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7T 2753.1-2016 电子政务公共服务云平台 第1部分:应用迁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CS35.240.01
L 70 DB37 山东省地方标准
DB37/T 2753.1—2016
电子政务公共服务云平台
第1部分:应用迁移
XXXX-XX-XX发布XXXX-XX-XX实施
目次
前言 (II)
引言 (I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总则 (2)
5 迁移准备 (4)
6 迁移设计 (4)
7 方案评审 (6)
8 受理与分配资源 (7)
9 安全要求 (7)
10 迁移测试 (7)
11 业务运行 (8)
12 迁移交付 (8)
13 监督和管理 (8)
附录 A (资料性附录)应用迁移准备所需文档参考 (9)
附录 B (规范性附录)应用迁移过程所需文档参考 (12)
参考文献 (18)
前言
DB37/T 2753《电子政务公共服务云平台》目前分为以下三个部分:
——第1部分:应用迁移;
——第2部分:应用部署;
——第3部分:电子政务云服务目录。
本部分为DB37/T 2753的第1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由山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提出。
本部分由山东省信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山东省标准化研究院、浪潮软件集团有限公司。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方可、张媛、胡鑫磊、常立丽、公伟、王庆升、许立前、蔡柯鸣、朱勇、贺进。
引言
在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公共服务云平台的国家政策指导下,山东省积极开展电子政务公共服务云平台(以下简称“云平台”)的建设,出台了《关于加快我省电子政务集约化发展的实施意见》(鲁政办发﹝2015﹞7号)。
为充分发挥云计算等技术的集约化优势,从2015年起,山东省各级政府部门(除涉密部门外,下同)业务应用系统都将依托云平台进行建设。
各级政府部门现存业务应用系统将采用迁移模式逐步迁移到云平台上运行,其它不适于迁移的现存业务应用系统将采用托管模式集中到云平台运行管理体系中。
为有效保障各级政府部门现存业务应用系统向云平台迁移过程的规范化,需要制定《电子政务公共服务云平台第1部分:应用迁移》,作为我省云平台标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迁移过程中的迁移准备、迁移设计、方案评审、受理与分配资源、安全要求、迁移测试、业务运行和迁移交付等工作提供规范和指南。
电子政务公共服务云平台第1部分:应用迁移
1 范围
本部分规定了山东省各级政府部门现存业务应用系统向云平台迁移的要求,对迁移过程中的迁移准备、迁移设计、方案评审、受理与分配资源、安全要求、迁移测试、业务运行和迁移交付等内容进行了规范。
本部分适用于各级电子政务主管部门、实施应用迁移的各级政府部门、云服务商、应用开发商和软件系统集成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5647—2010 电子政务术语
GB/T 31167—2014 信息安全技术云计算服务安全指南
DB37/T 2753.3—2016 电子政务公共服务云平台第3部分:电子政务云服务目录
3 术语和定义
GB/T 25647—2010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应用迁移
利用云平台所提供的各类服务,实现新旧应用系统的切换,保证业务正常运行的活动。
3.2
P2V迁移
即物理资源迁移,将操作系统、应用程序和数据从物理服务器环境向虚拟服务器环境的应用迁移。
3.3
V2V迁移
即虚拟化资源迁移,将操作系统、应用程序和数据从虚拟服务器环境向虚拟服务器环境的应用迁移。
3.4
P2P迁移
即物理迁移,将操作系统、应用程序和数据从物理服务器环境向物理服务器环境的应用迁移。
3.5
服务管理机构
