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绵阳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2016学年度下期高2015级半期考试
历史试题
考试时间:4月27日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注意事项:
1.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
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本大题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1.“大美绵阳,醉美绵阳”,为让中学生更加深刻了解绵阳的过去和现在,我校本学期组织
初、高一年级学生参观了绵阳科技馆。
那下列神话传说中最有可能发生在绵阳的是
A.神农氏尝百草 B.女娲补天 C.精卫填海 D.大禹治水
2.古代中国的农耕技术长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下列生产工具的演变对中国古代农耕文明
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它们反映了古代中国
A.播种方式的变革B.农业主要耕作方式的变革
C.铁犁牛耕发展的全过程D.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3
A.汉代陕西是全国经济中心B.汉代山东的农耕技术最先进C.汉朝使用牛耕技术的范围较广D.牛耕技术的使用已经遍及全国
4.“尽地力之教”、“多粪肥田”、“地力常新壮”“时至而作,竭时而止”共同反映了我国
古代农业
A.根据节气安排生产B.讲究因地制宜
C.强调自给自足D.注重精耕细作5.《汉书·食货志》在谈到先秦的农业生产时说,“种谷必杂五种,以备灾害”“还庐树桑,
菜茹有畦,瓜瓠果,殖于疆易,鸡豚狗彘毋失其时”。
这种生产体现的特点是
A.男耕女织B.自给自足C.精耕细
作D.因地制宜
6.中国历史上出现“富者田连阡陌,贫者亡立锥之地”这种土地兼并的现象,其根源在于A.土地私有制B.中央集权制度C.重农抑商政策D.政治统治腐败
7.“土豪,我们做朋友吧”成为当今一种网络流行语。
如果这一土豪生活在唐朝,不可能
成为他显摆资本的是
A.灌钢法制作的钢刀B.精美的青铜酒器
C.艳丽柔和的粉彩瓷D.胎质细洁的白瓷
8.图4为《汉代中西交通图》,通过这条交通线运往欧洲的主要商品是
A.丝绸B.茶
叶C.瓷器D.铁器
9.中国古代的都城往往聚集了全国各地的能工巧匠,手工业以技术密集和产品精良为特色。
出现这一状况的原因是
A.民间市场狭窄B.统治阶级需要C.官营手工业垄断D.都城具有吸引力
10.汉武帝实行莞盐铁(莞即管),结果“盐、铁贾(价格)贵,百姓不便。
贫民或木耕手褥,土覆(农具)淡食”。
对此最恰当的解释是
A.战乱不息,破坏社会经济B.土地兼并,导致民生困苦
C.盐铁官营,影响社会民生D.重农抑商,违背历史潮流11.2016年新年伊始,我校高一年级试点“云课堂”教学,信息化的推广为中学传统课堂插上了“云”的翅膀。
在“中国古代商业”一课中,教师让学生使用平板电脑百度“湖广会馆”,那本班学生可能在学习哪一时期商业
A.秦汉时期 B.隋唐时期 C.宋元时期 D.明清时期
12.“在货币机能上,金属货币可以由别种材料造成的记号或象征来代替”。
纸在北宋最早
成为金属币的“记号或象征”,是因为
A.纸价昂贵,与金属币价值相当B.交通便捷,纸币更便于流通
C.经济繁荣,票证信用得以发展D.政局动荡,政府进行货币改革
13.历史学家钱乘旦说:“中国古代的城市与商业一贯发达,但中国的商业与城市一向都是
在体制内发展的。
”这说明中国古代城市
A.商业发展无障碍B.商人地位高
C.主要具有商业功能D.主要具有政治功能
14.“大宋词宗,六一风神”欧阳修于公元1007年诞生于绵阳一中这块土地,这注定了一中这块热土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一中学子更应加倍努力,以“为往圣继绝学”为自身的社会责任。
下列社会场景不可能是欧阳修在绵阳(古称绵州)看到的是
A.社会重视读书氛围浓厚 B.街道两侧商铺林立
C.涪江边上商贩叫卖土豆泥 D.越王楼上文人饮茶吟词
15.明朝时嘉兴石门镇有油坊二十家,“杵油须壮有力者……镇民少,辄募旁邑民为佣……
一夕作佣值二铢而赢”。
这一记载可以用来研究
A.明清资本主义萌芽B.古代官营手工业
C.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D.古代家庭结构的变迁
16.汉文帝说:“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都不如谷物和丝麻。
”这反映了
A.传统的自然经济形式B.农业生产水平的发达
C.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D.统治者注重节俭治国
17.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朱元璋“以倭寇仍不稍敛足迹,又下令禁濒海民私通海外
诸国”。
同年,“信国公汤和巡视浙江、福建沿海城池,禁民人海捕鱼。
”材料主要体现了A.倭患是实行海禁的重要原因B.明朝厉行海禁政策
