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物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牡一中2017级高一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
物理试题
选择题(单选每题4分,多选题每题6分,选不全,半对得3分)
1. 下列关于运动物体所受的合外力、合外力做功和动能变化的关系,正确的是( )
A. 如果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为零,那么,合外力对物体做的功一定为零
B. 如果合外力对物体所做的功为零,则合外力一定为零
C. 物体在合外力作用下作变速运动,动能一定变化
D. 物体的动能不变,所受的合外力必定为零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如果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根据功的公式W=Flcosα得知,合外力对物体做的功一定为零.故A正确;如果合外力做的功为零,但合外力不一定为零,也可能物体的合外力和运动方向垂直而不做功,比如匀速圆周运动.故B错误;物体做变速运动可能是速度方向变化而速度大小不变.所以做变速运动的物体,动能可能不变,故C错误;物体动能不变,根据动能定理得知,合外力不做功,但合外力不一定为零.故D错误.故选A。

考点:合外力、合外力做功和动能变化
名师点睛:合外力做功和动能变化的关系由动能定理反映.合外力为零,其功一定为零,但合外力功为零,但合外力不一定为零,可以以匀速圆周运动为例说明。

2. 下列物理量正负号的表述正确的是
A. 重力势能正、负号表示大小
B. 电量正、负号表示方向
C. 功正、负号表示方向
D. 速度正、负号表示大小
【答案】A
...............
3. 下列物体运动过程中,机械能守恒的是
A. 沿斜坡匀速行驶的汽车
B. 真空中自由下落的羽毛
C. 蹦床运动中越跳越高的运动员
D. 在竖直平面内作匀速圆周运动的小球
【答案】B
【解析】沿斜坡匀速行驶的汽车,动能不变,重力势能变化,则机械能不断变化,选项A错误;真空中自由下落的羽毛,只有重力做功,机械能守恒,选项B正确;蹦床运动中越跳越高的运动员,因到达最高点时的重力势能不断增加,则机械能不断增加,选项C错误;在竖直平面内作匀速圆周运动的小球,动能不变,重力势能不断变化,则机械能不守恒,选项D错误;故选B.
点睛:掌握住机械能守恒的条件:只有重力做功,分析物体是否受到其它力的作用以及其它力是否做功,是判断机械能是否守恒常用的方法.也可以直接看动能和势能之和.
4. 高空坠物极易对行人造成伤害。

若一个50 g的鸡蛋从一居民楼的25层坠下,与地面的撞击时间约为2 ms,则该鸡蛋对地面产生的冲击力约为()
A. 10 N
B. 102 N
C. 103 N
D. 104 N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是一道估算题,所以大致要知道一层楼的高度约为3m,可以利用动能定理或者机械能守恒求落地时的速度,并利用动量定理求力的大小。

设鸡蛋落地瞬间的速度为v,每层楼的高度大约是3m,
由动能定理可知:,
解得:
落地时受到自身的重力和地面的支持力,规定向上为正,
由动量定理可知:,解得:,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可知鸡蛋对地面产生的冲击力约为103 N,故C正确
故选C
点睛:利用动能定理求出落地时的速度,然后借助于动量定理求出地面的接触力
5. 如图所示,相同物体分别自斜面AC和BC顶端由静止开始下滑,物体与两斜面的动摩擦因数相同,物体滑至斜面底部C点时的动能分别为E A和E B,下滑过程中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分别为W A和W B,则 ( )
A. E A<E B,W A>W B
B. E A=E B,W A>W B
C. E A>E B,W A>W B
D. E A>E B,W A=W B
【答案】D
【解析】设任一斜面的倾角为θ,长度为s,则滑动摩擦力大小为:f=μmgcosθ;则物体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为 W=μmgscosθ.而scosθ是斜面底边的长度,由题图知,scosθ相同,所以克服摩擦力做功相等。