对应用迁移进行管理的机构,是向云平台应用迁移的管理方。
注:本部分中的服务管理机构指电子政务主管部门。
3.6
服务使用机构
向云平台进行应用迁移的用户方。
注:本部分中的服务使用机构指各级政府部门。
3.7
服务提供机构
提供应用迁移的服务方,主要是提供应用迁移的云服务商。
4 总则
4.1 应用迁移的角色及职责
应用迁移应由服务管理机构统一组织,在服务使用机构的配合下,由服务提供机构负责具体实施。
主要角色及职责如下:
a)服务管理机构。
负责应用迁移的审核、评审和服务评价,审核应用迁移申请及组织应用迁移结
束后的服务评价;
b)服务使用机构。
应用迁移前,向服务管理机构提出应用迁移申请;应用迁移中,与服务提供机
构共同成立迁移工作组,并协调现存业务应用的开发商和软件系统集成商,确定迁移方案后向服务提供机构提交服务需求说明;应用迁移结束后,组织迁移交付。
交付过程中,与服务使用机构签订服务水平协议;
c)服务提供机构。
应用迁移前,配合服务使用机构完成准备工作。
应用迁移中,与服务使用机构
共同成立迁移工作组,负责确定应用迁移清单、人员分工、迁移策略和复原策略、迁移方案、受理服务使用机构的服务需求、搭建测试环境并完成测试和业务运行。
应用迁移结束后,配合服务使用机构完成交付。
4.2 应用迁移流程
应用迁移的流程如下图1所示:
图1 应用迁移流程4.3 应用迁移流程说明
应用迁移的流程如下:
a)迁移准备:包括迁移的申请、审核、成立迁移工作组、确定人员分工、调研分析、确定迁移目
标等具体工作;
b)迁移设计:包括迁移类型评估、制定迁移清单、明确迁移策略、制定迁移方案和计划等具体工
作;
c)方案评审:对迁移方案进行评审;
d)受理与分配资源:确定迁移方案后,服务使用机构向服务提供机构提交服务需求说明,服务提
供机构根据需求进行云服务资源的分配;
e)迁移测试:在测试环境中测试;
f)业务运行:实施新旧应用系统之间的切换和试运行;
g)迁移交付:服务提供机构向服务使用机构交付迁移工作,双方应签订服务使用合同作为服务费
用结算依据,并签订服务水平协议;
h)服务评价:服务管理机构组织,服务使用机构参与,采用多种形式对服务提供机构的服务进行
评价。
5 迁移准备
5.1 申请
应用迁移由申请开始,服务使用机构填写《×××应用迁移申请》,然后向服务管理机构提出应用迁移的申请。
申请审核不通过,不予迁移。
《×××应用迁移申请》格式请参见附录A.1。
5.2 成立迁移工作组
5.2.1 服务使用机构和服务提供机构联合成立迁移工作组,由迁移工作组承担应用迁移的具体工作,迁移工作组的责任主体是服务提供机构,即云服务商。
5.2.2 服务使用机构应与服务提供机构签订信息安全保密协议,确保迁移过程中的用户数据安全。
5.3 确定人员分工
迁移工作组应制定人员分工表,确定责任分工并形成文档。
服务使用机构应提供用户方联系人、技术人员和业务人员;服务提供机构应提供应用迁移负责人、实施工程师(实施操作系统、网络、安全、数据库、虚拟化和业务应用等迁移)以及负责与用户方沟通的联系人。
5.4 调研分析
迁移工作组对服务使用机构现存业务应用系统的基础架构进行调研分析,包括迁移目标分析、应用运行环境的指标参数分析,明确实施应用迁移的技术要求,并对迁移后的云平台运行环境进行规划。
形成《×××应用迁移需求调研表》,调研分析的方法包括但不限于通过调查问卷、电话访谈和会议讨论的形式。
《×××应用迁移需求调研表》格式请参见附录A.2。
5.5 确定迁移目标
服务提供机构应在调研分析的基础上,与服务使用机构共同确定应用迁移的目标、技术要求和迁移约束,包括确定迁移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启动迁移。
6 迁移设计
6.1 迁移类型评估
6.1.1 根据现存业务应用系统运行环境,应用迁移分为P2V迁移、V2V迁移和P2P迁移三种类型。
具体如下:
a)P2V迁移。
服务使用机构现存业务应用系统运行的服务器环境中不存在虚拟化资源的迁移,适
用于支持虚拟化的应用;
b)V2V迁移。
服务使用机构现存业务应用系统运行的服务器环境中存在虚拟化资源的迁移,适用
于支持虚拟化的应用;
c)P2P迁移。
服务使用机构现存业务应用系统运行的服务器环境中不存在虚拟化资源的迁移,适
用于硬件资源松耦合,且不支持虚拟化的应用。
6.1.2 服务提供机构须明确应用迁移服务属于上述何种类别,定义应用迁移服务的范围和规模,并进行风险分析,形成向云平台迁移的《×××应用迁移评估报告》,以制定适用的应用迁移策略和技术方案。
