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 课标要求 节 次
透镜及其应用 1.认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2.探究并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3.了解凸透镜成像的应用。4.探究并 了解光的折射的规律。 教 学 要 求 程度 说 明
Page 2 of 9
一.透镜
二.探究凸透 镜成像的规 律
1.认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Ⅱ 2.知道凸透镜能成放大的虚像和凹透镜能成缩小的虚像。Ⅰ 3.经历用多种方法辨别凸透镜和凹透镜的过程。ⅢA 4.会用简单方法估测远视眼镜的焦距。Ⅲ 1.通过实验,探究并知道凸透镜成像的基本规律。Ⅰ 2.会使用相关的实验仪器, 能通过观察和实验收集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有关数据 和资料。ⅠA 3.经历从所观察到得凸透镜成像的有关现象和所收集到得得实验数据中, 归纳 出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过程。ⅠA 1.了解照相机和眼睛成像的基本原理。Ⅰ 2.了解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及其矫正办法。Ⅰ 3.养成自觉保护视力的良好习惯。 C 1.常识性了解望远镜和显微镜的主要组成和基本原理。 2.常识性了解望远镜发展的历程 3.常识性了解显微镜的发展情况及前景 1.通过实验,了解光的折射规律。 2.能从众多与光有关的现象中辨别出属于折射的现象。 3.能用光的折射规律解释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 4.通过探究,初步了解透镜对光具有会聚(或发散)作用的原因。
1.知道人耳能听到的声波的频率范围通常在 20~20 000Hz。Ⅰ 2.知道超声波的频率高于 20 000Hz。了解超声波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Ⅰ 3.解次声波能够传得很远、容易绕过障碍物等特性。ⅠA 4.了解次声波的危害。Ⅰ 5.能关注科技发展,自觉养成环境保护意识。ⅠA 见 每 句后
在区别什么是噪声与乐音时, 不 仅要从噪声的特性加以区分, 而 且还要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判 别。
第一章 声现象
课标要求 节次
一、 声音是什么
1.通过实验探究,初步认识声产生和传播的条件;2.了解乐音的特性;3.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应用;4.知道防 治噪声的途径。 教学要求 程度 说明 1.通过生活体验,初步了解声音在信息传播中的作用。1-ⅠA 不需要解释声波是一种纵波。 见 每 2.通过实验探究,认识到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2-ⅡB 句后 3.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声音能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 传播 。ⅠB 4.了解声音是一种波,声波具有能量。Ⅰ 5.初步养成使用随手可得的物品进行科学探究和实验的习惯,感受物理学的 真实性以及物理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ⅠC
四.世界是运 动的
第六章 课标要求 节 次
物质的物理属性 1.能描述物质的一些属性。尝试将这些属性与日常生活中物质的用途联系起来。2.初步认识质量的概念。会测量固体和 液体的质量。 3.通过实验理解密度的概念。 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 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4.了解热量的概念。5.通过实验,了解比热容的概念。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6.了解物质的属性对科技进 步的影响。 教 学 要 求 程度 说 明
四、人耳听不 的声音
在超声波的利用中, 可以研究利 用超声波进行测距的一些简单 问题。 能够知道超声波与次声波 也具有能量。
第二章 物态变化
课标要求 1.区别固、液、气三种物态。能描述这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2.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 原理。会测量温度。尝试对环境温度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3.通过实验探究物态变化过程。尝试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与物质的熔点和沸点联系起来。4.能用水的三态变化 解释自然界的一些水循环现象。有节水的意识。 教学要求 1.通过观察,感受水在固、液、气三种物态下的不同特征,能描述固、液、气 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ⅡB 2.能列举和区分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不同状态的物质。