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同步训练)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_中图版_2024-2025学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同步训练(答案在后面)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地球自转的周期是:
A、24小时
B、24分钟
C、23小时56分4秒
D、1年
2、地球公转的轨道是:
A、圆形
B、椭圆形
C、正方形
D、不规则形状
3、以下选项中,哪个不是地球自转的直接后果?
A、昼夜交替
B、日出日落
C、四季更替
D、人们习惯的24小时作息时间
4、地球公转轨道的形状是:
A、完美的圆形
B、椭圆形
C、正方形
D、随机形状
5、地球自转的方向是()
A. 从西向东
B. 从东向西
C. 先向东再向西
D. 先向南再向北
6、地球公转的周期是()
A. 一天
B. 一小时
C. 四个半小时
D. 一年
7、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有:
A、昼夜更替
B、时差
C、五带划分
D、四季变化
8、地球公转的周期是:
A、一年
B、24小时
C、一天
D、一个太阳日
9、地球自转一周所需的时间是多久?
A、24小时
B、365天
C、12小时
D、365.25天 10、地球公转时,地轴倾斜角度是?
A、0°
B、23.5°
C、45°
D、90°
11、问题:下列关于地球自转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B. 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为24小时
C. 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称为“一天”
D. 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包括水平运动物体的偏转
12、问题: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
A. 365天
B. 366天
C. 8760小时
D. 8766小时
13、地球自转的周期是一天,而地球公转的周期是一年。
以下哪个选项描述了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正确关系?
A. 地球自转速度比地球公转速度快
B. 地球自转速度比地球公转速度慢
C. 地球自转和公转速度相同
D. 地球自转和公转速度无法比较
14、以下哪项不是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A. 昼夜更替
B. 时区差异
C. 潮汐现象
D. 地球五带
15、地球自转一周所需的时间是()
A、24小时
B、36小时
C、48小时
D、12小时
16、地球公转的轨道形状是()
A、完美的圆形
B、椭圆形
C、不规则多边形
D、直线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3小题,每小题18分,共52分)
第一题
请根据所学知识,简要叙述地球自转和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并分析其对人类生活
的影响。
第二题
题目:地球自转和公转对地球表面产生的地理现象有哪些?请列举并简要说明其对生活的影响。
第三题
题目:
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分析地球自转和公转对地球季节变化的影响。
请简述每个因素的作用,并举例说明。
《第一节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同步训练及答案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地球自转的周期是:
A、24小时
B、24分钟
C、23小时56分4秒
D、1年
答案:C
解析:地球自转的周期是23小时56分4秒,这是地球相对于恒星自转一周的时间,也称为恒星日。
24小时是我们常用的太阳日,它是地球自转相对于太阳的周期,因为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在绕太阳公转。
2、地球公转的轨道是:
A、圆形
B、椭圆形
C、正方形
D、不规则形状
答案:B
解析:地球公转的轨道是椭圆形的,这个椭圆形轨道被称为地球的轨道或黄道。
这个轨道的形状是由太阳对地球的引力造成的,使得地球在公转过程中与太阳的距离不断变化。
圆形轨道和正方形轨道都不是地球公转的实际形状。
3、以下选项中,哪个不是地球自转的直接后果?
