 兮,又何可以淹留。”
• (4).众疾貌;多貌。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凤仙》:“过数 日,果有三十餘人,齎旗采酒礼而至,舆马繽纷,填溢堦巷。”
• ④<名>思绪;心情。《孔雀东南飞》:“晻晻日欲暝, 愁思出门啼。”
• 【思理】思辨能力。
• 【思致】思想情趣。
• 浩荡:
• (1).水壮阔貌。 晋 潘岳 《河阳县作》诗之二:“洪流何浩荡,脩芒鬱苕嶢。” 宋 司马光 《留别东郡诸僚友》诗:“津涯浩荡虽难测,不见惊澜曾覆舟。” 清 钱谦益 《彭城次坡韵》之四:“掉头终拟随公等,浩荡春波戏白鸥。” 吴 运铎 《把一切献给党·觉悟》:“浩荡的江水奔到 鸡头山 下,碰到岩壁下, 卷起巨大的漩涡。”
• (3).犹荒唐。《楚辞·离骚》:“怨灵脩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姜亮夫 校注:“浩荡,犹今言荒唐耳,一声之转也。”
• (4).无常不定。 南朝 梁 何逊 《入西塞示南府同僚》诗:“年事以蹉跎,生平 。《楚辞·离骚》:“固时 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 王逸 注:“改,更也。 错,置也。”《楚辞·九辩》:“何时俗之工巧兮?背 绳墨而改错!”
• (5).纷飞貌。 《西游记》第六六回:“满山头大雨繽纷。”
• (6).形容歌舞交杂并进。《汉书·司马相如传上》:“ 鄢 郢 繽纷,《激楚》、《结风》。” 王先谦 补注:“ 鄢 郢 繽纷, 谓 楚 歌 楚 舞,交杂并进。”
• 郢[yǐng]古代中国楚国的都城,在今湖北省江陵县附近。
4、常见文言文句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