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高考模拟试题2010高考试题分类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年高考模拟试题2010高考试题分类解析测试题
2019.9
1,一、选择题
1、(2010高考·全国新课标卷23)生活在我国长江流域的中华鲟被誉为“活化石”。
2009年10月4日,我国某研究所在世界上第一次成功实现了中华鲟全人工繁殖。
这是人类在保护这一濒危物种过程中取得的重大技术突破,具有里程碑意义。
从联系的观点看,人工繁殖中华鲟的成功说明①离开了人为事物的联系,自然事物的联系就不能实现②认识事物的本质联系,能引导事物朝有利的方向转化③发挥主观能动性,人可以创造有利于实践的具体联系④离开了事物的真实联系,主观能动性就不能发挥作用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2,2、(2010高考·福建卷36)北极熊变瘦了!科学家说,由于污染增多,污染物进入北极熊体内使其体型缩小;全球气候变暖,海洋冰面减少,北极熊要花费更多的能量猎食,这样就限制了它的生长。
下列选项中与“北极熊减肥”现象所蕴含哲理相一致的是
①水集鱼聚,木茂鸟集②对症下药,量体裁衣
③上律天时,下袭水土④物我一体,心物一体
A.①③ B.②③C.②④ D.①④
3,
3、(2010高考·浙江卷31)历史学家可以记录和重述已经发生的事情也可以预测未来。
他们预测未来的客观基础有
①未来世界多变,但并非杂乱无章②过去发生过的事,未来必定也会发生③未来会发生的事,过去或现在必有端倪④距离过去或现在不远的事,变化一定不会太大
A.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②④
4,4、(2010高考·福建卷35)某同学在学校感到自卑,影响了生活和学习。
老师开导他,如果只看到自己的缺陷和不足,就会产生消极情绪,
我们要善于挖掘自身优势与潜力,积极体验成功。
该同学根据老师的指导,经过不断努力,逐渐找回了自信。
这告诉我们
A.转变思考问题的角度决定着自卑向自信的转化
B.人们能够在意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
C.调动意识的自觉选择性是解决矛盾的首要条件
D.世界观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有不同的心理体验
5,5、(2010高考·福建卷34)近年来,党和政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惠农政策,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
在我国,抗虫棉的推广不仅使农民累计增收了760亿元,而且节约了1亿公斤农药,减少了环境污染。
抗虫棉的推广还完善了农业科技服务和农民技能教育培训等体系。
这表明农业科技创新
A.开辟了更为广阔的农业劳动对象B.带来了理论创新和生产实践的深化
C.促进了人们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的转变 D.推动了人类社会生产方式的进一步发展
6,6、(2010高考·北京卷27)孔子对不同问“孝”的人回答不同。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子夏问孝,子曰:“色难。
”上述问答表明
①“孝”的内涵不具有共性②“不孝”的表现大体相同
③“孝”的要求要体现个性④“孝”的方式应因人而异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7,7、(2010高考·全国新课标卷22)在创建美好城市的过程中,人们以前对老旧基础设施一律拆除,今天却有了新的处理方式。
如上海江南造船厂的老厂房被改造成世博会展馆,英国的电话亭被改造成微型图书馆、美术馆,美国芝加哥的空中铁路被改造成空中花园,荷兰的旧水塔被改造成舒适方便的别墅。
人们这种处理方式变化的哲学依据在于
①观念创新可以促进事物价值的转换与创造②观念创新为事物价值转换提供了根本途径③事物价值的转换取决于认识的发展性④事物价值的转换依赖于事物属性的多样性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8,8、(2010高考·浙江卷29)2004年以来,中国通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技术创新成果,形成了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高速铁路技术体系。
今天,中国已步入高铁时代,并正在成为高铁技术输出国。
中国高铁的发展历程表明
①创新就是对既往的否定和对现实的肯定②创新的过程必定是“扬弃”的过程③创新推动科技进步和社会生产力发展④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人类思维的变革
A ①②
B ②③
C ④①
D ③④
9,9、(2010年高考·天津卷9)与漫画《路向何方》哲学寓意相一致的是
A.旁观者清当局者迷
B.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C.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D.祸兮福倚福兮祸伏
10,10、(2010年高考·天津卷10)亚洲有一种毛竹,最初5年里在地下生根长达几千米,人们几乎看不到它的生长。
第6年雨季到来时,它钻出地面,以每天60厘米的速度迅速长到30米高。
这种现象反映了
A.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
B.只要发生量变,就有质的飞跃
C.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D.认识事物要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
测试题答案
1, 【解析】 B 人工繁殖中华鲟的成功说明人们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正确认识和把握事物的真实的、本质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故②③正确。
①错误,联系是客观的;④不合题意,题干强调的是需要发挥主观能动,而非强调联系客观性的制约。
2, 【解析】A 本题旨在通过典型素材,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
“北极熊减肥”现象体现的是根据气候变化,主动做出调整,以适应环境,求得生存,体现的是联系的条件性,①③符合。
②体现的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④体现的是意识的能动作用。
3, 【解析】C 世界是变化发展的,但事物的变化发展是由规律的,故①入选;②说法绝对化;事物的变化发展是由量变到质变的变化过程,故③入选;④说法绝对化。
4, 【解析】C 本题旨在通过学生们在社会转型下,思想、心理态势的变化,如何提升其适应社会能力这一教育热点话题。
矛题干说明的是某同学因为存在矛盾,在老师的开导下,挖掘自身潜力,体验成功,由自卑转化为自信。
体现了矛盾双方的相反相成,矛盾的解决需要一定的条件。
故C为最佳选项,A说法绝对,B项应改成主观世界的调整,D项与题意无关。
5, 【解析】D 本题旨在通过科技创新和发展,考查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科技的进步等长效热点。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抓住题干中心意思:农业科技创新一方面减少环境污染,另一方完善了农业科技服务体系。
A在题干没有体现,BC二项容易因题干教育培训等字眼误选,题干中的内容并未体现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和理论创新
6, 【解析】D 本题主要考查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理解和运用相关知识阐释问题的能力。
“孝”要因人而异,这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典型体现,不同的回答体现了一个共同的主题“孝”一一共性,故排除①②,当选D
7, 【解析】C 本题隐形的考查矛盾的转化。
人们处理问题方式变化反映的是观念的创新促使事物价值的转换,使原来的废物变宝;但能否变废为宝关键是事物的属性;故①④符合题意。
事物价值的转换根本途
径是实践,②错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利用来源于客观事物的属性与规律,③是唯心主义观点,错误。
8, 【解析】B 本题以我国新技术的发展为载体,考查对创新的理解。
创新是“扬弃”,是既否定又肯定,故①错误,②正确;从材料看,中国通过创新,取得了技术成果和生产力发展,而未涉及生产关系和人类思维的变革,故③正确,④不合题意。
9, 【解析】D 漫画《路向何方》是说每一个方向都可能是正确的,也可能是错误的,哲学寓意是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相互转化。
A项的哲学寓意是从事物的整体和大局出发,才能看清事物本身。
B项哲学寓意是告诉我们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要认识到事物在曲折中向前发展。
C项哲学寓意是告诉我们真理是有条件的具体的。
10, 【解析】A 本题考查运动、静止、发展观、联系的知识。
毛竹5年地面看不见生长,但在地下生长,,它钻出地面后的快速增长,反映的是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
B项说法绝对化。
C、D项与题意不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