即W A=W B。

根据动能定理得:mgh-μmgscosθ=E K-0,在AC斜面上滑动时重力做功多,克服摩擦力做功相等,则在AC面上滑到底端的动能大于在BC面上滑到底端的动能,即E kA>E kB.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要掌握功的公式W=Fscosθ,以及灵活运用动能定理.对于滑动摩擦力做功,根据W=μmgscosθ知道scosθ是水平位移的大小.
6. 如图,初速度大小相同的A、B、C三个物体在同一水平面上,A作竖直上抛,B做斜上抛.抛射角θ,C沿斜面上滑(斜面光滑倾斜角也为θ,足够长),摩擦和空气阻力都略去不计,如用分别表示它们各自上升的最大高度.则( )
A. B. C. D.
【答案】C
【解析】对于A、C两个球,达到最高点时,A、C两个球的速度均为零,物体的动能全部转化为重力势能,所以A、C的最大高度相同;对于B球来说,由于B是斜抛运动,在水平方向上有一个速度,这个分速度的动能不会转化成物体的重力势能,所以B球在最高点时的重力势能要比AC两球的小,所以高度要比AC两球的高度小,即h A=h C>h B,所以C正确。

故选C。

点睛:此题关键是知道B球做的是斜抛运动,到达最高点时还有水平速度,也就是说水平方向的分速度是不能转化成物体的重力势能的,所以B的高度最低.
7. 如图,一辆小车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A、B两人分别站在车的两端.当两人同时相向运动时 ( )
A. 若小车不动,两人速率一定相等
B. 若小车向左运动,A的速率一定比B的小
C. 若小车向左运动,A的动量一定比B的大
D. 若小车向左运动,A的动量一定比B的小
【答案】C
【解析】两人及小车组成的系统受合外力为零,系统动量守恒,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得:
m A v A+m B v B+m车v车=0;若小车不动,则m A v A+m B v B=0,由于不知道AB质量的关系,所以两人速率不一定相等,故A错误;若小车向左运动,则AB的动量和必须向右,而A向右运动,B向左运动,所以A的动量一定比B的大,但是由于不知道A、B的质量关系,无法判断他们的速率关系,故BD错误,C正确;故选C.
点睛:本题主要考察了动量守恒定律的直接应用,注意速度的矢量性,并明确对整体由动量守恒列式分析的方法,难度适中.
8. 停在静水中的船质量180kg,长12m,不计水的阻力,当质量为60kg的人从船尾走到船头得过程中船后退的距离是多少( )
A. 3m
B. 4m
C. 5m
D. 6m
【答案】A
【解析】船和人组成的系统,在水平方向上动量守恒,人在船上行进,船向后退,以人的速度方向为正方向,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人v-m船V=0。

人从船头走到船尾,设船后退的位移大小为x,则人相对于岸的位移大小为L-x。

则:m人-m船=0,代入数据解得:x=3m,船向后退了3m,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
9. 起重机用钢丝绳吊着重物匀加速竖直上升,空气阻力不计,在上升的过程中( )
A. 钢丝绳拉力对物体做功等于物体机械能的增量
B. 合外力对物体做功等于物体机械能的增量
C. 物体克服重力做功等于物体重力势能的增量
D. 钢丝绳拉力对物体做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增量
【答案】AC
【解析】除重力以外的其它力的功等于机械能的增量,可知钢丝绳拉力对物体做功等于物体机械能的增量,选项A正确;根据动能定理,合外力对物体做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增量,选项B 错误;物体克服重力做功等于物体重力势能的增量,选项C正确;钢丝绳拉力与重力对物体做功之和等于物体动能的增量,选项D错误;故选AC.
点睛:此题关键是理解功能转化关系:合力的功等于动能的增量;重力的功等于重力势能的
变化;除重力以外的其它力的功等于机械能的增量。

10. 半径为r和R(r<R)的光滑半圆形槽,其圆心均在同一水平面上,如图所示,质量相等的两小球(可看成质点)分别自半圆形槽左边缘的最高点无初速地释放,在下滑过程中关于两小球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机械能均逐渐减小
B. 经最低点时动能相等
C. 两球在最低点加速度大小不等
D. 机械能总是相等的
【答案】ABC
【解析】小球沿圆弧运动的过程中,只有重力做功,机械能守恒,选项A错误;根据动能定理,mgh=mv2,由于r<R,故经最低点时动能不相等,选项B错误;两球在最低点加速度a ==2g,选项C错误;两小球释放的高度相同,初速度都为零,故两小球初始状态的机械能相同,由于运动过程中机械能守恒,所以两小球的机械能总是相等的,选项D正确.综上,错误的是选项A、B、C
11. 光滑水平面上,动能为动量大小为的小钢球1与静止小钢球2发生碰撞,碰撞前后球1的运动方向相反。

