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四单元现代中国的内政外交与当今世界的政治格局单元总结课件新人教版08082189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的“变”与“不变” 1.改变的是心态,不变的是姿态。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 遭到西方各国的孤立和遏制,内外交困、举步维艰,打破外部 封锁是当时形势的迫切需要,获得外交承认则是开展对外交往 的前提。60 多年后,中国与全球超过 170 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 系,加入了 100 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与世界绝大多数国家和 地区有着密切的友好往来。
单元总结升华与高考探究讲座
C
目 录
ONTENTS
单元 总结升华
高考 探究讲座
素养 学科提能 单元提升强化练
【体系构建· 主旨概览】
[主旨概览] 两个核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与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 的演变。 五大重点: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大业、现代中 国外交发展的曲折历程、两极格局形成与瓦解、世界多极化趋 势的出现与加强。 三大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四大阶段:现代中国的政治外交、二战后两极格局的形成、20 世纪六七十年代多极化趋势出现、20 世纪末多极化趋势加强。
【要点归纳· 纵向贯通】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主政治制度建立过程具有鲜明的特色 1.指导中国民主政治发展全局的战略思想具有鲜明的特色。 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一定要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总结自己的实 践经验,同时借鉴其他国家政治文明的有益经验和成果,但绝 不能照搬别国政治制度的模式。
对峙
格局 的形 成
尔计划、北
约组织;共 产党和工人 党情报局、 经互会、华
世界经济力量结构的多极化发
展趋势。(3)新的国际格局的形 成需要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 但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4)多 极化趋势既带来了机遇,也带
50年代
中期
约组织
来了挑战
阶段
世界 格局 两极
主要表现
认识
美苏实力相
对下降;欧 洲共同体的 20世纪 格局
时表现
为“一 超多强”
高
来了挑战
【中外关联· 横向链接】 链接
时期 中华人 民共和 国成立 初期 (1949 —1956
国际形势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政外交的影响
国际形势 中国反应
社会主义制度与资本主义制 形成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思想, 度尖锐对立。在欧洲,以美 为维护世界和平,中国提出和 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掀起“冷 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 战”,企图遏制社会主义的 生深远影响,这成为中华人民 发展。在亚洲,美国扩大朝 共和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 鲜战争,对中华人民共和国 毅然参加朝鲜战争,有力地捍 进行战争威胁。同时,扶植 卫了国家独立和世界和平,内
2.引领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核心力量具有鲜明的特色。 中国 的民主政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创建的,中国民 主政治制度的发展和完善,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的。 中国共产党独自担负起领导人民当家做主的职责和角色,是经 过长达几十年的革命斗争才取得的,也是历史和人民的必然选 择。
3.推动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方式、步骤具有鲜明的特色。 由 于中国的社会主义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济文化落 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马上实行全国普选的时机和条件均 不成熟。因此,扩大基层民主,是完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民主政治的必然趋势和重要基础。
4. 改变的是战术, 不变的是战略。 20 世纪 50 年代“一边倒”、 20 世纪 60 年代“两面出击”、20 世纪 70 年代“一条线、一 大片”、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全方位外交”,不同时期有不 同的方针、不同的战术,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是始终不 变的。 今天的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显著上升, 实力也极大增强, 但离发达国家尚有很大差距的状况并没有也不会在短期内改 变。因而今日之中国只有继续韬光养晦,认清形势、找准定位, 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我国才能顺利实现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和建设和谐世界的战略构想。
2.改变的是政情,不变的是政策。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 的对外交往受到国际形势的制约和意识形态的影响,外交上奉 行“一边倒”,即使如此,在中苏关系最密切的时期中国也没 有在国家主权独立、政策立场自主问题上向苏联让步或唯苏联 马首是瞻。60 多年后,全球化时代的中国致力于开展全方位外 交,主张“求同存异、合作共赢”,在与各发达国家、发展中 国家携手合作的同时继续坚持独立自主的对外政策。
资产阶级
代议制的 确立、世 界殖民体 系的形成
大战
期间
中心
但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4)多
极化趋势既带来了机遇,也带 来了挑战
阶段
世界 格局
主要表现
认识
“铁幕”演
第二次 世界大 战后至 20世纪 说、杜鲁门 两极 主义、马歇
(1)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冲突
是两极格局形成的主要原因。 (2)世界多极化趋势的根源在于
(1)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冲突
是两极格局形成的主要原因。 (2)世界多极化趋势的根源在于
50年代 下,
后期至 表现 80年代 出多 末 极化 趋势
形成、日本
成为世界经 济大国、中 国振兴以及 不结盟运动
世界经济力量结构的多极化发
展趋势。(3)新的国际格局的形 成需要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 但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4)多 极化趋势既带来了机遇,也带
三、近代以来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及认识
阶段 工业 革命 至第 二次 世界
世界格局
主要表现
认识 (1)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冲突 是两极格局形成的主要原因。 (2)世界多极化趋势的根源在于 世界经济力量结构的多极化发 展趋势。(3)新的国际格局的形 成需要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
工业革命、
以英国为 中心的欧 洲成为世 界政治的 第二次工 业革命、
的兴起
来了挑战
阶段
世界格 局 两极格
主要表现
认识
苏联解体, (1)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冲突
“冷战”结 是两极格局形成的主要原因。 束;美国、 (2)世界多极化趋势的根源在于
20世纪
局崩溃, 多极化 趋势加 强,暂
80年代
末90年 代初至 今
欧盟、日本 世界经济力量结构的多极化发
成鼎立之势; 展趋势。(3)新的国际格局的形 俄罗斯走出 成需要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 低谷;中国 但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4)多 国际地位提 极化趋势既带来了机遇,也带
3.改变的是地位,不变的是定位。1949 年,刚刚成立的中华 人民共和国政治上不被大多数国家承认,经济上一穷二白、千 疮百孔,可谓积贫积弱、百废待兴,国际地位和影响无从谈起。 60 多年后,中国既是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在重 大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的解决上扮演着重要角色,又是世界第 二大经济体、第一大贸易国,外汇储备居世界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