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歌行》教学设计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短歌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鉴赏汉魏晋诗歌的情趣和艺术魅力
2.有感情地诵读并且背诵这首诗
3.理解曹操的情感来源,探讨本诗的艺术手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诵读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品味诗歌的艺术特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体会诗人曲折表达自己渴望招纳贤才以建功立业的心情,体会作者的忧患意识
2.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和客观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1、准确理解诗歌情感主旨及诗人所运用的艺术手法;
2、熟读成诵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教授法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devil 恶魔,恶棍
Speak of the devil and he will com.
这句英文谚语实际来自于中国一句古谚语:说曹操,曹操到。

人们戏说曹操是中国历史上跑的最快的一个人,那我们学习课文之前就要先来了解一下他。

二、走近作者
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郡(今安徽亳州)人。

把握他的三个称谓: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幻灯片:
政治家(丞相)
初举孝廉,任洛阳北部尉,迁顿丘令。

后在镇压黄巾起义和讨伐董卓的战争中,逐步扩充了军事力量。

后来,挟天子以令诸侯,掌握了朝中大权,官至丞相及大将军,封魏王。

主张“外定武功,内兴文学”。

死后,曹丕即位,称帝,以魏代汉,被尊为“武帝”。

军事家(统帅)
讨董卓,击灭袁术、袁绍,统一北方,形成与吴、蜀鼎立的局面。

指挥了官渡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

理论上,著有《孙子略解》《兵书摘要》等著作。

今天语文课,咱们就主要分析作为文学家的一面,他的作品中必然会反映他作为政治家的抱负和情怀。

幻灯片:
文学家(建安文学领袖)
精音律,善诗歌。

和其子曹丕、曹植合称“三曹”。

曹操诗歌现存20余首,大致分为两类:
①有的反映当时社会动乱,军阀混战给人民带来的灾难。

如《蒿里行》:“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②有的抒发个人的政治理想和抱负。

如《步出夏门行•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又如《短歌行》。

幻灯片
补充关于“建安文学(风骨)”的相关知识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个体读,学生齐读,听配乐朗诵
四、品读课文,理解内容
古人说:“诗言志,歌咏怀。

”本诗哪一个字最能概括曹操的心境?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问:诗人为何而忧?
五、悟读课文,理解主旨
(一)“对酒当歌……唯有杜康”
男生悟读,其他同学思考
在这一部分,诗人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来表达了什么情感?
学生思考,讨论并回答
①设问开头,破空而来,表达诗人对人生的思考。

②比喻。

以“朝露”为喻,表达人生短暂的感慨。

③借代。

以造酒的杜康代酒,形象突出,引人联想。

师:一忧―人生苦短
民间有“借酒浇愁”的说法。

可是酒真能解忧吗?当然不能。

李白说过:“举杯销愁愁更愁。

”,唐代诗人罗隐也说:“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

”酒即使能让人忘却忧愁,也只能是暂时忘却,而不可能从根本上除去,比如忧人生短暂,酒并不能延长人生。

那么感到人生短暂,只能从自身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师:曹操看到人生短暂,曹操持何人生态度?
明确:“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从表面看,曹操的人生态度是消极的。

但联系曹操的一生,我们不难做出判断,曹操是积极进取的,看似及时行乐,实则把深沉的情感隐藏在酒中。

知识链接:
酒是一个很多人感兴趣的话题,酒在中国文化中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中国古代文人与酒有着不解之缘,也为我们留下了许多与酒有关的诗文名句。

能不能提出一些酒的例子,学过的诗文里?可以互相讨论。

一壶浊酒喜相逢——酒是喜
红酥手,黄藤酒——陆游与妻子被母亲分开,他无奈,愤恨
浊酒一杯家万里——思乡
举杯浇愁愁更愁——愁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表达了作者此时心情的孤单。

琵琶美酒夜光杯――表达的是边关将士为国杀敌的豪情壮志,豪迈。

会须一饮三百杯--豪放浪漫,激情澎湃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对友人的送别
可以这样说,酒在中国文化中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道具。

我一直认为,酒也是一种文化,因为很多东西来源于酒,归根于酒,当你举杯的时候你会想起家乡,父母,事业,
家庭,欢乐,悲伤……曹操借酒抒发了人生苦短的感慨!
(二)“青青子衿……鼓瑟吹笙”
女生悟读,其他同学思考
曹操急于实现人生理想,深感人生有限。

他要实现理想,迫切需要什么条件?“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他迫切需要人才的辅助。

问:诗人如何表达对人才的渴盼?
明确:借用《诗经》中的句子“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原句是表达一个姑娘对情人的思念,曹操把它借用过来,表达对贤才的渴求。

