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藏戏教学设计3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藏戏教学设计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藏戏教学设计第【1】篇〗
了解艺术特色,领悟表达方法
师:藏戏有什么特色呢?我们一起来交流交流。

生:课文一开始,就概括地写了藏戏的特点。

我给大家读一读(朗读1~3自然段)。

从这三个自然段,也就是这三个反问句中,我们知道了藏戏有“戴着面具演出”“没有舞台”“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天还没有结束”的特点。

师:你很会读书,从作者开篇的连续三个自然段,也就是连续三个反问句中,概括出了藏戏的特色。

同学们,我们一起读读这三个自然段。

生:课文还具体描写了藏戏的面具,在课文的8~16自然段。

我和同桌一起给大家读一读。

(朗读8~16自然段。


生:从这里,我们可以了解到在藏戏里,身份相同的人所戴的面具颜色和形状基本相同。

不同的颜色和形状是代表着不同的身份和意义的。

生:我来补充一下。

在16自然段,作者还写了藏戏面具得以保留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面具运用象征、夸张的手法,让人物形象突出、性格鲜明。

师:两位同学合作学习后,分工汇报,让我们了解了藏戏里面具的特色和保留下来的原因,谢谢你们。

但是面具是怎样运用象征和夸张手法呢,谁能再具体地说说?
生:我来说。

比如,面具用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的意义,白色代表纯洁,红色代表威严,绿色代表柔顺,黄色代表吉祥等等,就是象征手法。

我们也可以想象这些面具在色彩上,尤其在形状上肯定非常夸张,比如,“妖魔的面具青面獠牙,以示压抑和恐怖”“村民老人的面具则用白布或黄布缝制,眼睛、嘴唇处挖一个窟窿,以示朴实敦厚”,这样就让人物形象突出,性格鲜明了。

师:补充得非常好!了解藏戏的面具,我们可以感受到藏族人民的智慧,感受到藏戏的独特魅力!除了面具,藏戏其他方面还有哪些特色呢?我们继续交流。

……
师:同学们,我们回顾全文,作者开篇用反问的手法概括地写了藏戏的特色,中间写藏戏的形成,最后又对藏戏的特色做了详细生动的描写,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呢?大家仔细想想。

生:我想这是因为藏戏的特色太鲜明了,所以作者开篇就概括写它的特色,而且用反问形式,情感非常强烈。

生:我想,作者仅仅在开篇这样概括介绍藏戏的特色,读者并不能具体了解藏戏到底有什么特色,所以课文后面又浓墨重彩地描写,就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藏戏教学设计第【2】篇〗
教学目标
1.学习并积累“鼻祖、吞噬、演绎、随心所欲”等词语和优美的语句。

2.默读课文,了解藏戏的特色和形成过程,体会藏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

教学重难点
了解藏戏的特色和形成过程,体会藏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

教学策略
1.字词教学
字音方面,强调“僧、缰、噬、琼、彻”等字的读音。

词语理解方面,让学生借助工具书和联系上下文,理解“鼻祖、演绎、随心所欲”等词语的意思。

2.阅读理解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主要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为重点,让学生多读几遍,了解藏戏的形成过程,体会藏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

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在把握整体内容的前提下,弄清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藏戏的,并用自己的话说说藏戏是怎么形成的,它有什么特色,感受藏戏独特的魅力和它带给人们的艺术享受。

3.表达运用
在学完这篇课文后,播放学生喜欢的戏剧录像片段,欣赏戏剧。

看完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种戏剧与藏戏的不同之处,并
交流自己的感受。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板块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观看录像,感受丰富的戏曲种类。

听一听,看一看,你能说出这些戏曲的名称吗?
2.祖国不仅有丰富多彩的节日习俗,还有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

生活在我国西南部青藏高原上的藏族,就是一个古文化十分发达的民族。

那里的人们所创造的举世瞩目的藏戏艺术神奇独特、灿烂辉煌,有着1300多年的历史,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久远的戏剧之一。