将碰撞后球1的动能和动量的大小分别计为、,球2的动能和动量的大小分别计为,则下列关系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AB
【解析】由题,碰撞后两球均有速度。

根据碰撞过程中总动能不增加可知,E1<E0,E2<E0,P1<P0.否则,就违反了能量守恒定律。

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得:P0=P2-P1>0,得到P2>P0,故AB正确,CD错误。

故选AB。

点睛:本题考查对碰撞过程基本规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碰撞过程的两大基本规律:系统动量守恒和总动能不增加,常常用来分析碰撞过程可能的结果.
12. 小车静止在光滑的水平导轨上,一个小球用细绳悬挂在车上由图中位置无初速释放,在小球下摆到最低点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绳对球的拉力不做功
B. 球克服绳拉力做的功等于球减少的机械能
C. 绳对车做的功等于球减少的动能
D. 球减少的重力势能等于球和小车增加的动能
【答案】BD
【解析】AD、在小球下摆到最低点的过程中,绳对球的拉力做负功,球的机械能减小,选项AD错误;
故选B
填空题(每空2分)
13. 利用如图所示图装置做“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

(1)除带夹子的重物、纸带、铁架台(含铁夹)、电磁打点计时器、导线及开关外,在下列器材中,还必须使用的两种器材是______________
A.交流电源 B.刻度尺 C.天平(含砝码)
(2)实验中,先接通电源,再释放重物,得到如图所示的一条纸带。

在纸带上选取三个连续打出的点A、B、C,测得它们到起始点O的距离分别为h A、h B、h C。

已知当地重力加速度为g,打点计时器打点的周期为T。

设重物的质量为m。

从打O点到打B点的过程中,重物的重力势能变化量=_______________,动能变化量=_____________
(3)大多数学生的实验结果显示,重力势能的减少量大于动能的增加量,原因是________ A.利用公式V=gt计算重物速度 B.利用公式计算重物速度
C.存在空气阻力和摩擦阻力的影响 D.没有采用多次实验取平均值的方法
(4)某同学想用下述方法研究机械能是否守恒,在纸带上选取多个计数点,测量它们到起始点O的距离h,计算对应计数点的重物速度v,描绘v2-h图像,并做如下判断:若图像是一条
过原点的直线,则重物下落过程中机械能守恒。

请你分析论证该同学的判断依据是否正确
_____________(回答正确、不正确)
【答案】 (1). A (2). B (3). mgh B (4). C (5). 不正确(还需要近一步判断图像的斜率是否接近2g)
【解析】(1)验证机械能守恒,即验证动能的增加量和重力势能的减小量是否相等,质量可以约去,不需要测量重锤的质量,所以不需要天平,实验中需要交流电源,需要用刻度尺测量点迹间的距离,从而求解重力势能的减小量和动能的增加量,故选AB.
(2)从打O点到打B点的过程中,重物的重力势能减少量△E p=mgh B,B点的瞬时速度,则动能的增加量△E k=mv B2=m()2.
(3)试验结果中,重力势能的减少量大于动能的增加量,原因是存在空气阻力和摩擦阻力的影响,故选C.
(4)该同学的判断不正确;根据mgh=mv2得,v2=2gh,可知只有图象近似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且斜率接近2g才能说明机械能守恒.
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实验的原理,会通过原理确定器材,以及掌握纸带的处理方法,会通过纸带求解瞬时速度的大小,关键是匀变速直线运动推论的运用.
三、计算题(共3题,14题10分、15题12分、16题12分,要求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及公式)
14. 如图所示,竖直平面内的3/4圆弧形光滑轨道半径为R、A端与圆心O等高,AD为水平面,B端在O的正上方,一个小球自A点正上方由静止释放,自由下落至A点进入圆轨道并恰能到达B点,求:
(1)释放点距A点的竖直高度;
(2)落点C与A点的水平距离;
【答案】(1)(2)(-1)R
【解析】(1)设小球距A点高为h处下落,到达B点时速度大小为v B.小球下落过程只有重力做功,故小球由最高点经A运动B点过程中机械能守恒:mg(h-R)=mv B2①
由圆周运动规律可知,小球恰能达到B点的最小速度的条件为:
mg=m②
由①②解得:h=R
(2)设小球由B点运动到C点所用的时间为t,小球离开B点后做平抛运动,设落点C与O 点的水平距离为S,则有:
S=v B t ③
R=gt2④
由②③④解得:S=R
所以落点C与O点的水平距离x=(−1)R
点睛:此题涉及两个物理模型:圆周运动和平抛运动;知道物体恰好到达圆周最高点的的条件是向心力等于重力;知道处理平抛运动的基本方法.
15. 如图所示,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有一长为L的木板B,上表面粗糙,在其左端有一光滑的
1/4圆弧槽C,与长木板接触但不相连,圆弧槽的下端与木板上表面相平,B、C静止在水平面上。

