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神兽补充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破译的内容来看,朱獳是一种水獭的叫声,因先秦时代的兽类没有定名,有一部 分兽便是根据叫声而称谓的。
絜钩 絜钩,上古鸟名。《山海经》中记载,絜钩长得像野鸭子却
长着老鼠一样的尾巴,擅长攀登树木,在哪出现哪里就容易发生 瘟疫。
3
熙晴的资料本
猲狙(hè jū) 东方第四列山系之首座山,叫做北号山,屹立在北海边上。
朱獳 朱獳(nou)是汉族神话中的兽类,样子很像狐狸,背部长有鱼的鳍,产与驮山,
据说一旦出现于某地,某地将产生恐慌。《东次二经·耿山》:“有兽 焉,其状如狐而鱼翼,其名曰朱獳,其鸣自訆。”
考文字原意:狐,狐狸,翼,覆蔽,躲藏。朱獳,象声词,兽的 叫声。这段文字的原意是:“有一种兽,像狐狸一样狡猾,似鱼一样 藏在水中,称为朱獳,它的叫声就是叫自己。”
传说 1.在汉族神话传说中旋龟体貌与龟相近,但头为 鸟状嘴与老鹰相似而尾巴犹如蛇、鳖尾。怪水出焉,而东流注于宪翼之水。其中多玄龟, 其状如龟而鸟首虺(huǐ )尾,其名曰旋龟,其音如判木,佩之不聋,可以为底。—— 《山海经·南山经》。 《山海经》谈到的“旋龟”产地,一是在海外赤道以南;一是西北洛水的支流,说明“旋 龟”的分布较广。《辞书》介绍:龟有十种,“旋龟”属于水龟中的一类。吉林市发现 “旋龟”,说明松花江及其上游支流中自古就有“旋龟”存在,已经成了稀有动物。《汉 书·五行志》说:“貌之不恭是谓不肃;厥罚恒雨时则有龟孽。”又:“雨以龟为孽。” 注说:“多雨则龟多出也。”入伏后,已进入多雨季节,所以出现“旋龟”,这就是“龟 孽”,属于一种自然现象。
山中有一种树木,形状像普通的杨树,开红色花朵,果实与枣子 相似但没有核,味道是酸中带甜,吃了它就能使人不患上疟疾病。 食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东北流入大海。山中有一种野兽,形 状像狼,长着红脑袋和老鼠一样的眼睛,发出的声音如同小猪叫,名称是猲狙,是能吃 人的。出自《东山经》:“有兽焉,其状如狼,赤首鼠目,其音如豚,是食人。”
5
熙晴的资料本
足訾(zú zī) 足訾,传说中的野兽,出自《山海经·北山经》。是一种集
猴、牛、马于一身的怪兽,样子像猿猴,长着牛的尾巴,马的 蹄子,前腿有斑纹。见人则呼叫自己的名字。
传说中的野兽。出自《山海经·北山经》:“又北二百里, 曰 蔓联之山 ,其上无草木。有兽焉,其状如禺而有鬣,牛尾、文臂、马蹏,见人则呼, 名曰足訾,其鸣自呼。”
郭璞云:“博施二音。施(訑)一作陁。”
瞿如(qú rú) 《山海经·南山经》:“东五百里,曰祷过之山,其上多金玉,
其下多犀、兕,多象。有鸟焉,其状如鵁而白首,三足,人面,其 名曰瞿如,其鸣自号也。”
郭璞 《山海经图赞·瞿如鸟》:“瞿如三手,厥状似鵁。” 传说中居住在山中的禽鸟,形状像鵁却是白色的脑袋,长着三 只脚,人一样的脸,名称是瞿如,它的鸣叫声如同呼唤自己的名字。