《×××应用迁移评估报告》格式请参见附录B.1。
6.2 迁移清单
迁移工作组应制定迁移清单,根据《×××应用迁移评估报告》确定需要迁移的硬件、软件和配套措施的各项列表,以及需要迁移的各类数据,形成《×××应用迁移清单》,格式请参见附录B.2,其内容包括但不限于:
a)待迁移的应用和资源列表;
b)各应用和资源的开始迁移时间和结束迁移时间;
c)各应用及资源的负责人员。
6.3 迁移策略
6.3.1 说明
迁移工作组应结合人员分工表和迁移清单,根据迁移类型评估结果,确定应用迁移策略。
按照应用迁移评估报告,应用迁移策略分为P2V策略、V2V策略和P2P策略。
6.3.2 P2V策略
制定P2V策略应明确以下内容:
a)基础设施资源和软件现状分析;
b)检测物理资源使用情况,保证对迁移后云服务资源的合理规划;
c)清理物理服务器,避免对无用文件和数据的迁移;
d)卸载与特定硬件绑定的相关软件;
e)运行环境的选择和配置;
f)应用的原始环境打包、导出、传输和安装;
g)数据迁移,包括数据导入、适配及转换、校验、备份、恢复以及安全保障等,提供增量数据同
步传送服务,支持断点续传;
h)迁移过程监控和安全运维保障。
6.3.3 V2V策略
制定V2V策略应明确以下内容:
a)虚拟化资源和软件现状分析;
b)虚拟化资源迁移的可行性评估服务,包括明确是离线迁移还是在线迁移;
c)虚拟化资源环境的选择和配置,保证对迁移后云服务资源的合理规划;
d)数据迁移,包括数据导入、适配及转换、校验、备份、恢复以及安全保障等,提供增量数据同
步传送服务,支持断点续传;
e)迁移过程监控和安全运维保障。
6.3.4 P2P策略
制定P2P策略应明确以下内容:
a)基础设施资源和软件现状分析;
b)清理物理服务器,避免对无用文件和数据的迁移;
c)卸载与特定硬件绑定的相关软件;
d)运行环境的选择和配置;
e)应用的原始环境打包、导出、传输和安装;
f)数据迁移,包括数据导入、适配及转换、校验、备份、恢复以及安全保障等,提供增量数据同
步传送服务,支持断点续传;
g)迁移过程监控和安全运维保障。
6.4 迁移方案
6.4.1 说明
6.4.1.1 迁移工作组应以迁移策略为指导形成应用迁移方案,包括数据迁移方案、软件迁移方案和迁移复原技术方案,迁移复原技术方案将作为意外情况下指导系统恢复的应急方案。
6.4.1.2 迁移工作组应制定迁移方案并提交评审。
6.4.2 制定迁移方案
6.4.2.1 应用迁移方案是对迁移策略的详细和准确描述,包括实施应用迁移的计划。
6.4.2.2 应用迁移涉及新旧系统切换和服务的中断,服务提供机构应根据服务使用机构的要求,制定应用迁移计划,并根据应用迁移计划实施迁移。
6.4.2.3 应用迁移计划包括但不限于:
a)应用迁移准备时间;
b)迁移批次,一次或分批;
c)选择应用迁移最佳时段;
d)应用迁移最佳开始时间;
e)应用迁移最佳结束时间;
f)停机中断时间长度和时段选择。
6.4.2.4 迁移工作组应在迁移策略和迁移计划的基础上制定应用迁移方案,形成《×××应用迁移方案》。
《×××应用迁移方案》格式请参见附录B.3。
7 方案评审
7.1 迁移工作组应在服务管理机构的组织下,将《×××应用迁移方案》提交专家评审。
由服务使用机构组织相关领导、专家和技术人员对方案进行详细评审,具体应按照服务管理机构的要求。
7.2 根据评审意见修改完善后,进行迁移测试。
8 受理与分配资源
8.1 确定迁移方案后,服务使用机构应参照《DB37/T 2753.3—2016 电子政务公共服务云平台第3部分:电子政务云服务目录》,向服务提供机构提交服务需求说明。
8.2 服务提供机构受理服务使用机构的需求,并按照《×××应用迁移云服务清单》进行资源配置。
《×××应用迁移云服务清单》格式请参见附录A.3。
9 安全要求
9.1 基本要求
基本要求包括:
——应用迁移的执行存在风险,服务提供机构应提供健壮的复原技术方案作为应急预案,包括:备份和还原机制以及临时设备的使用等;
——对于迁移过程中业务应用不可以间断的迁移,服务提供机构应确保意外突发事件下,业务应用可以快速恢复到迁移前的正常状态;
——对于迁移过程中业务应用可以间断的迁移,服务提供机构应确保镜像文件的可用性,并保证现存业务应用在间断恢复后的正常运行;
——服务提供机构应对迁移过程提供安全保障,并将具体的安全保障措施和策略作为必选内容在《×××应用迁移方案》中进行完整描述。
9.2 备份要求
9.2.1 备份是应用迁移顺利完成的有效保障,服务提供机构应具备恢复能力,建立必要的备份与恢复设施和机制,确保服务使用机构的业务可持续性。