A、昼夜交替
B、日出日落
C、四季更替
D、人们习惯的24小时作息时间
答案:C
解析:地球自转的直接后果包括昼夜交替、日出日落以及24小时的作息时间,而四季更替是由地球公转造成的。
4、地球公转轨道的形状是:
A、完美的圆形
B、椭圆形
C、正方形
D、随机形状
答案:B
解析:根据开普勒定律,地球围绕太阳的公转轨道是一个椭圆,其中一个焦点位于太阳中心。
5、地球自转的方向是()
A. 从西向东
B. 从东向西
C. 先向东再向西
D. 先向南再向北
答案:A
解析:地球自转的方向是从西向东,这是由于地球在形成和演变过程中,受到太阳引力和地球内部物质运动的共同作用,形成了当前的自转方向。
这一自转方向导致地球上出现了昼夜更替的地理现象。
选项A正确描述了地球自转的方向。
6、地球公转的周期是()
A. 一天
B. 一小时
C. 四个半小时
D. 一年
答案:D
解析:地球公转的周期为一年,即地球围绕太阳运行一周的时间。
在这一公转周期内,地球会经历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这是由于地球围绕太阳公转轨道的倾斜角度引起的。
选项D正确描述了地球公转的周期。
7、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有:
A、昼夜更替
B、时差
C、五带划分
D、四季变化
答案:A、B
解析:地球自转是指地球绕自身轴心旋转,这个运动产生了昼夜更替和时差。
选项A和B是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而选项C和D是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因此正确答案是
A、B。
8、地球公转的周期是:
A、一年
B、24小时
C、一天
D、一个太阳日
答案:A
解析:地球公转是指地球绕太阳运动,这个运动的周期是一年。
选项B、C和D分别指的是地球自转的周期,所以正确答案是A。
9、地球自转一周所需的时间是多久?
A、24小时
B、365天
C、12小时
D、365.25天
答案:A
解析:地球自转一周所需的时间即为一个恒星日,约为24小时。
10、地球公转时,地轴倾斜角度是?
A、0°
B、23.5°
C、45°
D、90°
答案:B
解析: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地轴与公转轨道面之间存在一个稳定的倾斜角度,这个角度称为黄赤交角,大小约为23.5°。
11、问题:下列关于地球自转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B. 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为24小时
C. 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称为“一天”
D. 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包括水平运动物体的偏转
答案:D
解析:D选项错误。
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主要包括昼夜更替、时间差异、地球五带等现象,而水平运动物体的偏转是由于地球重力引起的,与地球自转无关。
其他选项A、B、C均正确,地球自转方向是从西向东,自转周期为24小时,这个周期称为一天。
12、问题: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
A. 365天
B. 366天
C. 8760小时
D. 8766小时
答案:A
解析:A选项正确。
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365天左右,这被称为“一年”。
B选项中的“366天”是指在闰年时的一年为366天,但作为公转一周的时间来说,并不准确。
C、D选项描述的时间均不正确,8760小时等于373天,而8766小时则等于374.7天,均不是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
13、地球自转的周期是一天,而地球公转的周期是一年。
以下哪个选项描述了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正确关系?
A. 地球自转速度比地球公转速度快
B. 地球自转速度比地球公转速度慢
C. 地球自转和公转速度相同
D. 地球自转和公转速度无法比较
答案:A
解析:地球自转的周期是一天,即地球绕自己的轴旋转一周所需的时间。
地球公转的周期是一年,即地球绕太阳旋转一周所需的时间。
地球自转的速度(约1670公里/小时)比地球公转的速度(约29.78公里/秒)慢很多,因此选项A正确。
14、以下哪项不是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A. 昼夜更替
B. 时区差异
C. 潮汐现象
D. 地球五带
答案:C
解析: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包括昼夜更替、时区差异和地球五带。
潮汐现象是由于月球和太阳对地球的引力作用产生的,而不是直接由地球自转产生的。
因此,选项C正确。
15、地球自转一周所需的时间是()
A、24小时
B、36小时
C、48小时
D、12小时
答案:A
解析: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被称为一个恒星日,平均为23小时56分4秒,约为24小时。
因此,最接近的选项是A。
16、地球公转的轨道形状是()
A、完美的圆形
B、椭圆形
C、不规则多边形
D、直线
答案:B
解析:地球围绕太阳的轨道是椭圆形的,这是开普勒第一定律的内容,而这个椭圆轨道有一个较近的近日点和一个较远的远日点。
因此,正确选项是B。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3小题,每小题18分,共52分)
第一题