藏戏剧种、流派众多,表演形式富有民族特色,音乐唱腔韵味隽永,面具服饰五彩缤纷。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领略历史悠久、深受藏族人民喜爱的藏戏吧!(板书:藏戏)
3.全班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直观的录像画面,精当的语言介绍,激起学生了解藏戏的兴趣和主动学习课文的欲望。

板块二整体阅读,初步感知
1.阅读课前导语,明确自读要求。

2.默读课文,注意默读速度。

边读边画出文中不懂的词语,利用工具书或者联系上下文理解其意思。

3.同桌相互交流自己不懂的词语。

4.指名分享。

5.速读课文,思考: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藏戏的?
读后交流、梳理:作者是从藏戏的形成和藏戏的艺术特色两个方面来讲的。

(板书:形成、艺术特色)
6.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中哪些自然段讲了藏戏的形成?哪些自然段介绍了藏戏的艺术特色?
7.指名汇报:第4~7自然段讲藏戏的形成,第8~18自然段讲藏戏的艺术特色。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速读文本,相互交流,初步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感知课文的大概内容。

板块三朗读品味,了解藏戏的特点
1.读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初步了解藏戏的特点。

课件出示:
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
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在演出时是没有舞台的呢?
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天还没有结束的呢?
(1)自由读前三个自然段,说说你读出了什么。

预设一:藏戏有三个突出特点——戴着面具演出、没有舞台、演出三五天不结束。

预设二:连续三个排比式的反问句,更加突出了藏戏的特点,其中还洋溢着民族自豪感。

(板书:戴着面具演出、没有舞台、演出三五天不结束)
(2)学生自由读第1~3自然段。

(3)指名学生读,要求用自豪的语气读。

2.读课文第三部分(第8~17自然段),具体了解藏戏的特点。

(1)戴着面具演出。

①默读第8~14自然段,了解藏戏中面具的特点。

②结合具体的面具,说一说每种颜色分别象征着什么。

(2)藏戏演出没有舞台。

自由读第15、16自然段,结合“不要……不要……不要……只要……”来体会藏戏的一个重要特征——以广阔的大自然为背景,道具更是简陋到了极点。

(3)一部戏要演三五天。

默读第17自然段,说说藏戏中一部戏要演三五天的原因。

(4)你想看藏戏吗?为什么?
3.师生合作读,感受藏戏的特点和前后呼应的表现手法。

(1)师读: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
生读:第8~14自然段。

(2)师读: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在演出时是没有舞台的呢?
生读:第15、16自然段。

(3)师读: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天还没有结束的呢?
生读:第17自然段。

(4)师生合读:第18自然段。

(5)对照开头,体会写法:说一说这样开头有什么好处。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交流分享,深切感受藏戏的艺术魅力,抓住文章重点,感受文章丰富多彩、生动传神的语言风格。

板块四自主研读,了解藏戏的形成过程
1.自由读第4~7自然段,思考藏戏是怎样形成的,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指名说藏戏的形成过程,其他同学认真听,听后提出需要补充的内容。

3.唐东杰布的传奇故事有哪些神奇色彩?
4.学生交流,相互分享:
(1)以弱抗强的传奇:年轻的僧人→凶险的自然。

结合“数不清的牛皮船,被掀翻在野马脱缰般的激流中,许多涉水过江的百姓,被咆哮的江水吞噬”一句,从“脱缰、咆哮、吞噬”等词语来体会雅鲁藏布江的凶险。

一个年轻的僧人想为百姓造福,要与天抗争,这是无比勇敢的举动。

(板书:为民造福)(2)创造奇迹的传奇:一无所有→58座铁索桥。

七兄妹组成的藏戏班子,以艺术和善良感召人们,大家由哄笑到献出人力、物力、财力,在江上建了58座铁索桥,从中可以体会到齐心协力、人定胜天的不屈精神。

(3)艺术的传奇:僧人→藏戏的开山鼻祖。

这个仅由7人组成的藏戏班子,开创了一个新的艺术流派,创造了一个深受人们喜爱的剧种。

(板书:开创藏戏)
5.把你的感受带入文中,有感情地读一读吧。

6.小结:这个传奇的故事深深扎根在藏民的心中,唐东杰布不愧为藏戏的开山鼻祖。

时至今日,每一个藏戏剧团都会供奉他的画像。

他接受着一代又一代艺人的膜拜,也让我们顿生敬意。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自主研读重点文段,交流阅读感受,解决阅读重点之一——藏戏的形成过程,促进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