这东西往往是九只一起行动一只雌的体型很大八只雄的体型比较小雄的很多时候趴在雌的背上一起行动而且身体非常细长所以蠪侄一般被认为有九个脑袋九条尾巴在辨识上很多人说的九尾狐的传说也是因为对于蠪侄的误读
古代兽
熙晴的资料本
补充——
帝江
帝江《山海经》第二卷《西山经》云:“又西三百五十里曰
天山,多金玉,有青雄黄,英水出焉,而西南流注于汤谷。有
虚耗 古代神兽之一,虚耗是给人招来祸害的恶鬼。传说虚耗身穿红
色的袍服、长有牛鼻子,一只脚穿鞋着地,与粉丝视频互动哦)另 一只脚挂在腰间,腰里还插有一把铁扇子。
1
英招 人面马身,有虎纹,生鸟翼,声音如榴。号称是替天帝看花园的
神,但看起来充其量不过是只神兽而已。《山海经(西次三经)》有载
熙晴的资料本
蛟 蛟一般泛指能发洪水的有鳞的龙。相传蛟龙得水即能兴云作雾,
神鸟,其状如黄囊,赤如丹火,六足四翼,浑敦 无面目,是识
歌舞,实惟帝江也。”意思就是西方的天山上,有一只神鸟,形
状像个黄布口袋,红得像一团红火,六只脚四只翅膀,耳目口鼻都没有,但却懂得歌 舞,
名字叫做“帝江”。除此之外,《庄子》、《神异经》记载的怪兽也叫此名。黄帝、共工氏
首领在一些记载当中也被称为“帝江”。
名曰妴胡,其鸣自訆。——《山海经·卷四·东山经》,所以妴胡 生活在东山山系的尸胡山上。
4
熙晴的资料本
蠪蚳(lóng chí) 亦作“ 蠪蛭(lóng zhì ) ”或“ 蠪蚳 ”。神话中的
兽名。 蠪蚳,上古奇兽,又名角彘。《山海经》中记载,蠪蚳样
子像猪而有角,吃了它的肉人就不会做噩梦。 《山海经·卷四·东山经·东次二经》:“又南五百里,
其实,旋龟已经被确定,是现存于世的“鳄龟”。 传说 2.传说大禹治水时,应龙在前面用尾巴划地,指引 禹沿着它所划的地方开凿水道,将洪水引入大海;而旋龟则 背上驮着息壤,跟在禹身后,以便禹能随时把一小块一小块 的息壤取来投向大地,息壤落到地面后迅速生长,很快就把 恣意的洪水填平了。可见旋龟也是治水的重要角色。
橐蜚(tuó fěi) 传说中的动物。出自《山海经-西山经》:有鸟焉,其状如枭,人面而一足,曰橐蜚,
冬见夏蜇,服之不畏雷。 它的样子像猫头鹰,有人的面孔,一只脚,叫橐蜚。冬天
出没,夏天蛰睡,把它的羽毛放在衣服中不怕打雷。 据说此鸟的羽毛由于有抵抗天雷的功效,在传说中乃一些
修道之士抗拒天劫的宝物。 《河图》记载,独足鸟是一种祥瑞之鸟,看到它的人会勇猛强 悍。传说南陈即将灭亡的时候,一群独足鸟聚集在宫殿,用嘴喙画出救国之策的文字。 这种独足鸟据说就是橐蜚。
凫徯 《山海经·西山经》:“又西二百里,曰鹿台山,其上多
白玉,其下多银,其兽多牦牛、羬羊、白豪。有鸟焉,其状 如雄鸡而人面,凫徯,其鸣自叫也,见则有兵。” 神话传说中的鸟名。
据说它栖息于鹿台山,此山的山脚下藏有许多银子。它 一旦出现,就会爆发大战。这种鸟有着似公鸡的身体,面貌与人一样,眼神锐利,时时 带着一付战斗的表情,叫声就是自己的名字。据《山海经》,凫徯出现,将有战争发生。
译文:蔓联山中有一种野兽,形状像猿猴却长着鬣毛,还有牛一样的尾巴、长满花 纹的双臂、马一样的蹄子,一看见人就呼叫,名称是足訾,它叫的声音便是自身名称的 读音。
鸑鷟(yuè zhuó) 鸑鷟是古代汉族民间传说中的五凤之一,身为黑色或紫色,鸑鷟象征着较为坚贞不
屈的品质。在《小学绀珠》中指一种水鸟,似凫而大赤目。鸑鷟是五凤之一。《小学绀 珠》卷十,五凤谓:“赤者凤、黄者鵷鶵、青者鸾、紫者鸑鷟, 白者鹄。”