C.明初禁止一切海外贸易D.商品经济的日益衰落18.一位历史学家写道:“在欧洲的海外殖民扩张中起最重要作用的历史人物不是哥伦布、
达伽马、麦哲伦,而是那些拥有资本的企业家们。
”材料意在说明
A.企业家为新航路开辟提供了重要的财政支持
B.企业家在远洋航行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C.企业家是鼓吹“寻金热”的主要代表人物
D.工商业的发展是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原因
19.17世纪(严格地说是1580-1670年间)被称为荷兰的“黄金时代”,其间荷兰经济取得了
“在后人看来也可能是令人叹为观止的奇迹”,成为“第一个现代经济体”。
其主要原因是A.在新航路开辟后成为世界商贸中心B.凭借发达的贸易金融和造船业称雄
C.颁布《航海条例》掌握了海上优势D.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成为海上霸主
20.奇波拉在《欧洲经济史》中写到:工业革命之所以首先发生在英国,主要是由于该国
在十七世纪时,政治结构……已经发展到适合于工业化的程度。
作者在此要表明的是A.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是工业革命的前提
B.海外市场扩大成为工业革命的必要条件
C.血腥的殖民掠夺为工业革命准备了资本
D.工场手工业发展为工业革命提供了技术
21.1848年的《共产党宣言》说:它创立了巨大的城市……使东方从属于西方。
关于“它”,
说法正确的是
A.使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出现B.使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C.标志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建立D.使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确立
22.2015年我校合唱团以一首非洲民歌《辛呀哈姆巴》一举荣获绵阳市教体系统合唱比赛
特等奖并参加了市上汇报演出。
近代以来非洲成为“贫穷、落后”代名词。
造成这种现象
的直接原因是
A.新航路的开辟 B.工业革命 C.奴隶贸易 D.第二次工业革命
23.19世纪初,曼切斯特地区机器的轰鸣声取代了纺车的嘤嘤作响。
随之而来的是工厂排
放的烟尘和污水,以及对原料和市场的依赖增加。
这些变化导致英国
A.技术革命的开始B.殖民霸主地位确立
C.重工业成为主导D.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24.1870年全世界开采的石油只有80万吨,到1900年猛增至2000万吨。
能够正确解释这
一现象的是
A.电灯的发明B.飞机的发明
C.蒸汽机广泛使用D.内燃机广泛使用
25.斯塔夫里阿诺斯说:“此外海底电缆的铺设、跨洲铁路的修建,加强了洲际联系;有线
电报、电话和无线电话的普及,使世界通讯网络得以形成。
”这一材料表明
A.电力技术的应用有助于世界市场形成
B.第二次工业革命影响范围非常广泛
C.电力技术的应用使人们之间联系更加方便
D.通讯技术是电力应用的标志性成就
26.1937年6月,南京国民政府法币发行额度为14.1亿元,到1945年8月增加到5569
亿元,远远超出了正常的纸币增长。
这反映出当时国民政府
A.努力增强国统区人民的购买力B.通过货币增发贬值应对战时危机
C.力图摆脱英美等国对华的控制D.试图扰乱抗日根据地的金融秩序
27.1840年以来,中国棉花、大豆、蚕桑、烟草、花生、蓝靛、桐油等农产品原料的种植
面积都逐年增加。
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近代工业的发展B.西方列强的侵略
C.商品经济的发展D.小农经济的发展
28.1893年,瑞蚨祥设立了北京分号,后来又在天津、青岛、烟台等地设立分号。
下列选
项中与瑞蚨祥属于同一性质的企业是
A.上海发昌机器厂B.江南制造总局 C.开平煤矿D.轮船招商局29.下表列举的是张裕酿酒公司在1892-1941年的一些重要事件。
下列相关认识正确的是
A
B.民国初年,受益于“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C.抗战时期,被日本帝国主义吞并
D.近代史上,始终受到政府的压制
30.对下表分析正确的是
民国初年在中国的外商、华商煤矿比例一览表(%)
A
C.小煤矿华商资本占据优势D.华商资本不敌外商资本
31.一位学者写道:“1976年毛泽东逝世以后,……毛(泽东)的继承者们发起了一场‘现代
化’运动,它不仅采取了以前被指责为‘修正主义’的措施,而且还沿着这条‘修正主义’的道路继续走下去,走到了‘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
”对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A.材料中的“修正主义”指的是利用市场和货币关系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使中国实现了现代化
C.发展市场经济背离了毛泽东思想
D.要时刻把反对“修正主义”放在首要位置
32.近期《太阳的后裔》在中国热播,再次掀起了一股“韩流”。