具体包括:
a)应用数据库备份;
b)文件系统的备份;
c)操作系统备份;
d)网络设备的配置信息备份(交换机、防火墙等)。
9.2.2 服务提供机构应保证备份工作不会对迁移实施前后的业务应用系统产生任何不良影响。
9.3 信息安全要求
服务使用机构和服务提供机构应共同保证应用迁移过程中数据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以及明确相关人员的安全责任。
10 迁移测试
10.1 迁移工作组应在业务试运行前,验证迁移方案的可用性、安全性与完整性,搭建与迁移后运行环境参数相同的测试环境,在测试环境中进行测试,并形成《×××应用迁移测试报告》。
《×××应用迁移测试报告》格式请参见附录B.4。
10.2 根据测试结果修改、调整或重新制定迁移方案。
迁移测试的内容如下:
a)基础环境测试。
服务提供机构应搭建与迁移后运行环境参数相同的测试环境,对将要迁移的基
础环境进行测试,包括云主机的处理器和内存等计算资源、磁盘容量等存储资源和传输带宽等网络资源,以满足服务使用机构的要求为依据;
b)应用系统测试。
包括功能测试和性能测试:
1)功能测试:包括应用功能模块测试、高可靠性测试、数据备份测试等;
2)性能测试:包括系统响应测试,负荷峰值,数据交换吞吐量等。
c)安全测试。
对迁移后的业务应用进行安全测试;
d)复原测试。
测试迁移复原方案的可用性。
11 业务运行
11.1 业务运行包括迁移测试之后实现试运行过程。
11.2 环境切换过程应符合9.1给出的要求。
11.3 试运行时间不少于30天,并形成《×××应用迁移试运行报告》,主要记录应用的可用性、连续性和安全情况。
《×××应用迁移试运行报告》格式请参见附录B.5。
11.4 业务试运行包括对各种相关文档的整理和归档工作。
12 迁移交付
12.1 由服务使用机构组织交付过程,形成《×××应用迁移交付报告》,交付成功后,迁移结束。
《×××应用迁移交付报告》格式请参见附录B.6。
12.2 如交付不通过,服务提供机构应重新进行迁移测试并修改迁移方案和迁移计划。
12.3 服务使用机构应与服务提供机构签订云平台服务使用合同和服务水平协议,其中,服务使用合同作为费用结算依据,服务水平协议包括但不限于GB/T 31167—2014,7.3.2中的规定,服务提供机构应遵从的技术和管理标准、违约行为的补偿措施。
13 监督和管理
13.1 由服务管理机构负责对应用迁移过程中的流程进行监督和管理,包括对应用迁移申请的审核、应用迁移的评审要求和服务评价。
13.2 服务评价是由服务管理机构组织的对应用迁移服务的质量评价,服务使用机构应参与评价过程。
附录 A
(资料性附录)
应用迁移准备所需文档参考
A.1 《×××应用迁移申请》参考
A.1.1 概述
各部门在提出迁移申请时,需要提供迁移应用系统的如下内容:
a) 应用系统名称及版本号
b) 应用系统描述
c) 业务访问方式(横向访问或纵向访问;不同系统间互访时的要求,如特殊端口等)
d) 软件架构(B/S、C/S、两层、三层等)
e) 技术框架(J2EE、.Net、PHP等)
f) 部署方式
(采用拓扑图,描述不同应用的部署环境,包括服务器型号、配置,操作系统类型及版本、中间件类型及版本,描述清楚不同应用之间的网络结构和数据共享关系等)
a) 数据库
(数据库品牌及版本、数据库部署方式是单机还是集群、数据文件的存储位置是存在服务器还是磁盘阵列、数据量大致有多少等)
b) 现有机器的负载情况
c) 应用的连续性,应用什么时间可中断,可以中断多长时间
d) 原机房中物理机器的摆放位置
e) 现有的备份情况,采用的备份技术及方式
f) 应用的支持人员及联系方式
A.2 《×××应用迁移需求调研表》参考
A.3 《×××应用迁移云服务清单》参考
附录 B
(规范性附录)
应用迁移过程所需文档参考B.1 《×××应用迁移评估报告》参考
B.2 《×××应用迁移清单》参考
B.3 《×××应用迁移方案》参考
B.3.1 人员分工
迁移过程中涉及到的人员职责与分工配置,包括迁移服务使用机构、迁移服务提供机构和相关第三方机构等所有人员。
B.3.2 现状分析
对迁移前基础设施和应用软件系统现状的分析。
B.3.3 迁移目标
在于迁移服务使用机构沟通,达成共识的基础上,确定的迁移目的和实现结果。
B.3.4 总体技术架构
主要包括基于云服务的(平台或系统)体系结构、基于电子政务外网的应用架构和基于互联网的应用架构。
B.3.5 迁移方法