《埤雅》也认为:葱聋是“羊之异者,赤鬣谓之葱聋”。
軨軨(líng líng) 该词的出处为《山海经》。軨軨是指状像普通的牛却有老虎一
样的斑纹的山中野兽。 东次二经之首,曰空桑之山,北临食水,东望沮吴,南望沙
陵,西望涮湣泽。有兽焉,其状如牛而虎文,其音如钦。其名曰 軨軨,其鸣自詨,见则天下大水。
胜遇 玉山,山中有一种禽鸟,形状像野鸡却通身是红色,名称是
葱聋 出自《山海经·西山经》:“符禺之水出焉,而北流注于渭。其兽多葱聋,其状如
羊而赤鬣。” 葱聋:葱音(葱,cong ),据《中国古代动物学史》注,此为藏羚羊。据《康熙字典》
解说:“葱聋,如羊,黑首赤鬣。”郝懿行云:“此即野羊之一 种,今夏羊亦有赤鬣者。”李时珍说:“生江南者为吴羊,毛短; 生秦晋者为夏羊,毛长,剪毛为毡,又谓之绵羊。”中国百科网 又解释,“夏羊,黑色羊,因夏后氏尚黑,故名。”
腾踔太空。在古文中常用来比喻有才能的人获得施展的机会。关于蛟的来历和形状,古 典文献中说法不一,有的说“龙无角曰蛟”,有的说“有鳞曰蛟龙”。而《墨客挥犀》卷三 则说得更为具体:蛟之状如蛇,其首如虎,长者至数丈,多居于溪潭石穴下,声如牛鸣。 倘蛟看见岸边或溪谷之行人,即以口中之腥涎绕之,使人坠水,即于腋下吮其血,直至 血尽方止。岸人和舟人常遭其患。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中 有周处入水三天三夜斩蛟而回的故事。
时也造了和自己同为蛇神的宠物。一为白矖为雌;一为腾蛇,为 雄。女娲补天因所采五色石不够用,于是以身补天,白矖和腾蛇 亦追随以身补天。
鲛人 异兽:《陵鱼》 鲛人,人鱼。海中有陵鱼,人面鱼身,有手有
足,啼声如小儿。有的古书把它称作鲛人,有的说就是人鱼。《山 海经》提到人鱼的有好几处,都说它活在山溪中,看描述可能是鲩, 即娃娃鱼,不是神话中的人鱼。而神话中的人鱼,可能和西方见到 的美人鱼应该一种生物 灭绝罢了。
曰 凫丽之山 „„有兽焉,其状如狐,而九尾、九首、虎爪,名曰蠪侄,其音如婴儿, 是食人。”
郭璞 注:“龙蛭二音。” 袁珂 校注:“经文蠪侄、注文龙蛭, 王念孙 、 郝懿 行 并校作蠪蛭、龙侄。”
《山海经·中山经》:“又西二百里,曰 昆吾之山 ,其上多赤铜。有兽焉,其状 如彘而有角,其音如号,名曰蠪蚳,食之不眯。” 郝懿行 笺疏:“蚳,疑当为蛭。” 南派三叔的《沙海》 : 车总就道:“这种东西叫蠪侄,是一种类似于狐狸的东西,经 常被误认做狐狸。现在已经十分罕见了。这东西往往是九只一起行动,一只雌的,体型 很大,八只雄的体型比较小,雄的很多时候趴在雌的背上一起行动,而且身体非常细长, 所以蠪侄一般被认为有九个脑袋九条尾巴,在辨识上,很多人说的九尾狐的传说,也是 因为对于蠪侄的误读。”
举父 举父(ju fu)崇吾山的畏兽,善于投掷,虎豹畏
精卫 精卫,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枯木,有鸟焉,其状