姑娘对情人的深深思念,正切合曹操的心态。

借用得天衣无缝,准确生动。

那青青的衣领,我悠悠的心,因为你的原因,我一直沉默到现在,美丽的鹿鸣叫着,悠闲地吃草,我有很多朋友,能够在一起欢聚一堂,演奏着迷人的音乐。

作者写得何等美丽!
问:曹操为何如此渴慕人才?
学生讨论并回答
教师补充知识链接:
曹操在其政治活动中,用人唯才,先后下了三次“求贤令”。

《三国演义》第41回,常山赵子龙从曹营几十万大军救出后主刘禅,曹操在景山顶上看到赵云威猛无比,感叹道:“真虎将也!吾当生致之!”(活捉赵云,留为己用)
此诗是曹操在赤壁之战前夕所作,而当时的他已经是53岁了,“五十而知天命”,他的命数差不多已经定了,可他统一全国的大业仍未完成,而要完成大业一定要有众多贤才相助。

所以他要以山高海深的胸怀,效法周公,广纳贤才,以成大业。

师:引来人才固然是好事,但用好人才更重要。

曹操如何对待人才?从何处可以看出其对人才的态度?
生:“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这里引用《诗经•小雅•鹿鸣》中的四句,描写宾主欢宴的情景,意思是说只要你们到我这里来,我是一定会待以“嘉宾”之礼的,我们是能够欢快融洽地相处并合作的。

但,人才并不是你想他来他就来,从这个假设我们可以看出,人才是难求的。

所以曹操才会二忧--贤才难求。

既然如此不易得到的人才,那“贤才若来,必礼遇之!”
(三)“明明如月……心念旧恩”
教师范读,同学思考
明确:“明明如月,何时可掇?”诗人用此比兴,以月比喻人才,深情呼唤:天下贤才,我何时才能得到你们呢?显然这里忧的内涵是“贤才难得”。

师:诗人在酒宴上演唱此诗,哪几句最切合宴会主题?
明确:“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心念旧恩。


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这几句的含义,其实就是在翻译。

师:曹操面对满座嘉宾,感谢他们的到来。

看着众多的贤才,曹操内心应是什么样的情绪?当然是满心喜悦。

那他为什么还要“忧”呢?
明确:曹操虽然已经拥有许多人才,但他并不满足,还希望有更多的人才到他这里来。

因为他所做的是一项伟大的事业,自然需要大量的人才。

贤才不得的惆怅与客人来访,主宾畅饮的欢快形成正反对照,这一“忧”一“喜”正好深刻揭示了曹操求贤若渴的心情。

(四)“月明星稀……天下归心”
学生齐读并思考
曹操一忧光阴易逝,二忧贤才难得,曹操渴求人才,天下人才也不是仅仅在等待,
他们也在寻找自己的用武之地,从哪可以看出来?
明确:“绕树三匝”句。

“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见《三国演义》)。

①以“乌鹊南飞”暗喻人才南流,乌鹊“无枝可依”比喻在三国鼎立的局面下,有些贤才犹豫不决,彷徨不知何去何从。

作者为之惋惜。

师:所以诗人发出的一个召唤:天下贤才到我这里来吧,我时刻在恭候着你们!
师:诗中充满对人才的渴盼,一片谦恭之气,有同学说其中又有一种霸气。

从哪些句子可以感受到?
明确:“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借周公的典故,既表达了对人才的谦敬,又委婉地流露出其吞吐天下的雄心壮志,气势是宏大的,意义上深远的。

“山不厌高,水不厌深。

”诗人正是为了成为高山,成为深海,才如此虚怀若谷。

对,心里没有霸气的人,笔下便没有霸气。

三忧--功业未成
幻灯片
知识链接
1、“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厌人,故能成其众;士不厌学,故能成其圣。


——《管子·形势解》
3、周公,西周初年政治家,姓姬,名旦,曾助其兄武王灭商。

“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


——《史记·鲁周公世家》
六、拓展课文,探究人物
(一)话说曹操
1.在这首诗里,曹操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广纳人才,唯才是举,积极进取,建功立业
2.在《三国演义》里,曹操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宁教我负人,勿教人负我。

宁教我负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负我!
在《三国演义》中,作者罗贯中对人物形象的刻画,是为了拥刘反曹的主题服务的。

3.名家说曹操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东汉名士许劭
“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

”——陈寿《三国志》
“操虽托名汉相,实为汉贼。

”——周瑜
“曹操是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

”——鲁迅
阴险、残忍、狡诈、狠毒、白脸奸臣——戏曲舞台塑造的曹操
看了这么多,我们就要思考:曹操真的就是英文谚语中所说的恶魔,恶棍吗?我看并不尽然。

艺术作品中的曹操只不过是一个艺术形象,不能等同于现实中曾经叱咤风云的三国人物曹操。

所以我们要学会客观公正地去评判一个历史人物,既要看到他的闪光之处,又不避讳他的缺点短板。

七、课堂作业
搜集关于曹操的资料,并结合《短歌行》诗人的形象来评价历史人物曹操,以“我眼中的曹操”为题写一段关于曹操的人物点评,字数不少于100字,至少要用到一种修辞手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