迁移服务提供机构在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利用迁移工具,实现迁移目标的过程和方法。
B.3.6 迁移工具
迁移服务提供机构在迁移过程中使用到的工具,包括软件、硬件及使用形式。
B.3.7 迁移计划
迁移服务提供机构实现迁移方法的步骤与计划。
B.3.8 云服务需求测算
云服务需求测算包括数据库服务、应用服务、存储服务、网络服务、安全服务等。
B.3.9 标准规范
提供给应用迁移需要采用或编制的标准规范。
B.3.10 应急预案
以不影响业务应用系统的使用为原则,制定突发情况下迁移失败的复原策略和方案。
B.3.11 测试方案
对迁移实施方案的测试方法与论证。
B.3.12 项目投资
a) 项目资金预算
1) 业务应用系统软件研发费;
2) 标准规范编制费;
3) 第三方数据采集人工费;
4)软件开发及系统迁移监理费及专家咨询;
5) 评审费;
6)云服务及其他需说明的资金支出。
b) 项目资金筹措方式和进度计划
B.4 《×××应用迁移测试报告》参考
B.4.1 测试目的
概述本次应用迁移测试的目标、意义和预期结果。
B.4.2 测试环境与配置
详述应用迁移测试环境的硬件、软件等参数指标和配置。
B.4.3 准备工作
详述应用迁移测试前的准备工作,如人员、时间及配套资源的安排。
B.4.4 测试方法和工具
详述应用迁移测试用到的方法、操作方法和硬件、软件工具等。
B.4.5 测试过程
按照步骤记录测试过程及中间环节。
B.4.6 基础环境测试
详述迁移前业务应用系统的基础环境测试过程及方法。
B.4.7 应用系统测试
详述业务应用系统的应用系统测试过程及方法,包括功能测试和性能测试。
B.4.8 安全测试
详述应用迁移后,现存业务应用系统在测试环境中的安全测试过程及方法。
B.4.9 测试结果和数据分析
准确记录和描述现存业务应用系统迁移到测试环境中的过程数据,以及在测试环境中运行的测试结果和数据。
B.4.10 总结
根据测试结果和数据分析,对本次应用迁移测试进行论证和总结。
B.5 《×××应用迁移试运行报告》参考
B.5.1 试运行目的
概述本次应用迁移测试的目标、意义和预期结果。
B.5.2 试运行平台及环境
详述应用迁移后业务应用系统试运行的硬件环境、软件环境和网络环境。
B.5.3 准备工作
详述应用迁移试运行前的准备工作,如人员、时间及配套资源的安排。
B.5.4 试运行用户规模
描述迁移后试运行期间(不少于30天)的用户规模。
B.5.5 试运行数据规模
描述迁移后试运行期间(不少于30天)的数据规模。
B.5.6 试运行期间的问题及对策
记录试运行期间(不少于30天)业务应用系统出现的问题及应对策略和解决办法。
B.5.7 总结
根据记录的试运行结果和对策分析,对迁移后试运行进行总结。
B.6 《×××应用迁移交付报告》参考
B.6.1 基本情况
概述本次应用迁移工作的基本情况,包括背景、目标、过程、测试结果等。
B.6.2 进度审核
B.6.2.1 实施进度情况
描述应用迁移整体过程的进度情况。
B.6.2.2 变更情况
描述从迁移启动到迁移交付中所有的变更情况。
B.6.3 交付说明
B.6.3.1 交付计划
详述应用迁移测试前的准备工作,如人员、时间及配套资源的安排。
B.6.3.2 交付原则
服务管理机构和服务使用机构在交付应用迁移结果时所依据的工作原则。
B.6.3.3 交付方式
服务管理机构和服务使用机构在交付应用迁移结果时所采取的方式。
B.6.3.4 交付标准
服务管理机构和服务使用机构在交付应用迁移结果时所依据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及其它规范要求。
B.6.3.5 交付内容
详述交付内容及服务提供机构的交付物情况。
B.6.3.6 交付时间
交付开始、执行和结束时间。
B.6.3.7 交付人员
交付工作相关人员明细。
B.6.4 交付资料及交付物
详述交付所需材料及服务提供机构的交付物情况。
B.6.5 遗留问题
如有遗留问题,在这里描述。
B.6.6 交付结论
总结交付工作的结果。
参考文献
1.《山东省基于云计算的山东省电子政务公共服务云平台顶层设计》;
2.《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我省电子政务集约化发展的实施意见》(鲁政办发〔2015〕7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