板块五拓展提升,课堂小结
1.小结:有着千年悠久历史的藏戏,在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风雨洗礼之后,时至今日,犹如一朵盛开在青藏高原上的雪莲花,深深扎根在西藏人民心灵深处。

藏族人民通过它歌颂生活中的真、善、美,鞭挞现实生活中的假、丑、恶。

可以说,它是藏族群众的精神寄托,是高原儿女创造的一个艺术珍品。

2.播放学生喜欢的戏剧录像片段,欣赏戏剧。

看完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种戏剧与藏戏的不同之处,并交流自己的感受。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对比中体会藏戏的独特的魅力,同时激发学生了解地方戏曲的兴趣,从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藏戏教学设计第【3】篇〗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藏戏》是一篇知识性、人文性、趣味性较强的民俗散文。

因此,本设计遵循“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理念,充分发挥学生
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营造充足的读、思、议的空间,促进学生与文本及学生之间的对话,让学生在交流互动中学会合作,在合作中争辩,在争辩中激活思维。

教学时,我以学生的“学”为中心,运用自主学习法、感悟品读法、合作探究法等,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积极创设学习情境,变无声的文字为有形的画面、有声的情感,让学生在品读中,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藏戏的形成过程及艺术特色。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1.通过网络或者图书等查询藏戏的由来、历史变化及主要剧目等相关信息。

2.制作课件:藏戏面具,藏戏的视频(片段)。

学生准备:搜集一些自己喜欢的剧种的相关介绍。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谈话,引入新课教学
1.中国的民族戏曲历史悠久,种类繁多,你能说出哪些戏曲的名字呢?
预设:黄梅戏,如《天仙配》《女驸马》;豫剧传统剧目有近千出,如《抬花轿》《花木兰》《穆桂英挂帅》《秦香莲》;越剧的曲调清悠婉转,如《梁山伯与祝英台》《红楼梦》《琵琶记》《孔雀东南飞》;川剧剧目丰富,如《文成公主》《水漫金山》等。

2.导入: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写的是藏族的传统剧种——
藏戏。

藏戏是藏族地区普遍流行的一个在祖国百花艺苑中独具特色的剧种。

这种艺术已有600多年历史了,比被誉为国粹的京剧还早400多年,被称为藏文化的“活化石”,你们想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让我们走进课文一探究竟吧!(课件播放:藏戏)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藏戏,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陌生的剧种,在学习新课前对藏戏进行简单介绍,让学生有个初步的了解,可以帮助学生很好地走进课文,增进对文本的了解。

二、研读全文,感受藏戏文化
1.轻声读文,把课文读流利、读通顺,想一想:课文从哪几方面介绍了藏戏?
2.带着问题,小组自主合作研读课文。

(1)藏戏同其他剧种相比,独具魅力的地方是什么?(戴着面具演出;演出时没有舞台;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天还没有结束。

)
(2)藏戏是怎样形成的?它有什么特色?
3.研读第1~3自然段,初步了解藏戏的特点。

(1)读前三个自然段,你发现了藏戏有哪些特点?(戴着面具演出;演出时没有舞台;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天还没有结束。

) 提示:这三个句子是什么句式?
(2)让我们再来读读课文的前三个自然段。

这三段话有什么特点?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3)作者以三个连续的反问句开头,意在表达什么?你能读出这
种强烈的语气吗?(藏戏有三个突出特点;世界上这样的剧种很少,而藏戏是其中之一;连续三个排比式的反问句,更加突出了藏戏的特点,其中还有着民族的自豪感。