尤其剧中男主角宋仲基以其俊朗的外貌在中国收获大批铁杆粉丝。
但该剧每周两集的更新速递却吊人胃口。
为了能第一时间看到更新,你会选择下列哪种方式
A.电影院 B.电视 C.广播 D.互联网
第II卷(非选择题,共52分)
33.(25分)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农业革命的出现加快了西欧向近代社会转型的脚步。
英国的乡村在农业革命的冲击下,从15世纪后30年代开始了大规模的圈地运动,领主用暴力或各种欺诈手段强占农民的公有地和他们的份地,用栅栏、篱笆、壕沟围圈起来,变成领主私有的大牧场或大农场。
圈地运动不是要把农民继续束缚在原来的土地上,而是要把他们赶出原来的土地,从而无形中推动农民大规模地离开土地,整个过程延续了300多年,它使英国摆脱了传统社会周期性生存危机的困扰,孕育了近代乡村工业,为乡村人口流动和城市发展提供了动力,它在英国由传统农业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的转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袁亚愚《农民的社会流动》
)
1
材料三抗日战争爆发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遭到日本侵略军的全面进攻。
为躲避战火,并执行国民政府“以空间换时间,积小胜为大胜”的战略方针,众多沿海居民,大批民族工业企业与高校大量迁往内地,因而很短的时间内以重庆市为核心的西南地区成为中国政治中心地带与人口高密集区。
就东北地区而言,日本官方在强制阻止中国汉族移民迁往东北地区的同时,按步骤地实施了蓄谋已久的移民侵略计划,即所谓“国策移民”。
日本军国主义政府提出了20 年间向中国东北移住日本农民100万户、500万人的总体计划,之后大批日本所谓“开拓者”迁入东北地区,给中日两国人民带来巨大伤害。
——安介生、葛剑雄《20 世纪中国移民史的阶段性特征》(有删减)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圈地运动在推动英国社会发展上有什么积极作用?(4分)
(2)根据材料二归纳概括这一时期该地区人口流动的主要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12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一时期人口流动的特点,简要分析其影响。
(9分)
34.(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朝放宽抑商的政策形成了商业大发展态势,各个阶层的人士都被卷了进来,他们在东京城中大量经营邸店,侵街占道,承当了街市形成的开路先锋和中流砥柱。
同时,在巨大的人口压力下,东京原有的东、西两市无法应付城市给养和物资供应,于是首先在汴河两岸兴起的行市逐渐在全城扩展。
皇室生活的奢华习气自北宋中期开始从上到下感染到黎民百姓,成为当时的社会时尚,东京处在时尚中心,俨然一座消费或寄生的城市,为了满足种种消费需求,城市中涌现出了一大批相应的商业、服务业项目,如商店、酒楼、饭馆、瓦子等,沿街分布,从而使完整的街市得以形成。
——摘编自《城市发展史讲义》材料二直到16世纪中叶,利物浦还只是一个人口只有500人的小镇。
1650年代英国内战后,利物浦的贸易和居民人数开始缓慢增长。
踏入十八世纪,同西印度群岛的贸易超过了同爱尔兰和欧洲的贸易,利物浦开始发展。
而奴隶贸易的利润帮助该市迅速繁荣起来,到18世纪末,利物浦控制了欧洲41%,英国80%的奴隶贸易。
同时这里也是英国工业革命的主要地区之一,1830年世界上第一条客运铁路在利物浦和曼彻斯特之间开通。
到十九世纪初,40%的世界贸易通过利物浦船坞,利物浦的人口继续快速增加,最终成为英国第二大都市。
——摘编自百度百科《利物浦》材料三上海英租界是最早的租界,1845年通过《上海租地章程》划定,1863年与美租界合并而成上海公共租界,租界内实行自治管理,不由英国派遣总督,而是成立市政管理机构——工部局,担任市政、税务、警务、工务、交通、卫生、公用事业、教育、宣传等职能,兼有西方城市议会和市政厅的双重职能。
租界因享有公民领事裁判权,中国政府不能轻易干涉租界内部事务,难以对租界内的行为进行司法活动,要从租界引渡犯罪的公民就会很困难,这个特点也往往令租界成为一些持不同政见者或战争时期平民的最佳避难场所。
——摘编自搜搜百科《外国租界》(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宋时造成东京市坊分离制度破坏的因素。
(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促进利物浦城市发展的因素。
(6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上海公共租界出现的背景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5分)
35.(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历程
材料中反映了我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请选择近代史上某一阶段并概括该阶段的整体特征及形成该特征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