请根据所学知识,简要叙述地球自转和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并分析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答案】
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主要有:昼夜更替、地方时差和日月星辰东升西落。
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主要有:四季变化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如下:
1.昼夜更替:提供了人类生活的节奏,如作息时间的安排。
2.地方时差:影响了国际贸易和交通运输的国际会议及交通调度。
3.日月星辰东升西落:影响了 navigate 航行精确度和航海活动。
4.四季变化:影响了农业生产、衣着打扮和居民的饮食习惯。
5.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影响了日照时间的长短和气候类型。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地球自转和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及其对人类生活影响的理解。
地球自转引起了昼夜更替和地方时差,从而影响了人类的生活节奏和国际交流;而地球公转则导致了四季变化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这对农业生产、气候类型和居民的生活方式产生了重要影响。
通过分析这些现象,学生能够深入了解地球运动的重要性及其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
第二题
题目:地球自转和公转对地球表面产生的地理现象有哪些?请列举并简要说明其对生活的影响。
答案:
1.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1)昼夜更替:由于地球自转,使得地球表面不断地接受太阳光照,从而产生昼夜更替现象。
(2)时差:地球自转导致不同经度的地方时间不同,形成了时差现象。
(3)地转偏向力:地球自转产生的惯性力,使得北半球水平运动物体向右偏转,南半球向左偏转。
对生活的影响:
•昼夜更替:影响人们的生活节奏和工作安排。
•时差:对国际交往、航班、通信等产生影响。
•地转偏向力:影响河流、风向、海流等自然现象,进而影响航海、农业、建筑等行业。
2.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1)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地球公转使得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导致不同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2)昼夜长短的变化:地球公转使得太阳直射点在赤道和回归线之间移动,导致不同纬度昼夜长短的变化。
(3)四季的形成:地球公转使得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形成春、夏、秋、冬四季。
对生活的影响:
•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影响太阳辐射强度,进而影响气温和农作物生长。
•昼夜长短的变化:影响人们的生活作息和农业生产。
•四季的形成:影响气候、农业布局、节假日安排等。
解析:
本题考查了地球自转和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及其对生活的影响。
解答时,首先列举出地球自转和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然后结合实际,说明这些现象对生活的影响。
需要注意的是,解答过程中要条理清晰,语言简练,准确表达出问题的答案。
第三题
题目:
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分析地球自转和公转对地球季节变化的影响。
请简述每个因素的作用,并举例说明。
答案:
1.地球自转对季节变化的影响:
•实际上,地球自转本身并不是季节变化的主要原因。
自转是造成昼夜交替的主要动力,对于季节变化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昼夜长短的变化上,但这种变化并不足以引起温度的季节性变化显著差异。
•作用:地球的自转导致了太阳辐射在不同半球间的时间分布差异(例如,夏至和冬至时的昼夜长短变化),但对于季节变化的影响较小。
2.地球公转对季节变化的影响:
•地球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保持23.5°的倾斜角度,并且在其绕太阳运行时地轴的方向保持不变。
因此,地球不同地区在不同时间获得的太阳辐射量不同,从而产生了季节变化。
•作用:因为地轴的倾斜,地球在公转过程中,不同半球会分别经历不同程度的太阳直射区域。
具体来说,北半球夏季时,其北半球朝向太阳,接受到的太阳辐射热量最多,导致夏季;冬季则相反,北半球离太阳最远,获得的太阳辐射量最少,导致冬季;春季和秋季则是过渡期。
•举例说明:
•春分和秋分:每年春分和秋分时,地球地轴与太阳光的入射方向垂直,此时全球大部分地区昼夜平分,太阳直射地球赤道。
•夏至和冬至:地球在轨道上的位置分别最靠近和最远离太阳的一端。
每年大约6月21日左右,地球在轨道上位置最北,北半球获得太阳光最多,为夏至;大
约12月22日左右,地球在轨道上位置最南,南半球获得太阳光最多,为冬至。
解析:
通过比较分析,可以清楚地看到地球的公转对季节变化的影响远大于其自转的影响。
地球自转是形成昼夜更替的原因,而公转引起太阳辐射的季节性分布差异,则是决定地球季节变化的根本原因。
上述内容的解析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季节变化背后的天文原理。