)
4.藏戏的这三大特色分别是在哪些自然段中描写的?
(1)分别读第8~18自然段。

从这些自然段中,你了解到了藏戏的哪些特色?分组汇报。

(2)藏戏的面具:
①“面具运用象征、夸张的手法,使戏剧中的人物形象突出、性格鲜明,这是藏戏面具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得以保留的原因之一。


藏戏面具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为什么得以保留?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一说。

②藏戏面具到底是如何运用象征、夸张的手法来突出人物性格的呢?从文章中找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并说说体会。

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的句子,说说自己的体会。

③展示藏戏面具的,出示京剧脸谱。

你觉得两者有什么异同?
(3)藏戏的舞台:
“表演藏戏的艺人们席地而唱,不要幕布,不要灯光,不要道具,只要一鼓、一钹为其伴奏。

他们别无所求,只要有观众就行。


藏戏没有舞台,怎样演出?(突出“不要……不要……不要……只要……只要……”。

)
(4)藏戏的演出:
藏戏的演出在时间、唱腔、动作上有什么特点?
(5)出示课件,欣赏藏戏片段《文成公主》。

(6)了解了藏戏的这些特色,你最想说什么?
(7)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8~18自然段,以感受藏戏独特的魅力。

(8)小结:有着数百年悠久历史的藏戏艺术,在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风雨洗礼之后,犹如一朵盛开在雪域高原的雪莲花,深深地扎根在藏族人民的心里。

藏族人民通过它歌颂生活的真、善、美,揭露现实中的假、恶、丑。

5.了解藏戏的形成。

(1)自由读第4~7自然段,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藏戏是怎样形成的。

第4自然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2)你在课前预习时都了解了哪些有关唐东杰布和藏戏的信息,请向大家简要地介绍一下。

(3)自主表达:文中的这个传奇故事最打动你的是什么?
(4)让我们带着对唐东杰布的钦佩之情朗读这个传说。

设计意图:以问题作牵引,引导学生自读自悟,深入文本细读,在引导阅读过程中,注重学生个性化的阅读感悟,鼓励创新思维,生成个性化的理解。

三、回顾课文,了解写作特点
提示:在内容、表达顺序及语言风格上有什么异同?
1.与《北京的春节》相比,这篇课文在写法上有哪些独到之处?快速朗读课文,画出相关语句并作批注。

2.在写作顺序上,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安排材料的?(以事物的不
同方面为序。

)
设计意图:阅读文章时,注意与写作特点紧密联系,做到读写结合。

四、拓展延伸,了解中国戏曲
1.过渡:藏戏虽然简朴,却有着不可抗拒的艺术魅力。

安徽的黄梅戏、河南的豫剧、四川的川剧也都非常有名。

让我们来欣赏其中的几个名段。

2.欣赏黄梅戏《女驸马》、豫剧《花木兰》,感受中国戏曲的魅力。

3.自由介绍课前搜集的有关中国戏曲的资料。

4.了解了这么多的中国民族戏曲,你能把你心中的感动说一说吗?(生发表感言)
5.总结:中华文化丰厚博大,意蕴深远,让我们行动起来,关注我们的民族文化,尊重我们的民族文化,以实际行动弘扬我们的文化遗产,让它在每个中华儿女的心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设计意图:拓展延伸文本信息,引导学生更多地了解中国的戏曲,从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板书设计
藏戏
形成:唐东杰布为民造福
特色:戴面具,没有舞台独具魅力
教学反思
1.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读文。

初读课文,让学生围绕课文的主要问题读文、思考,帮助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及脉络,这样更容易让学生走进文本中,为细读全篇扫清障碍。

2.在教学中,全程为学生考虑,努力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留给学生充足的读、思、议的空间、时间,促进学生与文本,以及师生间、同伴间的对话。

3.在阅读中能够科学地引导学生释疑解惑,并适时激励点拨,归纳提炼,把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落到实处,提高学生的欣赏和评价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