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是炎帝之 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 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
白矖(xǐ) 传说盘古开天辟地之后,女娲非常孤独,于是用泥造人,同
胜遇,是吃鱼类的,发出的声音如同鹿在鸣叫,在哪个国家出现 就会使那个国家发生水灾。
胜遇,《山海经·西次三经》(禽虫典本)。是一种食鱼的水鸟, 是洪水的征兆。样子像翟鸟,红色,叫声像鹿鸣。
妴胡 妴胡,上古野兽名。《山海经》中记载,妴胡长得像麋鹿却长
着鱼一样的眼睛。 东次三经之首,曰尸胡之山,„„有兽焉,其状如麋而鱼目,
嬴鱼 嬴鱼是汉族传说中的怪物。出自《山海经》,原文“又西二百六十
里,曰邽山。其上有兽焉,其状如牛,蝟毛,名曰穷奇,音如獆狗, 是食人。蒙水出焉,南流注于洋水,其中多黄贝;嬴鱼,鱼身而鸟翼, 音如鸳鸯,见则其邑大水。”
鵸余 鵸余,古代神话传说中一种三头六尾的鸟。《山海经·西山经卷二》:
有鸟焉,其状如乌,三首六尾而善笑,名曰鵸余,服之使人不厌,又 可以御凶。
蛟与龙的区别龙是一种神物,蛟是一种动物,又称地隐。 1、尾巴不同。蛟的尾巴光秃秃的。与蛇的尾巴根本就没有 区别。相传,一只老虎到思州一个水潭饮水,潭中的蛟龙(大概 是龙的模糊集合对象之一湾鳄吧)认为这只虎侵犯了自己的领地, 就跳出水面与虎搏战,结果渴虎不敌饿蛟,被“尾而食之”,即用 尾巴击昏缠起吞吃了。苏东坡据此作诗道:“潜鳞有饿蛟,掉尾 取渴虎”。 2、爪子。龙有两对爪子,但是蛟却只有一对爪子。 3、角 蛟头上无角,或只有一直角。蛟龙的角是直而短,没有分岔,不像龙。龙是 两只分叉的。 4、龙的眼睛是鼓出来的。而蛟龙则不是那样。 5、蛟是水龙,被认为是主江河的。 而龙是通称,如果有特指,应该是翻腾在云里, 负责主雨的。
这种鸟,居于翼望山,形状与乌鸦相似,长有三个头,六条尾巴, 善于嘻笑。鵸余的肉可以吃,吃了以后可以睡得香甜,不做恶梦,且不会得抑郁症。
2
熙晴的资料本
旋龟 旋龟是古代汉族神话传说中的一种生物,产于怪水。出
自《山海经·南山经》。其体貌与普通的乌龟类似,但颜色 为红黑,长着鸟的头、毒蛇的尾巴。据说它的叫声像剖开的 木头的声音,将其佩带在身上,耳不聋,还可以治疗足底的 老茧。
人们之所以把鸑鷟与凤凰等同起来,是因为许慎在《说文 解字》中把鸑鷟解释为凤凰的一种。更有甚者,陕西的凤县就 是由于其境内的鸑鷟山而得名,并且以凤为城标。
鸑鷟象征着较为坚贞不群的品质。古时,由于鸑鷟多被认 为是一种瑞鸟,故常见于许多古籍或诗词中,有时也会出现于小说中。“鸑”“鷟”二 字有时也会被分开使用,但仍表示凤属神鸟,如“凤鷟”“鸾鷟鹓鸑”,仍多象征明臣 贤士。 鸑鷟作为一般水鸟的意义,有时也会出现于古代诗词中。
猼訑(bó yí) 猼訑是古代汉族神话传说中一种样子像羊的怪兽。它有九条尾和四只耳朵,眼睛长
在背上。有人说取它的皮披在身上,就不知畏惧。出自《山海经 ‧南山经》。
猼(bó)訑(yí),出自《山海经‧南山经》︰“又东三百里, 曰基山,其阳多玉,其阴多怪木。有兽焉,其状如羊,九尾四耳, 其目在背,其名曰猼訑[注],佩之不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