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课堂实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爬山虎的脚》课堂实录
(一)、谜语导入:
老师给大家猜一个谜语,谜底打一植物,请仔细听:“青藤弯弯细又长,绿叶密密两相傍。

藤上长出卷胡须,轻轻松松爬高墙!”谁知道是什么?生:爬山虎!师:对!是爬山虎。

师:你见过爬山虎吗?查找资料了吗?谁来介绍一下。

生回答。

师小结:爬山虎是一种攀援在墙壁上的供观赏的植物,它是怎样爬上高墙的?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著名作家叶圣陶爷爷写的一篇文章《爬山虎的脚》。

齐读课题。

看到题目,你产生了什么疑问?生:动物有脚,怎么植物也有脚?生:爬山虎的脚是什么样子?生:它是怎么爬的?……师:同学们很动脑筋,下面就让我们带着这些小问号来读课文吧!
(二)、初读课文
1.师:课前大家预习过课文了,你知道课文有几个自然段吗?
生:有5个自然段。

师:请你推荐5名同学读课文。

其他同学仔细听,看是否把生字的读音读准确了。

2.轮流读
生评价。

师:大家听得很仔细,请同学们快速地读一遍课文,找出哪几个自然段写的是爬山虎的脚?
生:3、4、5自然段写的是爬山虎的脚。

3、师:请大家把这三个自然段再细细地读一读,想想你能解决刚才
提出的哪个问题?
(小组交流)
生1:我知道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

生2:我知道爬山虎的脚开始是嫩红色的。

生3:爬山虎的脚巴在墙上相当牢固。

师:你怎么知道?生3:要是不费一点劲,休想拔掉它的一根茎。

生4:爬山虎的脚还会发生变化,巴住墙的,脚的颜色变成灰色;没有巴住墙的,逐渐枯萎,后来连痕迹也不见了。

师:是吗,你读得可真仔细。

生5:我还知道爬山虎是怎样爬墙的。

师:说说看。

生照书念: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往上爬。

师:像我们人一样一脚一脚交替着爬吗?
生纷纷摇头:长出一只脚巴住墙,再往上长,又长出一只脚又巴住墙。

师赞扬:同学们很会读书,自己就能解决这么多问题真了不起。

那么作者围绕爬山虎的脚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我们先来看第3自然段。

(三)、感悟课文
1、第3自然段
师:自由读,看你能读懂什么?
生:我知道爬山虎脚的位置、形状。

师:你从哪一句知道的?
生: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

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

师:你知道什么?
生:我知道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

师板书:(位置:茎上)在茎上的具体什么位置?
生:茎上长叶柄的地方的反面
生:我还知道爬山虎的脚是枝状的六七根细丝。

生:爬山虎的脚应该是嫩红的。

师:你从哪一句知道的?
生: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

师:这就是爬山虎的脚。

看这段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这部分去掉,好吗?比较着读一读,体会体会。

生:去掉就不知道爬山虎的脚有多细。

师:这里用什么修辞方法,把什么比作什么?
生:比喻。

把细丝比作蜗牛的触角。

师:作者用打比方的方法生动地描述了爬山虎脚的样子,我们写作文时也可以用这种方法。

师:同学们知道了爬山虎脚的样子,你能把它画下来吗?
生画画,并互相评价。

师:同学们画得对吗?请看正确答案。

(放课件)
师:再看这一段话从哪几个方面介绍爬山虎的脚?
生:从位置、形状、颜色三个方面介绍爬山虎的脚。

师:作者从三个方面介绍了爬山虎的脚,而且抓住了每一部分的特点,我们在读时就要把这些关键词读清楚,让别人一听就记住。

谁能把这
一段话读一读(指导读)
师:你能快速背会吗?有什么诀窍?
生1:我看板书上的关键词背。

生2:我看图背。

生3:我多读几遍就能背会。

师: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背一背。

(指名背、齐背)
过:我们知道了爬山虎脚的样子,它是怎么爬的?哪个自然段可以找到答案。

(4自然段)
(二)第4自然段
1.默读。

(用“_______”划出关键句,用“△”标出动词)小组交流
2.你找的是哪个句子?
3.出示句子: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
4.指名读,找到动词:触、变、巴、弯、拉、贴。

5.动作演示:伸出你的胳膊,现在你的胳膊就是爬山虎的一根茎,五根手指相当于六七根细丝,手指尖相当于小圆片,同桌的后背就是墙壁。

请你做一做,小组研究爬山虎是怎样爬墙的。

师:原来如此,谢谢你给我们表演。

让我们看看真正的爬山虎是怎样爬墙的吧。

(播放课件)学生观看视频作品,体会爬山虎爬墙的动作和过程6.这么短几组镜头,作者就连用了7个动词,这几个动词颠倒顺序或去掉一个行吗?为什么?讨论
生:不行,假如没有触,它就不可能爬墙。

生:假如不变成小圆片,它就不能巴住墙。

师:这些动词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7.爬山虎长出一只新脚就巴住墙,再长出一只新脚,再巴住墙,它要想往高处爬,就要不断地长出新脚,所以说,爬山虎是一脚一脚地往上爬!作者用词多么准确!我们写作文也要注意这一点。

四、总结课文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生1:知道了爬山虎脚的样子,也知道它是怎么爬墙的。

生2:写作文时用词要准确。

生3:平时一定要留心观察,才能写出好的文章。

师:同学们的收获还真不小,爬山虎在生长过程中,它的脚还会发生变化呢,下节课再学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