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双新背景下校本课程的合理开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普通高中双新背景下校本课程的合理开发
发布时间:2021-09-20T11:16:29.549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9月中作者:韩洪波
[导读] 双新背景下,普通高中开展校本课程的开发要以学生为主体,瞄准学生未来发展方向,着重培养学生对校本课程学习的兴趣,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达到校本课程开发的目的。
由于校本课程的开发还处于初始阶段,相关部门和责任人要加强校本课程开发合理性的研究,发挥校本课程的优势,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进步,达到新课程教学改革的要求。
河北省高邑县第一中学韩洪波 051330
摘要:双新背景下,普通高中开展校本课程的开发要以学生为主体,瞄准学生未来发展方向,着重培养学生对校本课程学习的兴趣,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达到校本课程开发的目的。
由于校本课程的开发还处于初始阶段,相关部门和责任人要加强校本课程开发合理性的研究,发挥校本课程的优势,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进步,达到新课程教学改革的要求。
本文对普通高中双新背景下校本课程的合理开发策略进行分析,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希望对同行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普通高中;双新背景;校本课程;合理开发
引言
普通高中双新背景下的校本课程开发,要运用各种专业活动,根据学校的教育理念,通过与外部力量合作,实施和建立内部评价机制,选择、改编、修订教材或设计学习活动。
双新背景下,开设校本课程要从学生实际出发,探寻适合学生未来发展的道路,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同时学生也要积极参与进来,发现自身的优势和特长,选择适合自身的校本课程,从而有效提升自身的专业特长,为将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1.大力建设校本课程教育师资队伍
双新背景下,普通高中校本课程教师必须具备心理学、社会学、专业特长等学科知识,具备校本课程教学所需要的对未来发展的判断力。
因此要选择具有特定理论和实践技能的教师,帮助学生塑造职业教育与职业规划,将先进的经验与本校的特点相结合,帮助学生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
同时学校还应进行系统的职业培训,在目前专职教师紧缺的情况下,有效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打造专业一流的师资队伍。
例如,可以选择具有丰富思想教育经验的教师,负责对学生进行人生态度、价值观和职业道德的教育;具有专业心理学知识的教师可以培养学生的个性特征和专业兴趣,并在人文科学、学科分科建议、高考志愿、职业生涯指导等方面为学生提供帮助。
以此丰富校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校本课程的学习中,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2.积极开展游戏式教学,促进普通高中校本课程的开发
在普通高中双新背景下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中,要积极开展游戏式教学,有效提升学生对校本课程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一是根据学生的特点,让学生自主选择游戏,可以根据学生个体的差异,在教室里准备活动材料,让学生自主选择。
在活动材料的准备上,可以多准备几种,让学生的选择多样化,选择自己喜欢的游戏,学生才会积极的参与到校本课程的开发教学过程中,有效完成普通高中校本课程的开发的教学目标。
二是可以开展轻松有趣的民间活动,内容上从易到难,让学生体验一次次成功的喜悦,进而继续探索不一样的玩法,才能够在双新背景下达到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
三是教师要给与学生足够的时间适应校本课程的教学,让他们将情绪和感受都释放出来,才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在校本课程中学习效率的提升。
3.开展灵活教学,提升学生校本课程的学习效率
双新背景下,要开展灵活教学,提升学生校本课程的学习效率。
一是在校本课程的教学活动中,要设置弹性时间制,灵活开展教学活动,这对于学生校本课程的学习尤为重要,教师不再催促学生完成某项活动,而是自主选择完成活动的时间,赋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权,让学生慢慢适应校本课程学习的节奏,达到校本课程开发的目的。
二是合理选择活动时间,不在某项活动上进行时间限制,这样就能够有效促进学生注意力的提升。
使他们长时间做一件事,或者跨时间做一件事,锻炼他们的意志力,提高学生的耐心。
三是在各项活动之间进行弱化处理,让学生体验不到活动之间的衔接,从而从一个活动自然而然的进行到下一个活动。
由于两个活动之间的界限对于学生来说是不稳定的,因此要将活动与活动之间的边缘弱化处理,有利于保护学生的积极性,积极的从一个活动过渡到下一个活动,有效提升学生校本课程的学习效率。
4.因材施教,科学设计
双新背景下,普通高中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身体特点和心理特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的设计校本课程教学内容。
只有适合学生成长的教学活动才是最好的,利用现代教学技术,教师可以尽可能地丰富校本课程教学内容,创造诙谐有趣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充分浸入在这种情境中,有助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达到普通高中校本课程的开发的目的。
让学生在校本课程的学习中体验、获得,从而不断增长自己的认知,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与水平,实现身心全面发展。
同时教师也要在校本课程的过程中积极总结经验教训,有效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提高教学水平,不断在普通高中校本课程的开发上再创新高,获得更大的成就。
5.加强校际交流与合作
双新背景下普通高中校本课程的开发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还没有成功参考案例。
为保证校本课程开发的深入持久发展,在起步阶段,校本课程开发课题的应用、规划、活动开发、课程创建、课程实施乃至课程评价都必须得到外部力量的支持。
特别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发起、维护和深化都需要大学和研究机构的研究力量,积极提升普通高中校本课程的开发水平。
同时,其研究成果可以以“班”的形式开发校本课程,供区域内学校选用。
学校和教师要在此基础上积极进行教学实践,不断丰富和完善,提升校本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双新背景下校本课程应体现自主性和多样性,但同时也要加强校际交流与合作,相互交流,相互改进和发展,开展特色化教学,以此提高普通高中校本课程的开发效果,促进双新战略的实施。
6.完善校本课程开发评价体系
普通高中双新背景下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中,要积极完善校本课程开发评价体系,除了对校本课程开发的结果进行评估外,还应关注校本课程开发的准备和实施阶段。
总的来说,校本课程开发活动包括三个阶段:准备、实施和结果。
每个阶段包括多种评估活动,在校本课程开发的准备阶段,首先要进行相应的背景评估。
例如,必须明确检查课程材料的性质和质量、当地的需求和期望以及学生群体的兴趣状况。
与课程内容相关的评估应在课程准备阶段进行。
内容评价考察的课程特点是课程目标的合理性、目标与教材内容的连贯性以及内容的准确性、范围和意义。
评价校本课程开发的最后阶段是结果评估。
结果评估用于评估运行课程的优点和缺点,结果评估的主要目标是确定课程开发中的不足之处,并提出有助于改进校本课程开发的方法。
校本课程开发评价侧重于校本课程开发的内在质量和有效性,这些基本评价方法主要由学校或其他部门和机构使用,提出改进校本课程开发的建议。
双新背景下,校本课程开发评价侧重于校本课程开发的内在质量和有效性,这些基本评价方法主要由学校或其他部门和机构使用。
结论
综上所述,双新背景下普通高中校本课程开发要做到以学生为中心,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对校本课程发展缺乏了解,缺乏必要的理论和案例研究。
因此,有必要大力提高认识,积极运用大力建设校本课程教育师资队伍、积极开展游戏式教学,促进普通高中校本课程的开发、开展灵活教学,提升学生校本课程的学习效率、因材施教,科学设计、加强校际交流与合作、完善评价等策略,有效提升校本课程的开发效果,对学生进行科学的教育,为学生将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董珉,向丽,祝文慧.基础教育阶段推行的问题与对策―以武汉市为个案的调查与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2007(2)
[2]郭兆年,汤林春,谢玲玲.高中生涯发展及其辅导的实证研究[J].上海教育科研,2008(9)
[3]赵士果.普通高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调查研究―以徐州市区普通高中为例[J].衡水学院学报,20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