ⅠB 3.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知道生活中常见的温度值。ⅡB 4.通过使用酒精灯和温度计,培养学生养成正确使用实验仪器的习惯。ⅡA 5.尝试对温室效应和热岛效应等发表自己的见解,增强环保意识。ⅠA 1.知道汽化和液化现象,感受汽化要吸热,液化要放热。ⅡA 2.了解蒸发和沸腾的相同点和不同点。ⅠB 3.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液体沸腾前后温度特点,气泡变化的特点和声音变化的特 点,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理解沸点。ⅠA 4.经历用图像描述水沸腾前后温度随时间变化的过程。ⅡC 5.通过对“坎儿井”的了解,激发民族自豪感。ⅠA 1.知道熔化现象和凝固现象;感受物质熔化时要吸热,凝固时要放热。ⅡA 2.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会用图像描述物体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ⅡC 3.通过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感知晶体有一定的熔点,而非晶体没 有一定的熔点。知道同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ⅡC 4.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和乐于探究自然现象奥秘的情感。 ⅠA Page 1 of 9 程度 见每 句后 说明 暂不需要给温度下定义,要知 道摄氏度的规定。 养成在使用测量工具前,看说 明书的习惯。
能了解响度与频率都相同而音色不同的声音的波形是不同的。ⅠB 4.了解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知道声音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速度 的不同。Ⅰ 5.会估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ⅠB
三、 令人厌烦噪 声
1.认识噪声。Ⅱ 2.初步知道噪声的来源和危害。ⅠA 3.能区别乐音与噪声。ⅢC 4.了解减少噪声的主要途径是控制噪声声源、阻断噪声传播、在人耳处减弱 噪声。ⅠB 5.学会减少噪声的基本方法。A 6.养成保护环境的意识。C 7.了解各种材料的隔声性能。ⅠA
知道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
只需知道吸(放)热能使物体 增加或者减小能量,不求深入 理解。
五、水循环
第三章 光现象
课标要求 节次 1.通过观察和实验,知道白光是由色光组成的。比较色光混合与颜料混合的不同现象。2.通过实验,探究光在同种均匀 介质中的传播特点。3.通过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4.探究并了解光的反射的规律。 教 学 要 求 程度 说 明
对于凹透镜,只要求认识它的 发散作用 关于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既有 过程性要求,又有终结性要求
三.照相机与 眼睛视力的 矫正 四.望远镜与 显微镜 五.光的折射 透镜的奥秘
凸透镜教学中应该强调实际应 用 望远镜与显微镜为拓展性知识
第五章
物体的运动 1. 能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 2. 知道世界处于不停的运动中。 3. 能根据日常经日常经验或物品粗略估测长度。会 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 4. 能用速度描绘物体的运动。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5. 能用实例说明物体的动能。 教 学 要 求 程度 说 明
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到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振幅有关。ⅡA
2.通过实验探究,认识到声音的音调与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ⅡA 3.了解音色也是辩别声音特征的一个要素。ⅠA
二、 声音的特征
见 每 句后
只要知道音色是声音的特征就 行, 不要研究有关辩别音色的较 为复杂的问题。 只要学会估测声 速的简单方法。
课标内容
节次
一.长度和时 间的测量
二.速度
三.匀速直线 运动