现有滑块A以初速V0从右端滑上B,并以1/2 V0滑离B,确好能到达C的最高点。

A、B、C的质量均为m,试求:
(1)木板B上表面的动摩擦因素μ;
(2)1/4圆弧槽C的半径R;
(3)当A滑离C时,C的速度。

【答案】(1)(2)(3)
【解析】试题分析:(1)当A在B上滑动时,A与BC整体发生作用,由于水平面光滑,A与BC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①
系统动能的减小量等于滑动过程中产生的内能:②

而④
联立①②③式解得:⑤
(2)当A滑上C,B与C分离,A与C发生作用,设到达最高点时速度相等为v2,由于水平面光滑,A与C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⑥
A与C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⑦
由⑤⑥式解得:⑧
(3)当A滑下C时,设A的速度为v A,C的速度为v C,A与C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

A与C组成的系统动能守恒:⑩
联立⑧⑨式解得:
考点:能量守恒,动量守恒,机械能守恒。

16. 如图所示,倾角为θ的斜面上只有AB段粗糙,其余部分都光滑,AB段长为3L.有若干个相同的小方块(每个小方块视为质点)沿斜面靠在一起,但不粘接,总长为L.将它们由静止释放,释放时下端距A为2L.当下端运动到A下面距A为L/2时物块运动的速度达到最大.
(1)求物块与粗糙斜面的动摩擦因数;
(2)求物块停止时的位置;
(3)要使所有物块都能通过B点,由静止释放时物块下端距A点至少要多远?
【答案】(1)(2)物块的下端停在B端(3)
【解析】试题分析:(1)根据动能定理即可求解动摩擦因素;
(2)运用动能定理即可求得物块停止时的位置;
(3)在不同过程两次运用动能定理,列出方程组即可求解.
解:(1)当整体所受合外力为零时,整体速度最大,设整体质量为m,则有:
解得:μ=2tanθ
(2)设物块停止时下端距A点的距离为x,根据动能定理得:
﹣μmgcosθ(x﹣L)=0
解得:x=3L,
即物块的下端停在B端
(3)设静止时物块的下端距A的距离为s,物块的上端运动到A点时速度为v,
根据动能定理得:=﹣0
物块全部滑上AB部分后,小方块间无弹力作用,取最上面一块为研究对象,
设其质量为m,运动到B点时速度正好减到零,
根据动能定理得:mg•3Lsinθ﹣μmg•3Lcosθ=0﹣
两式联立可解得:s=3L
答:(1)求物块与粗糙斜面的动摩擦因数2tanθ;
(2)则物块停止时的位置为物块的下端停在B端;
(3)要使所有物块都能通过B点,由静止释放时物块下端距A点至少要3L.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动能定理的直接应用,要求同学们能选取合适的过程运用动能定理求解,难度适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