1.能通过日常经验或物品粗略估测长度。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Ⅱ 2.知道测量结果由数值和单位组成。Ⅰ 3.知道测量有误差。误差和错误有区别。Ⅰ 4.能根据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测时间。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Ⅱ 5.会进行一些间接测量。Ⅲ 6.有将测量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C 1.知道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Ⅰ 2.会选用刻度尺和钟表测速度。Ⅱ 3.会读汽车、摩托车上的速度表。Ⅱ 4.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Ⅲ 5.展示我国运动健儿在夏季、冬季奥运会上为国争光的事迹,激发爱国热情, 树立刻苦学习、振兴中华的信念。B 1.知道匀速直线运动。Ⅰ 2.理解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概念。Ⅱ 3.能用平均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Ⅲ 4.会读《旅客列车时刻表》 。Ⅱ 5.通过学科渗透,制作图表和分析数据,培养与其他学科整合的能力。C 1.知道世界处于不停的运动中。Ⅰ 2.了解参照物的概念及其选取方法。Ⅱ 3.能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Ⅱ 4.知道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能用实例说明物体的动能。Ⅰ 5.关注科学知识的人文背景,融入情感教学,培养爱国主义情感。B
节次
一、 物质温度 的三态的测 量
二、 汽化和液 化
对沸腾前后出现的现象不要 求解释,暂不介绍气压对沸点 的影响。 结合实际介绍影响蒸发快慢 的因素。 不介绍晶体的内部结构和形 状。 要理解熔化图线和凝固图线 的区别。
三、 熔化和凝 固
1.知道升华现象和凝华现象,感受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ⅠA 四、 升华和凝 华 2.理解气态和固态之间可以直接变化。ⅠA 3.通过碘的升华和凝华实验,学会根据观察结果进行间接分析,从而推出物理 过程的思维方法。ⅡA 1.知道物理变化的概念,能够说出各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知道热量 是能量的一种形式。ⅠA 2.知道水在生活、生产技术中各种应用,了解水对人类生存的意义。ⅠA 3.通过自然界水循环导图的学习,归纳总结出物质三态之间发生变化的规律。 ⅢB 4.通过调查当地水资源的利用等活动,增强关心环境和节约用水的意识。ⅠA
不需要知道光的色散的原理; 不需要知道色光混合和颜料混 合的原理。 对“光能”一词只要会用,不 需要下定义。
对红外线和紫外线的应用只要 大致了解。
不涉及光在非均匀介质中的传 播。 光速只作介绍,不进行探究。
对于潜望镜, 只需知道其作用, 不需作出其成像光路。 不需要知道凸面镜和凹面镜的 成像特点。
不需要解释光线进入人眼后的 成像情况,也不需要涉及视觉 的大小问题。 不涉及角反射器中物体的成像 问题。
一.光的色彩 颜色
二.人眼看不 见的光
三.光的直线 传播
四.平面镜
五、 光的反射
1.能够区别两类不同的光源。Ⅰ 2.经历光的色散的实验探究过程,知道白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 七种色光组成的。ⅠA 3.知道光的三原色和颜料的三原色,了解光的混合和颜料的混合的不同;初步 体验对比的研究方法。ⅠA 4.通过阅读和联想,知道光具有能量。Ⅰ 5.激发学生进一步探求颜色之谜的兴趣,使学生领略色彩世界的缤纷多彩,感 受到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A 1.通过探究活动,了解红外线、紫外线的存在,了解它们的性质。ⅠA 2.初步尝试对不可见事物通过其可见的效应来进行研究的方法, 了解红外线和 紫外线在生活、高科技领域的应用,体会科技的巨大力量。ⅠA 3.通过阅读、讨论,客观认识科技发展对人类生活和自然环境的影响,培养学 生善待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Ⅰ 1.通过影子游戏,探究阴影的成因;知道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能够 运用光的直线传播来解释小孔成像、日食、月食等现象。ⅢA 2.了解光的传播需要一定的时间,知道真空中、空气中的光速;理解激光测距 的原理。Ⅲ 3.了解我国古代在光现象研究上的成就,知道中华文明对科学发展作出的贡 献。Ⅰ 1.通过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理解平面镜中像的主要特点, 知道实像与虚像之间的区别,会运用对称法作出平面镜中的像。ⅢA 2.了解平面镜在实际中的应用;了解凸面镜和凹面镜的一些简单应用。Ⅰ 3.经历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活动过程,学习研究问题的方法;在活动中,学 会与他人分享探究成果,并初步养成甄别假设、调整探究计划的意识。ⅢC 4.通过探究物、 像和镜面三者之间的关系, 领略平面镜成像中的简洁对称之美, 体会克服困难、解决问题时的喜悦,增进了解平面镜成像原理的好奇和欲望。 A 1.会用专门术语描述光的反射现象,初步理解光的反射定律,了解平面镜成像 的原理,能够区别镜面反射和漫反射,能在生活、生产中判别光的反射的具体 运用。Ⅲ 2.经历反射定律的探究过程,进一步提高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ⅢA 3.通过观察反射现象中光束与镜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体验自然现象的对称和简 洁,通过解释平面镜成像的原理,领略自然现象与自然规律间的和谐与统一, 从而增进对自然的亲近感,强化对科学的求知欲。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